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价让朗读更高效

2021-04-06 04:03李艳萍
广西教育·A版 2021年1期
关键词:朗读高效评价

【摘要】本文论述利用评价提升朗读教学效率的方法,提出借助科学的、轻松幽默的、发展性的、个性化的朗读评价帮助学生提升朗读能力的教学建议,从而让朗读为阅读教学服务,达到高效教学的目的。

【关键词】评价 朗读 高效 朗读水平

朗读是小学语文教学中极为重要的内容。朗读评价是对朗读进行判断、分析,为朗读者提供反馈信息,通过有效评价,不断调节朗读训练的过程。引导学生热爱朗读、大胆朗读、会朗读和善朗读,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教给学生主动理解课文的方法,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课文,感受语言文字的魅力,是朗读教学的目标。因此,我们要重视朗读评价,从学生的朗读态度、朗读能力等角度,建立多维评价体系,科学地评价学生的朗读情况,从而让朗读更高效。

一、评价要科学,具有明确性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这不仅是对朗读教学提出的总要求,也是朗读评价的标准,因此,教师在评价学生的朗读时就要围绕“是否正确,即是否发音准确,吐字清晰,不读错字,不添字、不少字、不重复”“是否流利,即是否把句子讀通顺完整、不断句、不破句,读得连贯自然、速度适中”“是否有感情,即是否要读出轻重、缓急,语调适中,读出语气,表达出真情实感”三个方面内容进行。

例如,在学生很好地完成一些长句、难读的句子的朗读时,有些教师会习惯性地说“读得好”“读得棒”“读得不错”“了不起”。然而,这些含糊不清的评价,并没有给学生指出到底好在哪里。显然,这些评价指向不明确,缺乏导向作用。久而久之,学生便没了新鲜感,难以感受到成功和喜悦。这样的朗读评价实效性大打折扣。

如何依据学生的朗读表现给予有针对性的评价呢?笔者认为,教师要针对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如学生朗读长句、难读的句子后,如果读得很好,教师可以这么说:“这么难读的句子你能把它读通顺读流利了,真棒,来,大声些,再读一次,让大家都能听得更清楚。”如果不够流利,教师可以说:“再试一次,相信你能把这句话读流利。”如果学生是因为着急而导致朗读的语速过快,不够清楚,教师可以这样说:“你的声音很响亮,如果把速度再放慢些,注意语气,一定会更好!”……这样的评价既指出了学生的长处,又告诉了其存在的不足,明确了朗读的基本要求,能让朗读指导更有实效性。

二、评价要轻松幽默,具有教育性

轻松幽默的朗读评价语言,可以活跃课堂,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朗读指导增添特别的魅力。于永正就是一位幽默风趣的名师,他善于使用诙谐幽默的语言调动课堂、引导学生在充满情趣的氛围中提升认知,甚至提升交流的高度。例如,在教学《小稻秧脱险记》一课时,于老师就学生朗读的“杂草有气无力地说:完了,我们都……喘不过气啦”进行了以下幽默而不失教育性的评价:

师:谁把杂草的话读一读,让人感到它已经有气无力?

(生1读课文“完了,我们都……”,读的声音很大)

师:你没有完。要么你抗毒能力强,要么我化学除草剂是假冒伪劣产品。我再喷洒一点。(说完,师又朝该生身上“嗤嗤”地喷了几下。)

(生1再读“完了,我们都……”,上气不接下气的读)

师:我听到你喘气困难了,但是声音仍很大。说话声音这么大,能算完吗?

(生1小声地、断断续续续地再读“完了,我们都……”)

师:好,掌声鼓励。这就是“有气无力”!齐读——

(生读“有气无力”)

又如,《去年的树》中有一段话写道:“立在这儿的那棵树,到什么地方去了呀?”鸟儿问树根。一名学生读时语气过于生硬,于老师听后说:“从你的朗读中,我们看不出你的诚意和礼貌,树根可能不愿意回答你了哦!”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学生知道应该怎样朗读这句话了。

从以上例子可以看出,教师结合课文语境,用轻松幽默的评价语言对学生的朗读进行评价,显然比生硬地告诉学生怎么读要高明得多。它不仅激发了学生的朗读兴趣,还调节了课堂气氛,使学生在轻松和谐的氛围中得到发展,课堂学习效率也得到了提高。

三、评价要有发展的眼光,具有激励性

德国著名教育家第斯多惠说过:“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知识和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也指出:“朗读评价应采用激励性的评语,尽量从正面加以引导,在评价时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促进每个学生的健康发展。”因此,教师在评价学生的朗读时,要切实针对学生的朗读情况,尽量从正面加以引导,采取激励性的语言,用发展和欣赏的眼光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树立学生的朗读自信心,使学生愿意把更多精力和热情投入到朗读学习中,促进朗读水平、阅读能力的提高。

例如,在学生十分优美地朗读《美丽的小兴安岭》一课时,教师可以充满激情地评价:“你仿佛把大家带到了美丽的小兴安岭,大家都陶醉在这一片美景中了!”又如,学生朗读《猴王出世》的“那猴在山中,却会行走跳跃,食草木,饮涧泉,采山花,觅树果;与狼虫为伴,虎豹为群,獐鹿为友,猕猿为亲;夜宿石崖之下,朝游峰洞之中”这一句子时,非常形象生动,惟妙惟肖,教师可以这样评价:“你读出跳跃的节奏,能让声音跳起来、动起来,我仿佛看到了一只活蹦乱跳、顽皮可爱、快乐和自由的石猴。来,再读一遍,让大家也来感受感受。”这样具有发展性、激励性的评价,让朗读的学生如拂春风、如沐春雨,体验到成功的喜悦,而听读的学生也在此过程中得到朗读方法的指导,进一步提高朗读水平。这样的评价语,将成为学生学习的助推器,使学生在不断的学习实践中得到发展和提升。

四、评价要尊重学生的阅读感受,具有独特性

朗读课文时,不同的学生语文基础不同,加之对课文内容有不同的理解,朗读的效果也会不尽相同。特别是“有感情朗读”时,由于学生的认知特征、关注点不同,对文本有着不同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对文章情感的内省内化具有独特性,朗读时也就自然而然带上个性色彩,所以,我们要正视学生的个性差异、水平差异,尊重学生的阅读感受。

例如,在教学《我多想去看看》时,文中有这样的句子:“我对妈妈说,我多想去看看,我多想去看看!”“我对爸爸说,我多想去看看,我多想去看看!”在开展朗读训练时,教师可以把句子“我多想去看看,我多想去看看”放在语段中,让学生感受感叹句,感受反复的表现方法,感受想去北京(新疆)看看的强烈愿望。这时,大部分学生的朗读可能是高亢急切的,但有个别学生平时沉稳内敛,所以读时放慢速度。这时,评价学生的朗读,教师不能简单地用“这样朗读效果好,照这样的读法来读”等忽略学生的独特表达的评价语,而应尊重学生,鼓励学生用不同的表现形式表达内心的真实感受。如对于高亢急切型的,教师可以说:“你用高亢的语气、急切的语速,淋漓尽致地表达想去北京(新疆)看看的强烈愿望,真棒!”而对于沉稳内敛型学生放慢速度的朗读,教师可以说:“你的朗读和大家不太一样,速度放慢了,但沉稳有力,一字就如一实锤,字字都迸发出想去北京(新疆)看看的强烈愿望!也很棒!”瞧,这样的评价,兼顾不同学生,针对不同个体,评价直指中心内容,能更好地为感受“想去北京(新疆)看看的强烈愿望”这一中心内容服务,有效实现了阅读教学的目标。

总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如果能够重视朗读教学,抓好评价环节,定能让阅读教学如虎添翼、更加出彩。

作者简介:李艳萍(1974— ),女,壮族,广西马山人,在职研究生学历,高级教师,现任南宁市五象新区第二实验小学书记、副校长,研究方向为小学语文教育。

猜你喜欢
朗读高效评价
中药治疗室性早搏系统评价再评价
构建校园英语文化,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
以“读”为桥 走进文言文的天地
小学语文教学的新步伐
高校三维动画课程教学方法研究
保加利亚转轨20年评价
多维度巧设听课评价表 促进听评课的务实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