理性情绪行为疗法应用于癌症患者的研究进展

2021-04-18 00:05
中华保健医学杂志 2021年6期
关键词:癌痛躯体信念

郑 凌

癌症是威胁生命的重大应激事件,有研究显示,34%~44%的癌症患者具有明显的心理应激反应或心理障碍,极大地影响疾病预后和生活质量[1]。因此,对癌症患者进行心理干预,缓解其身心痛苦,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虽然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癌症患者的心理干预已经引起重视,但仍然十分不足。理性情绪行为疗法 (Rational Emotive Behavior Therapy,REBT)实用高效、简单易行,易被患者掌握,较少受时间、地点和经费的限制,在癌症患者的心理干预中也受到广泛关注。本研究就REBT在癌症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进行综述,以期为REBT在癌症患者中更广泛的应用和推广提供理论基础。

1 REBT理论概述

REBT属于认知行为疗法,由美国著名心理学家阿尔伯特.埃利斯(Albert Ellis)于20世纪50年代创立,该理论强调信念系统在人的认知、情绪及行为活动中处于核心地位,认为合乎逻辑和现实、能促进个体目标实现的信念为理性信念,是个体进行有效认知、评价和推理的前提;反之则为非理性信念,以绝对化要求、以偏概全、糟糕至极为标志,是REBT重点关注的概念和首要处理的对象[2-3]。

根据REBT理论,罹患癌症是一种应激性事件,患者对此持有的非理性信念可导致消极情绪和行为障碍,如焦虑、抑郁、悲观、愤怒、低幸福感、血压升高、睡眠障碍、攻击行为、自杀等,是产生心理和行为问题的根源[1]。使用REBT进行心理干预可被概括为应用理性分析与逻辑推导,帮助患者检验信念系统,抛弃非理性信念,重建理性信念的过程[2]。REBT可通过认知-情绪-行为活动的良性循环达到减轻或解决患者心理问题的目的。

2 REBT对癌症患者的干预效果

2.1 促进生理健康

2.1.1 对疼痛的影响 长期承受癌痛可加重情绪障碍,严重的情绪障碍可使癌痛表现得更为明显和强烈,也使癌痛治疗变得更为复杂和困难。目前,REBT已被广泛应用于癌痛的辅助治疗,且被证实有良好的效果。周瑛等[4]对100例癌痛患者进行随机对照研究,结果提示在多学科合作进行癌痛管理的基础上,采用REBT进行心理干预可更好地控制癌痛。有研究显示,基于REBT的临终关怀模式可帮助患者建立合理的疾病认知,获得正确的情绪体验和表达方式,从而纾解焦虑、恐惧心理,提高疼痛阈值[5-6]。李付云等[7]研究显示,正确运用时间原则联合REBT进行心理干预,可引导患者建立对癌痛治疗的理性认知,改善治疗依从性,提高癌痛控制的有效率。

2.1.2 对睡眠质量的影响 癌症患者睡眠障碍的发生率较高,与焦虑、抑郁、疲乏、疼痛等身心症状存在着交互作用。李萍等[6]研究显示REBT可纠正晚期肝癌患者非理性的睡眠认知,有效改善其心理复原力和睡眠质量。胡道红等[8]研究显示,REBT联合耳穴压豆可有效缓解肿瘤外科患者术前焦虑,改善不良睡眠状态,明显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提升护理满意度。谭莉莉等[5]研究认为,基于REBT情绪管理模式的临终关怀通过指导晚期癌症患者进行理性情绪管理,可减轻患者不良情绪,提高疼痛阈值,转移患者对自身病情的注意力,改善睡眠质量。

2.1.3 对癌因性疲乏的影响 癌因性疲乏是癌症病程中常见却容易被忽视的症状,严重影响癌症患者的生理、心理功能和生存质量[9]。蔚玲丽等[9]对90例乳腺癌患者进行随机对照研究,提示REBT可有效减轻患者癌因性疲乏,缓解患者焦虑、抑郁情绪,改善其自尊状况,提高生存质量。倪圆圆等[10]研究显示非小细胞肺癌化疗患者疼痛、疲乏、睡眠障碍的严重程度和症状干扰均呈显著正相关;REBT可缓解非小细胞肺癌化疗患者疼痛-疲乏-睡眠障碍症状群的严重程度,减轻患者的疲乏症状对其日常生活的干扰影响。

2.1.4 对躯体功能的影响 癌症患者承受着严重的躯体痛苦。梁小朋等[11]对100例PICC置管化疗的癌症患者进行随机对照研究,经过REBT干预后,患者生存质量量表的躯体功能维度评分有了明显提高,疾病症状和治疗不良反应呈下降趋势,疲乏感、睡眠障碍、恶心呕吐、疼痛及食欲也得到明显改善,认为REBT可有效减轻PICC置管癌症患者的躯体症状,改善其躯体功能。但是REBT对癌症患者躯体功能改善效果的研究相对较少且结论不一致。尹晓玲等[12]对90例癌痛患者进行随机对照研究,经过REBT干预后,患者生存质量量表的躯体功能维度评分较干预前无明显提高,认为REBT对癌痛患者躯体功能的改善不明显。因此,REBT对癌症患者躯体功能的改善究竟效果如何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2.1.5 对免疫功能的影响 癌症患者长期处于心理应激状态,影响机体免疫识别及监视功能,容易造成内稳态失衡[12]。REBT可改善癌症患者的负性情绪,减轻其心理应激反应,进而增强机体免疫功能,提高生存质量[13-15]。尹晓玲等[12]对90例癌痛患者进行随机对照研究,综合利用REBT等心理疗法干预后,实验组患者的NK细胞、CD3+、CD4+、CD8+水平较对照组显著升高,显示REBT可改善癌痛患者的免疫功能,尤其有助于提高NK细胞活性。

2.2促进心理健康 对癌症患者出现的一系列的负性情绪,非理性信念起着至关重要的中介调节和预测作用[16]。Hyland等[17]研究显示,理性信念的建立可直接改善创伤后的心理应激症状,并减少非理性信念对创伤后应激反应的不良影响。癌症患者的非理性信念水平普遍高于正常人,REBT可纠正癌症患者对疾病的非理性信念,鼓励患者采用成熟、积极的疾病应对方式,从而改善患者的负性情绪。

妇科恶性肿瘤导致的女性性征缺失、自我形象紊乱和化疗不良反应对患者身心伤害较大。苏凤桃等[18]运用REBT对50例妇科恶性肿瘤围手术期患者进行干预,患者躯体化、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等一系列心理症状均有明显改善。李芳河等[19]对102例宫颈癌住院患者进行随机对照试验,提示REBT可明显改善患者的自我效能水平和心理痛苦程度。李健菊等[20]对212名手术治疗的乳腺癌患者进行随机对照试验,显示REBT可有效减轻乳腺癌术后患者的抑郁情绪,降低负性自动思维频率。

鼻咽癌起病部位隐匿,大部分患者就诊时已处于中晚期,主要采用头颈部放疗的治疗方式,患者自我感受负担水平较高[21]。李华春等[22]对120例住院治疗的中晚期鼻咽癌患者进行随机对照研究,显示REBT可以显著改善患者的不良情绪,提高治疗效果,改善生存质量。梁小朋等[11]对100例PICC置管化疗的癌症患者进行随机对照研究,显示REBT组患者的不良情绪明显改善,心理应激状态有所缓解。孙迪等[23]选取需行放化疗的120例消化道恶性肿瘤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REBT组、正念冥想组和对照组,提示干预4周后,REBT与正念冥想均能减轻患者的焦虑情绪,在减轻程度上无显著差异,因此可根据患者特点和实际需求选取合适的心理干预方式。

综上所述,REBT作为一种系统的心理干预方法,可以有效促进癌症患者的生理、心理健康,改善其生活质量。目前常规的癌症治疗仍较多关注患者生理症状的改善,而忽略了其情绪、情感等心理症状。建议进一步研究、明确REBT等心理干预方法的适用范围、标准和流程,将REBT等对癌症患者疗效确切、简便易行的心理干预方法纳入到癌症治疗方案中,并对医护人员进行统一培训,使之具备一定的心理学素养,能够将REBT等心理干预方法运用到癌症患者的日常医疗护理工作中。

猜你喜欢
癌痛躯体信念
逍遥散治疗躯体症状障碍1例
为了信念
骨转移癌痛的中医外治法研究进展
发光的信念
现在干什么?
信念
搬家
癌痛规范化治疗在老年晚期癌症患者中的作用
健康教育路径对癌痛患者药源性便秘的作用
老年癌痛患者中西医结合护理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