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单元整体教学探索

2021-03-30 07:14江苏省苏州市苏州工业园区青剑湖学校
青年心理 2021年25期
关键词:竖式正方体长方体

江苏省苏州市苏州工业园区青剑湖学校 董 清

小学数学单元整体教学就是以单元学习内容为蓝本,以整体的视角考虑单元教学及单元之间的教学,以学生为对象,分析思考其学习起点,把握学情,就此分别提炼出自学知识以及探究知识等,准确把握教法以及学法。以单元主题展开探究教学,需要树立“大概念”的视角,需要创设能够促使学生展开主动探究的良好情境,既要突破一个个“小概念”,也要在这一过程中提高学生的探究水平,并将其汇聚成为“大概念”,这样才能够将数学知识以及经验有机地串联在一起,形成完善的整体,以此促进他们数学核心素养的提升。

一、基于关联要素,开展教学活动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关联的目的就是在整体和思维之间建立连接,其中包含两种关联方式:其一为纵向关联,既是以数学为知识为对象持续积累的过程,也包括学生认知以及综合素养不断提升的过程;其二为横向关联,主要体现于不同领域之间的知识的相互渗透、方法的相互借鉴,以及思维方式的相互融通等,使学生能够立足于思维、认知等诸多维度相互碰撞,使其能够与数学核心素养互生共长。

例如,在教“除法的认识”这一单元时,需要使学生深刻体会除法的真实意义。实际教学过程中,应当在除法与平均分、乘法等相关知识之间架构意义关联。教材中所呈现的例题是:有6 个小朋友,每辆车能够坐两人,需要几辆车?解答时,学生会首先联想到平均分,以圆点代替学生,一边划分一边数数,由此可以知道需要3 辆车;或者也可以利用减法,6-2-2-2=0。这样学生就能够根据这两种方法,和除法之间建立意义关联,体会平均分和除法之间的密切联系。

在这一过程中,学生还能够领悟到乘、除法之间的息息相关,除法是对乘法的反向运算。除上述内容之外,还可以关联倍数、分数以及小数等知识,使学生可以在知识体系之间建立明确的逻辑关系;或者拓展到数与代数中单位换算等,由此形成横向关联。基于此,针对数学知识的学习,必须建立整体观,打通知识之间联系的主要渠道,这是建立数学大概念的重要基石。

二、基于单元主题,引导数学探究

以单元主题展开的教学探究中,需要准确把握单元的特点、知识结构,还要了解知识的呈现序列等,这样才能够设计合理的探究主题,使学生在主题的引领下,将若干个知识点串联成线。相比较单独课时的备课方式,单元主题教学所关注的是知识的整体性,突出强调的是对学习方法的正向迁移,不仅是对学生认知系统的完善、完整,还需要注重素材的合理选择以及灵活运用,使其能够与学生已有的学习经验相互关联,提高教材使用的灵活度。

例如,在教“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时,可以首先给出算式46÷2,在学生自主建构除法竖式的过程中,呈现出以下两种不同的情况。传统教学模式下,教师普遍严格遵循教材中的课时安排组织教学活动,但是对于绝大多数学生而言,其内心更易于接受图1 这种竖式方式,认为更简便。但是他们并不了解,这种竖式算式的运算存在限制,只能局限于高位可以整除的情况,所以具有特殊性。这也就意味着,应当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关联教材之后的例题,组织学生展开课堂探究。探究活动1:以46÷2 为例,十位上的数字4 能够被2 整除,所以具有特殊性,此时不否定图1 竖式,学生的思考也极为顺畅。探究活动2:给出算式36÷2,要求学生探究竖式列式,十位上的3 很显然不能被2 整除,遇到这种情况究竟应该怎么办?学生给出了以下三种不同的想法。

图1

在教师的引领下再次对三种竖式展开对比,同时辅助学具小棒,引导学生理解竖式的形成过程。

首先借助课件分别呈现两组小棒,一组为3 捆,共30 根,另一组为单独的6 根,同时展示分小棒的过程。

师:首先应该怎样分?第1 步是哪一步?

生:3÷2,一共是3 捆,除以2的情况下,还剩下1 捆。

师:剩下的这捆应该怎样办?

生: 可以把它和单独的6 根合并在一起,这样就是16 根,即16÷2=8。

在经历两次实践探究之后,学生形成深刻的认知,也能够就此了解图1 中的竖式具有特殊性,如果高位不能整除则不适用这种方式,由此也能够顺利提炼出更具有一般性的竖式。

三、紧扣知识联系,引导知识梳理

奥苏贝儿将具体的学习过程分为两大类别,即有意义的学习和机械式学习。有意义学习过程中,新知能够与学习者已有认知之间建立实质性联系,而这种联系非人为可造。

例如,在“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复习课上,我首先给出复习主题,然后浏览课本目录,并结合单元内容编制考核习题。

师:最近我们所学习的是“长方体和正方体”单元,大家浏览课本目录及每个单元小标题,创建学习小组,明确成员分工,首先罗列这个单元所学习的所有知识点,其次回想这些知识点有可能出现在怎样的题目中。

组1:经过梳理,我们发现,这个单元的主要知识点在于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概念,同时还需要我们了解二者各自的展开图,这样就能够以此为基础,准确把握表面积、体积以及容积的计算;在谈到体积容积的过程中,就会涉及体积单位以及容积单位。

师:那么,针对这些知识点,请大家思考可以编制哪些数学题,针对这些数学题又如何分类,例如,哪些是基础题,怎样又是能力题?

组2:我们小组认为面积肯定是单元重点知识之一,基础题可以如下设计:(1)想要做一个长方体纸盒,其长、宽、高分别为8 厘米、3 厘米和5 厘米,需要多少硬纸板?(2)如果用玻璃制作一个无盖的正方体鱼缸,棱长为5 分米,需要多少平方分米玻璃?针对能力题时,我认为可以这样设计:(1)有一根长48 厘米的铁丝,想要制作一个正方体框架,其棱长应该为多少厘米?如果正方体的每个面都用纸贴满,需要多少平方厘米纸?(2)有一个长方体衣柜,长和高为2.5 米和1.8 米,宽为7 分米,如果在其外表上涂上油漆,其中底面、后面不涂,需要涂油漆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分米?如果每平方分米需要使用油漆0.05 千克,涂完这个衣柜需要多少千克油漆?

组3:我们认为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是单元重点,所以,基础题是直接完成体积的计算。例如:有一个长方体,其长、宽、高分别为4 分米、3 分米和2 分米,求其体积。针对能力题的设计,应当具备一定的难度,需要经过一定的思考。例如:现有一个棱长为8 分米的正方形铁块,如果需要将其熔化,铸造成一个长方体,要求其长和宽分别为10分米和4分米,请求出这个长方形铁块的高。

上述教学片段中,针对单元知识的梳理由学生自主完成,同时基础题和能力题的设计,也是由学生自主编制,而这些题目都可以收录在单元测试题中,这种形式的复习,不仅是对学生阅读梳理总结能力的提升,也能够帮助他们明晰出题方向。

四、紧扣“教学相长”,进行整体评价

评价的功能不仅仅体现于总结方面,还包括导向,即指导教与学,优质的评价能够与教学目标以及教学活动保持高度的一致。在小学数学学习过程中,不仅需要以明确的目标作为引导,还应当建立生动的活动以形成助推,更要辅助科学合理的评价,这才是最为关键的保障所在。

例如,在教“分数的意义”时,可以分别立足于单元知识结构、学生认知结构以及思维结构等不同的维度,展开全面评价。就知识方面来看,需要学生厘清要素、知识之间的逻辑关系,准确把握单位1,体会其深层内涵;就认知方面来看,不仅要激活现有认知以及发展区域,还应当完成对分数意义的架构,能够顺利实现知识迁移,就此架构整体认知;就思维方面来看,首先应当具备整体思考能力,形成系统化思维,在完善知识体系的引领下,形成深度思考。

总之,在核心素养理念下,小学数学教学要基于单元视角,把传统单一化的教学模式进行变革,采取整体性教学策略,能够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能够有效地促进小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整体提升。

猜你喜欢
竖式正方体长方体
怎样数出小正方体的个数
拆拼长方体
给正方体涂色
拆拼长方体
探究组合长方体的最小表面积
拼正方体
怎样数出小正方体的个数
抓不变量巧解题
循理入法 以理驭法
关注教材文本中言语表达的“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