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瑞娟 李东芳 王瑜
摘要:习总书记强调“立德树人”为教育的根本任务,课程思政是高校立德树人的重要举措。针对目前高职医学专业在开展课程思政过程中遇到的难题,本文从管理、课程、教师、学生四个层面进行问题分析并提出有针对性、目标性的实践策略,以期促进医学课程的优质发展,加快课程思政步伐,提升育人能力。
关键词:立德树人 课程思政 高职 医学专业 实践策略
前言
习总书记强调把立德树人融入到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社会实践教育各环节”,这就指出高校需要构建大思政环境,实现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课程思政的核心是把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人才培养体系中,发挥好每门课程的育人作用,与思政课程形成协同效应。
本文探究高职医学专业“课程思政”实施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为了更好地挖掘每门课程的育人元素,发挥好课程育人提供操作指南。通过设计问卷,并用问卷星在护理学院、医学院师生中发放问卷,共回收有效问卷教师114份,学生1111份。了解教师对课程思政的认知及实施情况、学生对课程思政的认知及需求状况,获取现阶段医学专业实施课程思政的现状及难点,为研究策略的制定提供方向指引。
1.高职医学专业“课程思政”育人现状和问题
1.1课程思政氛围淡化,评价方式模糊
现阶段,课程思政理念在高职院校思想政治工作中尚处于萌芽阶段,尚未提出普及性的理论支撑和实践范式,致使一些高职院校主体在课程思政理念的认识上欠缺深度和高度,管理体制不健全。对教师进行课程思政的认知问卷调查结果显示部分教师还没有树立课程思政理念,课程思政宣传及教育引导未能入脑入心,同时大部分的教师认为应建立相应的课程考核评价机制、健全对教师的考核评价和激励机制。
1.2课程思政资源隐蔽,教学任务繁重
课程建设是课程思政的中心环节,挖掘优良的思政资源,是实现课程育人的关键。专业课的思政资源在客观上呈现出隐蔽性。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少部分教师觉得不太能够把握课程思政教育的准确性和科学性,大部分教师认为课程本身难以挖掘思政元素,觉得教学过程中难以找到切入点,使得课程思政建设难以深化。高校对专业课程的科研成果和教学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专业课程教学任务繁重,教学进度紧凑,教师在谈到专业课中融入思政元素的顾虑时,认为教学时间有限的占比70%,精力有限48.1%,在授课中必然会有所倾斜,忽略对学生的价值引导,减弱专业课程的育人效果。其中大部分学生认为任课教师挖掘出来的课程内容背后的故事、规律以及体现出来的精神对其道德品质的影响非常大。
1.3教师政治素养低下,育人能力欠缺
专业课作为课程思政建设的重要基地,决定了专业课教师是课程思政建设重点发展对象,是课程思政实施的关键因素,专业课教师的教学观念、政治素养、育人能力影响着课程思政的实效性。大部分教师认为思想政治素质和专业素质的提升对学生未来发展都重要,在学科课程中引入思政元素,学生将受益匪浅。大部分的学生认为教师在理想信念、道德情操、扎实学识、仁爱之心等方面表现较好;教师政治素养对其道德品质影响较大。大部分的教师觉得开展课程思政缺乏相关的授课经验和技巧。专业教师的政治素养参差不齐、育人能力欠缺是当前的一大困境。
1.4学生专业诉求变化,教学重点转移
调查中,学生认为专业课程的教学目标按重要性程度依次是专业基础知识、职业伦理道德、培养运用专业知识、社会责任、专业认同、分析问题能力、创新能力等。医学生需要具备“敬佑生命、救死扶伤、甘于奉献、大爱无疆”的医者精神,他们在学习过程中更看重课程对他们职业素养的全面提升,如:在爱国和爱党和民族复兴方面,严以修身,严于律己,做到诚信、友善方面,职业认同度方面,人际关系等方面。学生对知识应用的关注、对自身价值的追求对实施课程思政提出了新的要求。
2.高职医学专业“课程思政”育人策略
依据教育部印发的《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结合问题导向原则,从管理层面、课程层面、教师层面、学生层面提出对策。
2.1管理层面之课程思政的顶层设计
加强“课程思政”的顶层设计,将“课程思政”理念从上至下灌输,实现横向纵向全范围覆盖。统筹规划建立课程思政的运行机制和评价机制,着力形成“课程思政”的育人指南和规范,明确课程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使学生能树立正确的价值导向,发展出多种能力,有效培养其理性平和的心态、富于人文关怀的情感、高尚的审美情操,崇高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素养等。
(1)强化课程思政意识。成立课程思政领导小组,全面推行抓落实。牢固树立课程思政意识,表明课程思政决心,转变各類课程教师思想观念,带动全员积极投入到课程思政的建设中来,让课程思政作为新时代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及主要抓手。
(2)加强制度建设。组织专门人员起草课程思政实施方案,方案要广泛听取任课教师的意见,为课程思政量身拟定管理制度、监督制度、考核制度等制度。尤其要突出激励政策,按照参与、成果等纳入绩效考核,调动教师参与课程思政的积极性,巩固课程思政成果;突出过程性评价,注重引导与纠错;形成思政教师与专业教师结对帮扶,共同推进课程思政。
(3)搭建课程思政平台。借助学习平台(如学习通、易班等),实现“互联网+课程思政”模式,共享资源,搭建课程思政示范课建设平台,从而提升价值引领和意识形态教育效果,让课程的思政作用更加明显。
2.2课程层面之实施课程思政的育人功能
(1)建立高职医学专业课程思政育人体系
遵循教育规律的基础上,所有医学专业课程实现课程思政元素的融入。课程建设是课程思政的中心环节,构建全课程育人体系的改革是建设应然。各类课程在育人环节都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需要发挥其独特的育人价值,共同打造全课程育人体系,形成专业课、基础课与思政课紧密配合、同向同行的育人格局。
(2)挖掘医学专业各课程思政资源
以教研室为单位,根据各方向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认真梳理各门课程的育人元素,深度挖掘提炼专业知识体系中所蕴含的思想价值和精神内涵,包括人文、历史、心理、哲学、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家国情怀等。着重挖掘几门有代表性的课程,进行示范推广,逐一覆盖。更新教材,在教材编写、订购上要力求体现课程思政思想,贯穿从教材到课堂到课后一条线主旨。
(3)贯通第一、第二课堂
丰富课堂教学形式,将第一、第二课堂连通。第一课堂是知识传授的主阵地,在传统以老师为主的讲授式教学模式下,充分利用翻转课堂、情景模拟等教学形式,将“要我学”转换成“我要学”,促使教育教学质量整体升级。第二课堂是教学知识的延展和深入,可以通过主题式的讲座、校园文化活动和社会实践等,引领正确的价值方向。第一、第二课堂的贯通,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过程中提高大学生的实践水平和创新能力,引导大学生进行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
2.3教师层面之课程思政的深入探索
(1)建立课程思政教学观念
部分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存在思政意识淡薄,简单地认为思政教师、辅导员等是育人的主体,在备课过程中,把思想政治教育元素淡化甚至边缘化。转变医学专业教师的教学观念,走出对课程思政的认知误区,深刻理解课程思政所提倡的全员育人教育理念,自发参与课程思政实践改革并以此实现职业价值,重新思考授课过程中教书育人的职责和使命。
(2)提高思想政治素养
专业课教师要做好课程思政,把思想政治教育元素融进课堂教学中,必须提高自身的政治素养,一是思政理论水平,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的知識储备,巧妙地发现隐藏在教材和授课环节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并加以运用。二是思政业务能力,创新教学方式,设计教学环节,将育人教育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
(3)提升“课程思政”育人能力
采用线上、线下专家网络授课及面授讲座和文献学习的方式强化和拓展关于人文、历史、哲学、心理等方面的知识储备及知识内涵。教师要从文化素质教育的视角、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通识教育的视角,将课程建设与思想育人有效结合。同时还要提高“课程思政”的教学艺术,增强“课程思政”的亲和力和说服力。
2.4学生层面之思政教育的强化实施
学生思政水平的高低决定着课程思政育人的实施效果,加强高职医学专业学生对行业专业技能需求和职业素养及职业道德等的深刻认知是育人育才之必然。
通过网络学习的途径,使学生学习国家和教育部门关于课程思政的重要文件,使学生懂得纲领性的大策略和大方针。
通过线上线下学习途径,使学生体会行业专业技能需求和行业职业素养和职业道德需求以及其它软性需求的必要性。
通过第二课堂,高职医学专业课教师带领学生融会贯通关于课程思政融入专业学习中对学生个人发展、行业壮大和国家兴盛的重大意义。
3.结语
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战略举措,是所有高校、所有教师、所有课程都要参与并落实好的重大任务。课程思政的实施举措及建设效果是关键,需要从管理层、课程、教师、学生四方面共同努力,抓好育人功效。
课题:陕西能源职业技术学院人文社科类科研项目,名称:高职医学专业“课程思政”的育人策略研究(项目编号:19KYP15)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全国教育大会上的重要讲话[N]..人民日报,.2018-09-10(01).
[2]胡洪彬..课程思政:.从理论基础到制度构建[J]..重庆高教研究,.2019(07):.112-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