窦会科
【摘要】一直以来,我国中小学都有大课间的概念,但对大课间活动的研究实践比较少,经常用课间操来代替。而随着教育教学领域的改革,越来越多的学校和教师认识到有效的大课间体育活动能够对中小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发挥重要作用,对大课间体育活动的推广应用如火如荼地开展了起来。但具体到农村中小学,因为教育理念转变不够,内容形式枯燥单一等,限制了大课间体育活动的效果。本文从农村中小学开展大课间体育活动的意义、现存问题及对策三个主要方面展开讨论。
【关键词】农村中小学 大课间活动 活动对策
【基金项目】本文系甘肃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20年度一般课题,课题名称:农村中小学大课间活动开展存在的问题及活动创新探究,课题立项号:GS[2020]GHB3384(课题批准号)阶段性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1)10-0147-03
从世界范围来看,中小学大课间体育活动受到了普遍重视。比如日本要求学生每天至少参加100分钟的体育活动,而且活动形式丰富多样。还有美国、英国、加拿大等西方发达国家,也在推行面向中小学生的高质量体育活动计划,取得了良好效果。这些成功经验,为我国的中小学大课间体育活动提供了广泛的借鉴案例。虽然农村地区存在一些软硬件条件上的劣势,但只要学校和教师经过认真规划,能够将现有条件充分利用起来,抓住学生的成长需求,一定能够通过大课间体育活动更好地促进学生成长。以下进行详细论述。
一、农村中小学开展大课间体育活动的意义
大课间体育活动是实施学校“健康至上”教育理念的重要途径,又在落实“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方面有巨大作用。有了大课间体育活动,学生就可以保证每天1小时左右的体育锻炼时间,是中小学做好教育工作所不可或缺的。另外,大课间体育活动的开展还能推动学校体育教学改革,实施素质教育,建设校园精神文明;对于学生来说,则能够培养其集体主义精神,改善师生关系,丰富校园文化。中小学生体质上的锻炼,心理情绪的抒发,精神的放松,都能够在大课间体育活动中进行。
对于农村中小学来说,大课间体育活动的意义则更为重大。从表面上来看,农村中小学生平时进行的体育活动更多,特别是在课后。但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主要在于部分农村地区还比较落后,缺少足够的娱乐。而学生自发进行的体育活动是对娱乐的弥补,锻炼效果飘忽不定,很难保证,有时还存在安全隐患。丰富多彩的大课间体育活动能够满足农村中小学生的需求,既带给他们更加充实的学习和生活体验,又能切实起到锻炼其身心、开拓其眼界、丰富其知识的作用,值得广大农村中小学及教师对其进行认真的分析研究与实践。
二、农村中小学大课间体育活动现存问题
农村中小学大课间体育活动的现存问题可以从两方面进行分析。首先是尚未开展此类活动的学校。这些学校及其教师教育理念比较陈旧,平时缺少教学研究,不能跟上时代的发展,仍然认为大课间体育活动就是课间操。一般的活动形式是学生先自由活动一会儿,然后做操,接着回到教室继续上课。更有甚者,在考试前等所谓“重要”时间节点,学生的大课间时间还会被语文、数学、英语等文化课程所占用,连课间操都会被取消。这已经不是大课间体育活动是否有效的问题,而是有没有大课间体育活动的问题。
其次是部分已经开展此类活动的农村中小学,这些学校和教师的教育理念相对先进,关注到了大课间体育活动的重要作用,而且愿意进行尝试。但由于教职人员水平不足,学校硬件条件较差,造成活动形式非常单一,学生参与几次后会觉得枯燥乏味,没有新意。在这种学生“敷衍了事”的情况下,也很难对活动效果进行科学全面的评价。有时,因为教师指导不到位等情况,还会造成一些安全隐患,进一步降低了学生参与的兴趣。以上问题,都要在今后的学校教学改革中加以解决。
三、農村中小学大课间体育活动对策
1.提高教职人员认识水平
教师是中小学大课间体育活动的直接组织和参与者。在部分农村地区,因为师资力量不足,经常还会出现几乎所有教职人员齐上阵的情况。可以看出,教师乃至全体教职人员的水平,决定着农村中小学大课间体育活动的水平。他们的能力素养不提升,活动效果就很难保证,有可能会变成“放羊式”活动。为此,学校应该做好宣讲培训工作,首先提升教职人员对大课间体育活动的重视程度,让他们能够认同此类活动的作用;其次要锻炼教职人员的技能,促进他们自主学习能力的提升,让他们能够将该项工作做得越来越好。
例如学校可以从当地此类活动发展不错的学校邀请校领导或骨干教师来开展讲座交流,最好能够请对方带上活动时的视频或照片,详细介绍活动的实际效果,比如中小学生实际状态上的变化。这些来自相似条件学校的实际案例最有说服力和震撼力,能够对教职人员的理念产生很大的触动。然后学校可以尝试将这种交流常态化,开始定期对本校教职人员展开培训,同时鼓励教师通过互联网等途径开展自主学习,或设置相关的校本教研课题。
2.努力丰富活动内容形式
在大课间体育活动开展的初期,因为师生双方都还不够熟悉,从保护中小学生的角度出发,应该优先选择少数较为安全的活动进行尝试。但这不能成为一种惯性,不能觉得学生此时对活动表现出来的兴趣能够毫无理由地一直持续下去。教师在尝试的过程中仍然要继续学习,提升自己,了解学生,不断总结经验教训,丰富活动内容形式,一方面保持学生的兴趣,另一方面争取照顾到更多不同需求的学生。
例如在活动开展伊始,可以组织一些学生集体参与的体育游戏。在师生双方都比较熟悉,有一定经验后,将男女生分开,男生组织半场的篮球赛等活动,女生则可以练习健美操。也可以根据近段时间学生的状态表现和兴趣方向,与学生共同商讨创造活动形式。比如体能基础比较差的学生,可以组织进行趣味跑步活动,以跑步为主体,其他的趣味元素由学生自己来选择决定。
3.创新活动管理评价机制
大课间体育活动作为学校教育教學工作的一部分,与其他教学活动一样都是需要管理评价机制的。一些农村中小学缺少此类机制,除了上文所说活动开展不顺利,无法进行科学合理评价之外,也与教育理念有关。部分学校及教师将此类活动视为休闲活动,不愿意给学生和教师自己带去比较明显的压力。但没有管理和评价,就很难科学分析活动开展的效果和现存问题,不能推动活动质量的持续进步。
为此,学校既要持续向教职人员进行宣传,让他们牢固树立大课间体育活动是正规教学一部分的意识,还要组织骨干人员,组成管理队伍,要督促和检查活动的进行。一旦发现有懈怠现象,要及时进行纠正。对于表现优秀的人员,则要给予奖励。另外,还要制定两套评价体系,一套对教师进行评价,一套则针对学生,认清活动中的问题及其根源,便于今后在改进完善时能够有的放矢。
4.积极联系原有体育课程
大课间体育活动与学校原有的体育课程之间存在天然的联系,这一点很容易明白。以上文提到的体育游戏为例,在农村中小学体育课上也经常出现。因此,在开展此类活动时一定要注意不能造成双方之间的人为割裂。比如体育课上已经教过的内容,大课间体育活动中却让学生从头开始学习,会同时影响到二者的教学效果。而如果二者能够紧密联系起来,互为补充,能够形成教育上的合力,取得“1+1>2”的效果。
在这方面,首先,应要求体育教师全部且充分地参与到大课间体育活动中去,成为主导力量,保证师资人员上的一致。其次,要经常组织体育教师及其他教职人员之间的沟通交流,促进彼此之间的配合。再次,在进行体育课程和大课间体育活动的规划设计时,要从二者结合的角度出发,活动类型和内容应该能够与前后的体育课程形成一定的衔接,要将活动作为学生巩固提升体育课堂学习效果的重要途径。
5.推动师生双方共同进步
以上提到的内容已经阐明在大课间体育活动中教师和学生都要有所进步。教师要提升自己的教学专业素养,学生则要通过活动锻炼体魄和精神。这里所说的双方共同进步,指的主要是师生双方应该尽可能同步而行,而且教师作为引导者要保证处于学生前方。比如学生进步比较快,教师必须能够发现学生的这种进步,从而在活动上未雨绸缪,及时给出新的活动形式和内容,推动学生实现更大的进步。
这种共同进步必须以良好的师生关系为基础,不管学校还是教师,都要注意促进师生之间的沟通交流,营造和谐轻松的活动氛围,鼓励并认真听取学生的意见建议。学校可以规定每次活动的最后五到十分钟必须是师生总结反思的时间,教师则要在这个时间里让学生畅所欲言,了解学生的状态和想法,与学生共同商定未来一段时间的活动计划。而总结反思的内容还可以作为管理评价的一部分,可以为学校在整体层面上的调整提供依据。
6.加大活动宣传引导力度
以往的众多科学研究表明,中小学生较为活泼好动,身上似乎有无限的精力。再加上上文所说农村地区缺少娱乐的特点,农村中小学开展大课间体育活动是有学生的内在动机为依托的。但不可否认的是,这不代表会有部分学生喜欢安静或对体育活动存在畏难情绪,参与活动的意愿不高,或者在活动中“应付差事”。还有的学生家长,可能因担心活动会占用学习时间而不太理解甚至反对,这也会影响学生。对此,要通过加大宣传引导来解决。
例如针对部分农村地区留守儿童比较多的特点,为了打消家长的顾虑,教师要抓住每次家校沟通的机会对家长进行宣讲,强调大课间体育活动对学生成长的作用。平时还可以拍一些学生在活动中的照片或视频,通过微信或QQ等方式发给家长,请家长回家之后注意学生的变化,用事实来说服他们。对于部分参与意愿不强的学生,教师可以根据其心理根源,为他们多组织一些体育棋牌类活动,利用其特点将他们逐渐引入到活动中。
7.做好安全健康预防工作
很多农村中小学在硬件条件上比较缺乏,设施不全,操场的状态也比较差,容易在大课间体育活动中出现安全隐患。对于这类问题,既不能因噎废食,因此而影响到活动的正常开展,盲目等待条件的改善,又要在现有条件的基础上积极想办法,做好预防工作,将学生的安全健康放在第一位。学校现有力量能够处理的问题,一定要在第一时间解决,必要时可以将全体教职人员和学生都发动起来;目前解决不了的,则要做好计划,积极寻求上级教育主管部门乃至社会力量的帮助。总之,必须要有为学生负责的坚定态度,全面考虑,认真计划,不能“得过且过”。
例如每学期刚开学时,学校可以组织全体人员清理操场,将操场上的杂草、石子、杂物等清理干净。平时则要组织师生共同参与的“维护组”,经常巡视操场,发现安全隐患后及时报给学校加以解决。体育教师则要承担起检查各类体育设施器材的责任,必须重视这些硬件条件的质量。后勤部门的责任是及时对师生双方进行反馈,做好维护和维修工作。不能及时维护维修的,可以暂时封存或直接淘汰,绝不能存在侥幸思想。而在平时的宣传工作中,要把安全作为宣传的一大重点,通过宣传和实践活动对学生开展生命安全教育,经常检查学生的安全意识,做好活动前的热身。
总之,农村中小学在大课间体育活动开展方面面临着理念不够先进、师资不够有力、条件不够完备等各种困难。
但这些都不是不能解决的,更不是学校不开展此类活动的借口。学校应该理论研究与实践应用两手抓,尽快提升学校、教师和学生三方在该领域的认识和水平,推动活动的顺利正常开展,认真地去解决各种现存的问题。相信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农村中小学一定能够做好大课间体育活动,为我国的教育教学改革、教育公平和中小学生全面健康成长做出应用的贡献。
参考文献:
[1]谭小丰.吉首市农村中小学大课间体育活动开展现状的调查研究[J].当代体育科技,2019,9(16):116-118.
[2]宋英伟.农村中小学体育大课间活动的开展现状及可持续发展的研究[J].青少年体育,2014(6):19-20+32.
[3]田峰.基于有效性视域下大课间体育活动的可持续发展研究[J].运动,2018(22):103+109.
[4]黄海涛.农村中小学大课间体育活动开展的几点建议[J].运动,2015(19):47-48.
[5]张亚奇.连云港市农村中小学体育课程教学现状与对策的分析研究[J].运动,2016(3):87-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