寓研于教 以研促教 教研相长

2015-07-12 22:43周仁
江西教育C 2015年6期
关键词:相互促进教研教学

周仁

摘  要: 处理好教学与教研的关系对提升一个教师的业务修养有着重要的作用。重视日常非正式的几种教研形式如听课、问课、写教历、写教学后记等,重视对学生的研究,重视课堂教学中发现的一个个问题并积极探寻解决问题的办法,重视语文学科前沿理论的学习,使之转化成自己课堂教学的有效方式和手段。而这些看似细小的教研积累,对丰富自己的教学手段,提高课堂教学实效都有着莫大的益处。只要找准“教”与“研”切入点和平衡点,只要处理得法,就可以相互兼容、促进并获得双赢。

关键词: 教学   教研   相互促进   共同提高

一个学校的办学质量与这个学校的教研氛围有很大的关系,如果这个学校有一批教师热衷于教学研究,热衷于研究课堂教学过程中出现的一个个问题,并能及时总结,形成书面文字,这样的学校定是大有希望的。这也许会有教师说,平时教学任务这么重,压力这么大,哪有空闲和心思去搞教研。其实,教学与教研只要处理得当,这两者并不矛盾,并且可以相互促进。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平衡教学与教研的关系。

一、重视日常非正式的几种教研形式

1.听课:研究状态下的听课与一般随意性听课有些不同,它具有以下特点:自己在听课前要设计一个方案,以便与授课教师的设计形成比对;实录授课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思维火花和教学细节,它并不只是授课的框架和环节;选择多节相同内容的课,对方法、风格、特色、设计意图等进行对比研究,及时与授课教师交流讨论,及时梳理自己的重要看法和收获。

2.写教历:做到计划明确、针对重点要解决的问题。如高三写作专题复习课、人物传记阅读专题复习课、文学作品阅读专题复习课等。授课前的安排计划,包括课时安排、主要授课内容及授课形式等。过程描述:过程实录、时间分配、调整记录、教学行为等。课后反思:学生体验、其他人看法。

3.问课:问自己授课的感受和得失,问同行对授课的看法,问学生上课的感受和收获,等等。

二、加强学科前沿理论学习,并使之转化为课堂教学的有效方式和手段

现代教学论认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的作用是引导学生运用已知去探索未知,并在这个过程中培养他们的主体意识和做“主人”的能力。而语文课程就是要让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使他们成为知识的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满足每个学生发展的基本需求。语文教师就是要给学生创造一个自主学习的环境、一个自主学习的空间,让学生经历一个自我提问、自我探索、自我发现、自我习得、自我情感体验的过程,激发学生进行探究学习的欲望。作为语文教师对课标要求及语文学科研究的新理论,尽管很难做到吃透这些理论,但至少要慢慢接受这些理论并学会逐渐运用。如“如何转变课堂教学中教与学的方式”这一问题,这既涉及教师课堂教学策略的改变,也涉及学生学习方式和策略的改变,大致涉及以下内容:

1.如何使学生从被动、压迫性学习转为积极、主动地学习:①要培养并强化学生的自我意识,真正做到自主学习;②组织课堂教学时要以问题为导向,引导学生在自我感受、自我思考的过程中解决问题;③强调学生自主参与学习过程,而不是教师越俎代庖。

2.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身份的转变:由知识的传授者到学生学习的指导者,从演员变成导演。

3.学习空间从封闭走向开放,从重结果到重过程。

4.课堂结构从教师的以“教”为主,转变到学生的以“学”为主:①要求教师应充分发挥自身的主导作用,在教学中要做到“四导”——指导、引导、疏导与辅导学生的学习;②要充分重视学生的自主性、主动性,并能为学生创设良好的教学环境,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③学生从传统课堂的被动接受者,转变成为主动的学习者、参与者。在学习中学生能积极自主地自学、自控与自制,并与同学、教师积极开展协作学习,充分发挥学习的主体作用,知识的获得重在学生的自我构建。

如果教师能认真研究这些理论知识,懂得这些理论,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就能把这些理论转化成教学手段。这样的理论研究直接促进了课堂教学活动的有效开展和课堂实效的提高。

三、重视课堂教学中发现的问题

课堂是落实素质教育的主阵地,是培养人的主阵地。课题研究也只有落实到课堂上,才符合教育和教研的规律,也才能真正贴近教育,贴近学生本身。所以,应有“立足课堂搞教研,搞好教研为课堂”的意识。可以说,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们出现的共性问题就是最有价值的研究课题。如“如何引导学生读懂古代诗歌”“现代文教什么,怎么教”“作文课怎么上,如何讲评作文最有效”等,这些既涉及语文学科教学的方向性问题,也涉及课堂教学中的一个个具体问题。如何有效解决这些课堂教学中出现的问题,这就是最有价值的教学研究。在每学期的教研活动中,紧紧围绕这些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有序地安排一系列研究课、观摩课。通过课堂展示、观摩和评课,使全组教师得以更大范围、更深层次的沟通,特别是评课过程。只要大家认真对待,带着问题和想法进行交流和探讨,无论是上探究课的教师,还是听课的教师,都能从中获取很大的启发和教益。这样的教研既不会增加教师负担,又能获得很好的教研效果。

四、及时写教学后记

“教学后记”是行动研究法的一种,是对我们课堂教学活动或教研活动过程的总结,是出成果的重要依据。它既可以是对自己或他人教学实践活动的得失分析和总结,也可以是同事不经意间言谈交流的灵感捕捉,是平常教学中对经验的直接积累、沉淀和再结晶,是对教与学的反思和研究,是教师成长的重要台阶。波斯纳在1989年指出:“教师成长=经验+反思。”每一个教师的成长与成功,都离不开自我和他人的教学实践活动的经验总结和成败反思。

“教学后记”的撰写过程,就是对教学经验的总结和反思过程,是对教学经验的浓缩和结晶,是教师在教学各个环节中经过实践创造而得到的宝贵经验,是一笔劳动后的收获与财富。撰写“教学后记”的过程,是教师对教学诸要素、环节再认识、再研究、再整合的过程,是教师思维再活化、再碰撞的过程,是教师对自己或他人教学实践活动的审视与反思过程。撰写“教学后记”,能帮助教师及时捕捉、分析和思考各种教学现象、得失和灵感,恰如其分地对自己或他人的教育教学行为加以总结和研究,提出更贴切更合理的改进方案,能加深教师对各种教学要素的再认识,从而全面提高自己的素养和能力,促进自我成长和进步。在撰写过程中,教师会发现诸多问题不甚明朗,就会积极地去思考、查资料、讨论、再认识和研究。所以,“教学后记”的撰写过程就是教师积累、反省、内化、沉淀和升华、成长与进步的过程。“教学后记”是活生生的教学实例,是具体的工作经验,是丰富的个案积累,是广大一线教师教研的鲜活教材和例证。

以上是自己在“教”与“研”过程中所探寻的一些切入点和平衡点,笔者认为“教”和“研”不但不会相互抵触,只要处理得法还可以相互兼容、相互促进,甚至可以获得双赢。

参考文献:

[1]师彦英.以研促教 以教带研 教研相长[J].教育管理实践策略研究,2009.

[2]程核红.以研促教 以修导学[J].现代教学.2014,09.

[3]范志芳.以人为本 以研促教 建设高素质教师队伍[J].教育革新.2014,07.

[4]陆剑波.以教带研 以研促教[J].中小学管理.2002,04.◆(作者单位:江西省余干中学)

□责任编辑:邓  钰

猜你喜欢
相互促进教研教学
研学农谷 产教研学
微课让高中数学教学更高效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职业技能教师与职业院校的需求差异性探讨
对外汉语教学中“想”和“要”的比较
山东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分析
An Analysis of Li’s Prose The Great Goal with Gee’s “the Seven Building Tasks”〔*〕
新型教研——说题的感悟
跨越式跳高的教学绝招
强化学习意识,共建和教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