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计算机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2021-04-13 19:08:52高洋
课程教育研究 2021年20期
关键词:计算机教学渗透德育

【摘要】计算机伴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而逐步走进人们的生活与工作当中,而且,近年来,计算机的普及度呈上升的趋势,人们的学习与工作都与电脑有着直接的关系,所以,计算机运用能力是当前社会对人才的基本要求。基于信息时代背景下,教师应高度重视小学计算机教学工作,信息技术学科作为一门新兴的学科,具有工具性、实践性很强的特点,因此大家往往只注重计算机操作方法和技能的教学与训练,而忽视了它的德育功能。一些德育教育的问题常常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呈现出来,怎么样在信息技术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更好地让学生的思想健康稳步发展,这是我们值得关注和研究的问题。我们应将德育合理引入到计算机教学中,教会学生如何正确与道德使用计算机。此文围绕德育与小学计算机教学的有机结合展开探究,以二者融合路径为重点研究对象,以供参考。

【关键词】计算机教学  德育  渗透

【中图分类号】G623.5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1)20-0053-03

一、小学计算机教学德育渗透现状

(一)教师未充分意识到德育工作的重要性

无论是计算机教学,还是德育教育工作都是由教师来负责,所以,教师的教育理念在很大程度上会直接影响计算机教学以及德育工作的展开状况。一名合格与优秀的计算机教师不仅局限于传授理论知识,还应引导学生按照基本准则规范化操作,引导并约束学生可以规范化用网,规避在网络上发布过激言论或者散步谣言等现象的发生。除此之外,如果不将德育教育有效渗透小学计算机课堂教学当中的话,一味地将工作重点放在计算机理论知识的传授,将会导致德育与计算机教学的失衡。

(二)学生对塑造自身价值观不够重视

小学阶段,学生身心正值发育时期,这个阶段的学生从自身角度并不能意识到德育教学对自身成长发展的重要性,对塑造自身价值观缺乏重视。加之,此阶段学生各方面都未发育完善,网络以及日常生活存在很多不健康信息与错误的价值理念,这些都将严重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小学阶段的学生往往不太重视自身是否存在道德方面的问题,无形中增加了教师的德育工作难度,所以,基于这些问题与现象,在计算机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不仅具有可行性,而且具有重要作用。

(三)德育和计算机教学融合度不够

在小学计算机课堂教学中,德育和计算机教学存在融合度不够的现象,二者存在衔接不当与工作脱节的不良问题,不利于在计算机教学中有效渗透德育教育,也不能高效的向学生普及正确的价值观念、道德理念与网络行为习惯,容易出现青少年不文明用网现象,致使部分学生没有规范化与文明化运用网络。德育和计算机教学融合度不够还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教师教育思想与教学规划制定等等,这些因素都可能诱发多种不良问题与现象,不利于学生身心健康成长,同时也不能保障计算机教学的质量与有效性。

二、在小学计算机教学中渗透德育的重要性

事实上,学校从事教育的初心与最终目标为“育人为本,德育先行”,特别是基于知识经济化时代背景下,德育教学对学生来说更加重要。在小学学科教学中计算机教学是比较重要的一个环节,将德育教育有机结合小学计算机教学,可以在向学生传授计算机知识的同时渗透德育教育,不僅需要教会学生如何操作计算机,还要教会学生如何文明与规范化用网,如何在网络上分辨是非与辨别不良信息,以此来培养学生是非辨别能力与网络不良信息的判断能力,可以有效避免网络一些不良信息侵害学生的身心健康,引导学生逐步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其中包括人生观、世界观与价值观等等,而且也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此外,教师还应向学生逐步渗透学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有关的内容。

互联网、社会生活中的不良信息以及消极价值观念很容易影响此阶段的学生。计算机属于一个开放的平台,借助计算机学生可以查看到丰富多样的信息与理念,虽然能够拓展学生的知识与信息面,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但是也存在不利的影响,就是网络上一些不良的信息可能会侵害学生的身心健康,阻碍学生身心健康成长。所以,很有必要在计算机教学中合理融入德育教育,让学生可以规范化与文明化使用计算机,拥有抵抗网络不良信息的辨别能力,德育教育对计算机教学的积极作用表现为以下几方面:

其一,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成长,将德育教育合理引入计算机教学当中有利于培养学生遵守机房制度、养成爱护设备、规范化操作计算、为人处事和合作精神等等;其二,德育教育又是一个涉及知识融合性和学科交叉较强的学科,几乎与所有学科的内容都有交集,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要将德育融汇与各科教学之中。因为渗透德育是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使学生能够全面发展的一个重要途径。第三,基于信息化时代背景下,必须对学生开展网络道德教育工作,当前,在日常生活以及工作中已经普及计算机,计算机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用品。但是,网络上存在一些不健康信息容易侵害学生身心,所以应对学生开展网络道德教育工作,培养以及提高学生对于网络信息的是非与好坏的分辨能力;最后,为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应对学生开展德育教育工作,目前,社会不仅需要具备高学历与高技能的人才,还需要德才兼备的优质人才,为符合社会对人才的要求,应对学生开展德育教育工作,力争为社会培育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国家栋梁之才。

三、德育在小学计算机教学的渗透路径

(一)强化学生行为习惯培养力度

1.教师应发挥表率的作用,逐步渗透德育

对于学生来说,教师不但是学识渊博、才华横溢的智者,而且是思想和道德修养的榜样。教师本就是学生一本活灵活现的德育教材。所以,作为教师,首先应意识到德育教育的重要性,从自身角度去重视德育教育工作,除了传授知识之外,教师还应通过自身的言谈举止来渗透德育教育,积极发挥表率的作用,用自身良好的道德修养、品质与言谈举止为学生树立榜样,逐步渗透德育教育。操作技能是信息技术学科的主要教育方向与内容,此门学科与数学、语文等学科不同,它侧重于操作技巧。应优化自身的行为习惯与综合素养,在学生中积极发挥表率作用,不能让自己的不良行为习惯对学生造成不良的影响。所以,教师要起到模范示范作用,在德育渗透环节中不仅需要说理训练,还需要情感熏陶的环节。在学生眼中,教师是自己的行为榜样与标杆,所以教师对学生的影响是巨大的,教师应以自身崇高的品德逐步陶冶学生与教化学生,在教授计算机知识的同时逐步熏陶学生的思想品德。

2.强化学生思想道德教育

在计算机教学中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来解析并提取课本中关于思想教育的内容,以此作为思想教育素材,根据学生比较常见的问题开展针对性的教育,逐步引导并帮助学生从自身角度意识到良好行为习惯的重要作用。思想道德教育是培养和提高小学生思想品德的主渠道,加强小学生品德教育和道德修养,会提高学校师生思想道德水平,对小学生的健康成长和思想道德教育工作顺利开展具有积极意义。思想品德也属于德育范畴,小学生思想品德素质的高低,关系到国家和民族的未来,所以正确把握和加强德育工作的育人功能,以立德树人为目标,加强小学生思想品德教育,对进一步提高学校德育工作,贯彻以德治国战略,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因此,要在计算机教学中渗透。

3.提高常规性教育的力度

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方式有两种:其一,可以利用意识锻炼的方式来优化学生的行为习惯;另一种是经过逐步熏陶与陶冶来培养。在计算机操作环节中,教师可以将爱护计算机与遵守机房制度的习惯作为学生的任务与职责,在设置教学规划过程中应结合学生的身心特点与教学内容来制定,唯有这样才能最大化发挥教学效果。应做到防微杜渐,将不良行为习惯扼杀在萌芽时期。

(二)强化互联网应用道德

小学生普遍对信息技术知识持浓厚的兴趣与兴致,如果教师不对其进行正确的引导,大部分学生将不能辨别网络信息的真假、善恶与对错,将容易受到不良信息的侵害。基于信息时代背景下,网络上掺杂着多种知识与信息,因小学阶段学生不具备较高的是非分辨能力,比较容易被这些不良信息所毒害,存在一部分学生会沉沦在网络游戏中不能自拔,严重危害学生的身心健康,沉沦于网络游戏,会占用学生大量的休息与学习时间,不利于学生学习和身体健康。

因此,教師应将德育有效渗透到计算机教学中,科学引导学生学会正确运用信息技术知识与规避不良信息的侵害,教师应将此问题作为教育重要内容。众所周知,沉沦网络游戏会对学生造成严重的影响与危害,虽然,小学生的天性比较贪玩,但是将网络作为信息技术的运用,且沉沦于网络游戏并不可取,因为这对于学生百害无一利。而且,大部分网络游戏根本不适合小学阶段的学生,很多游戏含有暴力、色情以及血腥的内容,不利于小学生身心健康成长,无论对于视觉,还是对于听觉也都会造成一定的影响。为此,教师可以为学生讲解一些关于沉沦游戏的真实案例,让学生意识到沉沦游戏的不良影响,以此来帮助学生科学、合理与正确的利用信息技术知识。

教师可以利用学生喜欢上网的特征,以浏览网页、下载文件与发送电子邮件为载体来渗透德育教育,从而促进德育更好地渗透到计算机教学中。开放性是网络的一大特征,网络上汇集了多元化的信息,有好也有坏,教师应时刻帮助学生正确运用网络来学习知识,规避不良信息的毒害。因此,在实际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培养学生法制观念,帮助学生严格遵守学校各项要求,不进“三厅”,不利用网络查看不良信息,规范化使用网络。

最后,教师应提高学生自我防护意识,不听信他人谗言,不散步不实信息,积极维护网络秩序与安全,适度上网并不沉沦网络,教师可以利用校园网来建立智慧课堂,以此智慧课堂专门用于学生自由探讨,可以为学生制定“网络与学生”智慧课堂,在智慧课堂中学生能够自由阐述自身的想法与倾诉内心,教师和学生可以借助此智慧课堂加强互动性,提高彼此的理解度,拉近师生关系与距离。学生可以借助智慧课堂向教师倾吐课堂中不敢说的话,帮助教师以及家长更好地掌握学生动态,可以针对性的开展教学活动,促进德育更好地融入计算机教学中,为学生提供良好的网络学习环境。

(三)强化计算机应用道德

当前,人们日常生活与工作都与计算机有着密切的关联,计算机的运用领域以及普及度越来越高。然而,关于网络道德和法律问题伴随着计算机的普及而逐步增多,为学生开展计算机课程的目的在于传授学生如何规范化与正确运用计算机,所以,教师不应将全部教学重点放在传授计算机知识方面,还应延伸到如何科学、规范化与正确使用计算机方面,教师应结合教学内容有效渗透德育教育。例如,在开展计算机病毒教学时,教师可以引入实例,以实例为载体帮助学生了解到计算机病毒对人们的危害与影响,计算机病毒对硬件、内部数据与系统会造成破坏性的的损害,严重情况还会造成网络瘫痪。为此,在任何情况下,都不应传输、制作与设置计算机病毒,此问题不仅触及道德问题,还是法律的问题。

四、结语

总之,为保障学生的用网安全与道德用网,应在小学计算机教学中合理引入道德教育,让学生可以规范化与文明化使用计算机,拥有抵抗网络不良信息的辨别能力。经过本次研究发现,德育在小学计算机教学的渗透路径为:强化学生行为习惯培养力度、教师应发挥表率的作用、强化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常规性教育、互联网应用道德与计算机应用道德等等,力争为学生构建一个优质健康的网络学习环境。

参考文献:

[1]黄琦.“立德树人”先育情[J].教育科学智慧课堂,2015(22).

作者简介:

高洋(1993年-),男,汉族,江苏徐州人,本科,主要从事小学信息教学工作。

猜你喜欢
计算机教学渗透德育
德育要在“善”处留白
《中国德育》
中国德育(2022年10期)2022-06-20 09:09:50
德育提效:必要的叙事转向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网络环境下中职计算机教学的探析
职业(2016年10期)2016-10-20 22:29:07
中学计算机信息技术课程教学存在问题和对策
开展研究性学习深化中职计算机教学改革探究
成才之路(2016年26期)2016-10-08 12:04:07
计算机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成才之路(2016年25期)2016-10-08 10:26:43
浅谈语文课堂的情感教育渗透
在印度佛教大会感受日本“渗透”
环球时报(2014-10-30)2014-10-30 11:33: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