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祁顺成
小学数学教材中的主题图贴近学生生活,将知识性和趣味性融为一体,符合小学生的认知特点,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出发,重视学生的经验和体验。教学中,教师应注意培养学生主题图阅读的意识,并渗透数学阅读的方法,让他们在主题图阅读中丰厚感知,开启智慧之窗,从而让数学学习更富灵性。
教学中,教师应努力营造阅读氛围,创设合适的主题图阅读情境,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为后续的新知探究提供助力。
如教学“表内乘法(一)”,当出示例2 的主题图时,教师应给予学生必要的主题图阅读提示,可以设置相关问题:“你看到了什么?”“想到了哪些有意义的数学信息?”“你会设计出什么样的问题来提问同学呢?”让学生了解数学主题图阅读的基本方法,感受阅读中蕴含的价值,使得整个数学学习探究活动更具活力,闪烁着智慧。
教师应关注学生对主题图的解读与分析,充分利用好阅读所采集到的数学信息,引导学生梳理这些信息,感知信息之间的内在联系,着力建构信息之间的通道,为感悟对应的数量关系奠定基础。
比如,在上述的例题教学中,引导学生再度观察主题图,让学生进一步分析:图中的电脑是怎样摆放的?对应的规律又是什么?带给自己的启迪是什么?学生通过主题图的阅读,逐渐感悟到:每一张桌子上有2 台电脑,也就是每2 台电脑为一组。这样的阅读与探究,能促使他们更好地理解“电脑是几个几”的认识,进而为后面提炼“几个几”的数学模型提供感性积累,也为探究乘法的本质属性提供了厚实的经验支持和思维支撑。
当学生沉浸在主题图阅读之中时,对“电脑是4 个2”的认识就会进入脑海。这样,积极的学习联想就应运而生,也使得乘法初步认识与例2的学习有机结合起来,促进学生对乘法本质的感悟不断深入。
同时,在学生对“4 个2 可以写成2+2+2+2=8(台)”的理解不断深入的过程中,教师顺势引入“2×4”的写法,这样,学生对“2+2+2+2”与“2×4”之间联系的理解也会愈加深刻。接着让学生阅读教材中的“试一试”,通过变式练习,使他们对“几个几”的理解更加清晰、更加透彻。
综上所述,教师应把教材中的主题图当成宝贵的教学资源,并组织开展积极有效的阅读活动,引导学生学会在阅读中分析、思考,实现读、思、做的融合,逐渐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