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企合作模式下高校物流教学对策研究

2021-04-13 01:14邓琳娜
课程教育研究 2021年22期
关键词:高校课程实践对策校企合作

邓琳娜

【摘要】在全面实施课程改革工作的背景下,“校企合作”作为一种现代化的人才孕育模式,使我国职业教育体系焕发了崭新的生命色彩。为此本文基于物流课程改革、市场需求环境、人才就业规划、企业需求目标、多元合作方向等几个方向,对新时期产教融合背景下的高校物流专业教学对策展开了思考,并详细介绍了几种基于“校企合作”理念下的高校课程改革模式。希望能够以此促进高校育人质量的提升,源源不断地为国家输送专业人才。

【關键词】校企合作  高校课程  物流教学  实践对策

【中图分类号】F250-4;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1)22-0107-02

一、引言

高校教育工作的本质是为了能够为社会服务生产事业提供更多的优秀人才,因此在这一背景下,需要高校持续保持对于国家发展需求的关注,并基于多方面的发展目标展开市场调研活动,以此了解现代生产技术的革新、企业岗位设置以及人才技能要求等关键的时代特征。而企业作为市场经营活动的深度参与者,其对于市场环境的改变进步有着敏锐的感知能力,并能够结合自身丰富的实践经验为高校提供教育改革建议,因此对学校教育质量的提升有着关键的影响作用,于是本文对新时期市场经济环境下的校企深度合作教学模式展开了研究。

二、校企合作背景下的高校改革措施与优势分析

(一)“双师型”教师队伍

现阶段,为了更加深入地了解市场对人才的需求方向,高校不再是处于封闭环境下开展教学工作,而是在面向社会招纳人才的同时,强调教师主动深入到企业一线进行挂职历练。在这一模式下,不仅能够帮助高校对物流行业的发展动态进行更加深刻的把控,同时也有效将高校的理论经验与企业实践经验进行结合,为社会培养更多高水平的优秀人才。除此之外,借助高校教师扎实深厚的教研水平,能够有效对企业的生产信息进行整合,不仅为高校提供了更加丰富的教育案例,也使高校学生获得了更加真实的学习环境。

(二)“冠名班”培养

“冠名班”培养相当于高校为企业提供的“私人订制”模式,其不仅是以企业名号来为班级命名,而且强调从学生选拔到教学计划的制定,完全围绕企业的管理体系、发展历史、战略规划、内部文化等方面来设计。与此同时,企业也会定期资助各种款项,使得冠名班的学生拥有相较于普通班级学生更加丰富的实训机会、学习资源以及操作项目等等。这样的人才培养模式能够完全依据企业需求来培养高精尖型管理人才,并确保能够在最大限度上使学生与企业的发展观念达成一致,从而缩短了人才走向工作岗位的适应周期,能够为企业与高校带来双向回报[1]。

(三)“订单式”培养

“订单式”培养与“冠名班”培养模式类似,同样旨在为企业量身打造职业人才。区别在于“订单式”培养更倾向于培养成熟的业务团队,也就是围绕企业的岗位设置来针对性地制定人才培育计划。在这一过程中,可以由高校教师深入了解企业当前的运营模式,协同企业管理层来共同制定企业未来发展计划。同时高校配合企业的战略目标共同来培养特定的岗位人才,以满足企业的可持续发展目标。从而不仅能够带来双赢合作利益,还能够保证高校始终立足于行业前沿来帮助学生谋求职业发展。

(四)“1+X”培养

“1+X”培养模式是指由国家教育部牵头于2019年出台的《关于在院校实施“学历证书 + 若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制度试点方案》,现已在我国355所职业高校中全面实行。其培养模式可以理解为“1”(基础学位证书)和“X”(若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由高校教师深入社会展开市场调研活动,了解当前物流行业相关的岗位配置以及专业技能需求,从而以此为标准完善高校的课程体系设置,确保学生在毕业之后能够同时拿到学位证以及符合企业用人标准的职业技能等级。这一点对于当前我国物流行业的“大数据技术”“无人仓系统”“数字化物流”“智能运输”“智能物流”“货到人系统”等先进技术的应用具有极为深远的促进作用,不仅能够提升高校育人水平,同时也有利于我国物流行业的整体进步与提升。

(五)“现代学徒制”培养

“现代学徒制”是一种小成本的定向人才储备式培养计划,其开展过程中更加类似于现代企业的岗前培训工作。也就是采取“阶梯式”的培养模式,有企业优秀员工一同参与到在校生定岗培养模式中,并在学生期末考核结束后,从中选取符合企业用人标准的优秀人才进行轮岗制培训,待经历过考核在此确认符合企业用人标准之后,即可实施定岗分配、择优录取等激励手段。这一手段能够保证学生在入学之初便成为企业的储备人才,并满足了企业对特殊岗位的人才招聘需求,能够以较少的资本投入换来更多的人才力量[2]。

三、校企合作模式下高校物流教学对策

(一)以市场需求定位人才培养目标

随着5G时代来临,电商行业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并促成了贸易全球化的格局改变。因此在这一背景下,物流行业的整体发展趋势需要得到尽快调整,快速向智能化、现代化、无人化的服务方向迈进。因此高校需要深入市场环境进行调研,并切实参考企业工作建议来制定人才培养目标,如此才能够保证学生就业发展的同时,也为物流行业的改革升级提供基本保障[3]。

例如就目前市场就业环境而言,未来的数字化与智能化物流已成为了必然发展趋势。因此高校不应当再继续沿用传统的“人力管理”模式来为学生进行教学,而是应当将教学目标全面向信息化物流管理技术倾移,引导学生了解更多物流行业的现代化工作技术,从而确保学生未来走向职场后能够获得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具体而言,学生对于未来就业市场环境的把握应当作为高校的重点发展方向,教师应对此引起足够重视。

(二)以企业需求制定人才培养计划

市场环境的改变势必会带来企业运营模式的变革,由于物流行业未来的发展方向必然是实现全自动化的发展模式,因此现阶段的岗位配置已然难以保证满足其工作需要。因此企业与高校应当基于共同的发展目标与利益目标,慎重审视人才培养计划。

例如,企业可以调配对物流行业具有充分了解的公司职员与高校教师一同开展市场调研工作。对物流行业未来的发展走向做出一个先期性的预判,并借助高校丰富的理论基础来为企业制定阶段性的发展计划,以确保企业能够逐渐地调整自身岗位设置,并由高校配合专门培养某一方面的专业人才。以物流行业供应链管理人才培养为例,在开展教学工作时,学校可以根据企业目前或今后的发展需求来适时融入相关的大数据操作技术,使学生能够熟练通过整合市场经营信息来协助企业制定发展计划,从而升级企业的工作效率。

(三)以课程改革确立人才培养方向

“课程改革”包含有许多重要的教育理念以及发展目标,其不单纯是针教育发展方面的建设,同时对企业在市场经济环境下的发展动态也极具参考价值。因此无论是企业还是高校,都需要对目前国家围绕市场需求而制定的人才培养目标进行深入的了解,并通过校企深度合作的形式,共同思考高校教学改革的工作方向及措施,以確保为学生提供全面的教育服务。

例如,随着国家现阶段出台的一系列教育制度,对大学生创业、就业制定了一系列的扶持政策。高校与企业可以基于对政府制度全面配合的基础上,以建立“双创”孵化基地的模式来为高校大学生提供一些就业便利。如此不仅能够打造全新的产教融合模式,同时还能够对企业与高校提供切实的回报成果。

(四)以就业发展奠定人才培养基础

高校的就业指导工作包括对人才的“双创教育”“生涯规划教育”等多种形式。其中不仅包括了对学生职业素养的引导,同时也包含对学生职业道德、发展观念、生涯目标的建立。而通过与企业合作教学的方式,不仅能够为学生发展提供更加切实可行的建议,同时也可以借此机会宣扬企业的内部文化,从而在无形当中吸引了优秀人才的认同与加入。例如企业可以根据自身的真实标准帮助学生了解国内物流行业所涉及到的职业类型、发展方向、能力基础等等,使得学生在校期间能够有意识地向着某一个职业方向发展,从而不断完善自身能力体系,在专业技能与思想素质双重层面上来提高自身的职业素养。

(五)以多元合作思考人才培养模式

高校与企业之间的“多元合作”意指增加“学生”一环,打造基于三方共同利益目标的全新产教融合机制,助推高校教学水平、企业生产能力、学生就业发展的共同进步。

以现阶段的实训教学项目为例,为了强化学生对物流管理工作的实践经验,现阶段高校通常会采用实训练习的方式为学生提供一些项目化学习任务。高校可以通过与企业之间进行合作,引入一些当前企业管理方面的难题与障碍作为实训内容,尝试基于高校教师与学生的共同研究来提出解决方案。而企业则可以通过审视实训成果的可行性基于一定的资源支持甚至经济奖励,如此不仅能够打造三方共赢的全新局面,也有利于形成全面提升人才质量的教育机制[4]。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本文在解析了新时期高校与企业几种有效合作模式的基础上,对校企合作背景下的人才培养工作提出相关建议。希望能够在促进教学深化改革的同时,也带动我国物流行业的全面发展,并为国家经济建设工作贡献出更多的优秀人才。

参考文献:

[1]张福宝.基于校企合作的实用型人才培育问题研究——以物流工程与管理专业为例[J].物流工程与管理,2021,43(1):187-189.

[2]张齐.高职物流管理专业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革新研究[J].物流工程与管理,2020,42(6):163-165.

[3]段李杰.基于仿真环境下校企物流实践教学新模式[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8,15(8):156-157.

[4]陈小梅,王海灵.基于DEMATEL的校企合作物流专业人才培养质量评价[J].物流技术,2020,39(8):143-149.

猜你喜欢
高校课程实践对策校企合作
中职院校教育学实践教学探究
高校人事管理转变为人力资源管理的实践探索与尝试
临床医学专业预防医学教学现状及社区实践分析
从通识教育理论演进看其指导高校课程设置的必要性
刍议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有效性
就业视域下卓越工程师校企合作培养模式探析
民办高职院校软件技术专业深度校企合作模式探索
对实训教学体系改革进行的思考与探索
高职课程系统性教学设计的研究
高校《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课程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