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玉
【摘 要】本文论述教育信息化发展趋势下中职计算机课程的教学流程及方法,提出教师应发挥网络资源优势,做好备课活动;有效利用微课技术,丰富预习方式;应用信息技术授课,化解学习难点;借助即时通信技术,促进师生交流;利用网络检索工具,强化自学能力,以提升学生的计算机素养。
【关键词】教育信息化 中职计算机课程 现代教育资源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21)42-0051-02
随着时代的发展,信息技术已经走进千家万户,也成为促进教育发展不可缺少的工具。在教育2.0计划提出后,我国也走上了教育信息化的道路,积极利用现代教育资源推动传统教育的转型。计算机课程是培养专业人才的基础性课程,为做好计算机课程的教学工作,中职计算机课程教师应主动地利用网络资源、微课技术等,进行课前准备环节、预习环节的优化,以带给学生直观、灵动的学习体会,不断提高学生对计算机知识的认知水平。
一、发挥网络资源优势,做好备课活动
备课环节是教师在正式开展课堂教学前的准备环节。一般来说,在备课环节,教师会对学生的基本学习情况进行分析,也会基于自身的教学经验,对教材上的内容进行解读,同时进行教学目标确定和教学活动安排,以期按部就班地实施教学活动,提高教学的品质。然而,单纯基于教师经验开展的备课环节,往往会带有强烈的主观色彩,无法让教师站在更加全面的角度,对整节课进行充分准备。而网络中具有丰富的教育资源,能够成为教师备课的参考。所以,在进行计算机课程的备课时,教师应当主动地从网络中获取资源,优化备课环节。
比如,在教授《加工处理图形图像》这节课前,教师可以汲取网络中的资源,有效优化备课环节。首先,教师利用网络检索功能,在网页中输入“加工处理图形图像”,查看网络中同行的教学案例,明确“合并图像的基本方法”“处理图层的基本方法和操作”“对图像的格式进行处理”等内容,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随后,教师利用即时通信技术,为学生分发电子调查问卷,了解学生对本节课知识的掌握情况,以及学生偏爱的学习方式。之后,教师再整合网络上的公开课视频,以及其他同行的教学设计案例,有效设计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和教学活动。这样,当教师按照教学设计安排教学活动时,就能够逐步落实教学目标的要求,真正地从客观上提高本节课的教学实效。
可见,教师通过整合网络资源,进行备课环节的优化,能够提高备课的客观性和针对性,进而更好地驾驭整节课的教学节奏,提高学生对计算机知识的认知水平。
二、有效利用微课技术,丰富预习方式
课前预习环节是强调学生自主分析计算机知识的环节,通过课前预习环节,学生能够基于自身的计算机素养,对教材中的计算机知识进行解读,从而建立自己的理解,为之后的课堂学习铺垫良好的基础。但是,在以往的计算机课程教学中,教师能够为学生提供的预习素材只有课本和一些教育辅助类的书籍,以至于学生的预习兴趣不高,最终的预习效果也达不到预期。对此,在教育信息化的趋势下,教师应当主动地利用现代资源,优化以往的预习方式,而微课技术无疑可以有效解决这一问题。
例如,在组织学生学习《文件与磁盘管理》这节课时,教师就可以利用微课技术制作预习的视频,丰富学生的预习资源。首先,教师对教材中的内容进行解读,找出“文件的操作”“文件的搜索操作”“数据的备份与还原”等内容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随后,教师以上述知识为内容,进行微课视频的制作,并按照学生的注意力维持情况,对微课的时长进行调整,避免微课时间过长,致使学生在观看微课时出现走神的现象。微课视频制作好后,教师将其发送给学生,引导学生在课下展开自主预习活动。在预习的过程中,学生能够通过阅读教材、观看微课视频的方式,有效地提取本节课的知识点,增强对文件的操作等知识的印象。这样,当学生在课堂上学习本节课时,能够基于自身已有的知识经验,迅速地跟上教师的教学节奏,快速地进行新课知识的建构。
教师利用微课技术为学生制作自主预习的资源,能夠有效丰富学生的预习形式,提高学生的预习效率,使学生更主动地参与预习活动,并依靠自身的力量,完成对计算机课程中基础知识的初步学习。
三、应用信息技术授课,化解学习难点
计算机课程中的基础知识较为抽象,当教师直接采用口述的方式,对学生讲述计算机基础知识时,学生会因为教学方式过于枯燥而降低学习兴趣,也会降低对计算机知识的理解。而多媒体技术具有对抽象知识进行直观处理的功能,能够带给学生直观、灵动的学习体验,所以,在组织学生学习计算机知识时,教师可以借助图片、视频等资源,为学生呈现计算机知识,带给学生强烈的视觉冲击,以便学生在简单明了、直观清晰的学习方式下,唤醒自身的形象思维,增强对计算机知识的理解。
以《云储存与移动学习》的教学为例,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逐步化解学生的学习难点。在刚开始上课时,教师先使用图片为学生展示“云储存”的思维导图,使学生通过图片,直观地认识到云储存的几种方式,以及云端文件的类型等;在讲述“网页版微云的应用”这一内容时,教师利用图文结合的方式,为学生详细介绍操作的步骤,加深学生的理解;在指导学生学习“微信分享”的内容时,教师再利用显示屏为学生进行示范,让学生跟随教师的操作,有效把握微信分享的步骤。同时,教师也可以利用视频、网络资源等,为学生补充资料,提高学生对微信、微信收藏等的认识。而在介绍“微博分享”的内容时,教师可再次使用图片进行操作细节的展示,引导学生掌握微博分享的步骤。
通过上述案例可知,教师使用多媒体技术为学生展示所学内容,能够有效消解计算机知识的抽象性,带给学生直观的学习体会,从而突破教学重点,提高计算机课程的教学质量。
四、借助即时通信技术,促进师生交流
每一名学生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有着自身独特的学习经历和学习思维,当教师在课堂上为学生传授同样的计算机知识时,不同的学生建构知识的质量会存在差异,形成的问题也会有所不同。然而,在以往的计算机课堂上,教师很难有针对性地为学生解决问题,很难帮助学生精准弥补知识体系上的不足。而教师利用即时通信技术可以搭建与学生之间一对一的沟通渠道,了解学生存在的问题,并为学生进行针对性的解答,从而让每一名学生都得到教师的一对一指导,强化师生之间的互动。
比如,在《电子表格处理软件基本操作》的教学中,当教师在课堂上带领学生学习了Excel的功能,Excel的工作簿、工作表的概念,以及在单元格中输入各种数据、修改数据等内容后,教师为学生预留了自主思考的时间,让每一名学生都可以根据自己的思维,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消化吸收。在学生自主整理本节课的内容时,不同的学生会产生不同的问题,如有的学生会产生“如何进行重复数据的输入”的问题。对此,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利用现代即时通信技术,与教师建立一对一的交流渠道,并向教师表述自己的问题。随后,教师再为学生进行针对性的线上解答,使学生基于教师的单独辅导,真正地弥补自身的不足,加深对本节课知识的理解。此外,在课下,学生也可以使用即时通信技术建立与教师的远程交流,解决自己在复习中遇到的问题,进一步完善本节课的知识认知。
教师使用现代即时通信技术建立与学生之间的沟通渠道,能够实现与学生的一对一交流,帮助学生精准解决学习中的问题,使学生在教师的人文关怀中,真正地掌握计算机学科知识。
五、利用网络检索工具,强化自学能力
素质教育理念在中职计算机课程中的渗透,使教师认识到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重要性。但是,在之前的计算机课程中,教师更多的是采用单向灌输的方式,为学生讲述计算机知识,较少引导学生自主解决学习中遇到的问题,所以很难促进学生自学能力的发展。当前社会现代信息技术的使用随处可见,学生早早就掌握了计算机的基本应用方法,能够根据自己的需求在网络中检索相应的内容。对此,在引导学生学习计算机知识时,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自主检索网络资源的机会,强化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同时,学生也可以基于网络资源的检索,增强对电子资源的应用能力。
例如,在《文字处理软件基本操作》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围绕本节课的内容,为学生设计一系列的问题,引导学生开展自主检索的学习活动。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先解读教学大纲的内容,指出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包含“保存、另存为的选项使用方法”“制作书法帖的过程”等内容。结合上述内容,教师为学生设计“如何对保存和另存为的选项进行选择”“如何进行书法帖的制作”等问题。随后,教师为学生预留自主解决上述问题的时间,让学生利用网络检索的方式,查找这些问题的答案,并基于网页中信息的筛选,形成自己的资料库。之后,教师再为学生搭建学习小组,鼓励学生在小组中分享自己检索的知识,引导学生在组内交换彼此的意见,以便学生真正地依靠自身及小组的力量,完成对本节课知识的学习。
教师为学生设计自主检索的学习任务,能够明确学生的自学方向,让学生在搜集网络资源的过程中,逐步解决学习上遇到的问题,使学生摸索出应用网络资源的方法,真正地强化信息素养。
总而言之,教育信息化的发展趋势,为计算机课程带来新的生机,有效帮助教师进行教育形式的变革,带给学生直观的学习体验,并化解学生学习中的难点,提高学生学习计算机知识的效率。所以,在计算机课程教学中,教师应当积极运用信息化手段,有效提升计算机课程的教育质量。
【参考文献】
[1]胡曉燕.“互联网+”环境下中职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升研究[J].现代职业教育,2020(37).
[2]邹亮.就业背景下的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创新途径[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20(10).
[3]刘洋.模块化教学在中职计算机教学中的应用与探究[J].现代职业教育,2020(47).
[4]刘燕平.浅谈如何提高中职计算机基础课的课堂教学效果[J].现代职业教育,2020(37).
【作者简介】潘 玉(1981— ),女,壮族,广西平果人,硕士研究生学历,高级讲师,现就职于广西工商学校,主要研究方向为计算机、职业教育教学。
(责编 刘颖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