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学视域下的技工院校教学质量观及其制度生态

2021-04-13 22:43杨秀华肖佳怡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2021年5期
关键词:生态学技工院校产教融合

杨秀华 肖佳怡

摘  要 以生态学的思想研究技工院校的教学质量观和教学质量管理的制度生态,为国家大力推进产教融合、促进技工院校教学质量提升提供新的视角。

关键词 生态学;技工院校;教学质量生态;管理制度生态;产教融合;职业教育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21)05-0001-04

0 引言

生态学(Ecology)是研究生物体与其周围生物环境和非生物环境间相互关系的学科,因其基本理论和研究方法具有非常高的适应性,所以作为一种研究工具,生态的概念已突破生物学和自然科学的范畴,向人类学、社会学甚至人文社会学扩展[1-2]。目前,生态学在我国高等教育方面的研究已取得丰硕成果[3-5],但在职业教育领域,特别是技工教育领域,生态学的研究还处于空白。本文旨在以生态学的思想研究技工院校的教学质量观和教学质量管理的制度生态,为国家大力推进产教融合、促进技工院校教学质量提升提供新的视角。

1 技工院校教学质量生态

每一所技工院校都是一个特定的人工生态系统,在这一系统中成长起来的学生都会受到这一系统的影响,所以毕业生就成为某一技工院校生态的名片或标识。虽然学生是在“控制”下发展的,但他们仍会遵循自身的发展规律去成长,或者说学生的成长是一个内在的自组织、对环境适应的自然成长过程。正因为学生成长的“自然性”,使同一生态环境中的学生学习同一个专业却有着不同的发展结果。所以技工院校的教学质量观在强调教育性的同时,还要确立“自然”观,尊重学生成长的“自然性”[6]。而在现实的教学过程中,教学质量观考量更多的是“遵循知识的逻辑结构”“满足社会的需求”等,而忽略了生态系统中最核心的因素——学生。

正是忽略了学生的特点和成长规律,许多教育活动虽然耗费了很大的力气,却没有推动学生的成长,而沦为无效教育,也就无法满足社会的需求了。作为教学主体的学生是具有差异性的个体,其需求是多样的,对于知识的选择、吸收和转化的方式和能力也存在差异性,并逐步成长为各具差异的个体。另外,社会的需求也是多样的,这种需求需要通过差异性的学生来得到满足,所以说满足社会需求是学生差异化发展的目的。

基于生态学的和谐思想,在教育教学中推进人与环境和谐相处是教学质量目标得以实现的有效途径。所以生态学视域下的教学质量观,侧重的不是所坚持的质量目标,而是侧重于在一定目标下如何使学生与教学的内容、方法及环境相和谐,如何使学校内环境各组分间相和谐,如何使学校内外环境相和谐。

随着社会的进步,各行各业各项技术日新月异,学生毕业后在社会中发展,不仅需要具备持续掌握新专业知识的能力,还要具备应对职业变迁的挑战的能力。所以,技工院校教育是一种阶段性的教育,不仅是为了实现学生的充分就业以满足社会需求,还需要为学生适应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强有力的帮助。基于此,生态学视域下的教学质量需要有可持续性[7]。

综上所述,生态学视域下技工院校的教学质量观是一种自然的、和谐的、可持续的、多样的质量观。

2 教学质量管理制度生态

教学质量的实现过程所涉及的因子众多,其中的管理制度因子无疑是推动教学质量发展的限制性因子。

教学质量管理制度生态的实质  技工院校的人才培养是一个人工生态系统,涵盖了人、财、物、时间、空间及信息等多重因素的关联和综合作用于教学过程。技能人才培养是在一定的学校环境和社会环境中进行的,两者中的诸因素都会对技能人才的培养产生作用,而这些因素的作用方式、相互关系和相互影响需要通过管理制度来建立某种运行机制,使学校和社会环境的各要素之间、人才培养系统和各要素之间以及学校环境和社会环境各要素之间实现协调、优化及高效,从而影响教学质量,最终影响技能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所以,开展教学质量管理是教学目标实现的决定性因素。在生态学视角下,程序化、模式化的行为方式和交往关系,其本质就是制度因子规范的教学过程中的有关方面的生态位、生态关系及生态作用等,是生态学研究的重要分支之一[8]。

在技工院校教学生态中,教学质量管理过程中所涉及的人主要指的是教师、企业师傅、学生、教学管理人员、企业管理人员等;财指的是教学经费;物指的是教学场地(包括教室、实训室、实习基地、产教融合合作企业等)及相关教学设施设备等;时间指的是教学安排;空间指的是教学活动开展的场所,如室内外、校内外等。这些因素通过一定的方式综合作用于教学过程和教学活动,使各因素的孤立的作用和价值在教学质量实现过程中得以体现。所以,教学质量管理制度是规定教学过程和教学活动的内容、形式、方式、边界、教师和学生在活动中的行为准则,确保教学过程和教学活动得以有序推进、教学任务得以完成、教学目标得以实现的规范性要求[9]。

教学质量管理制度生态失调原因分析

首先,分析教学质量管理制度内部失衡及原因。

1)教学质量管理制度内部失衡的表现:

①制度内容措辞模糊,权责不清等;

②制度的制定、修订等流程不清,重制定、轻实行;

③忽视学生的受教育性和学校的教育性,对学生的学习失败缺少宽容性;

④重形式而轻内在,如重到课率而轻实际教学效果;

⑤制度以管理者为主导,以控制为目的,而非以学生为本,以便于学生学习为原则。

2)教学质量管理制度内部失衡归因分析。

①制度要素缺失。一项完整的制度由制定、执行、监控及反馈四个要素组成,其中任何一项要素的缺失或失调,都会造成制度生命力的弱化。假如制度只对教育教学“是什么”“怎么做”进行了表述,而缺少监控机制和约束反馈机制[10],那么这样的制度充其量只能被称为“倡议书”,也可称之为“圣人制度”,因为这样的制度只能依靠受管理者的“自觉性”來落实。随着教学过程的复杂程度增大,特别是在学生校外实践教学环节,受到管理者的数量、能力以及时间、空间等的制约,制度的执行力和可持续性大打折扣。

②制度目的错位。当问到“为什么要制定教学管理制度”时,回答不一而足,有“为了保证教学质量”“为了完成教学任务”等。这些主流观点似乎均忽视了学生作为教学主体的重要意义。从生态学的视角看,教学质量管理制度的本质是为了保证学生主体能够在稳定的环境中得到发展,也就是说促进学生主体的发展才应该是制度的根本目的 [10]。

③管理制度的制定和废除随意性较大,随着管理人员的变更,制度也随之发生改变。

其次,分析教学质量管理制度外部失衡及原因。

1)教学质量管理制度外部失衡的表现。

①外部制度支持不够,影响到学校内部制度的执行效力。如产教融合过程中企业教学环节的管理缺乏制度保障和监管[11-12],导致产教融合重“产”轻“教”现象严重。

②上级部门对学校的管理过于行政化,有时过于精细,导致技工院校的创新力受到制约。

2)教学质量管理制度外部失衡归因分析。

①政府的宏观调控职能有待进一步增强。当前颁布的产教融合支持政策多为宏观方面的指导性文件,对企业缺乏监督和激励。而在技工院校产教融合生态圈中,企业元素是独立于技工院校之外的主体,以至于“在目前缺乏政策支撑的条件下,能够吸引企业参与教育教学已属不易,而对质量的控制势必难免对企业因素施加干预”[13]。

②教学质量管理制度的执行效力受到其他管理制度的冲击。不论是高校,还是技工院校,均被当成对口上级政府部门行政机构的延伸,学校必须接受对口上级政府部门的业务领导和检查,除了接受教学评估外,还要接受来自不同部门的各种评估,任何一项评估都有不同的、学校必须达到的工作目标。这些目标的实现往往占用技工院校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甚至需要教学为评估工作让路,对教学工作和质量管理造成损害。

教学质量管理的生态优化  生态优化是生态学中常用的一种保持生态平衡的手段,这一手段对人工生态系统同样适用,如“退耕还林、还湖”“人进沙退”等均是对人工生态系统的重要优化和保护。教学质量管理生态优化应以有利于受教育者的发展为本。

1)坚持以人为本,以人才培养为核心。学校是培养人才的地方,由于教育现代化的需要,特别是技工院校教育现代化发展的需要,企业也真正意义地参与进人才培养行列,这对于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具有重要意义[14]。而教育由学校向企业延伸的目的还在于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促进人的发展。所以,教学质量管理制度生态的构建就应该以人为本,以促进人的发展为目的,以服务人的发展为归宿。这是对“教学是学校中心工作”的进一步解释和质量管理制度生态的进化,更有利于提高教师和学生自主发展的积极性、创造性及主动性。基于此,需要改变现行的教学管理者为尊、教师次之、学生最末的教学管理现状,构建“以学生为中心,学生首位,其次教师,最后管理者”的制度生态逻辑关系,使人才培养和人的发展获得可靠的制度环境生态支撑。

2)加强教学管理队伍建设,优化教育生态链。在教育生态系统中,作为生态主体的教师和学生之间是共生关系,二者有功能之别而无高低之分,有分工之别而无贵贱之分,是彼此平等、相互合作、共依共存、独特共在的,他们共同适应、共同优化和共同发展教育生态系统——这就是生态学共生模式的共同机制在教育生态系统中的体现[1]。基于协同进化的师生利益关系,需要有管理人员和制度来保障两者的进化方向适合目的性。所以,如果说教师和学生参与教学质量管理制度的制定是确保以人为本的教学目标得以实现的有效途径的话,那么制度一旦制定,制度的执行和调控自然就需要由非利益相关者即教学管理人员来承担。因此,教学管理人员对教学规律和人的发展规律的认识是否到位,将影响到管理制度生态功能的实现。基于此,需要与时俱进,不断提高教学管理人员的素质和管理能力、管理水平。教学管理人员要强化为学生服务的意识,广开言路,了解教师和学生的需求,做一名合格的“服务人员”。

3)强化政府的调控作用,营造有利于技工院校发展的制度环境。技工院校的发展易受到社会各类因素的制约,如高校由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的转型、社会的变迁、体制和机制的影响等。这些影响因素凭技工院校的一己之力是无法解决的,需要政府通过协调利益各有关方、制定相关政策等来加以解决。如对于产教融合“校热企冷”问题,政府可通过政策、立法等手段,促使企业将接受和指导技工院校学生开展生产实习作为企业的社会责任,并可通过税收减免和补偿、项目倾斜、培训补助金发放[15]等手段,弥补企业因接受学生实习而对正常生产带来的干扰和损耗,提高企业参与产教融合的积极性,从而建立起良好的实践教学环境。同时应当通过立法规范学生在生产实习过程中出现问题时的解决办法和企业商业机密的保护办法等,为产教融合过程中校企矛盾和冲突的解决提供法律依据和保障。另外,政府应当通过政策法规等手段,明确政府、社会和技工院校三者间的生态位和生态功能,尽可能消除不利因素对技工院校人才培养的冲击,使技工院校能够按照人才培养的规律开展教育教学活动[16]。

4)加大经费投入,夯实技工院校生态承载力。和一般的教育类型不同,技工院校教育是一种高成本教育,目前国际上对技工院校教育的成本投入是普通教育的两倍以上[12]。

从目前我国对技工院校教育的资金投入情况来说,资金的投入还远无法满足技工院校教育事业发展的需要。产教融合的深入发展也需要大量资金的支撑,美国政府设立的产教融合专项资金每年的经费投入都在五亿美元以上[15]。技工教育的经费是支持技工院校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当能量流不足时,就会成为技工院校发展的限制因素,导致技工院校生态系统发展滞后于社会经济发展。所以,加大对技工院校教育事业的资金投入,同时建立资金投入长效增长机制,这是夯实技工院校生态承载力的重要基础。

在我国,不论哪种类型的教育,来自各政府部门的项目经费是办学经费的重要来源之一,而项目的结题评审往往是以“教学条件改善情况”作为重要依据的。前文已论及教学条件的建设以满足需要为宜,教学条件达到一定程度后,教学条件的增长不一定与教学质量提高正相关。因此,政府部门应当建立统筹协调机制,在教学条件满足需要后,项目投入应当向教学资源倾斜。教师是最重要的教学资源和质量资源[17],關注教师的成长,坚持以人为本,以人的发展为目的,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是推进内涵建设的重要抓手,是持续提高技工院校生态承载能力的根本前提。

5)明确行业协会生态功能和生态位,充分发挥其沟通职能。在技工院校产教融合生态中,行业协会扮演着中介角色,是沟通政府、学校和企业三方的重要组织。尽管国家有关发展现代职业教育和推进产教融合等的政策文件在宏观层面明确了行业协会在产教融合中的重要地位,但由于缺乏明确的政策规定和相关法律支撑,行业协会的生态功能和生态位还无法得到明确的界定。在国际上,行业协会在教育合作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包括制定和执行职业资格认证标准、指导和监督企业参与产教融合等,所以应赋予行业协会更多的权利和义务,使其在制定产教融合发展规划,制定行业标准,开展人才市场需求预测,对接校企合作项目,协调政校企三方,开展产教融合指导、监督和评价,指导教学改革,开展技能鉴定,参与教学质量評价等方面发挥应有的生态功能。

参考文献

[1]郭辉.师生主体间关系的生态学解析[J].当代教育与文化,2017(2):8-13.

[2]杨同毅.高等学校人才培养质量的生态解析[D].武汉:华中科技大学,2010.

[3]王怡爽.教育生态学视角下高校要持续发展问题与对策研究[D].辽宁:渤海大学,2015.

[4]刘赟.高等学校人才培养质量的生态学解析[J].中国成人教育,2014(23):84-86.

[5]王保宇.新建本科高校产教融合发展的问题与对策研究[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19.

[6]Bajer D. Ecological Education: What if Schools WereEcosystems?[M].Canada: Ecological Education,2012.

[7]Wensing E J, Torre C A. The Ecology of Education: Knowledge Systems for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nd Sustainability[J].Journal of Teacher Education for Sustainability,2009(1):3-17.

[8]Rajshree, Meeta V. Ecology in Education for Peace:Implications for Teacher Education[J].InternationalJournal of Educational Research and Technology,2012(4):50-55.

[9]万妮.生态学视角下教学质量管理举措探究[J].创新人才教育,2019(2):12-15.

[10]陈华.中职学校教学全面质量管理研究[D].福州:福建师范大学,2015.

[11]李玉芬.新时代职业教育产教融合生态圈的建构[J].教育与职业,2018(20):19-25.

[12]周绍梅.产业转型升级视角下职业教育产教融合的症结与破解[J].教育与职业,2018(2):8-14.

[13]罗瑜.精细化管理理念下职业教育“工学结合”教学管理的实践与探索[D].江苏:苏州大学,2017.

[14]Ivlev V, Ivleva M. The Modern Aspect of EducationEcology: the Concept of Lifelong Learning in the Con-text of Information Society[M]//Advances in Social Science, Education and Humanities Research.2018:27-30.

[15]王保宇.新建本科高校产教融合发展的问题与对策研究[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19.

[16]周绍梅.产业转型升级视角下职业教育产教融合的症结与破解[J].教育与职业,2018(2):8-14.

[17]Balanay R M, Halog A.Teaching Education for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t University Level: A Case Studyfrom the Philippines[J].Teaching Education for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t University Level,2016(27):164-174.

猜你喜欢
生态学技工院校产教融合
生态学视野下的幼儿园环境创设探析
产教融合背景下高职院校“双师型”青年教师队伍建设研究
技工院校语文教学渗透人文教育的思考与实践
校企协同应用型软件人才培养机制
产教融合提升课程有效性的思考
关于技工院校学生德育课堂学习兴趣的调查与研究
技工院校以就业为导向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培养的思考
基于技工院校市场营销专业一体化实践教学方法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