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秋明 曹书华 苏玫 邱磊 王伟 黄旭 李光宇
(1天津中医药大学,天津 300193;2天津市红桥医院;3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
脑卒中是由于脑部血管突然破裂或血管阻塞导致血液不能流入大脑而引起脑组织损伤的一组疾病〔1〕,其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2~4〕。不同年龄、性别人群均可发病〔5,6〕,是严重长期残疾的主要原因〔7〕。本研究拟分析不同年龄、性别脑卒中患者危险因素的分布差异及预后。
1.1临床资料 选取2013年10月1日至2016年3月1日天津市红桥医院神经科病区及内科病区住院的脑卒中患者505例,其中男309例、女196例;出血性脑卒中35例、缺血性脑卒中470例;年龄34~92岁,平均(67.01±11.015)岁;中青年组(<50岁)75例、中老年组(50~80岁)410例、高龄组(>80岁)20例。诊断均符合《脑卒中》标准〔8〕,且经头颅CT和(或)磁共振成像(MRI)检查确诊。本研究符合医学伦理学标准,经本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或其监护人均知情,并签署了知情同意书。
1.2资料收集 收集所有患者的性别、年龄、吸烟史、饮酒史、既往史(冠心病、心房纤颤、高血压、糖尿病史等)、纤维蛋白原(FIB)、同型半胱氨酸(Hcy)、血尿酸(UA)、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C反应蛋白(CRP)等生化检查指标及颈动脉超声检查、心电图及头CT和(或)MRI检查结果等相关资料。
1.3影像学分组 根据影像学检查分为出血性脑卒中组和缺血性脑卒中组,其中缺血脑卒中组又根据脑梗死面积分为小面积或腔隙性梗死组(病灶直径≤2 cm、面积≤4 cm2)和大面积脑梗死组(病灶直径>2 cm、面积>4 cm2或超过两个脑叶的)。
1.4神经功能缺损及预后判定标准 采用改良Rankin评分量表(mRS)〔9〕对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缺损及预后进行判定:完全无症状者为0分;有症状,但无明显功能障碍,能完成所有日常职责和活动者1分;轻度残疾,不能完成病前所有活动,但不需要帮助,能自理者2分;中度残疾,要求部分帮助,但行走不需要帮助者3分;重度残疾,不能独立行走,无他人帮助不能满足自身需要者4分;严重残疾,卧床、失禁、需要持续护理及关注者5分;死亡者6分。根据mRS评分结果,将患者发病时基线轻重程度分为无障碍(0~1分)、轻度残障(2~3分)、严重残障(4~5分)、死亡(6分)。常规治疗1个疗程(2 w)后mRS评分,将≤2分判定为预后良好组、>2分且<5分为预后不良组、≥5分为预后极差组。
1.5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软件进行χ2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均数间两两比较采用SNK法。
2.1不同年龄组及性别患者危险因素的比较 表1可见,男性患者吸烟、饮酒、高血压、脑卒中、Hcy水平明显高于女性,而TC、HDL-C、LDL-C水平、心房纤颤史则显著低于女性(P<0.05);中青年、中老年组有脑卒中史的男性患者较多,而TC和HDL-C则女性患者较男性显著高;中老年组高血压、饮酒、吸烟史、Hcy、UA男性患者显著高于女性,而LDL-C、FIB则女性患者显著高于男性(均P<0.05)。与中青年组比较,发病人数、高血压、脑卒中病史、TC、TG及LDL-C水平中老年组明显升高,而FIB水平则偏低;冠心病史患者高龄组所占比例均少,而UA和CRP则明显升高(P<0.05)。见表2。
表1 各年龄组男/女患者危险因素比较
表2 不同年龄组脑卒中患者危险因素的比较
续表2 不同年龄组脑卒中患者危险因素的比较
2.2不同年龄组及不同性别患者影像学的比较 中老年、高龄组男性患者多于女性患者,而中青年组则相反;小面积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所占比例最高,见表3。
表3 各年龄组不同性别患者影像学比较〔n(%)〕
2.3不同年龄分组及不同性别患者基线严重程度的比较 中老年组残障严重比例明显高于中青年组和高龄组;中老年、高龄组男性患者明显多于女性患者,而中青年组则相反。各组内不同性别患者基线严重程度评分无显著差异,中老年组基线严重程度评分及预后评分稍低于其他两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见表4、5。
2.4不同年龄分组及不同性别患者预后及评分比较 中老年组预后不良患者比例明显高于中青年组和高龄组,而中青年组预后良好患者比例稍高于其他两组;中老年组、中青年组男性患者预后评分略高于女性,而高龄组则相反。见表6。
表4 各年龄组不同性别患者基线严重程度的比较〔n(%)〕
表5 各年龄组不同性别患者基线严重程度及预后评分的比较分)
表6 各年龄组不同性别患者预后的比较〔n(%)〕
《中国脑卒中防治报告(2015)》指出,我国约60%的脑卒中患者处于复发高危险状态〔10〕,可见做好脑卒中一级和二级预防的必要性及紧迫性。
本研究结果发现,吸烟、饮酒、高脂、高盐饮食等不良生活习惯与脑卒中密切相关,尤其是男性患者。烟草中的一氧化碳和尼古丁是心脏血管系统损害的主要物质,吸烟可以影响全身血管和血液系统,升高血浆FIB水平,降低HDL-C水平〔11〕,HDL-C是心脑血管保护因素,HDL-C下降可进一步加重动脉硬化进程,加剧脑卒中的发生。与相关的研究结果一致:雌激素可通过抑制血小板聚集、稳定血管内皮功能等多种途径抑制动脉粥样硬化,绝经后的中老年及高龄女性由于卵巢功能减退,雌激素分泌水平下降,雌激素的保护作用减弱,使中老年及高龄女性脑卒中发病人数明显上升〔12〕;年龄是动脉硬化形成和发展的主要因素,随着年龄的增长,可出现更多更严重的大动脉粥样硬化、狭窄,患者的预后也越差〔13〕;炎性反应在缺血性脑组织损伤的级联反应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由肝细胞合成的CRP是一种灵敏的炎性标志物,CRP升高可反映脑卒中的严重程度及预后〔14〕,高龄组患者CRP高于其他年龄组,其预后也较差。目前,高尿酸血症已成为危害人类健康的重要代谢疾病之一,且与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并列成为心脑血管疾病危险因素之一〔15〕,血尿酸水平越高,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越重,预后越差。研究发现,血清Hcy水平与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生、发展及预后密切相关,其原因是体内Hcy代谢关键酶MTHFR基因rs1801133及rs1801133位点突变可影响血清Hcy水平,从而影响缺血性脑卒中发生发展〔16〕。临床上应对不同年龄、不同性别的患者采用不同的防治措施降低脑卒中的发病率、致残率和死亡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