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教育中农村留守儿童的现状与优化对策研究

2021-04-13 16:12李明花
课程教育研究 2021年13期
关键词:教育现状优化对策留守儿童

李明花

【摘要】经济的迅猛发展在改善人民生活、满足物质需求、提升生活质量的同时也催生了“农民工”这一具有时代特色的新词语,很多农民工离开家乡到大城市中打工挣钱。虽然农民工带走了一部分随迁子女,但是大部分农民工子女无法与家长一起外出,从而又造就出一个新词语“留守儿童”。留守儿童一般只能与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生活在一起,从而使亲子教育转变为隔代教育,非常不利于留守儿童的文化教育、身心健康、心理成长与快乐生活,并逐渐成为一个社会问题。

【关键词】学前教育  留守儿童  教育现状  优化对策

【中图分类号】G61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1)13-0017-03

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留守儿童问题逐渐成为困扰与阻碍新农村建设的大问题,因而留守儿童的家庭生活情况、学前教育情况、心理健康教育情况等一系列问题日益受到社会的关注与关怀。因此,教育工作者应立足学前教育区域,积极研究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现状、身心发展情况以及精神面貌情况等内容,并借此制定出行之有效的优化教育对策,有效减少形成贫困代际传递的可能性。

一、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现状

农民工外出以后,家中只剩下留守儿童与爷爷奶奶,在老人与儿童组成的家庭生活中必然存有非常多的生活尴尬与教育困境。

(一)隔代教育代替亲子教育

农民工的外出,使爷爷奶奶成为家庭教育的行为主体,而爷爺奶奶作为祖辈角色只会沿用传统、落后、陈旧的教育理念与教育方法,因而难以肩负起新时期对留守儿童进行良好家庭教育的时代职责。因此,隔代教育代替亲子教育必然会导致爷爷奶奶不堪重任而别无选择地勉强应付,无法为留守儿童创设出一个高质量、高水平、高效果的人性化成长环境,自然会影响到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

(二)文化信息输送近似停止

在学前教育范畴内,虽然留守儿童一般不会向爷爷奶奶提出文化知识方面的请求,然而爷爷奶奶却应该主动向留守儿童传输一些浅显易懂的生活常识和文化知识的启蒙教育。因此,文化基础较差的爷爷奶奶无法在家庭生活中向留守儿童传输一些文化知识教育活动,从而使留守儿童无法接收到本应具有的文化知识教育信息,从而使留守儿童在文化知识积累方面存在明显不足。

(三)心理教育陷入空白尴尬

文化基础较差的爷爷奶奶还无法肩负起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职责,因为爷爷奶奶长期习惯于农村生活,文化氛围较淡,更没有接受相关教育的机会,自然就会对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一窍不通。因此,弱小无助、能力较弱的留守儿童难以与爷爷奶奶进行有效的心理交流、情感慰藉与情绪宣泄,因而非常容易在心理健康成长方面出现问题,容易形成孤僻、自卑、软弱、怯懦、内向的不良性格。

二、优化留守儿童教育现状的重要性

首先,教师优化留守儿童教育现状能够为留守儿童提供教育方面的有效帮助,切实优化留守儿童的文化氛围、情感氛围与心理氛围等主体环境,努力推动留守儿童的成长环境回归正常状态,为留守儿童创设一个尽可能完善的成长平台。

其次,教师优化留守儿童教育现状能够帮助农民工解决外出打工的后顾之忧,使农民工能够安心工作,减轻农民工需要承受的情感煎熬与心理压力,改善农民工的心理态势、工作情绪与精神状态,为社会提供一个优秀的建设者。

最后,教师优化留守儿童教育现状能够为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指出一条明路,不仅能够积极践行科学育人观,也能够有效促进留守儿童的全面发展,使留守儿童不会“落伍”,有效降低出现贫困代际传递恶性循环的可能性,促进社会和谐。

三、农村留守儿童学前教育的优化对策

留守儿童的生活处境与成长环境都非常尴尬,需要全社会的积极帮助,教育工作者自然也需要伸出援手,努力改变留守儿童成长过程中的教育环境。

(一)教师填补亲子教育空白

农民工的缺席使家庭教育体系遭到破坏,教师与农民工的年龄相仿,因而教师可以在园内活动中代替农民工角色为留守儿童输送“父爱”或“母爱”,以此为留守儿童提供温暖人心的情感慰藉与心理安慰。因此,教师要在园内活动中自觉扮演起“爸爸”或“妈妈”这一角色,在幼儿园中构建出浓浓的“家”的情感氛围,帮助留守儿童在幼儿园内获得另一种感觉的“父爱”与“母爱”。

以角色游戏“爱撒娇的娃娃”为例:

在角色游戏过程中,教师要亲自扮演“爸爸”或“妈妈”,将留守儿童拉在怀里,让他们进行“久违的”撒娇活动。留守儿童能够在撒娇过程中得到极强的安全感、依赖感与信任感,能够将爸爸妈妈不在身边而形成的胆怯、懦弱与脆弱等不良情绪宣泄掉。因此,教师就要把角色游戏的内容定为“爱撒娇的娃娃”,“逼迫”留守儿童在教师面前撒娇和宣泄,也以此构建起良好的师生关系。为此,教师在角色游戏过程中还可以力所能及地为留守儿童系鞋带、梳小辫、整理服装、拍拍肩头、亲吻一下小脸蛋、说几句表扬的话语等等,利用这些亲昵动作去温暖留守儿童的孤寂内心。

另外,教师还要与留守儿童一起进行其他游戏活动,像爸爸妈妈一样守护在留守儿童身边,借助自己的关注与关怀去培养留守儿童对外界环境的安全感,让他们知道有一双温暖的眼睛始终在注视着他们,像爸爸妈妈一样爱护着他们。

(二)家园合作优化家庭教育

在家庭教育过程中,爷爷奶奶的教育理念与教育方法非常落后,对他们进行理论培训又见效缓慢。因此,教师可以构建家园合作活动,积极向爷爷奶奶选择一些留守儿童特别喜欢参加的游戏活动,而且还是爷爷奶奶能够在家庭生活中完成的游戏活动。这样,爷爷奶奶就可以在家庭生活中借助游戏活动提升隔代教育的实施质量与信息含量,为留守儿童提供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

以“绘本创编”活动为例:

爷爷奶奶可以先给留守儿童讲一个较为有趣的好故事,然后再进行绘画活动,祖孙二人可以一起绘画,一起进行非常简单的文字说明,最后,祖孙二人再将这些制作好的绘本素材整理成册,并编上合适的序号。等绘本画册制作好以后,爷爷奶奶可以让留守儿童按照绘本画册的顺序将故事再讲述一遍,以此加深留守儿童对故事的理解深度与掌握程度。这样,绘本创编活动就会成为留守儿童家庭生活的兴奋剂,为家庭生活增添更多的开心笑声。因此,爷爷奶奶可以借助游戏活动融入家庭生活,从而有效提升家庭教育的实际质量与开展水平。

(三)提高文化信息活动含量

在家庭教育过程中,爷爷奶奶难以肩负起为留守儿童输送足量文化信息的职责,因此,教师要在园内开展的区角活动中格外注意留守儿童的主体表现,多为其输送一些文化信息。另外,教师也可以将留守儿童需要涉猎的文化知识内容都隐含于区角建设之中,为留守儿童设立动物区角、花卉区角、蔬菜区角、科学区角、自然区角、游戏区角等,借助体系化的区角建设有效弥补家庭教育的不足。

以“科学区角”活动为例:

在科学区角建设中,教师可以为留守儿童创设多个知识模块,如,“千姿百态的水”“神奇的浮力”“神奇的磁铁”“有趣的弹簧”“有力的杠杆”“悬浮的陀螺”“有趣的音叉”“摩擦力之谜”等活动单元。教师还要让留守儿童亲自参与其中,在切身接触、主体把玩中一点点积累科學文化知识,积极培养留守儿童的认知兴趣与探究热情。留守儿童的认知能力与思维能力毕竟有限,教师还要在科学区角活动过程中亲自讲解、亲自示范,让留守儿童看得真真切切,听得明明白白,然后再让留守儿童去主体实践、把玩认知与快乐成长。

(四)提升心理疏导活动质量

留守儿童大多拥有心理健康问题,因而教师在园内活动过程中要有针对性地对留守儿童进行心理疏导活动,让留守儿童在开口交流、大声唱歌、舞蹈表演、故事讲述等活动中逐渐养成与人交往、与人交流的好习惯。另外,快乐游戏活动也具有良好的心理疏导作用,能够利用游戏的快乐氛围感召留守儿童积极参与,在开放、快乐、热烈的游戏活动过程中冲破心理障碍,回归轻松快乐的童真世界。

以游戏“快乐的保龄球”为例:

为留守儿童准备一个篮球和六个塑料瓶,并将塑料瓶按照“1、2、3”的前后顺序排好,然后让留守儿童在距离3米的地方进行滚球撞击活动,以此模拟出近似于“保龄球”的游戏活动。当留守儿童对于直接撞击塑料瓶的游戏方式玩腻了,教师可以提醒留守儿童进行“曲线保龄球运动”,就是让篮球先撞击一下墙壁反弹后再去撞击塑料瓶,以此提升保龄球活动的趣味性、新奇性和多变性,引导留守儿童玩出新花样。这样,留守儿童就会在快快乐乐的游戏活动中暂时忘掉所有的忧愁、烦恼,开开心心地进行游戏活动。

四、结束语

留守儿童问题已经成为困扰新农村建设以及和谐社会建设的绊脚石,也成为影响社会和谐的不安全因素。因此,教育工作者应该责无旁贷地伸出援助之手,直接改变留守儿童的教育环境与心理环境,确保留守儿童健康、快乐、幸福地成长,借助教育途径为留守儿童拓展出一条不再重复家长成长轨迹的新路,为留守儿童提供一个光明美好的将来,彻底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真正改变留守儿童的命运,让留守儿童看到新生活、新未来的希望。

参考文献:

[1]王胜玉.农村留守儿童的学前教育问题及其解决策略[J].内蒙古教育,2019(27):9-10.

[2]陈红梅,阎瑞华.农村留守儿童的学前教育之路:从关注到行动[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4(10):78-79.

[3]王红.新农村建设背景下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探析[J].教育教学论坛,2014(4):10-11.

[4]潘新颖.农村留守学前儿童的教育问题及解决措施[J].中国校外教育:上旬,2016(9):45-45.

[5]方丽,罗文双.乡镇留守幼儿自主意识培养的路径[J].陕西学前师范学院学报,2018(5):28-31.

猜你喜欢
教育现状优化对策留守儿童
民营中小企业内部控制优化研究
农村小学留守儿童生存状况与教育现状研究*
浅析新课改形势下初中政治教学的策略与途径
我国上市公司资本结构优化问题简析
一般工科院校大学生对我国环境保护现状的认知分析
高校ACCA教育现状及其问题探讨
学生的个性发展与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