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霞 宋娜丽
摘要:中医药作为优秀的文化资源,成为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如何传承好、弘扬好、宣传好中医药文化,将“敬佑生命、救死扶伤、甘于奉献、大爱无疆”的卫生健康职业精神发扬光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中医药文化;卫生健康职业精神;相互促进
中图分类号:R2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7-2349(2021)02-0020-03
中华文明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中医药是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1]。将传承中医药文化与发扬“敬佑生命、救死扶伤、甘于奉献、大爱无疆”的新时期卫生健康职业精神结合起来,相互促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中医药文化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而中医药文化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代表[2-3],凝聚着极其深邃的哲学智慧和中华民族数千年的健康养生理念及实践经验[4-5]。“杏林春暖沐孤苦,黄叶扶疏育百花”,在中华民族五千年的历史进程中,虽饱受自然灾害、饥荒、战乱和列强侵略,仍然繁荣昌盛,中医药所做出的贡献是不可磨灭的。中医药学的哲学体系、价值观念、评价体系都与中国传统文化紧密相关,以阴阳五行为代表的哲学思想,以儒学思想为指导的医学伦理,以道家理论为基础的养生保健,以易学思想为旗帜的天文地理等构成了中医坚实的文化背景[6]。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医药是中华优秀文化的重要载体,在促进文明互鉴、维护人民生命健康等方面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受到许多国家民众广泛认可[4,7]。中医药是我国具有独特理论和技术方法的体系[8]。习近平总书记的这些重要论断充分肯定了中医药的历史地位、时代价值和文化价值。
国医大师张震研究员亦认为:中医学理论是先贤们在中华文化背景下,融入古代哲学思想和自然人文知识,通过漫长的医疗实践,经过由感性到理性的“心悟”历程,寻找到相应的规律,形成系列概念,构成理论体系[9]。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医药学是中国古代科学的瑰宝,也是打开中华文明宝库的钥匙。希望广大中医药工作者增强民族自信,勇攀医学高峰,推进中医药现代化,推动中医药走向世界,切实把这一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继承好、发展好、利用好[10]。习总书记的讲话深刻体现了我们党对中医药的重视达到了新的高度。
2卫生健康职业精神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6年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上指出,我国广大卫生健康工作者长期以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尤其是在面对重大传染病、重大自然灾害时,临危不惧、勇往直前、舍己救人,赢得了全社会赞誉[11]。在2003年的“非典”、2009年的“甲流”战役以及此次新冠肺炎疫情防治中,中医药再次让人们见证了其特殊疗效。习近平总书记在2020年专家学者座谈会上亦强调“中西医结合、中西药并用,是这次疫情防控的一大特点,也是中医药传承精华、守正创新的生动实践”,充分肯定中医药在疫情防控中作出的贡献。
“敬佑生命、救死扶伤、甘于奉献、大爱无疆”这十六个字,既是习近平总书记对广大卫生健康工作者工作的肯定,更是殷殷期盼。2020年8月,在中国医师节到来之际,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自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來,广大医务工作者义无反顾冲上疫情防控一线,与病魔较量,顽强拼搏,为抗击疫情作出了重大贡献,赢得了党和人民高度评价。《“健康中国 2030”规划纲要》上也强调了不仅要把普及健康生活、完善健康保障、建设健康环境、发展健康产业作为重点,而且要把加强健康人才培养,弘扬卫生健康职业精神、不断提高服务能力作为重要内容。因此,进一步弘扬卫生健康职业精神,提高职业素质,将广大卫生健康工作者的智慧和力量凝聚到为人民健康服务上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3如何弘扬中医药文化
中医药既是医学,更是文化,是以中医药知识为基础的一门艺术,富含哲学思想和人文关怀。清·叶天士《临证指南医案华序》曰:“夫以利济存心,则其学业必能日造乎高明,若仅为衣食计,则其知识自必终囿于庸俗。”《大医精诚》中亦提到:“贵贱贫富,长幼妍媸,怨亲善友,华夷愚智,普同一等”,这些与现代卫生健康职业精神是一脉相承的。每一个中医人都有责任和义务传承好、弘扬好、宣传好中医药文化,在实际工作中将卫生健康职业精神发扬光大。
3.1要充分认识中医药文化的独特优势中医药及其理论历经数千年而不衰,经无数次临床实践的检验而有效,呈现历久弥新的生命力,与西医一起为维护人类健康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尤其是在在治疗某些新发疾病、疑难杂症、慢性非传染病及预防保健、养生康复等方面具有独特优势。中医药文化底蕴深厚,我们要从中医传统文化的精髓中汲取营养,增强自信,正如习总书记所说“让以中医药为代表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与亚洲文明的交流互鉴中,创造中国经验,彰显中国精神,凸显中国的话语权和文化软实力”。中国传统文化在中国文化软实力建设中具有高度地位,是展示中国特色的文化软实力的重要资源[12]。中医理论重视整体观念、辨证论治、未病先防,其临床疗效显著、服务方式简便、价格低廉合理、用药相对安全、创新潜力巨大。中医强调“上工治未病,不治已病”,与现代卫生健康政策重点从“以疾病治疗为中心”转向“以健康为中心”的理念高度契合。
3.2要秉承大医精诚的高尚医德重视学习古代名医大家的医德医风,从《黄帝内经》到《本草纲目》,从传说中的神农“尝百草”到张仲景的“勤求古训、博采众方”、孙思邈的“勤精不倦、大医精诚”,历代中医药工作者始终树立“精勤不倦”的思想、“仁善立业”的品德、“清廉助人”的精神、“忠于医业”的宗旨,修医德、行仁术、言传身行,使高尚的医德不断演进,成为推动中医学术和事业发展的强大动力。《希波克拉底誓言》及《加强医疗卫生行风建设“九不准”》,要求要自觉把健康理念、职业操守、服务意识纳入职业精神之中,发扬无私奉献、大爱无疆的精神,在维护人民利益的基础上实现自我价值,这与中医传统文化中所提倡的“大医精诚”也是统一的。正如国医大师张震研究员、云南省名中医帅焘主任、荣誉名中医沈家骥主任等一批知名专家,数十年如一日积极热心为群众诊病,不论贫富贵贱,不虑自身吉凶,专心施治,受到广大群众的尊敬和赞扬。故而高尚的医德必将凝聚强大的正能量,促进文化建设,推动卫生健康事业又好又快发展。
3.3要加强中医药传承创新习总书记指出,要善于把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和发展现实文化紧密结合起来,在继承中发展,在发展中继承[13]。传承精华是中医药发展的根基,创新是中医药发展的活力[14]。作为中医药工作者,首先要继承精髓,做到“传承师古不泥古、创新发展不离宗”,通过精研经典、跟师随诊、病案讨论等积累经验,历练技术,尤为关键的是要重视师承学习,加强对名老中医学术思想的整理研究,凝练他们的临证思维、组方用药规律,形成相应的临床诊疗方案和技术标准,丰富前辈医家的理论和实践经验。同时又要发挥中医药在治未病、重大疾病治疗、康复中的重要作用,积极开展如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艾滋病等的攻关,不断提升中医药临床诊疗能力和水平[15]。张震国医大师亲手拟定的两个治疗艾滋病的处方(扶正抗毒方和康爱保生方)已用于治疗云南省艾滋病患者15000余人,取得显著的疗效和良好的社会效益就是较好的体现。今后还要积极推进中医服务模式创新,打好云南“健康生活目的地”这张牌,推动中医药与旅游、养老、文化、体育、生态、餐饮等产业融合发展,主动融入一带一路加强传统医药文化合作,在推进健康中国、共建共享应对全球挑战中,发挥更大的作用[16-17]。
3.4要重视中医药科技发展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深入发掘中医药宝库中的精华,推进产、学、研一体化,让中医药走向世界[3]。”科研是一种先进的传承和发展方式,运用现代科技方法和手段,促进中医药理论和实践创新发展,就是为中医药插上了腾飞的翅膀。要大力发展“互联网+中医药”,建立充分体现中医药文化特色的典型医案、工作成果网络共享平台。要做好中医古籍文献整理和中药资源普查、民族民间医药、特色诊疗技术挖掘抢救,建立数据库和知识库。要实施中医药科技创新项目,建立多学科、跨部门的中医药协同创新体制和平台,加强基础和临床研究、新药研发等,形成科学的理论和高水平的创新成果。同时加强成果转化和技术推广,惟创新者进,惟创新者强,惟创新者胜[18]。找准结合点,使中医药创新创造落地生根,开花结果,服务于人民健康。
3.5要加大人才培养力度中医药的发展关键在人才,遵循中医药教育规律,完善中医师承制度,丰富人才培养方式和途径是造就一批具有中医药战略思维的临床人才、科技领军人才和高水平创新团队的必经之路。要建立终身教育体系,将院校教育、规范化培训、专科培训、继续教育有机衔接,同时将中医药传统文化、师承教育始终融入到不同层次教育和人才培养工作中。
3.6要营造良好的宣传氛围要积极与媒体联合,通过开展中医药文化科普活动、学术讲座、广播电视、报刊宣传、微信推广等,多元化多渠道对中医药文化进行广泛宣传,大力弘扬国粹,扩大中医药的社会影响力和学术感召力,使其获得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同。同时扩大国际交流,在提供诊疗服务的同时,展示中华传统文化所特有的魅力。
4小结
中医药是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传承发展中医药事业、加强中医药文化建设是我们的重要职责。我们要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指引下,“传承精华、守正创新”,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崇尚医德、钻研医术、秉持医风,为建设健康中国、推动新时代中医药事业振兴发展,增进人民健康福祉作出新贡献。
参考文献:
[1]曹洪欣.中医是弘扬中华文化的重要载体[N].人民日报,2012-02-22(20).
[2]张宗明.中医药文化是中华文化“走出去”的先锋[J].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21(2):71-77.
[3]陈力,钟礼韬,鄢来均.习近平中医药相关论述的马克思主义辩证法探究[J].中医药管理杂志,2020,28(19):1-3.
[4]吴勉华,黄亚博,文庠,等.学习总书记重要论述 坚定中医药发展自信[J].江苏中医药,2019,51(7):1-9.
[5]肖红梅,叶利军.试论中医药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J].湖南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9,20(6):80-82.
[6]赖谦凯.中医专业学生溯本求源的培养研究[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版),2011,39(4):174-176.).
[7]岑孝清,顏维海,韦兆钧.习近平中医药发展重要论述是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医药思想的新发展[J].中医药文化,2019,14(6):7-13.
[8]余艳红,于文明.充分发挥中医药独特优势和作用为人民群众健康作出新贡献[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20,40(9):1029-1031.
[9]田春洪,张震.张震研究员论中医学术之特色与优势[J].云南中医中药杂志,2010,31(1):1-3.
[10]习近平,致信祝贺中国中医科学院成立60周年李克强作出批示表示祝贺[EB/OL].http://www.catcm.ac.cn/zykxy/mtzy/201512/9597d6c1517d4f0fa24545e3e12188c2. shtml,2015-12-23/2020-11-1.
[11]王守富.从新冠肺炎疫情防控谈增强中医文化自信[J].当代党员,2020(4):61-63.
[12]PRAMESINI KHAMTAB.文化软实力思想与弘扬中国传统文化[D].广州:华南理工大学,2018.
[13]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313.
[14]于文明,王君平.传承精华是中医药发展的根基[N].人民日报,2020-06-24(5).
[15]张磊,师帅,杨玥.名老中医学术思想研究体系建设思路探讨[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7:32(7):2858-2861.
[16]《金砖国家加强传统医药合作联合宣言》发布[J].中医药导报,2017,23(14):33.
[17]刘也良,张丹.金砖五国共建共享应对全球健康挑战[J].中国卫生,2017(8):12-13.
[18]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59.
(收稿日期:2020-08-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