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国秀
【摘要】教育公平是推动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要理念。而想要达到这一目标,不仅要结合不同地区的实际情况,对于教育资源进行合理的配置,同时,教育对象的差异性也是必须要考虑到的问题。在教育公平视野下,对于农村幼儿园课程进行改革,有助于推动农村幼儿教育事业的发展,对于实现教育公平也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基于此,本文首先分析了现阶段农村幼儿园课程中存在的问题,并且在此基础上,针对教育公平视野下的农村幼儿园课程改革进行了构想。
【关键词】教育公平 农村幼儿园 课程改革
【中图分类号】G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1)27-0120-02
教育公平不仅能够进一步推动社会公平,同时,也是促进社会和谐有序发展的重要前提。近年来,随着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教育公平问题也受到了人们的广泛关注。现阶段针对幼儿教育公平的研究主要是集中在教育资源的配置上,但是,结合整体情况看,想要真正实现教育公平,就需要结合教育对象的差异,进行针对性的教育,只有这样,才能够全面提升教育的效果。因此,对于教育公平视野下的农村幼儿园课程改革进行研究,具有极强的现实意义。
一、现阶段农村幼儿园课程的不足之处
(一)课程目标不合理
在很长时间内,我国农村幼儿园的课程设置一般都是直接照搬城市幼儿园的课程,虽然在应用中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并且年龄层次基本相同,但是实际上来说,城市的幼儿和农村的幼儿在进入到幼儿园就读之前,接触的环境是不一样的,家庭教育也存在较大的差异,导致在进入幼儿园后,城市幼儿与农村幼儿已有的经验是不同的,这也就不符合教育公平的本质[1]。并且,城市幼儿园的课程是依照城市幼儿的身心发展情况制定的,并不适用于农村的幼儿,因此,在农村幼儿园教学中落实也是困难重重,很难发挥出应有的作用。这就导致很多农村幼儿园在开展教学的过程中,缺乏合理有效的教学目标,不能在促进农村幼儿身心发展方面发挥出作用,甚至可能会产生一些负面的影响。
(二)与实际生活背离
在幼儿园课程开展的过程中,其是否能够发挥出良好的效果,达到促进幼儿身心发展的目标,是课程内容是否适用的关键标准。现阶段,在很多人的思想观念中,城市教育都是主流,城市教育就是比农村教育要重要。而在进行课程编写的过程中,进行编写的教育人员一般都是城市幼儿园的优秀教师,或者一些幼儿专业方面的专家,他们对于农村幼儿的生活并不了解,在进行课程实验时,也往往会更偏向于城市中的幼儿园,这就导致了在一些幼儿园的课程中,与农村幼儿的实际生活是不相符的,甚至完全脱离了农村幼儿的认知范围。另外,很多农村幼儿园在带领幼儿进行活动的过程中,也对于活动的本质不够了解,因此,只是盲目照搬其他幼儿园的做法,购买了一些价格昂贵的玩具,却没有在意身边的教育资源,这不仅使得活动的作用没能完全发挥出来,同时,还导致了课程内容脱离农村幼儿的实际生活,不利于教育的顺利开展,也并不符合教育公平的本质。
(三)师资力量的缺乏
比起城市中的幼儿园,农村幼儿园的教师不仅数量少,同时,专业能力和专业素质也相对较低。首先,农村幼儿园的教师薪资水平远远比不上城市,因此,对于教师的要求也偏低;其次,优秀的幼儿教师并不愿意留在农村任教,导致农村幼儿园的优秀教师很容易流失,很多农村幼儿教师之所以在农村任教,都是为了积累经验,为进入到城市幼儿园教学奠定基础。并且对于农村幼儿教师来说,他们很少能有外出交流和学习的机会,基本接触不到先进的教学理念,因此,在很多农村幼儿园中,教师教学仍然采用的是传统的教学模式。很多农村幼儿教师由于专业能力不强,加上家长对于幼儿能力成长的需求,因此,幼儿园的大部分时间都用来学习知识,并没有给幼儿进行活动的时间。这种情况不仅会导致幼儿对于学习的兴趣下降,同时,对于幼儿的身心发展其实也是不利的。
二、教育公平视野下的农村幼儿园课程改革构想
(一)从农村幼儿角度出发,制定合理课程目标
事实上,城市与农村的学前教育是存在较大差异的,本身起点并不相同,因此,在相同的教育时间内,达到一致的目标,对于农村幼儿园来说难度过大,同时,也并不符合教育公平的理念[2]。而在这个过程中,如果进行强制要求,让农村幼儿园去完成属于城市幼儿园的目标,对于推动教育公平实际上是不利的,因为起点不同,目标却相同的情况,本身就是不公平的,一致的目标只会扩大这种不公平,而不能达到推动教育公平的目标。因此,在保证总体目标不偏离方向的前提下,应当结合农村幼儿园本身的实际情况,并且考虑到农村幼儿身心发展的需求,制定更加科学合理的课程目标。而想要达到这一目标,农村幼儿园的课程目标首先就应当尊重本地的文化,并且将其融入进去,让幼儿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够学会热爱自然,感悟自然,与大自然和谐相处,能够正确认识农村的生活,并且具有基本的认知能力;在课程学习的过程中,能够形成良好的生活和学习习惯,能够形成正确的思想意识;与幼儿园自身的实际情况相结合,并且充分利用农村的教育资源,提升幼儿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同时,在制定课程目标时,农村幼儿园还应当重视不同方面课程目标之间的关系,并且融入素质教育理念,从而使得课程目标的设置更加科学合理,与农村幼儿园的实际情况和农村幼儿的身心发展需要相贴合,促进农村幼儿的身心全面发展。
(二)充分利用当地的教育资源,课程内容贴合实际
城市幼儿园的课程内容并不适合农村幼儿园,强行套用也并不会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为了能够充分发挥出课程内容的效果,达到促进农村幼儿身心健康成长的目的,农村幼儿园可以充分利用本地的教育资源,这不仅可以达到更好的教育效果,同时,还能够让农村幼儿更加了解本地的文化和风俗,从而提升各方面的能力。为此,农村幼儿园教师也应当注意学习,通过学习先进的教育理念,引入课程开发的相关的知识,然后与身边的教育资源结合起来,开发更加适用于农村幼儿的课程。例如,在农村中,往往都有着各种种植和活动的场所,在编排课程内容时,教师就可以把这些资源利用起来,带领幼儿实际参与种植,并且发掘其中的教育元素,让幼儿在获得知识的同时,也能获得综合能力的全面成长。由于农村幼儿教师的专业能力具有一定的差异,可能无法做到有效开发课程,因此,农村幼儿园也可以在参照教材的基础上,结合农村幼儿的实际情况进行适当的调整,将当地的教育資源融入进去,从而提升课程内容的实用性,推动幼儿的身心发展,这也符合教育公平的本质。教师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也应当更加贴近农村的生活,多参加一些实践活动,这有助于提升教师开发课程内容的能力。
(三)制定基本的教学规范,提升课程管理实效
想要真正实现对农村幼儿园课程的改革,开发出更加适应农村幼儿身心发展的课程,课程管理也是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能够为农村幼儿园课程改革提供有力的保障。首先需要完善相关的管理制度,加强对于幼儿园的课程管理。现阶段,农村幼儿园开展的课程不够规范,具有较大的差异性,通过加强管理,能够使得课程开展更加规范,有助于推动教学的开展,结合幼儿的不同发展需求开展更有针对性的课程。除了课程内容应当进行上报之外,也应当适当提升对于教师的要求,教师应当具有相应的专业资格证书,另外,需要保证知识教学与活动的协调性,不能一味地侧重其中一方面。相关部门也需要加强监督,确保农村幼儿园的课程开展更加科学、合理[3]。其次,还应当结合农村幼儿园的实际情况制定基本的教学规范。教学规范应当具有较强的指导性和可操作性,让农村幼儿教师能够更好地去开展教学,并且明确通过怎样的方式才能达到促进幼儿身心健康成长的目的。例如,在教学规范中,可以给教师提出明确的要求,让教师结合具体的教学目标和幼儿身心发展的实际需要,把身边的教育资源充分利用起来,提升课程内容的适宜性。通过制定基本教学规范,不仅能够有效推动农村幼儿园的课程改革,同时,还能够更新教师的传统教学观念,使得教师的教学开展更加规范,有助于推动教育公平的进程。
(四)为农村幼儿教育提供保障,推动资源合理配置
现阶段,结合农村幼儿园教育的实际情况来看,想要推动农村幼儿园更好地发展,达到促进教育公平的目前,需要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首先,可以充分利用一些未被充分利用的资源,增加农村幼儿园的数量,扩大幼儿园的规模,让更多的农村幼儿可以进入到幼儿园中就读,并且制定相应的标准和规范,对于达标的幼儿园给予一定的鼓励和补助。其次,适当将农村幼儿园加入到补助范围中,使得农村幼儿园也能享有生均经费,提升教师待遇,加强对于教师的培训,从而提升农村幼儿园教师队伍的稳定性,为农村幼儿园的發展提供人才保障。
三、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教育公平视野下,农村幼儿园还存在课程目标不合理、与实际生活背离、师资力量缺乏等问题,想要改善这一现状,就要从农村幼儿角度出发,制定合理课程目标,充分利用当地的教育资源,课程内容贴合实际,并制定基本的教学规范,提升课程管理实效,为农村幼儿教育提供保障,推动资源合理配置,促进农村幼儿园长远健康发展的同时,也能够有效推动教育公平的进程。
参考文献:
[1]杜冰玉.农村民办幼儿园教师资源配置状况的个案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21.
[2]马云从.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农村学前教育政策的回顾与分析[J].河南教育(幼教),2019(8):9-13.
[3]宋前萍.社会投资视角下中国农村学龄前儿童教育政策问题研究[D].郑州大学,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