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痛病人肠道黏膜通透性改变与急性心肌梗死发生的关系

2021-04-14 13:33游达礼甘晓贤胡善友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21年6期
关键词:通透性内毒素胸痛

游达礼,王 飞,甘晓贤,吴 晓,胡善友

研究表明,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早期约有70%的病人存在肠道屏障功能损害[1]。而肠道黏膜结构与功能的完整性在减少外部细菌与病毒入侵人体,调节身体的应激反应中起非常重要的作用。当其结构被破坏,肠道通透性随之增加,大量肠道毒素和细菌穿透屏障进入血液,从而导致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的发生,严重影响病人的预后[2]。既往研究也证实,AMI病人肠道黏膜通透性显著增加[3]。胸痛又是AMI最常见的临床症状,但目前关于胸痛病人AMI发生与肠道黏膜通透性相关性的研究较少。本研究初步探讨了胸痛病人肠道黏膜通透性改变与AMI发生的关系,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择我院2018年1月—2019年6月收治的110例经冠状动脉造影(coronary angiography,CAG)检查的急性胸痛病人作为研究对象。由2位及以上心血管介入专业医师采用Judkins法行CAG,造影证实冠状动脉内血栓形成为AMI。排除:有消化道疾病史,使用免疫抑制剂,恶性肿瘤,脑梗死,脑出血急性期,严重肝、肾等脏器疾病,糖尿病,低蛋白血症,电解质紊乱及外伤、机械通气等危重病人。

1.2 方法 入院后记录病人的一般情况,包括年龄、性别、心率、血压等,所有病人在入院第3天清晨空腹状态下采血,获取血清,检测血D-乳酸值。操作方式:将试剂盒与反应器从冰箱中拿出,将采集的全血静置一定时间之后,分离出血浆与血清,取出血清,放置于冰箱中等待检测,在检测之前先进行解冻,并按照使用试剂的说明进行操作,取出上层血清,在D-乳酸孔中加入4 μL血清后放入JY-DLT肠道屏障功能生化指标分析系统进行检测,在10 min时记录仪器所显示的数据。当D-乳酸≥49.0 U/L,定义为肠道黏膜通透性增高。按肠道黏膜通透性是否改变,分为肠道黏膜通透性正常组和增高组。比较两组AMI的发生率,并分析AMI发生与肠道黏膜通透性的关系。

1.3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 21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符合正态分布的定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不符合正态分布的定量资料以中位数和四分位数间距表示,采用非参数检验(M-W检验)进行分析;计数资料用率(%)表示,采用χ2检验;采用Spearman法进行单因素相关性分析。将与肠道黏膜通透性改变有关的变量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所有统计检验均采用双侧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临床资料比较 两组年龄、性别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相较于肠道黏膜通透性正常组,肠道黏膜通透性增高组发生AMI的比例增高(P<0.05)。相较于肠道黏膜通透性正常组,肠道黏膜通透性增高组心功能不全严重程度增加(P<0.05)。详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资料比较

2.2 肠道黏膜通透性增高与AMI发生的相关性 胸痛病人肠道黏膜通透性增高与AMI发生(r=0.221,P<0.05)、Killp分级(r=0.301,P<0.05)呈正相关。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AMI发生[OR=2.462,95%CI(1.055,5.741),P<0.05]与高级别Killp分级是胸痛病人肠道黏膜通透性增高的独立危险因素。其中Killp分级Ⅰ级和Ⅱ级的胸痛病人发生肠道黏膜通透性增高的风险是Killp分级Ⅲ级病人的0.169和0.199倍。详见表2、表3。

表2 肠道黏膜通透性增高与AMI、Killp分级的相关性

表3 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3 讨 论

D-乳酸是肠道细菌经过代谢之后所获得的产物,如乳酸杆菌、克雷伯菌等多种细菌通过代谢碳水化合物进行发酵,最终形成这些产物。人类等哺乳动物自身的器官代谢并不会产生这一物质,而自身也不能将这一物质分解掉。如果肠黏膜没有受到破坏,人体内的D-乳酸含量相对较低,而如果肠黏膜的通透性出现了一定的变化,这一物质就会透过黏膜进入到血液之中,其含量就会有明显的提升,所以可以借助这一指标判断病人的肠道黏膜通透性[4]。

既往多项研究证实,AMI发生后会出现不同程度的肠道黏膜损伤[5-6]。分析可能的机制为:①心排血量降低,导致病人肠道发生低灌注[7]。既往研究也证实,左心功能受损可能是AMI病人肠道黏膜通透性增加的一个重要因素[3]。②应激下交感神经异常兴奋和激素的分泌异常,会使得病人肠道处于持续收缩状态,进一步加重肠道缺血[8]。③病人卧床时间长、进食少等实际情况会降低其肠道的蠕动功能,胃肠道消化液分泌随之减少,导致机体无法有效及时地对受损肠道黏膜进行修复。而肠道是人身体中细菌与内毒素最多的位置,在人的肠道中有非常多的细菌,这些细菌在生长与繁殖的过程中,会产生与排出非常多的内毒素。肠道不仅能够吸收营养,而且还可以减少细菌与毒素对人身体产生不良影响,如果肠黏膜出现了损伤,就容易使肠道内的细菌转移位置,内毒素大量进入屏障之内,容易使其出现肠源性内毒素血症,甚至会使其出现一些临床少有记载的疾病[9]。同时,内毒素的转移也会对心肌细胞产生一定的影响,使血管出现不正常收缩,导致循环系统功能受损,加重心肌细胞的负担[6]。而当高n-3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饮食或在再灌注后给予益生菌,能够减轻大鼠AMI后细胞的凋亡,可能的机制在于促进了肠道黏膜损伤的修复[10]。

然而,实际临床中,大部分存在胸痛的病人并不一定出现AMI。鉴于此,本研究探讨了胸痛病人肠道黏膜通透性与AMI发生的关系。本研究结果显示,急性胸痛病人中肠道黏膜通透性增高组发生AMI的比例明显高于肠道黏膜通透性正常组,同时肠道黏膜通透性增高组的心功能较肠道黏膜通透性正常组差。肠道黏膜通透性增加与AMI发生及Killp分级呈正相关。

综上所述,肠道粘膜通透性增高是胸痛病人发生AMI的独立危险因素。然而,本研究并未动态监测病人的血清D-乳酸情况,也未对胸痛病人进行分层,存在一定局限性。后期需进一步探索胸痛病人发生AMI的D-乳酸阈值,以期为临床早期识别高危胸痛病人提供更多的参考依据。

猜你喜欢
通透性内毒素胸痛
胸痛中心成立对急性心肌梗死救治效率的影响
内毒素对规模化猪场仔猪腹泻的危害
间甲酚细菌内毒素检查法研究
消退素E1对内毒素血症心肌损伤的保护作用及机制研究
有些胸痛会猝死
丙二醇(供注射用)细菌内毒素检查方法学研究
丙二醇(供注射用)细菌内毒素检查方法学研究
六安市人民医院组建胸痛急救网络
胸痛未必都是心脏病
PICCO监护仪观察ARDS肺血管内皮通透性的临床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