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江
【摘要】初中历史科目的学习重在让学生学习基本历史知识,使学生在历史中增强对国家的热爱,进而提升历史感,以史为鉴,并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问题中去,从而加强学生的学习能力,担负起对国家和社会的责任。本文通过故事选取的原则,在教学中对五种故事构建的策略加强对课堂教学的研究,来提升初中历史与社会课堂的教学质量。
【关键词】历史故事 初中历史 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633.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1)38-0114-02
历史学科与其他初中课程不同,主要以时间为发展主线,利用历史空间来构建学科内容。历史顾名思义,研究的就是过去的事情,并且深入探究当时的背景和复杂环境,因此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会出现厌烦的情绪而失去对这门课程的学习主动性和热情。所以,想要处理这个难题的解决方案是设计出符合学生特色的教学设计,融入活跃元素,为历史知识增添色彩,进而促进学生掌握历史知识。历史故事在课堂里的切入就是最好的方式,顺应当下课改之后课标的要求,选取引起学生兴趣的历史故事,同时要确保历史故事与课堂内容能够完美贴合,有助于课堂教学,这样不仅会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热情还能提升课堂教学质量。
一、融故事于教学难点之中
重难点教学一向是各门课程的障碍,然而却不能不克服。只有突破重难点,才能最大化实现教学目标。然而,在学习重难点时,学生往往畏难而后退,教师必须采取一定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跟随自己的思维克服教学重难点。引入历史故事,不仅减少学生的畏难情绪,而且可以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把握重难点,是可行的路径。
重难点环节实例分析——以《第二次世界大战》为例
师:我们都了解,第二次世界大战对全人类造成了严重的影响,战争带来的灾难几乎蔓延到了世界各地。经过上次历史课程的学习,我们知道在二十世纪的二三十年代间,德国、日本等国家相继建立起法西斯统治,构成了法西斯轴心国。随着侵略分子的嚣张,诸如英国、法国等强大的国家并没有进行及时的抵抗,而是采取绥靖政策,导致法西斯侵略一发不可收拾。接下来我们一起走进世界第二次大战,下面请每个小组组内挑选出来的代表上台来讲述在二战中自己最崇拜的人物,并介绍相关战役。
生1:在世界二战中,我崇拜的人物是蒙哥马利,他的英勇谋略使得敦刻尔克大撤退得以成功。在英法联合军队援助比利时,比利时因各种原因宣布投降,盟军军队在敦刻尔克被困。被困的军队主要是英国军队,对于这种情况英语方面出动800多艘船花费9天9夜将33万盟军解救出来。每个军队在撤退时最后走的是师长,敦刻尔克就是其中的一个师长,并为盟军保存了实力。
生2:在二战期间,让我最崇拜的人是斯大林。苏德战争爆发,德军在“巴巴罗萨计划”的实施下,快速攻占苏联。在莫斯科近郊的战争中,斯大林不但没有退却,还带领苏军坚守到底,利用自然环境以智取胜。当战争持续到九月份时,苏联伤残300万,但是看德国军队伤残不到70万。但对于苏联军队来讲,冬天的到来是一个反败为胜的契机。在俄国,冬天的温度是零下三四十度,德国军队计划快速攻打下苏联,因此一方面没有准备足够的粮食,另一方面根本没有考虑到冬季因素,所以在战争后期缺乏粮食和防寒衣物的补足。而德国利用苏联战胜物资的企图破灭,苏军在前期的打压下反而士气高涨,于是进行了强有力的反击,打败德军。在1941年11月7日,苏联在斯大林的主持下隆重举行了十月革命胜利24周年盛大的阅兵仪式。当时,斯大林为了进一步的激励士气,发表了著名的讲话,他说:“在国家遭受外敌入侵之际,全体苏维埃公民要不惜一切来保卫国土和村民,这是军人的尊严。”同时表明苏维埃将同世界正义一起战斗到最后一刻。最终,在苏军与民众的努力下,成功保卫了莫斯科,并且在后期的胜利追击中,打回了前期被占领的国土。
师:通过上述的几个二战过程中的人物介绍和故事,相信大家对二战有了简单的理解。接下来让我们进一步学习二战的细节过程。
第二次世界战争的起源是贪婪和沉醉,这种非正义的杀戮给世界人们带来了重创,人类文明在战争中退化,科学技术发展在战争前止步,在战后的较长时间内,人们都还沉浸在战争带来的痛苦生活中。在中国战场的战争是正义的反法西斯战争,中国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主战场之一。当学生在描述南京大屠杀的故事经过时,无不感到愤懑痛恨。但是基于初中阶段学生的世界观发展还不完善,他们中有部分人因为性格方面的因素喜欢希特勒的杀戮性情,对于这种情况,教师要指导学生的思想,让他们正确认识第二次世界大战,让他们了解中国的抗战历史,进而对国家产生热爱。
二、融故事于课堂活动之中
在学校的教学中,核心内容就是课堂活动,教师可以借助精心设计的课堂活动来达到教学目标,提升教学质量。在设计教学活动时,教师要以学生为中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教师可以通过故事教学法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讲授精彩的历史故事有助于活跃课堂氛围、提高课堂质量。
课堂探讨环节实例分析——以《抗美援朝战争》为例,教师在课堂上或者下课时给学生讲解在抗美援朝时出现的英勇的故事,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升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促进学生热爱历史课堂、提高学习质量。再例如,教师在上《蒙古的兴起和元朝的建立》时,教师也可以采取讲授故事的方法来给学生设置悬念。在1479年,蒙古的大汗满都古勒逝世,根据习俗,新大汗可以娶满都海皇后。但是满都海的势力大,嫁给谁谁就可以成为新的大汗,因此每个首领都向其求婚,最终与满都海成婚的是七岁的巴图蒙克,是成吉思汗的嫡系长孙。这个事情对于历史上是少有的,放到现在也是骇人听闻的,因此教师可以利用故事的新奇性吸引学生的兴趣和注意力,活跃课堂氛围,丰富教学内容。
三、融故事于兴趣提升之中
历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采取精彩的历史故事来活跃课堂氛围。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引用著名的历史典故,合理运用在课堂教学当中,调动学生兴趣,产生活跃课堂的学习环境。带动学生进入到当时的历史大环境中,强化历史对学生的影响力,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深刻探究历史的奥秘,认识历史、解析历史。比如:在学习清朝的历史文化时,教师可以合理利用相关的历史故事来进行历史授课,例如可以通过讲述我国四大名著当中的《三国演义》和《水浒传》的部分故事来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了解当时的历史文化和历史背景,感受当时的历史氛围。除此之外,还可以让学生模仿历史人物进行对话,通过这种学习方式,更加有利于学生了解当时历史人物的心态。通过合理地将历史故事和歷史典故运用到教学当中,完成历史课程学习的目标,增强历史学习的效果。
“同学们是否知道知道甲午中日战争发生在哪一年呢?”“同学们之前有接触马克思主义吗?”这种开场白经常发生在初中历史课程教学中,教师主要通过直接告诉学生本次课程的学习内容或者通过问题来引导本次课程内容,这种教学引入方式虽然有类似于简洁明了的优点,如在学习《鸦片战争》时,教师可以播放《林则徐禁烟》的短视频,来引起学生的好奇心,继而通过提问“鸦片战争发生的原因是什么”来让学生提出问题,产生对本节课的兴趣,并引入本次的课程学习内容。
四、融故事于知识构建之中
在初中历史学习内容中,大部分教师选择采取以知识点为主线来探索历史事件。例如教师在讲授《国共十年对峙》这节课程时,关于“八七会议”的内容要求学生自主找出其时间、地点、内容和意义。但是,不得不说,仅仅以知识点为主,并不能让学生更好地了解历史事件,进而背诵,并且不容易牢牢地掌握这些知识。如果可以在學习历史的过程中穿插着许多经典有名的历史故事,可以让学生更加充分地了解历史事件。但是在使用这种教学方法的同时也要注意合理分配课上时间,运用简短明了的历史故事来串联课堂内容,不能让历史故事占用太多的课堂时间,发生主次颠倒的错误。比如在学习《本草纲目》时,李时珍“亲尝曼陀罗”和“巧试药性”的故事就可以加入其中,更有利于学生充分地了解课程的内容。并且还了解李时珍不畏艰辛和用于试药的勇敢精神。在运用历史故事的同时,也必须学会合理地突出重点难点。在引入故事过程中,也可以通过问问题,比如可追问“毛泽东的意见为什么能够得到大多数人的认同?这件事说明了什么?”这样更利于引导学生更好地把握学习的重点,掌握学习难点。
五、结论
历史是具有故事性的,所有的历史事件都可以表达为一个个动人的故事。在历史故事里,我们感受到了趣味、人情以及正义,也正是历史故事的复杂性、教育意义让我们能够以史为鉴。在教学中巧妙的应用历史事件来启动学生的思想,让学生的历史观、人生观能够在历史教育中得到科学的构建。与此同时,通过历史故事可以将抽象化的历史知识转化为知识点,通过一个个生动形象的故事将枯燥的课堂生动化,强化历史故事与学生之间的联系。但需要注意的是历史故事真伪难辨,会有时代的限制、作者的主观意向等。因此教师在运用历史故事的同时也要确认好其真实性,尽量把真实的历史面貌展现给学生。
参考文献:
[1]周建华.听故事,学历史——浅析故事化教学在初中历史课中的应用[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5,4:136.
[2]王建国.学案导学教学模式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方法分析[J].才智,2015,32: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