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小正
【摘要】新高考制度的实施给广大教师和学生带来了挑战,也给各个学科的教学指明了新思路。为确保在新高考背景下有效开展物理教学,本文首先对新高考中物理核心素养的考核内容进行了分析,之后从“注重问题的设计,培养探究意识;巧用信息技术,解决教学难题;强化实验教学,培养科学精神”三个方面提出具体的实施策略,最后将高中物理课堂优化的效果进行了总结,以期为广大教师提供教学参考,帮助学生能够适应新高考,考出优异的成绩。
【关键词】新高考 物理课堂 核心素养 高中生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1)19-0005-02
高中物理是一门逻辑性和操作性极强的学科,通过学习这门学科不仅可以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对学生的成长与发展发挥着积极的作用。然而随着新高考制度的推进,要求教师们对物理课堂教学进行了改进和优化,以此让学生适应新高考制度,并做好准备,迎接新高考。然而,当下一些教师在面对新高考制度时,教学策略和方法选择不当,教学效果不尽如人意。为此,笔者结合自身的教学经验,发表了几点看法,以求推动高中物理教学的发展,让更多的学生喜欢上物理课程。
一、新高考中对物理核心素养的考核
自课程改革后,课程标准中强调了物理核心素养培养的要求,随后新高考中也对学生的物理观念、科学思维、实验探究和科学态度与责任进行了考核,并在习题中强化了学生的核心素养,最终让学生在掌握物理基础概念、基本规律和基本思想方法的同时,自主构建知识体系,从而能够在运用的过程中体验物理知识的生活性、综合性和创新性。让学生在课堂中积极探究物理知识,学会将课堂知识与生活实际问题进行结合,促使学生的整体水平得到发展。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响应课程标准提出的教学要求和新高考考核的内容,对学生的核心素养进行培养,让学生在作答习题的过程中发展关键能力。
二、新高考背景下物理课堂教学的实施策略
1.注重问题的设计,培养探究意识
为了让学生能够适应新高考,树立探究意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结合课程标准中的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基本学情设计问题,让学生依据问题进行深入的思考,并在问题的指引下对新课内容进行探究,从而达到“拨云见日”将课堂知识加以内化。教师在设计问题时除了考虑学生的基本学情之外,还要注意问题的难度和层次性,要让学生在层层递进中树立物理意识,并结合生活实际将物理问题进行解答,最终在培养探究意识的同时,提升自身的生活技能。
例如,在学习“摩擦力”这一课时,为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笔者首先给学生展示了以下场景:冰雪天气,一辆汽车轮胎上挂满了锁链方可正常运行,而另一辆汽车在路上打滑无法运行。一个模型小车从相同的高度滑落后,在光滑的水平面上滑行了1米,而在铺上毛巾的水平面上则滑行了0.5米。之后向学生提出了问题:第一个场景说明了什么?什么是摩擦力?生活中还有哪些现象说明摩擦力的存在?仔细观察第二场景思考摩擦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如何计算摩擦力?经过笔者的提问,学生首先对摩擦力的概念进行界定,之后探究实际生活中摩擦力的存在以及特征,最后结合问题对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进行总结,就这样在问题的层層递进中掌握了摩擦力这一知识点,从而为接下来的应用奠定基础。纵观本节课的问题可以发现,教师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并依据课程标准的教学目标让学生运用课堂知识由浅入深地探究物理问题,由基础概念探究向基本技能的提升发展,从而让学生在问题中树立物理观念,科学思维得以培养,最终为新高考的考核做好准备,让学生在问题的探究中培养关键能力。
2.巧用信息技术,解决教学难题
新高考对学生核心素养的考核给教师敲响了警钟,所以在设计教学活动时注意学生关键能力的培养,然而高中物理知识比较抽象,传统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对课堂知识难以理解,这时教师可以借助信息技术对课堂难点进行讲解,帮助学生解决教学难题。信息技术的应用需要注意以下几点:第一,避免形式化。教师在应用信息技术时要牢牢与课堂知识进行结合,能够将抽象的知识形象化。第二,体现学生的主体性。信息技术的应用要让学生对课堂知识进行自主探究,帮助学生形成物理观念和科学思维,学生是知识探究的主体,信息技术只是起到辅助作用。第三,充分发挥其优势。信息技术的应用相较于传统教学而言,将图片、声音等集一体为学生展示探究的内容,其智能化的优势要得到充分的体现,让学生感知信息技术应用的必要性,从而更加积极、主动地学习物理知识。所以,教师在应用信息技术时注意其优势的展现,验证信息技术对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的价值,以此让学生在发展核心素养的同时,为新高考的到来做好准备。例如,在学习“万有引力”这一课时,由于学生对本节课的知识相对陌生,所以在讲述本节课的知识时,笔者首先运用多媒体播放了卫星在太空中的运动轨迹,让学生思考卫星运动时受到的力,这一视频的展示给原本陌生的知识增加了熟悉度,激发了学生的探究欲望。接下来,学生将自己的分析进行阐述后,笔者又利用flash动画对卫星的受力进行了展示,将抽象知识形象化,打开学生的眼界,树立科学思维,总之,信息技术的应用让学生对本节课的知识由陌生到熟悉进行了探究,消除了传统教学的弊端。再如,在学习“圆周运动”这一课时,笔者运用多媒体将生活中的圆周运动图片进行展示,如摩天轮、水车等等,运用画面刺激学生思考圆周运动的特点,分析物体的受力方向。由于学生对圆周运动的理解有些吃力,笔者就运用微课将本节课的教学难点进行讲解,从而鼓励学生在课下和课后对教学内容进行预习和复习,在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同时,发展学生的科学探究与责任素养,为新高考的到来打好基础。
3.强化实验教学,培养科学精神
实验是物理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高考试卷中分值相对较高的版块。所以,教师在平时开展实验教学时注意结合新高考的考核方向和目标开展实验教学活动,目的是让学生既能在实验中锻炼自身的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又能在实验中培养自身的科学精神,学会运用物理实验解决生活问题。实验的强化教学相较于先前而言,更加注重自主探究意识的培养,同时还要注重学生合作精神的强化,让学生能够树立科学精神将实验难题一步步加以解决。例如在探究“平抛运动”这一实验时,笔者就让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对平抛运动进行了探究,首先提出问题:小球在脱离桌面的时候具有水平方向的初速度,为什么会做曲线运动呢?小球在抛出后是不是只受重力?平抛运动相较于直线运动而言相对较复杂,是否能够将其化为简单的直线运动来研究呢?结合这几个问题,学生边做实验边提出设想:一个小球在脱离桌面时有水平初速度,一个小球没有水平初速度,对比二者的行动轨迹,其中一个是否还是做曲线运动。对比法的应用培养了学生的科学精神。学生又提出一设想:小球在运动的过程中除了重力还受其他的力,并且可以将其视作简单的直线运用来研究,随后设计对比实验,分析运动轨迹。接下来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做实验,并在实验中提出各种可能和假设,就这样一步步研究实验过程,在不断的试错和探究中,培养科学精神。总之,物理实验的开展利于学生科学精神的培养,同时为新高考的考核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三、高中物理课堂优化的效果
1.提升了学生的探究能力
传统的教学模式实施时常常由教师直接授课,教学结论直接讲述给学生,学生的探究意识和能力并未得到激发。而在新高考制度的实施下,教师首先引导学生共同探究课堂知识,并在问题的设计中让学生对相关的知识进行探究,从而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合作精神,让学生的整体水平得到发展。
2.提升了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
传统的教学模式忽视学生自主学习意识的培养,而经过优化后,教师在课前和课后都会给学生布置一定的学习任务,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预习和复习相关的知识,在课下树立自主学习意识,最后构建知识框架,为今后的成长与发展奠基。
3.发展了学生的物理核心素养
新高考背景下优化高中物理课堂教学,一方面巩固了学生的基础知识,另一方面让学生在物理课堂教学活动中能够提升自身的关键能力,发展核心素养,如抽象思维、科学探究精神等等,对学生的成长与发展发挥着积极的作用。
综上所述,新高考背景下优化高中物理教学,不仅可以让学生掌握基本的知识,提升物理技能,还可以让学生为高考做好准备,最终能够考入自己的心仪大学。而为达到这一效果,还需要教师对物理课堂教学进行深入的探究和分析,并提出有效教学策略,与新高考做好有效对接,以此让高中物理教学变得更加现代化、科学化,将义务教育的目标得以落实。
参考文献:
[1]徐清军.新高考形势下高中物理教学模式的转变及对策研究[D].杭州师范大学,2016.
[2]邓黎.新高考新课标下的高中物理教学对策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9.
[3]王勇杰.新高考背景下高中物理教学策略[J]. 名师在线,2019(23):70-71.
[4]贺飚.新高考背景下高中物理分层教学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