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洪玲 潘媛媛
摘 要:在传统教学中,我们往往只注重传授知识和学习方法,而缺乏对学生学习态度转变的研究。其实,教学中学生的学习态度对学习效果有着重要的影响,学习态度的好坏,不仅直接影响学习成效,而且直接关系学生个性与人格的形成与发展。在课程改革的今天,强调积极主动学习态度的培养,这既是适应新课程的需求,又会使学生终身受益。本文根据笔者的教学实践,对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态度提出了一些建议。
关键词:学习态度;物理教学;学习动机;学习兴趣;学习目标
一、学习态度的概述
学习态度是指学生对学习较为持久的肯定或否定的行为倾向或内部反应的准备状态。它是由认知因素、情感因素和意志因素三者组成的一种互相关联的统一体。因而,我们可以从学生对待学习的注意状态、情绪状态和意志状态等方面,综合地判定或评鉴其学习态度的端正与否。对学习态度的探讨,不仅有利于教师认识学生的学习过程,而且有利于教师对教学策略的选定,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美德,这既是教育本身的需要,又是一个人生存和发展的需要,更是新课改的重要内容和目标之一。
二、物理学习态度的培养
学习态度不是生来就有的,而是后天习得的,是个体在家庭、学校和社会生活中,通过交往,接受别人的示范、指导、劝说而逐渐形成的。学生如果具有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懂得学习的重要性,那么在学习中就能够不断体验到取得进步的成就感,并能在挫折和困难中披荆斩棘,完成学业,实现真正的素质提高。而一个学生的学习态度是消极被动的,认识不到学习的意义,在学习过程中遇到困难时就会采取逃避或抱怨的态度,而不会去主动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这样的学习让学生感觉疲惫不堪,很难体验到学习的快乐。
(一)培养积极的学习动机
学习动机是学习态度最直接的制约因素,学习动机的发展会引起学习态度的改变。学生有积极的学习动机,才会发自内心地端正学习态度,有强烈的求知欲望,提高学习效率。学校作为培养未来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摇篮,不仅要强化基础知识的学习,更重要的是要引导学生为什么要学,学的目的和意义何在?在物理教学中,我们可以用历史伟人的科学研究经历、艰苦朴素的研究态度、“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抱负去熏陶、感染学生。要引导学生关注物理对生活的改变,忆苦思甜,感知物理知识对祖国建设发展的巨大影响。激发爱国热情,培养国兴我荣、国衰我耻的民族自尊心和责任感,帮助学生树立崇高的理想和远大的抱负,培养积極的进取精神。
(二)培养高昂的学习兴趣
孔子曾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学生要想达到预定的学习目标,首先应对学习充满激情,有浓厚的兴趣,才能端正学习态度,积极主动学习。每一门学科都有自身的趣味性,物理学更是如此,因为它和我们的生活以及我们观察到的一些现象密切联系,这是物理学本身的兴趣源。例如,在讲摩擦力时,可首先提出,人为什么能走路?若地球所有地方全是光滑的会出现什么情况?这个问题一提出,学生立刻就感兴趣地讨论起来。再如在电磁感应讲授前,用一导线把一灯泡接成回路,然后提出,这个灯会亮吗?在学生回答没有电源不会亮后,教师进行演示实验,若灯亮了,这又会引起学生极大的兴趣,自然地就会迫切地想知道其原因。
在物理教学中,我们应充分利用每节课恰当地把物理知识和生产、生活、学生自身的发展需要有机地联系起来。从日常生活中的煮饭、烧水到自然现象中雾、露、霜的形成,从简单的肩挑人扛到现代化的家庭电器化、生产的机械自动化,从简单的步行、游泳到飞机、轮船的制造,从火药发明到人造卫星的上天。使学生懂得学好物理知识是人们认识自然、改造自然,提高人类生活水平的重要手段。这就能使学生的好奇心,转变为强烈的求知欲望,这样学起物理来,自然事半功倍。
(三)帮助建立可达成的学习目标
学习目标是学生学习的努力方向,正确的学习目标能催人奋进,从而产生为实现这一目标去奋斗的力量。没有学习目标,是对学习时光的极大浪费。建立的学习目标要适当、明确、具体。适当就是指目标不能定得过高或过低,过高了,学生最终无法实现,容易丧失信心;过低了,无需努力就能达到,不利于学习进步。明确就是指学习目标要便于检查,如:“今后要努力学习,争取更大进步”这一目标就不明确,如果改为:物理课都要认真预习,物理成绩要在班级达到中上水平。这样就明确了,以后是否达到就可以检查了。具体就是目标要便于实现,如怎样才能达到“物理中上水平”这一目标呢?可以细化为:每天做10道选择题,2道计算题,每个物理公式都要准确无误地记忆并运用等。制定出适时的目标,学生才会对目标充满信心,并能竭尽全力为目标的实现而奋斗,在目标达成中感受成功的快感和满足,从而使学习成为自觉的内化行为。
三、结束语
学习态度是习得的,只要学生能重视学习态度在学习活动中的重要意义和作用,并通过持续的训练和自觉培养,就能够形成积极、主动、端正的学习态度,真正实现素质的提高,教学质量也会得到明显的改善。
参考文献:
[1]胡金朵.初三学生物理兴趣与学习成绩关系实证研究[J].科教文汇(下旬刊),2013,(03):165,176.
[2]陈希亚.浅谈对高中物理学习的几点看法[J].亚太教育,2016,(02):130.
[3]刘永坚.促进初中物理学习的课堂教学问题设计[J].中学物理(初中版),2014,32(6):87-88.
(湖北省黄冈市浠水县团陂镇团陂初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