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化阅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探究

2021-04-12 02:53宋红军
阅读(教学研究) 2021年2期
关键词:语文核心素养小学语文教学

宋红军

【摘要】阅读是小学生提升自身语文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多元化阅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有着重要的作用。本文从比较性阅读、关联性阅读、拓展性阅读三个方面,以统编版教材五年级上册为例,对多元化阅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进行探究。

【关键词】多元化阅读 小学语文教学 语文核心素养

著名的文学家和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语言文字的学习,出发点在‘知,而终极点在‘行,能够达到‘行的地步,才算具有了语文生活的能力。”《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前言”中也明确指出:“语文课程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为学好其他课程打下基础;为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良好个性和健全人格打下基础;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打下基础。”

和以往的教材相比,统编版教材设计的整体感更强,这很大程度上改变了过去语文阅读教学相对封闭的状态,改变了课堂教学视野窄化的现象,有利于学生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思维能力、审美鉴赏能力、创造能力等核心素养的提升,让课程标准提出的核心任务得以落实。在此基础上,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运用多元化的阅读教学方法,能够最大程度地发挥统编版教材的优势和特点,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一、比较性阅读

比较阅读指的是内容或形式相近或相对的两篇或一组文章放在一起,进行对比阅读。在教学过程中把相关内容不断进行比照,这样既能指导学生看到差别,把握特点,使他们对文章的认识更加充分、深刻,又可以開阔学生视野,提高他们的鉴赏能力。

1.从表达上比较,提炼创作方法

统编版教材五年级(上册)“语文园地(三)”中有这样一处编排:

这一处比较阅读对本单元创造性复述故事进行了提示:在执教本单元课文《牛郎织女》一文时,可以先出示以上两个片段,指导学生体会如何把简略的地方写具体。如增加狼的动作、神态和心理活动的描写;补充小羊说话样子的描写;加上提示语并把狼和小羊说话的内容补充完整等等。这样,把语文园地的教学整合到课文教学当中,就为学生创造性复述故事提供了编写支架,他们就会从比较中轻松习得方法,在创造性复述故事的过程中展开想象,把牛郎、织女第一次相见时怎么想、怎么说、怎么做,以及他们的语言、动作、神态、提示语等等说具体,写具体。

2.从语言上比较,欣赏不同风格

第五单元《松鼠》一文课后的练习设计是这样的:读下面的句子,找出课文中相应的内容,体会表达上的不同。

松鼠在树上筑巢或利用树洞栖居,巢以树的干枝条及杂物构成,直径约50厘米。

松鼠的窝通常搭在树枝分叉的地方,又干净又暖和。它们搭窝的时候,先搬些小木片,错杂着放在一起,再用一些干苔藓编扎起来;然后把苔藓挤紧,踏平,使那建筑物既宽广又坚实,可以带着儿女住在里面,既舒适又安全。窝口朝上,端端正正,很狭窄,勉强可以进出;窝口上有一个圆锥形的盖,把整个窝遮蔽起来,可以使雨水向四周流去,不落在窝里。

在本课的教学设计中,教材把《中国大百科全书》中的内容和作者布封笔下的语言进行了比较阅读。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把这两部分出示在大屏幕上,让学生通过充分的品读感悟、小组研讨等形式感受到语言风格的不同。体会作者对松鼠的喜爱之情,激发学生对布封作品的喜爱,从而引导学生走进布封的其他作品。这样的比较阅读,引导学生认识到:在说明文的写作过程中,既可以像《中国大百科全书》一样把文字表达得简洁明了,也可以像布封笔下的《松鼠》的语言一样生动活泼,曼妙多姿,引人入胜,极具文学色彩。从而落实习作单元“写”的目标:用恰当的说明方法,把某一种事物介绍清楚。

3.从情感上比较,感受不同心境

第四单元第12课《古诗三首》编排了《示儿》《题临安邸》《已亥杂诗》三篇诗文。

本单元以“爱国情怀”为主题,表现了中国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单元导语在主题上立意鲜明:“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语文要素是:“结合资料,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学习这几篇古诗文,不能一首一首地指导学生孤立地学习单篇,而应该指导学生借助注释和相关资料,在理解词句的基础上进行对比阅读,在对比学习的过程中感受到三首诗歌虽然主题相同,具体表达的情感却不同的特点。这时,可以提出这样的问题让学生借助资料进行思考:这三首诗都表达了诗人强烈的爱国情怀,可是又有细微的差别,具体有哪些不同呢?指导学生借助关键词感受作者不同的情怀。如借助“悲”“无忘”感受陆游从悲愤转激昂,至死渴望祖国统一的热切心情;从“暖风”“醉”讽刺当权者醉生梦死、纸醉金迷的淫靡之风,也让林升的愤怒之情跃然纸上;从“风雷”“万马”“天公”等想象中感受到龚自珍的期待、决心和抱负。同样的情怀,不同的心境,就在这样比较学习中铺展开来,诗人的人生观、价值观、理想信念就通过具体的语言文字带给学生以思考和启迪。

二、关联性阅读

统编版教材在单元前后内容的设计上都有着一定的关联,通过关联性的阅读,我们可以指导学生厘清单元要素的来龙去脉,这对于学生知识掌握的深度和广度都有着积极的意义。

《慈母情深》《父爱之舟》是统编版教材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两篇文章,课文体现了父母对子女无私的爱。那么,如何通过体会作者描写的场景、细节来指导学生体会父亲和母亲的形象,落实本单元的语文要素呢?通过研读教材我们发现,本单元的课后小练笔、语文园地中的“词句段运用”、口语交际和写作的内容都有关联,我们可以根据这一特点来指导教学。

《慈母情深》课后设计了小练笔:联系上下文,说说为什么“我”拿到钱时,“鼻子一酸”。你有过“鼻子一酸”的生活经历吗?试着写一写。

语文园地(六)中的“词句段运用”指导学生读下面出示的两段话,想象画面,说说场景描写在课文中的作用。

口语交际和习作分别设计的是《父母之爱》和《我想对您说》。

这样,我们在进行小练笔和口语交际以及习作的时候,就可以关联语文园地的“词句段运用”这部分的设计,让学生知道可以通过想象画面和关注场景描写来体现人物特点。同時,指导学生重新关联课文内容,找出印象深刻的场景和细节描写细读品味,细致体会蕴含在其中的人物情感,更深入地把握课文主要内容。在关联学习的过程中,学生习得了方法,形成了判断,经历了情感的洗礼,文中父亲、母亲朴实却高大的形象深深地印在每一位学生的心中,无私的母爱、深沉的父爱引发了读者的思考和共鸣。这对于学生的说和写无疑做好了方法和语言的铺垫。

三、拓展性阅读

拓展阅读是精读课文和略读课文的补充,可以从节选课文拓展到读整篇文章,从改编课文拓展到原文,从课文拓展到与课文内容相关的文章,也可以拓展到音乐、美术、电影等相关作品。

《圆明园的毁灭》是第四单元的一篇文章。课文描述了昔日圆明园的辉煌和惨遭侵略者践踏后的毁灭景象,抒发了对祖国灿烂文化的热爱和对侵略者的无比愤慨,激发读者不忘国耻、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圆明园是一个被毁灭的园林,要把它的建筑美、书画美、礼器美重新展现在学生面前,就需要落实单元语文要素:结合资料,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

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可以通过大量拓展资料来丰富学生对圆明园的感知。

例如图片资料:我们可以通过展示安澜园、狮子林、平湖秋月的景观图,让学生感受园林的亭台楼阁;可以展示蓬莱瑶台、武陵春色,让学生走进古代诗人的诗情画意;可以展示青铜礼器、名人字画、奇珍异宝,让学生欣赏我国灿烂的文明……

我们还可以拓展文字资料:可以联系法国著名作家维克多·雨果对圆明园的评价:“有一座言语无法形容的建筑,某种恍若月宫的建筑,这就是圆明园。”指导学生从名人笔下感受圆明园在世界的影响之大;可以把《少年中国说》整合进来朗读,激发学生作为中国少年的自豪感和使命感。

还有列强侵略、践踏圆明园的影片资料,《七子之歌》的音乐等等,学生沉浸其中,感受到对侵略者的愤恨,对祖国统一、和平的呼唤,更激发他们强烈的爱国情感以及振兴中华的责任感。

通过拓展一系列材料进行的整合阅读,《圆明园的毁灭》这篇文章的教学实现了从学科本位走向素养本位的尝试。学生欣赏、品析、评价的过程,也体现了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完美统一。

“语文核心素养”是一种综合力、统合力,它是感知力、判断力、思维力、语感力等的综合,统编版教材正是基于这样的理念来设计编排教材的。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该仔细研究教材的特色,运用多元化阅读的方式引导学生理解、感悟文本。只有这样,才能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作者单位:江苏省丰县人民路小学)

猜你喜欢
语文核心素养小学语文教学
从学情认知“思辨”教学内容
基于核心素养的语文教学内容的确定
基于期待视域理论确定诗歌教学内容的研究
分层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实践
小学语文教学中怎样渗透思想教育
强化师生互动, 保持课堂活力
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小学语文教学要返璞归真
语言建构的策略
多媒体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