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武汉市江岸区花桥小学 高 敏
人与人的不同是精彩世界的一部分,所有的生命形态都值得尊重和珍惜。俯下身来,认真地倾听他们的心声,发现和感受别样的风景。作为有二十多年教龄的德育工作者,我接触了成千上万的孩子,他们或许伶牙俐齿、说话头头是道,又或许琴棋书画样样精通,在为桃李满天下的孩子欣喜之时,在内心深处,总会记挂这样一些孩子,他们患有“孤独症”,被称为“来自星星的孩子”。现阶段,我校的一千多名学生中,有五个“孤独症”的孩子和其他孩子一道,共享一片天空,尽管历经风雨,他们也是一道独特的风景。“随班就读”(Learning in regular classroom,LRC),原本是指让部分肢残、轻度弱智、弱视和重听等残障孩子进入普通班就读进行教育的一种方式,随班就读是保障残疾儿童少年平等接受义务教育的重要途径,是提高社会文明水平的重要体现。
作为首批市心理健康合格校,学校秉承着“用馨守护每个孩子的梦想”的办学理念,从“心”出发,以“馨”育人,积极探索老师、学生、家长多维度心理健康培训课程。针对我校各年段都存在随班就读的孤独症、ADHD、感统失调,人际关系、情绪稳定性和学习方面有障碍的学生,老师们对这类随班就读的学生苦于没有专业经验,无法有针对性地开展教育教学活动。2020 年12月,学校邀请武汉市知名儿童心理健康专家汤珺主任走进了学校,面向全校教师开展了一场“如何关注儿童心理健康”专题培训。得知汤珺主任来我校进行专业指导,很珍惜此次学习机会,汤主任为老师们提供了专业的辅导策略,让老师们受益匪浅。
近年来,学校整合多方资源,充分发挥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品牌特色,将特殊儿童融合教育中的心理干预融入学校教育教学的各项工作之中。并在实践探索中打造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新品牌,开展服务教师、学生、家长等团体心理活动课程,推动“家校社”三位一体的心理健康服务体系建设。建立了尊重个体、全员参与、多元整合、协同发展的工作模式,打通育人“最后一公里”,让“心育”在校园遍地开花。
为了更好地为这些特殊群体的孩子和家长服务,开展有针对性的融合教育,学校建立了特殊学生档案,加强对随班就读班级学生的关注。同时,为了有效地保障随班就读孩子所在班级班主任及任课教师的心理需求和权益,学校年级行政定期与老师们交流随班就读学生的情况,听听老师们“吐槽”,舒缓老师们的压力;在全校教师参与的班级管理分享会上,随班就读孩子所在的班级老师,毫无保留地分享了自己的心路历程——《读懂学生》《多点耐心给特别的你》,让更多的老师了解到随班就读学生所在班级老师的艰辛付出,在交流中,感悟了一些与这样的孩子相处的心得体会……
在学校评先评优及德育绩效目标考核中,加大对特殊学生所在班级班主任及科任老师的奖励力度,充分肯定老师们的付出与辛劳。
学校拥有全市独家建在校园内的多元智能训练中心,通过运动觉训练区、本体感训练区、触觉训练区、学习潜能训练区四个功能分区,创设出生动活泼、轻松愉悦的教育环境。引导学生在玩乐中达到刺激前庭觉、本体感、视触听觉的目的,帮助随班就读及感统失调的学生克服注意力不集中、好动等行为,提升了学生的视听觉视动觉协调能力、自我控制能力、创造思维能力、创新学习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团队合作能力等,更好地为学生和家长服务。
对于普通孩子来说,规则的形成,也许经过老师的一次行规训导、一个提示的眼神、一次耐心的叮嘱,即使遇到比较难的行规养成,经历21 天坚持的过程,就会初步形成。可对于这类“来自星星的孩子”,要养成规则意识,真是路漫漫其修远兮,但无论如何,万事开头难,学校真心希望能帮助这些孩子,顺利地开展融合教育。由于疫情的原因,家长一直不被允许入校,所以个别中、重度的孤独症孩子,在校的安全及课堂的规则成了全体行政及班级任课老师的大“问题”。经学校行政办公会讨论,在半学年的下半学期,同意个别孤独症的陪读家长走进教室,这样家长就可以随时辅助孩子,监督和管理孩子的行为,使他们能尽快适应校园规则。
一年级的小薇,3 岁时还没有语言功能,不和小朋友玩,家长带她去医院检查,被诊断为智力发育迟缓,自闭症边缘,同时伴有感统失调和注意力缺陷,医学上无法医治,只能通过训练和学校改善现状。多年来全家一直带着孩子走着坎坷和艰辛的康复路。随着孩子到了适龄年纪,作为家长非常忐忑地担心着她的小学生活,甚至每天都会假想她可能会出现的各种状况。幸运的是,学校领导、老师和同学们,甚至门卫师傅都很快化解了家长大部分焦虑,大家都是非常有爱地关心和包容着小薇。
对于小薇的帮助,从第一步帮助孩子慢慢理解和遵守校园规则、日常规范,学习管理自己的行为和情绪开始。小薇因为认知障碍,同时表达能力较弱,所以她已经养成了不爱和人沟通,凡事以行动优先的习惯。譬如,她发现地上有废纸或其他垃圾,会马上下位去丢垃圾,完全不管老师是否在上课;上课的时候会突然大声说话或者大叫;等等。经过班主任和家长多次的交流和沟通,老师建议家长把让她先学会在课堂上遵守纪律放在目前的第一位,同时在家里要多教导和训练安坐和静站。因此家长把孩子在课堂上能坐住放在陪读的第一位,在家里训练,课堂上采取视觉提示卡辅助,在座位旁边提前准备垃圾袋等多种方法,慢慢地孩子较之前进步很多,大部分时间能在不影响他人的情况下安静地上课。
小学是孩子最好的融合和学习的场所,比如,排队、做操,处处都可以是小薇学习跟随和模仿的好机会,同时也是她暴露问题的地方。第一次参加学校室外升旗仪式,因为她没有参加过这样大型的集会活动,整个人既兴奋又焦虑。因为之前她参加过好几次早操,都可以至少安静地站完,所以大家错误地预估了她。等升旗仪式进行到第三项的时候,她整个人已经非常恐慌了,一直在大会上大叫“我要上厕所”“我要撒尿”,然后死命拉着家长,家长最后几乎是连拉带踹地把她拖出操场,这件事让家长非常挫败,有点不知所措。班主任老师事后和家长一起商量,让家长不要着急让孩子一下子适应集体聚会,很明显她非常敏感害怕,无法控制自己的情绪,出现了问题行为。家长整理好情绪,在后面几周的升旗仪式中,先带着孩子在教室门口观看升旗仪式,及时地表扬她安静地听话的行为,再慢慢将她带入队伍中,如果出现问题马上离开,现在,孩子正在逐步适应。今年的全校六一表彰大会上,小薇居然安静地参与了全过程。从这件事情中,家长学习到要相信孩子,及时调整自己的情绪,和老师多沟通,总会找到合适的方法帮助她。小薇的行为和情绪问题还有很多需要解决,其中很多都是认知理解不够,表达有缺陷造成的。一边提升她的认知能力,一边教给她如何学会约束和管理自己是学校和家长长期需要努力的方向。
小薇虽然心智发育慢,但是非常喜欢她的同学们和老师。现在每天上学在校门口都能向老师和同学们问好,为别的同学们提供帮助,在家长的辅助下能表达感谢。课间十分钟经常会有同学来拉着她一起去上厕所,帮助她打水、回教室。在老师的教导下,同学们都对小薇非常有爱,大家都争着抢着和她一起站队,做操的时候好几个女生要带着她做。小薇这一学期在大家的帮助下,正在努力提升适应和学习融入集体生活的能力。
这样一批“星宝”的父母,不再幻想孩子拥有精彩的学霸人生,他们觉得:不管出了什么状况,你就是个孩子,孩子该有的一切,父母都会给你!只要你快乐,善良,能成为一个生活自理的孩子,就是父母最大的幸福!为了让他们未来的融合之路走得更稳更远,在接下来的校园生活中,学校和家长仍需在以下方面持续努力。
1.加强师资培训
学校要选派具有一定特殊教育素养、更加富有仁爱之心和责任心的优秀教师,担任残疾学生随班就读班级班主任和任课教师;选派特殊学生所在班级的优秀教师,参与各级各类特殊学生融合教育培训,满足随班就读教育教学工作基本需要。
2.老师需要更好地学会共情,多理解家长
加强与随班就读学生家长的联系及沟通交流,取得家长的信任,让家长感受到来自老师的真诚的关怀和帮助;老师要鼓励更多的学生和随班就读的小伙伴们多交流,共同游戏、学习。
3.家长要做好孩子的影子
家长不代替孩子做事情,把参与的机会留给孩子;不重复老师的指令,严禁语言提示,仅用动作辅助或提示卡,辅助要越轻越好,无声、无痕、无形,家长不要彰显自己,而是让自己隐退到最后。
4.家长要做个好榜样
父母是孩子最强的老师,纪律、规则、素质,孩子都会模仿习得,家长要注意自己在陪读课堂上及课间的表现。
随班就读,作为新时代普教与特教的融合教育形式,对于学校和家长来说,我们一直在路上,一路探索,且行且思且悟。随班就读的过程其实是奉献与爱的结合体,它可能会给孩子带来不一样的成长,学校愿提供一个平台和契机,让这个群体的孩子同所有的孩子共享一片蓝天,即使路途有风雨,在学校和家长共同努力和关爱下,用爱心、耐心、专业,润物细无声地帮这些特殊群体的孩子成为更好的自己,让他们心中有爱,脸上有笑,生活有光,发现属于自己的那一抹美丽的彩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