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班制”教学,释放体育课堂新活力

2021-04-12 16:42潘桂苓
成长 2021年2期
关键词:走班制体育课堂小学生

潘桂苓

摘 要:先天资质、个人成长历程和生存的文化背景是影响每个人智力发展的三种重要因素,特别是外在环境和教育条件对个人的发展和表现有重要作用,而走班制就是实施体育新活力的路径之一。

关键词:走班制 体育课堂 小学生

课堂是花园,养育着祖国的栋梁之才,要想让每一棵幼苗成长成参天大树,让每一棵树长得足够高大,能够在风雨中屹立不倒,就要设计出卓越的课程,来为树苗提供充足的养分。重视学生的成长,从学生的成长成才出发,为学生的发展提供全面的支持与针对性的引导,为学生打造高质量的课堂环境,创造更优越的学习条件,是所有学校与教师不可推卸的责任。在这样的背景下,鲁矿第一小学体育“走班制”教学被提出。

1 “走班制”教学的探索与实践的理论依据

1.1 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

实行体育“走班制”,学生能因材择学,学生体育课堂上拥有更多选择学习的机会,有利学生自主专项发展,为学生将来的可持续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对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的继承和再创造是实施体育走班制教学的价值所在[1]。

1.2 以人为本的思想体现

体育“走班制”教学就是在尊重独立人格,尊重人的个性发展的基础上应运而生的,它能紧紧地围绕着以人为本的思想,遵循生命个体的固有特点,体现了人类自身和谐发展的观点。

2 “走班制”教学的基本做法

2.1 构建体育“走班制”教学模式的基本框架

我们这里所说的体育“走班制”教学,主要是根据教师的专业特长实行教师“走班制”,对学生进行多种专项训练。在保证国家课程开足开好的基础上,结合学校现有的师资力量,场地设施,器材数量设定相应的课程内容,从学生的兴趣出发,学校课程研发部设计与构建了健美操、篮球、绳舞以及公共体育四门体育共享课程,意在探索一种既可以激励教师专业发展,又有利于学生自主发展的新的教学模式。体育教师从全能教师变成了专项教练,轮流对学生进行专项体育特长训练,实现了教师走班和学生全员参与专项训练相结合的体育学习、体育锻炼新模式,最大深度的挖掘孩子的发展潜能,满足了学生的个性化学习和发展的需求。

2.2 体育“走班制”课程,适合学生成长的“跑道”

“德智寄之于体,无体是无德智也”。身体作为德与智的载体,对于学习,对于生活,对今后社会发展所做的贡献都是至关重要的[2]。人的个性特长千差万别,如果按照传统的授课模式——齐步走的方式开展教学,势必会造成一部分人“吃不饱”、一部分人“吃不了”的尴尬局面,学校以前的体育课除了传统的运动项目外就只有一项特长训练,但并不是所有的同学都喜欢,很多同学反而对其他班级的专项表现出极大的兴趣。而我们现在所实施的这种体育教师“走班制”教学,体育专项训练内容更多,所有的锻炼项目学生都可以接触到,一旦学生对某一项教学内容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教师可以对这方面的内容做进一步的加深和拓宽,真正让学生学有所获,学尽所能。

2.3 推行体育“走班制”教学,管理评价体制要改革

建立与“走班制”相适应的教学管理制度是实施走班制教学改革成败的关键。为保证体育“走班制”教学的顺利开展,学校首先建立一套与之相适应的教学管理制度。在体育教材的选择上,教师根据学生体能特点、学习爱好、兴趣特点和学习需要等进行“量体裁衣”,制定合适的具有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特色化的体育项目。根据特色化的体育项目特点,教师充分考虑学生的体能、技能等特点,同时结合本校的教学资源,制定出合适的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重点难点。在授课方法上,我们的体育“走班制”教学形式改变了过去那种满堂灌、单一形式的教学,老师在授课的过程中将重心转移到重讲解、示范与分析的空间上来,在学习中给学生更多的活动时间与空间,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2.4 解放个性人尽其才,“走班制”让学生全面发展

体育校本课程实行走班制课堂教学给学校教师和学生提供了极大的发展空间,不同能力的学生在这样宽松的学习环境里,可以利用更多的时间和机会进行自己喜欢的体育项目,身心得到愉悦,技术技能也得到了相应的提高。体育“走班制”的课堂教学模式,充分体现了教师的“专业特长”,合适的教学内容、教学难点与重点和授课形式,便于教师及时关注每一个学生掌握的情况,有利于学生更好的掌握学习知识,同时学生的体能、技能也获得了进步,教师也从关注于学生的学科学习到关注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关注于帮助学生学有所长,关注于指导学生获得成功成长的机会和路径。

3 结论与建议

3.1 结论

从“以学生为本,以学习为中心”的教师“走班制”里,除了“解放学生个性”“重视人性”以外,还“走”出了许多东西来。为了给学生更多有用的技能,老师之间互相学习,不断的更新观念,更新知识,尝试新教学法,调动了教师授课的积极性。同时,学生有更多的机会接触到性格不同、教学风格迥异的老师,接受多元化的体育教育模式,促进了师生之间情感之间的交流。教育活的源泉来自于教师人格的力量,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教师主体本身就是“课程”、就是“教材”。体育教师“走班制”的实施,为那些志趣相投、志同道合的老師和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互相切磋、共同研究和深入探讨的机会、氛围和环境,这一切让鲁矿一小的孩子们真正的爱上了体育课,学生的精神面貌也随之而改变,前一节的下课铃声一响,孩子们便从教室里鱼贯而出,早早的来到操场排列等候教师上课。

参考文献:

[1] 王硕.“走班制”值得尝试[M].河北:河北教育,2014.

[2]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M].2001.7.

山东省济南市鲁矿第一小学 (山东省济南市 250000)

猜你喜欢
走班制体育课堂小学生
他是一个了不起的小学生
浅谈新高考改革背景下物理教学的变化
论走班制的应然追求与实然现状
普通高中走班制背景下书院式管理的有效策略
谈体育课堂创设“和谐互动”的认识
构建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有效提升课堂教学效益
关于高校体育课堂“手机”现象的思考
巧用游戏构建快乐体育课堂研究
我是小学生
非常小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