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教学提问设计的创新研究

2021-04-13 04:18李宏前
家长 2021年3期
关键词:提问设计教学创新初中语文

李宏前

【摘要】语文作为一门基础学科,不仅是学生初中学习生活不可缺少的部分,也是学习其他学科的重要基础。随着教育实践不断发展,提问这一方式被广泛应用于语文课堂教学中。课堂提问是教学方式创新的一个有效手段,其侧重点在于引导学生自主思考,极大地增强了课堂的趣味性,尽可能让学生将注意力放在课堂上。

【关键词】初中语文;提问设计;教学创新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7485(2021)07-0109-02

越来越多的教师意识到,要打破以往的教学模式,不断进行教学方式上的创新,提问这一教学方法也因此常见于语文教学当中。但在实际教学中,提问这种方式并非都起到了预期的效果。并不是这种方法本身不起作用,而是其本身没有得到正确的运用。因此,仅仅将方法引入初中的语文课堂是不够的,任课教师还需要针对学科特点进行探索和分析,找到正确的方法进行应用。

一、创新语文教学中问题设计的重要意义

(一)激发学生活力,提高课堂效率

学生们的注意力是十分有限的,很容易就出现课堂上走神的现象。教师适时对学生进行提问,可以激发学生对于课程相关内容的思考,更好地跟上教师的教学节奏,全身心地投入语文学习中。同时,也是在不停地提醒注意力不集中的同学打起精神来,告诉这些同学课堂进度,以便学生的注意力回归课堂。良好的师生配合,学生的上课积极性高,课堂效率自然就会提高。

(二)引导式教学,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

学生的学习能力不仅体现在对于课本内容和课堂所讲内容的记忆上,还要有足够的思考和分析能力。教师以提问的方式代替对于课程内容的直接讲解,既可以为学生提供相应的思路,不至于使难度太大导致学生放弃,又可以给予学生充足的思考空间,让学生自主进行深度思考。

(三)由简到难,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一般来说,当堂提问时所涉及的问题,其难度要小于课后的练习。学生在学完理论知识后,这些简单的课堂问题可以加深学生的理解,又因为其难度不大,学生易于保持思考的状态。将这种学习方式贯穿在初中语文的教学当中,通过长久的练习,学生们可以逐渐学会思考、适应思考的状态,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对其他各门课程的学习都大有裨益。

二、如何创新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提问设计

(一)明确教学目标,使问题具有针对性

每堂课的开展,都必须有明确的教学目标,而教师在课上提出的每一个问题,也必须根据教学目标,有其特定的目的,或帮助学生理解重点词句,或引导学生进行情感体验,或带领学生学习写作手法。如果没有明确的教学目标去支撑问题的设计,教师在课上的提问就会显得没有重点和逻辑,学生们也会有一种似懂非懂、摸不着头脑的感觉。这样虽然在课上也进行了提问活动,也花费了教学时间,难以看到具体的实效。因此,教师的课堂问题不应该是课上随口所问,而是在课前经过认真、合理的设计,要符合本节课的相关内容和学生的具体学习情况。即使是引导性的问题,教师在提问前也要做到心中有数,明确地知道这个问题的实际落脚点,在学生的思考、讨论偏离主题时,及时进行纠正。

例如,学习人教版八年级语文《桃花源记》这一课,教师先根据这一题目为学生明确在这一节中,陶渊明为我们讲述的是一个世外桃源。这一课是文言文,学生的阅读和理解难度较大,教师在带领学生理解全文前,可以明确提出文中哪些是重点字词,让学生在教师讲述全文时,在文中寻找重点字词的具体意思。教师可以根据文章内容,有针对性地设计一些课堂问题进行提问,如“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中“具言”的是什么、又为什么“叹惋”,其中“诣太守,说如此”当中,“如此”具体指的是哪些内容?这些问题与课文的内容息息相关,学生要想回答这些问题,必须对于课文有充足的理解,这也是问题设计的目的所在。文言文当中有时候会出现一个字有多种意思或者古意与今意不同的情况,比如“为”“妻子”等,教师可以将其放入具体的句子对学生加以提问,以加深学生对于这些字词的印象。

(二)以引导为主,使用点拨式的教学方法

语文课程几乎贯穿于学生的整个学习生涯,初中时期,学生们在语文方面已经有了一些学习基础,便不再拘泥于过往的基础性学习,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发展自主思考和学习能力。很多学生还没有适应初中阶段教学方式和思维方式的转变,在学习过程中更多依赖教师的讲解,虽然表面看来似乎教师的教学效率和学生的学习效率都很高,学习进度非常快,但实际上学生是在“背书”而不是学习。在培养学生思考能力的初期階段,学生会因为太过吃力而退缩,这是很常见的,在这一阶段,教师可以通过一些巧妙的问题设计,在学生的思考过程中为其指引方向,帮助学生更加顺利学习语文课程。教师的问题可以不用太过深奥,但必须具有点拨性,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个整体的思路,也可以帮助学生解决学习中遇到的一些疑点难点。

例如,学习人教版八年级语文课程《背景》,对于文章中出现的很多细节,教师可以设计一些问题引导学生去寻找和理解。如教师先带领学生通读全文,明确文章是在表达作者对于父亲的情感后,以“在这篇文章中,作者对于父亲的情感有怎样的变化?这样变化的原因是什么?”这样的问题,引导学生按照作者感情的发展变化对文章脉络进行梳理,学生不至于为此一筹莫展,不知道从哪里开始着手。学生可以根据“我再三劝他不必去!”“总觉得他说话不够漂亮,非自己插嘴不可”等细节,思考和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很多学生因为发现不了问题而不会赏析课文,教师可以讲重点句子画出来,如文中作者两次提到的自己“聪明的过分”,这里的“过分”有哪些特殊的含义,同时,也可以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将作者自己的“聪明”和父亲的“迂”进行对比思考,并与教师和同学分享自己的感悟。

(三)加强问题逻辑性,提高问题质量

大体上我们总是鼓励学生尽可能进行更多的练习,以加深记忆和理解。但在各个学科的学习中会发现,有时候反复的练习未必一定能带来进步。质量是我们能否通过题目取得进步的关键,好的题目即使学习在做题时的速度慢一点,但是依然会有明显的进步,学生得以在做题的过程中锻炼思维,将所学的知识融会贯通,而质量的题目虽然耗费了学生的时间,实际效果却十分有限。课堂问题也是如此。课堂问题与教师的知识讲解联系非常紧密,对于巩固所学、串联知识起着重要作用。因此,教师在进行问题设计时,要注重问题的逻辑性,提高问题的质量,让学生真正有所收获。提问本身只是一种教学方法,根本目的还是要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问题的质量直接决定了这种教学方法是否能起到实效。

例如,学习人教版初中语文《范进中举》这一课,教师可以在课前先向学生介绍中国隋唐到明清时期的科举制度,让学生对于科举制度有一个大概的了解,然后提出本节的第一个问题,“金榜题名是不是古代读书人的梦想”。然后带着学生通读全文,了解文章内容,在通读全文后,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金榜题名是古代读书人的梦想,但是范进中举之后却疯了呢?”根据课文的内容,让学生判断“范进中举,喜极而疯”,究竟是喜剧还是悲剧。这些问题之间具有一定的串联性,先通过问题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让学生去阅读文章思考文章,然后再用问题带领学生一步步进行深入思考。

三、结语

综上所述,教师可结合加强问题逻辑性,提高问题质量、以引导为主,使用点拨式的教学方法等策略,开展教学计划。

(责编 吴娟)

猜你喜欢
提问设计教学创新初中语文
基于“教、学、评”一致的初中语文作业一体化实践模式
初中语文片段写作的实践路径
群文阅读与单元教学比较谈——以部编本初中语文教材为例
浅谈初中语文作文教学
试论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提问艺术
中职美术创新教学实施的方法探究
读写结合探寻初中记叙文写作教学新路径
中职 《电机与拖动》 课程教学的改革与创新
浅谈中职语文课堂教学问题情境的创设
试论初中语文教学提问设计的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