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为了让孩子们在新形式下去掌握新颖的知识,要给学生一个充满轻松、愉悦的学习环境,这不仅是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还需要教师不断地去探索新的课程设计策略,这样才能掌控课堂教学效果,更有效地引领学生进入学习的海洋。
【关键词】小学信息技术 课程设计 兴趣培养 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5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1)09-0093-02
信息技术在近几年传遍大江南北,不管在城市学校,还是在乡村学校,学校全面开设信息技术这门学科课程,那么如何把这门学科上好呢?上好确实不容易,不但要提高教学质量,而且还要让学生带着兴趣去学习这门学科,这就对所有代信息技术课的教师有了新的研究和剖析,为了让孩子们在新形式下去掌握新颖的知识,还要给学生一个充满轻松、愉悦的学习环境,这不仅是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还需要教师不断地去探索新的教学模式和策略,这样才能掌控住课堂教学效果,更有效地引领学生进入学习的海洋。以下就以如何设计一节比较成功的信息技术课谈几点策略。
一、渗透、灵活使用教材
作为教师,课前备好课是最基础的一项环节,教师不但要熟悉各阶段年级信息技术学科的知识点,还要认真去研读信息技术课程标准解读,这样才能准确地把握教材内容特点,才能够在课堂中灵活撑控授课。
(一)备教材,因材施教
首先是备写教学目标。整堂课要围绕教学目标去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要有全文知识目标、重难点目标、能力和情感目标等。教学目标既要符合这节课的教学目的,又要掌握本节课的知识结构,以及培养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其次备写教学重难点内容。教师要根据全文知识目标、重难点目标和学生的认知特点确定本节课的教学方法。教学设计中突出重难点就会呈现出更多的内容层面,涉及到的教学步骤就会更多,教师就会利用更多的时间去点拨引导、提问、巩固练习。突出难点就是找出本节课中学生难懂、理解不透彻、操作比较困难的内容,这时教師要精心备课,把难点内容要单独选出来讲解,还要针对个别学生是否掌握了本节课内容进行耐心点拨指导。
(二)备学生,因人施教
备学生是教学设计中最重要的一环,在课堂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导学主线,每个学生的理解能力有差别,比如有的学生学习电脑打字比较容易;有的学生学习画图比较容易;有的学生学习文字排版不太困难。然而有的学生学起来就比较吃力了,这就要求老师在平时深入了解学生在哪方面的知识还比较欠缺,老师就针对性地去指导。还有些学生在课堂中不认真听讲,老师在备课中也要备进去。这就如著名的教育家和心理学家布卢姆认为的:“解决学生知识差异的最好办法在于改变我们对学习者及其学习的看法,实施‘掌握学习教学’。所谓‘掌握学习’就是在全班学生都能掌握学识的情况下,以集体式教学为基础,另加以随堂或者课外中及时地反馈,为个别学生提供相应的辅导和得到份外的学习时间,最终目的是使90%以上的学生达到教学目标所规定的内容。该教学方法是将学习内容分成几个小单元区域 ,学生每学一个小的单元后参加此单元测试,并指导学生知识掌握达到90%左右的水平。通过测试达标后,才能学习下一个单元的内容。”每个学生得到发展是学校教育的根本,其主要是培养学生充分发挥所有学生的内在潜能,但不是通过选拔极少数的尖子学生而轻视大多数学生。有个别教师在备课时面对大多数学生制定教学目标、教学方法,而忽视备写后进生的教学方法,这种备写教学方法是必须取缔的,它不但压抑了学生的创新思维,还抑制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所以备学生要抓住以下内容:在平时发现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平,在课程设计上要抓住学生的学习特点确定备课内容;在平时发现学生解决问题的所在潜能,以便备写解决每个学生的学习方式;在平时发现学生有哪些学习兴趣,方可设计出完美的教学过程和教学方法。
(三)备教法,因法施教
小学信息技术这门课程在教学方面和其他课程有所不同,课堂中电脑操作比较多,因而利用电脑教学困难比较大,教师要设计一节比较完美的信息技术课,就要想尽一切有效的教学方法:教师就要选择适合学生容易理解、容易操作和把握教材特点的方法教学,充分利用新时代的信息技术装备,创新思维,备写与实际情境相吻合的教学手段和方法。如果要打开学生的思维头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就得有以下方法教学:(1)讲练结合法。所谓讲练结合,就是教师边讲边让学生操作训练的过程:教师根据内容的重、难点问题进行精讲点拨后,让学生进行有趋向、有顺序的反复性操作练习。(2)演练结合法。演练结合法,就是通过教师示范操作后,学生根据教师的操作进行模拟训练操作的方法:学生先观看了教师的演示操作后,再独自操作练习。(3)兴趣引导法。①画图比赛是学习兴趣动力。课堂上可以指导学生练习“画图”操作,认识基本的图形,学习简单的电脑画图技巧。并且要组织评选“小画家”比赛活动,学会画图首先要指导学生设定颜色和直线的使用方法。在这样的教学活动中,学生不仅通过交流技能,找到了自己的不足,还发现了通过练习和交流而取得了更多的画图技术。②故事最能吸引学生。通过看电脑上显示的图片讲故事、猜谜语导入新课,这种方法可以唤醒学生的生活趣味,从中抽象出信息技术学科的知识与技能、解决生活中的一些问题,还能够帮助他们发挥电脑思维、丰富的知识联想,使之很自然地进入到最佳学习氛围中。③游戏是学生的最爱。研究表明,课堂游戏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它能让学生自主地去探索其中的奥妙。之所以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在教学中选择恰当的时机引入游戏教学来提升教学效率。④采用“任务”驱动法。任务驱动法就是通过给学生设定一定的任务,以阶段性的学习为目标,以实例为先导,通过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讲授相关知识。比如教学文档处理软件Word的使用,要让学生完成一篇格式正确、图文并茂的文档为任务,对已完成任务的程度进行综合评价,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当学生完成简单文字输入后,教会学生如何设置文本的字体、怎样确定字号、图片的编辑和排版等等。学生哪一步有问题,教师就针对性地指导。这样,几节课下来,学生能够尽快地掌握一种操作技能,从而建立自信,培养了兴趣。⑤网络搜索自己想要的知识。现代信息技术支持学习很重要的一方面就是提供了浩瀚的学习资源。比如学生写作文,学生可以通过网络搜索素材,也可以了解一些特定的新闻事件等等。教会学生使用一些搜索引擎,知道常用的网站的名字。这样一部分知识学生可以自主完成,扩大了学生的知识视野,也丰富了学生的眼界,解决了学生日常学习中一些很难独立完成的任务,还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课堂组织与管理
教师要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装备”的支持。“现代信息技术装备”是指普用软件、学科光盘和网络教学平台等资源的统称。要让教学气氛活起来,要达到好的教学效果,这就要从开始上课导入、重难点点拨、合作探究等谈起。譬如利用画图、讲故事导入,或者利用查找想要的信息资料导入,让学生从课前就进入学习状态。大部分学生在学习重难点时,花费的时间长,在这个阶段精力往往不集中,思想就会抛锚,在这时候教师要及时组织学生,激发学生的注意力和学习兴趣,或者利用单独的指导方法去教学。在合作探究环节课堂也会出现混乱现象,教师要设计出有序的方案组织学生完成活动。
信息技术课堂不同于其他学科课堂,形式多样、复杂多变,使得教师对课堂秩序管理要格外谨慎。陶行知先生在生活教育理论中提到遵循“行—知—行”的原则。在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学生在课堂上缺乏积极主动参与意识,这与平时学生的学习习惯有着密切的关系。课堂中要转变这种教学现状,课堂中教师要因人而异地将“不在意”与“特注意”交替互换,通过培养学生问、听、查、画、练等习惯,让学生在课堂中集中精力。为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在乎并留意学生行为习惯训练,结合多样化教学方法,全面提高学生“动静”课堂听课模式,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听课习惯,在信息技术课堂上要让学生动起来:其一,教师要强调“手眼脑”并用。让学生从机械呆板的学习方式转变为机械运动的学习方式。其二,教师引导学生程序化操作电脑。步骤要清楚,方向要明确,点拨要到位。这样就不会导致学生出现课堂沉闷、无效的现象。其三,教师要“对症下药”。有时候有个别学生不遵守课堂纪律,但是也不能否定他的学习效果,应当相应简单处理。当课堂纪律有些混乱时,应当分析具体原因适时引导教育。
三、学生评价与测试
上好一节信息技术课,起码要对学生有恰当、比较准确的评价方式与有效测试办法。其主要目的是为了让学生积极主动去参与课堂学习。课程设计时教师要制定信息技术教学评价方案,要根据学习目标设计并实施。以下从几个方面谈谈课堂评价与课堂测试学生。
(1)教师是否有分组评价、个人评价办法以及语言的充分准备。(2)教师是否公平、公正评价每一名学生。(3)学生是否认真。上课是否认真听老师讲课,电脑是否按要求操作,是否积极参与合作讨论。(4)学生是否积极。是否积极举手提出问题,是否能够及时地完成老师安排的作业。(5)学生是否自信。是否大胆尝试并表达自己的想法、是否胸有成竹解决实际问题。(6)学生是否善于与其他学生合作。是否细心听取老师的安排。(7)学生是否有思维的条理性和创造性。课堂上是否能有条理表达;对于易难问题是否具有创造性思维;问题的解决过程是否明了;解决问题是否能用不同的方法;學习是否有计划等。
总之,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给学校教育带来了发展机遇。信息技术的广泛接触与使用,给学生的学习提供了很多学习资料,开阔了眼界,增长了见识。学生从网络中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应用信息,在将来的学习生活中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以此看来,教师要把小学信息技术这门课程设计完美,教师只要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总结经验、不断探索、不断更新教育观念和不断创新教学方法,在课程设计方面有创新意识,才能上好每一节信息技术课,才能让自己融入信息时代,才能让孩子们踏上时代的步伐前进!
参考文献:
[1]苏学艺.浅谈陶行知教育思想在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实践[J].科教文汇(中旬刊),2011(1):36.
[2]李新华.农村小学信息技术分层教学研究[J].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2019(14):94-95.
[3]陶富安.信息技术课程设计初探[J].中小学电教,2007(4):43-45.
[4]林永柏.布卢姆掌握学习理论学生观评介[J].外国教育研究,1993(2):21-24.
作者简介:
王峰(1982年-),男,大专学历,甘肃省定西市通渭县李家店乡常家坪小学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