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用课堂评价智慧 点亮儿童言语品质

2021-04-12 16:36赵炜
阅读(教学研究) 2021年2期
关键词:小学语文

赵炜

【摘要】言语品质,指的是语言作品的遣词造句、谋篇布局的质量的高低程度。培养学生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提升学生的言语品质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言语表达是一个不断建构的动态过程。在日常的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关注学生呈现的言语表达行为,发挥多元的评价策略,形成教师和学生之间的高效互动,从而真正提升学生的言语品质。

【关键词】小学语文 教师课堂评价 言语品质

言语品质,是指学生能正确地解读对文本主题构成支撑作用的具有表现力的语言文字,并能在言意转换中,用规范、贴切、丰富且具有审美性的言语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

那么,站在教师课堂评价的角度上,教师可以为儿童的言语品质提升做哪些可行的努力呢?笔者结合统编版高年级语文教材,展开了如下思考:

一、及时促进发展可能性

师生对话是课堂上常见的形式。 “师生对话”,不仅要有教师的问和学生的答,还应有教师的及时评价和学生的补充。因为评价,是一种判断,是一种引导,是一种互动,更是一种激励。

课堂上的及时评价,可以是对字词提醒的肯定,对语序表达的调整,对个性理解的赏识,也可以是对观点想法的探讨……以六年级(上册)《草原》一课为例,教师在导入环节,启发学生想一想,讲一讲,印象中的草原是什么样的。有的学生回答:“我印象中的草原空气清新,天气晴朗,那里美丽的景色,令人陶醉!”教师面对学生的自行理解和自主表达,紧扣词语的运用,进行了及时的点评:“用上了课文中的词语来形容印象中的草原,很棒!”教师关于语言表达的点评与认可,一方面给予了学生课堂上主动表达的信心,另一方面也教会了学生言语表达的方法。在质疑环节,学生提问:“文章第一小节为什么用很大的篇幅来写草原风光美?与后面的段落有什么关系?”教师的点评如下:“从写法上提问,思考很有价值!第一小节写风光,后面写人情,看起来关联并不紧密,那么作者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我们发现:教师在评价中,先表示对学生质疑思维的肯定,再帮助学生进一步厘清问题的层次。他通过点明思考方向,梳理问题内容,由“一”辐射到“多”,在评价中进一步强化了学生的质疑意识和方法。

其实,像类似的评价在我们的课堂中并不少见。不因问题的简单而忽视,也不因理解的错误而回避,在无论大小、深浅的“对话”中,面对学生积极的“回答”,教师总给予及时和精准的“评价”,儿童言语品质就有了提升和发展的可能。

二、充分把握课堂主阵地

及时的评价,让我们看到了儿童言语品质提升的曙光,但更重要的,是教师充分把握课堂主阵地,让儿童在包容的氛围和即时的生成中得到文学的滋养,习得表达的技能,丰富言语的内涵。

1.营造师生共情氛围

共情,指的是一种能设身处地体验他人处境,从而达到感受和理解他人情感的能力。教师评价中“共情”的艺术,在笔者看来,包含着尊重、认可、激励、探讨等多种积极正面的力量。这些力量,将使教师更接地气,使课堂更为活跃,使学生更爱表达。

全国特级教师王崧舟老师善于渲染,更懂得共情。在一次“千课万人”习作教学高峰论坛上,王老师执教诗意写作课《花开自在》。教学过程中,王老师一步步引导,鼓励学生读出自己笔下的那朵最喜欢的花。一个学生描写花的颜色时,写道:“大海一样波动的蔚蓝”。学生们听完,展开了点评,说道:“‘波动一词写出了动感,写得好!”王老师承接学生的话语,加入了感受和探讨:“是的,光泽是静态的,但‘波动却写出了蓝色闪烁、跳跃、起舞的姿态。就这样一个词,就把我们的身心和灵魂带向了一望无垠的大海深处。”王老师在评价中将共情的艺术运用到极致,只是一个动词,就唤起了师生情感与灵魂的强烈共鸣,不仅强化了学生的表达意识,更给予了学生诗意般的言语滋养。

如果我们在课堂教学的评价中能站在兒童的角度,走近儿童的身边,感受儿童的感受,理解儿童的理解,那么语文的渗透、思维的引导、言语的发展便可以顺势而为,渐有成效。

2.巧用课堂生成素材

课堂本身就是教学最好的素材。在教学中,除了我们在课前备好的内容、做好的预设,若是能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就会在课堂中找到许多鲜活的教学资源。如果教师能够将课堂中生成的素材,借助“评价”的手段融入到教学中,“教”与“学”就得以自然相通,无缝对接。

全国特级教师窦桂梅老师在利用课堂生成组织教学方面展现出了从容自如的一面,窦老师在《牛郎织女(一)》一课教学中,鼓励学生一边聊故事,一边梳理人物关系。聊到哪里,就说到哪里。以“牛郎和老牛”的关系为例,学生引用了课文的第1-2自然段,侧重分析了牛郎对老牛的照顾周到。窦老师听了学生的回答,抓住“知恩图报”一词,启发学生进一步思考:“虽然牛郎是人,老牛是动物,但他们却能像兄弟、朋友一样相处。接着你说的这个词,咱们再聊一聊老牛是如何‘知恩图报的呢?”学生们对老牛展开了进一步的思考:为什么要以牛作为故事中的一个重要角色?他们借助引证资料、传统文化、阅读积累等对老牛的形象进行了更为深刻、细致的分析与理解。在这个细小的教学环节中,虽然学生的回答侧重于主角牛郎,但窦老师巧妙抓住了回答中“知恩图报”这个词,启发学生转换角度,展开了更深层次的思考和探究,从而使学生的思维和言语得到了多维度的锻炼和提升。

由此可见,基于课前对教材和学情充分的研究和熟悉,教师应留心发现,灵活应对,巧妙用课堂生成资源。在对话和评价中,智慧地引导,创造性启发,让学生获得层次更丰富的知识、思考与体验,真正实现以课堂为主阵地,促进学生言语品质的提升与发展。

三、着重关注疑难和问题

学生的言语品质在发展的过程中难免遇到一系列疑难或问题,而这些疑难问题也恰恰为言语品质搭建了进一步发展的阶梯。因此,教师在教学评价中,要有迎难而上的精神,巧妙化解的智慧,重视每一个重难点的突破,重视每一个问题的点拨。

1.注重重点难点启发

要提高言语品质,当学生在发展中遭遇阻碍和困境时,还应在评价中发挥“启发”“点拨”的作用。

教学五年级(上册)《将相和》一课时,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将”和“相”为什么又和好如初了呢?学生大抵都依据蔺相如的形象,认为他的宽宏大度引起了廉颇对错误的认识和忏悔,疏忽了故事发生在“弱小的赵国常常被强大的秦国欺凌”的背景下。于是,教师引导学生再次回顾“完璧归赵”“渑池会面”两个故事,小组间讨论这两次“化险为夷”的原因。学生经过教师的点拨,吸取同伴的观点,发现“完璧归赵”和“渑池会面”中不仅有蔺相如的“机智勇敢”“不畏强暴”,也有廉颇“武力雄厚”“威震朝野”的因素。教师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启发:由此看来,他们对于赵国来说都是不可或缺的重臣。站在这样的角度上,再思考:将相和是因为什么呢?学生豁然开朗,开辟了全新的视角,理解了将相共同的抗秦爱国之心才是“和”的最根本原因。在这个问题的处理上,我们发现,教师没有生硬地灌输,而是准确地找出了学生误解的症结所在,以评价的方式,为学生点出了一条新的思路,引發学生有依据地思考和理解,让学生获得突破课堂重难点的愉悦感和成就感。

2.面对问题准确纠正

无论是儿童个体生命的成长,还是儿童言语品质的提升,无疑不是从一次次的试错中实现的。在课堂中,学生混乱的思维逻辑、错误的言语表达、偏颇的见解观点……都需要教师通过评价,及时、准确、有效地予以纠正。

六年级(上册)文言文《书戴嵩画牛》中有“一日曝书画,而一牧童见之,拊掌大笑”一句。课堂上,一位学生将此处的“笑”理解为“嘲笑”“讥笑”,并给出了理由:牧童发现画上的牛画错了,结果杜处士还视若珍宝,自然会觉得很可笑。教师听后,便与该生展开了探讨:“你觉得故事中这个牧童是个怎样的孩子?”学生说:“他很可爱,也很率真。”学生对牧童的评价得到了同伴们的一致认可,教师也表示了赞同,并继续评价道:“那文中的‘笑理解为‘嘲笑,符不符合他可爱、率真的形象呢?”学生意识到了自己理解的不当之处,并进行了自我纠正:“牧童的笑只是小孩子发现牛画错后,一种非常纯真的笑。”在这个例子中,教师的纠正及时、准确,更充满教学的智慧。不直接否定,而是在评价中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和矛盾,在自我的反思中调整、纠正,形成正确的认知。

因此,在发挥评价中的“纠正”作用时,直接而不中伤,委婉而有指向,这样不仅纠正了学生言语表达中的错误,消除了学生言语思维上的盲区,更保护了学生乐于思考、勇于表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更为学生言语品质的进一步提升扫清了心理障碍。

教师的评价正在课堂中发挥着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的影响。儿童言语品质的提升将会是一条漫长的征途。但若能在语文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形成“以评价促进儿童言语品质”的意识,采取一系列有效的儿童言语品质提升策略,笔者认为:一句句及时而有效的课堂评价,终将点亮儿童言语品质的发展之路!

(作者单位:江苏省南京市芳草园小学)

猜你喜欢
小学语文
基于微格教研的语文阅读教学探究
基于情景交融的诗歌品读教学研究
语文课堂教学的导入艺术研究
语文教学中因势利导渗透德育探究
作文教学的有效策略探讨
践行少教多学,构建高效课堂
浅谈语文课堂的情感教育渗透
语文教学中师生互动语言沟通探析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