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春芳
【摘要】近年以来,小、初、高中已经在探索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方面有了较为显著的成果,各个学校已经将核心素养作为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关键一环来抓紧、落实,却很少有人将“核心素养”与幼儿教育联系起来。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核心素养”的培养也更加全面、更加彻底,贯穿了学生学习生涯的各个年龄段,因此,以“核心素养”为出发点研究幼小衔接的课程创新也十分重要。本文基于幼儿核心素养来研究幼小数学课程衔接的有效措施,期望对此领域研究提供一定帮助。
【关键词】幼儿 核心素养 幼小衔接 数学课程
【中图分类号】G61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1)32-0126-02
自《中國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发布以来,“核心素养”成为了教育领域的关键领域,其中,幼儿阶段的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也极为重要。学前教育作为基础教育的前期衔接与铺垫,其对于学生整个学习生涯的学习习惯、思想的养成都具有极其重要的影响,尤其是幼小衔接阶段,是幼儿向小学过渡的重要阶段,如果这一阶段出现问题,会影响到学生学习效率,甚至是人格结构。特别是数学这门课程较为抽象,对于幼小衔接的学生来说是较难入门的课程,容易使学生产生抵触心理,更应该得到重视。
一、基于幼儿核心素养视角下的幼小数学课程差异
1.幼儿数学与小学数学在教学目标上的差异
核心素养主要回答的问题是“我们的教育是要培养什么样的人呢?”这一问题可以说是贯穿了学生的整个学习生涯,要求我们国家的基础教育具有整体性、连贯性,有目的地创造一个融会贯通、行之有效、上下连贯、整体协调且衔接合理的一个整体的教育体系,这是需要整个教育行业从幼儿阶段开始,并且联合小、初、高中来共同努力的一个整体目标。然而在我国当下的幼儿教育环境中,一个长久存在的问题是,幼教领域的教师没有一个很好的前瞻性,总是在埋头教自己的,而不去衔接中小学的教学内容,这就导致幼小衔接教育出现重大问题,一个很明显的领域就是教育目标的巨大差异。在幼儿阶段,数学教育主要是为了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在各种各样的游戏中产生对数学的初步认识,并寓教于乐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学习中玩耍,在玩耍中学习[1]。而小学数学的目标则更具有针对性,小学数学旨在提升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通过对基础数学知识的学习,形成一定的数学逻辑思维能力和解题能力,这一阶段的教学目标更为具体。而幼小衔接阶段的数学课程则需要打破传统应试教育的束缚,帮助学生正确认识数学,爱上数学。
2.幼儿数学与小学数学在教学内容上的差异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中核心素养概念的提出,为幼儿园教育明确了方向,引导幼儿园从核心教育培养的角度来进一步强化幼教质量,并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幼教质量评价观,明确幼儿园的教学方向和教学内容。而核心素养的发展是一个连贯的、动态的过程,而非孤立的,它既有阶段性,也有连续性。不同年龄段学生的基础素养、接受能力和理解能力都有所差别,因此需要各个阶段进行有效地衔接。幼儿阶段处于核心素养形成的萌芽阶段,其中核心素养的维度包括了学习和健康生活两大内涵,在学习方面需要养成积极主动、认真专注、不怕困难、敢于尝试和探究,乐于想象和创造等良好的学习品质,这也就要求幼教在教育过程中注重学生乐学善学、善于反思等品质。因此在幼教阶段的数学教育则以启发性教学为主,这一阶段的学生年龄普遍在3~6岁之间,由于年龄限制,学生缺乏系统的逻辑思维意识和表达能力,在与教师的交流中无法进行良好、有效地沟通,因此在这一阶段的教学内容上,教师主要选择一些简单易懂、容易学习、便于理解的教学内容,而在形式上,也更加注重参与性、互动性和趣味性。而在小学阶段,数学学科的教学已经渐渐出现了系统化、针对性的教学内容,旨在教育学生理解数学理论知识,培养数学思维和数学能力,有效指导学生进行自我探索与研究,进而全面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2]。因此从这一点可以看出,幼儿数学与小学数学在内容上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如果不做好幼小衔接阶段的教学内容规划,很容易使学生难以入门,从而产生一定的抵触心理。
3.幼儿数学与小学数学在教学方式上的差异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是我国教育领域在实践教学中需要遵循的方向和守则,其中所提到的幼儿阶段的核心素养在于,在幼儿教育阶段将核心素养培养具体化,指南中的相关精神指出要将教育充分融入幼儿的生活,以游戏为基本活动,以了解幼儿、教育幼儿、进而培养幼儿的各项能力,其中包括创建多样化的教学活动,使教育环境具有挑战性,以互动激励的方式调整幼儿与教师之间的关系,促进幼儿主动进行学习与探究。因此,在幼儿教育阶段,数学课程的教学需要更多地思考如何将学习融入游戏与生活,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对于新鲜事物较为好奇,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侧重点在于教学的生活化、趣味化、故事化,从而激发幼儿的探索心理,从而提升探索能力。而小学的数学教学则恰恰相反,教师更加注重如何将游戏与学习相结合,虽然小学阶段的教学实践中也有教学的游戏设置,但是游戏在教学过程中只处于辅助阶段,是教学过程中的调味剂,而非必需品。小学阶段的数学教育在方式上更为灵活多样,且更加注重合作、交流与探索,两者在教学方式上具有很大的差别,这也就给幼小衔接阶段的数学教育提出了很大的挑战。
二、基于幼儿核心素养视角下的幼小数学衔接课程的设置
1.在组织教学活动的同时注重教学内容的过渡与衔接
在新的教育环境与教育背景下,教育是一个连贯的、具有衔接作用的系统化过程,这就要求幼小衔接阶段的教师充分理解小学教育的内容与方向,才能够为幼小衔接打下坚实的基础。因此在幼儿大班的教学实践中,教师应当充分了解一年级数学的具体内容和基础概念,并且有目的性地将其以一种便于理解的方式融入进幼儿的数学教育过程中[3]。而小学阶段的教师则要注重对学生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的延续,在一年级开学阶段,教师应当对学生的基本情况进行摸底调研,明确学生在幼儿阶段学习的内容与学习方式,进而在一年级初期教学时完成良好的过渡。例如,在幼儿阶段,教师在进行“抽象运算”教学时,应当积极引导幼儿进行自主思考,尝试进行一些较为简单的数学运算,不需要完全掌握一年级的知识,但是至少要知道一些基本的运算原理,形成初始的数学认知思维和数学学习习惯。而小学教师也应当对学生的接受能力和基础能力进行一个大致的了解,延续幼儿阶段的教学模式,不能一味地砍掉趣味性游戏环节,而进行生硬的说教,应当给予学生充分、足够的适应空间,进而进行有效的过渡,以免因过渡阶段过于生硬而忽视了学生的接受能力和理解能力,进而使学生对数学产生逆反心理和恐惧心理,不利于学生后续的学习。
2.寓教于乐,注重教学方式的生活化
幼儿的数学教学注重将教学融入生活,因此在教学活动的设计中更加注重于与生活的结合,使幼儿在日常生活中获取相关知识。因此在幼小衔接阶段也应当注重教学实践与生活的有效结合,实现教学方式生活化。小学一年级数学的教学内容较为简单,注重学生数学思维和数学兴趣的培养,因此在幼儿阶段也可以适当加入一些小学的学习内容。从日常生活入手能够很好地帮助学生进行衔接,例如,讲解人民币的换算,通过设计情境的模式来让学生扮演商店老板与顾客,用模拟货币来进行消费,让学生了解基本的换算规则,在幼儿阶段培养幼儿认识数学与生活之间紧密相连的关系,让幼儿意识到数学处处可见,不需要太過于恐惧,让幼儿意识到数学是一门必要且有趣的科目,而在幼小衔接中的小学阶段,则将教学重点放在了解货币换算法则上。通过同一个游戏不同侧重的方式,循序渐进,来完成幼小阶段的幼小衔接。
3.通过积极的教学反馈来完成幼小阶段的有效衔接
在教学实践过程中,正向反馈是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教学活动不仅仅只是教授学生知识,还要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评价,通过正向评价来鼓励学生进行探索,评价完成后教学过程才算真正结束。例如,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向学生提出一些简单且答案不唯一的问题,“请大家说出身边什么东西是圆形的?”对幼儿的提问方式可以更加亲切、灵活一些,在同学们给出回答之后,要进行正向反馈,鼓励学生积极思考,踊跃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同时可以引导学生进行讨论交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思考,进而在幼小衔接阶段形成良好的思维习惯。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本文通过对幼儿数学与小学数学的对比得出了两者在教学内容、方式和目标上的不同,进而在这三个方面提出了幼小衔接阶段数学课程的设置方案。幼小衔接阶段在学生的整个学习生涯中都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它关系到学生的核心素养培养。在幼小衔接阶段进行有效的教学活动,能够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数学思维和独立思考的能力,为日后的数学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胡俊林. 基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幼小数学课程衔接研究[J]. 现代职业教育, 2017(27):58-59.
[2]张春玲.让数学搀着儿童的小手过“桥”——试论数学幼小衔接教学[J].课程教育研究,2020(14).
[3]裴迪.幼小衔接阶段节日活动设计与启示——以美国纽约K年级“南瓜数学”活动为例[J].教育导刊(下半月),2019(4):94-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