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雷
【摘要】随着新课程实施以来,改变了教师在课堂上的上课模式,也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新课程改革是顺应时代发展要求,是培养国家需要的应用型人才。社会的进步与发展是需要学校培养具有创新和核心素养的人。对于小学生而言,开展美术教育能够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和审美能力,培养具有核心素养的人。为此,本文通过围绕小学美术核心素养进行分析,并采用了情景教学法在课堂中的运用。希望能对当下小学美术教学工作的开展提供借鉴作用。
【关键词】小学美术 核心素养 情境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3.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1)37-0156-02
近年来,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发展,学生核心素养教育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它是旨在培养发展学生文化素质过程中,从而促进个性日益完善的教育。教师应从过去单一技能的培养改变为综合素质的培养。美术教育作为重要的文化教育活动,肩负着以独特的形式训练学生的心理素质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的任务。就当前的小学生来看,这个阶段的学生是审美意识和思维意识完善的重要阶段,因此,美术教学对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我们所说的美术核心素养主要强调“美术教育培养什么样的人才”。由于这个阶段的学生年纪较小,并不具备良好的做管理以及约束能力,因此,这个阶段的美术教学教师应该运用各种方法提高教学课堂的效率,然而情景教学的运用,能够有效地解决这些问题。
一、“情景教学”概念及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常态化应用价值
“情景教学”主要是教师在创设情景的方式开展教学工作,从而让学生对学习产生兴趣,在树立良好的学习态度和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之下,更好地掌握美术相关的知识。就当前的教学环境来看,这样的教学方式运用是非常普遍的,而小学美术教学工作是属于常态化的运用过程,在常态化形势下,运用情景教学的方式,能够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和运用美术知识,长期以往学生能够形成良好的美术素养。
二、小学美术核心素养时期的情景教学
(一)教师应用多媒体进行课堂情景教学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信息技术被逐步地运用到教学课堂当中。在这一背景下,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教学的方式,将美术特征展示得更加明显。在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过程当中,主要强调学生对图像的认知和辨别。因此,在日常的小学美术教学过程当中,教师应该充分发挥多媒体教学的作用,为学生播放相关的图片,虽然只是简单的图片播放,但是对于教学方式而言,做出了巨大的改变。在小学美术课程当中,每一节课都是有相关的图片进行编排的,但是由于美术课程的时间较少,因此教材的图片较少,特别是有些图片的比例小。从一定程度来看,任何美术作品都是有其存在的价值和意义,为了更好地帮助学生扩大美术识图的境界,提高学生读图的能力,小学美术教师应该积极地构建情景教学。比如,教師在进行《看谁涂得更好看》这一教学内容时,最终的教学目的是为了更好地帮助学生了解绘画材料和不同画面的影响,于此同时,让学生在实际的绘画过程当中运用这一概念。为此,在实际的美术教学当中,教师应该将全班学生进行划分,每个小组安排不同的任务收集网络上有代表性的图片,并且将这些图片用多媒体展现出来。在这个过程当中,学生能够通过自己的努力收集图片,因此,会对图片保持较高的专注力和注意力,并且寻找图片当中所使用的绘画材料。与此同时,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在对绘画作品添加相应的颜色和材料,从而开展有效的绘画教学。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以为学生播放背景音乐,通过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让学生积极地投入到绘画创作当中。从学生的角度来看,这样的教学方式提升学生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不单单如此,这还有利于课堂教学的丰富化,让学生置身于绘画创作的氛围[1]。
(二)教师在课堂上要善于创设
教师在课堂上创设叙事情景,从而将相关的知识点联系在一起,在这个过程当中,学生能保持高度的注意力,针对于这一要求,小学美术教师可以在开课之前播放视频或者音乐的形式,又或者是让同学展开相应的游戏,以此让学生带入到设定情景当中,如此一来,在这种特定的情景当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针对某一问题进行深入的思考和探究,最终寻找解决问题的有效策略。并且在这个过程当中,学生能够将美术知识运用到生活实际当中。比如说,教师在给学生开展《泥巴真听话》这一教学内容时,教师可以创设叙事情景,教师围绕着泥塑作品,由此,教师可以将自己当作是泥塑大师,通过网络搜寻各种泥塑作品的视频,怎么让学生观看相应的视频,在完成观看之后,学生对泥塑作品有一个深入的了解和分析。为此,美术教师通过正确的引导学生,帮助学生学习相关的泥塑作品和内容,在完成讲述课程之后,教师可以带领学生走进大自然,真正从大自然当中感受到美术作品。在这个过程当中,教师也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特点,再利用身边可以用的材料进行泥巴造型的设计,在学生进行实际操作当中,教师应该给予学生更多的鼓励和支持,通过合理的指导,让学生将自己大胆的想法和创意展现出来,在亲身体会当中感受美术学习所带来的快乐体验。对于学生而言,在这样的美术学习当中,他们能够提升自己的艺术素养,同时,在这种叙事情景的创设之下,学生才能够积极地参与到美术学习和美术课程之中。
(三)问题化“激趣教学”
通过创设问题情景的方式,采用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进入新课,在这个过程当中,教师所提的问题应该更加清晰准确,生动和形象,才能更好地吸引和感染学生,在促进课堂气氛活跃的过程当中,让学生的学习变得更加有趣。比如在进行《会摇的玩具》教学时,就是可以让学生先欣赏木马旋转的图片,并且给学生提问大家是否坐过旋转木马,并且让学生说出旋转木马的特点,在提问的过程当中,学生会联系生活实际,对这个问题进行总结。最终的总结结果,学生会将摇摇车、不倒翁和跷跷板等事物联系起来,这个过程可以让学生观看动画片《连连看》后,随后给每个小组发放简单的玩具,让学生先进行简单的拆卸工作,真正地掌握玩具当中所含的摇动原理以及具体的结构。在这样的情景当中,学生能将生活情景和生活实践结合在一起,在教师的问题引导之下,一步步将知识点串联起来,让学生在良好的情景当中学习新的知识。在这个过程当中,最需要关注的是,教师问题情景的设置和提问的方式是否有趣味性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教师要采用平和、商量以及亲切的口吻进行交流[2]。
(四)生活化“情景教学”
在情景教学当中,运用生活化的内容,这是秉持着陶行知先生的教育理念,将学生与鲜活的生活实际联系在一起,教师在教学当中要善于引导学生,学会观察生活和体验生活,采用画图的方式记录生活当中的点点滴滴。教师也可以将复杂的事情变得简单化,真正的展示生活情景,让学生快乐的接受,快乐的学习。比如,教师在开展剪纸活动过程中,首先,通过创设过春节的情景,每家每户贴对联和窗花,然后播放背景音乐创设新年快乐的歌曲,让学生在过新年的过程当中,学生的好奇心能够得到有效的激发。但是在创设生活情景的过程当中,需要将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联系在一起,真正的将课堂生活情景展示给学生,让学生在生活情景当中获得真实的体验和感受,并且更好地把握这个时间,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真实情景所带来的快乐体验,融入到作画当中,真正达到有感而画的目的[3]。
(五)放飞想象,提升艺术素养
在义务教育阶段帮助学生树立梦想是教育的使命和责任。美术独特的视觉语言特性除了具备提高审美素养的作用外,还具有培育梦想的功能。不管是诗词还是美术,都会为观众带来一种“言有尽而意无穷”的意境,而这种意境正是由作者无穷的想象力所创造出来的。小学生正处于想象力较为丰富,天马行空的阶段。因此,小学美术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时要将他们新奇的想法利用起来,让学生的童心展现在美术画作之中,并不断引导他们,提升其艺术素养。 例如,教师在进行“童话城堡”这堂课的教学时,便可以采用想象教学的方式,让学生去讨论城堡中会发生什么样的故事,会住着哪些小动物。教师还可以用多媒体展示一些游乐园中城堡的图片,让学生回想着自己去玩耍的情境。教师则要在一旁予以夸奖,鼓励他们说出更加新奇的想法。通过这样的方式,学生不仅艺术素养可以得到有效提升,而且联想能力还能够得到增强。
三、结语
总而言之,随着新课标改革的深入,小学美术教师应该根据自身的教学方式进行转变,以创新的态度展开小学美术教学工作。小学美术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时,要注重对学生的情感与艺术兴趣进行培养,并提升其美术方面的综合能力。教师可以采用情境教学的方式,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得学生在美术课堂当中保持高度的学习兴趣和注意力,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學生也能主动地参与的美术学习当中,从而促进美术教学的效率提升。
参考文献:
[1]曹如婧.学美术核心素养时期的“情景教学”分析[J].年轻人,2019(34):1.
[2]周文青. 探究小学美术核心素养下的『情景教学』[J].文理导航:教育研究与实践, 2020(2):2.
[3]谷海涛.浅谈小学美术核心素养时期的“情景教学”[J].明日,2019(4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