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丽
【摘要】本文通过创设和谐的课堂学习环境鼓励学生敢于发言、善于发言.教师努力打造一个朝气蓬勃、洋溢数学思考的智慧课堂,真正助力学生长远发展.
【关键词】小学高段;数学课堂;积极发言
引 言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教学活动是师生积极参与、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数学教学活动,特别是课堂教学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使学生掌握恰当的数学学习方法.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学生积极举手发言是师生互动的一种良好表现形式.随着年龄的增长和学习难度的加大,一些学生越来越不爱积极发言.一些学生变得越来越“沉稳”,不爱“张扬”自己,对发言不再那么感兴趣,而把自己束缚在狭小的思维范围内,不愿打开思维的大门和其他同学交流,导致课堂教学缺乏生气,比较沉闷.怎样调动学生的发言积极性,让课堂灵动起来呢?下面,笔者谈了几点思考.
一、充分利用“课前三分钟”开展“说数学”
现实教学中不乏这样的学生,他们虽会做某些题,却表达不出来,深层次的原因就是没有进行深度思考,对这方面知识的掌握模棱两可,没有内化为自己的东西,更别提灵活应用,久而久之,学习效果可想而知.因此,教师要有长远的眼光,以训练学生的思维为重点,帮助学生掌握数学学习方法,而不满足于学生会做某些题这一表面现象.为了更好地体现学生思维的过程,教师不仅要让学生会“写数学”,更要让学生会“说数学”.
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展示机会,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课前三分钟”开展“说数学”活动,让“说数学”成为一种常态,锻炼学生的胆识.
教师可以在刚开学时把学生发言的名单排序发到班级钉钉群里,让家长和学生知晓,并在每周五把下周要准备的学生名单发出来,请这些学生做好准备.教师没有限定学生准备的内容,可以是数学家的故事,可以是趣味数学题,可以是生活中的数学,可以是已经学习的知识点的回顾与提炼,可以是书上的习题,只要是学生认为有价值的,值得推荐给大家且能得到同学们喜欢与认可的都可以.“说数学”作为平时性评价中的一部分,分值为5分,由同学之间互相评价,教师只起协助作用并把学生的展示视频分享到班级钉钉群里,供家长和学生欣赏和借鉴.这一举措得到了家长的支持与好评,不仅给学生一次展示的机会,锻炼了学生的胆量,而且拓宽了学生的学习视野,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二、营造民主、和谐的课堂学习氛围,让学生的发言无后顾之忧
人人都喜欢被肯定、表扬,作为还是孩子的学生更是如此,他们也希望在群体中展示自我,渴望得到同伴的认可和教师的赞许.然而同学发出的一声唏嘘或教师的一个手势都极易造成部分学生敏感的心灵受到伤害,从而对发言产生畏惧心理,正所谓,“笑者无意,听者有心”.一份针对学生积极发言的问卷调查中显示,学生不积极发言的主要原因是不知道答案和对答案的不确定性,生怕回答错误被同学嘲笑或答到中途被教师终止.因此,学生学习习惯养成中很重要的一条就是认真倾听,不能随意说出答案.无论是教师讲还是同学说,学生都必须认真地用心听,不能随意打断别人的发言,更不允许笑话别人.教师更不能因为时间原因而中途终止学生的发言,应留给学生充足的时间思考,让学生把话说完,这是对学生最起码的尊重.学生绝不允许站起来闷声不吭,至少要大方地说一声:“老师,我还没有想好.”
心理学指出,潜意识存在于每个人的心里,你给它什么样的暗示,它就会去执行,不会辨别,也不会转变,所以它是你愿望的最真实的执行者.如果你对自己进行积极的暗示,就能带来积极的影响,也就能发挥超越平时的水平与能力.学生接受了什么样的暗示,就会成为什么样的人.如果学生接受了鼓励,就学会了自信;如果学生接受了赞美,就学会了欣赏.因此,在转变学生的发言方面,教师一定要多鼓励,多表扬,多给学生机会帮助其找到积极发言的勇气与自信,充分发挥学生的潜意识作用.针对积极发言、不善于发言、不敢发言这三种不同类型的学生,教师制定了一套完整的激励性评价用语,用以开启学生的学习内动力.对于积极发言的学生,教师应把握好夸奖的度,慎用高度评价,如说得太正确了、说得太棒了等,这是学生发散性思维的绊脚石,不利于对学生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性思维的培养.对于后两种类型的学生,教师应做到及时诚恳的评价,鼓励他们的点滴进步,让他们看到“我也能行”.
三、采取两种评分机制,充分发挥优等生的作用,调动学生的发言积极性
多数教师都会致力于公平地对待每名学生,给予学生公平的发言机会.然而迫于教学进度的压力,课堂上往往更倾向于谁举手谁发言,谁积极谁发言,长此以往,发言权被班级为数不多的几名思维敏捷的学生垄断,其余学生皆成为被动参与者,导致思维消极.为了避免这种现象的发生和充分调动每名学生的发言积极性,教师采取了小组积分和个人积分两种加分制度进行教学.教师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语言表达等因素把班级学生分为四人一组,每组中既有优等生又有后进生,把他们编上序号并指定组长.在小组交流展示时,如果要求集体展示,组长就要分工明确,排好顺序,做到人人有任务,人人有话说.如果问题较少,组长就只需要派代表来展示.如果是组长发言,小组就只能加1分.如果是其他组员发言,小组就能加2分或3分,其中,小组内积分不重复累加到个人积分上.为了获得更多的小组积分,优等生会主动教组内的后进生如何发言,手把手地帮助后进生掌握发言的内容与技巧.这样能充分调动班级优等生的力量,以点带面,促进班级整体学生的发言积极性,改善班级的发言状况.
四、制造课堂自由问答的理想环境
理想的课堂自由问答环境应该是学生个个精神振奋、思维活跃、智慧交流频繁的课堂.俗话说,“静坐常思己过,闲谈莫论人非”.因此,教师更应该做个爱学习的反思型教师.由于学生发言不积极,思维较懒惰,严重影响了教学质量,教师找到问题的症结所在,对症下药,改善班级的发言氛围刻不容缓.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在教学活动中起到主导作用,因此,教师要多反思,多总结,找到自身的原因.教师可以反思自己的教学方式是否恰当、教学设计是否合理、教学过程是否严谨等,不断学习与反思,不断践行与努力,积极创建智慧课堂.
(一)转变教师的教学模式,由“先教后学”到“先学后教”,让学生“有话可说”
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经常采用的教学环节是引入新课,合作探究,展示交流.优等生在这个学习过程中是完全没有问题的,在问题的指引下能很快学有所获,而对于思维层次低的学生来讲比较困难,他們接受新知识的速度较慢,跟不上教学进度,学习一直处于被动状态,更别提积极发言了.为了促进学生积极发言,教师应该让学生感到“有话可说”.反思我们的教学,往往是教师先讲,把什么都讲清楚了,再让学生练习,使学生处于被动状态,积极不起来.如果我们反其道而行之,变教师的先教为学生的先学,先学后教再练习,稍微改变一下教学秩序,就会让学生提前预知所学知识.教师可以在课前布置一些和例题类似的习题并配有同步的几道基础习题,形成一个预习题单,让学生提前尝试练习.如果遇到困难,学生就可以向别人请教或上网搜索,直到问题解决.这样一来,在真正教学时,学生就会感到很熟悉,也就会有思路可循、有话可说,从而积极发言.无论学生的预习题单做对还是做错,教师都应根据学生的练习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讲解.在这一学习过程中,学生慢慢地学会类比和去伪存真,知一道题而会一类题,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二)问题设计要紧扣教学重、难点,做到有层次,针对性强
精心设计的问题是根据学生相对应的认知和情感思维水平而进行排序和措辞的.教师在备课时应反复揣摩教学设计,在课前设计问题时不仅要着眼于教学目标的达成,更要从学生的学情出发,把握好问题的难易程度,找准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设计学生“跳一跳”能解决的问题.如果问题太简单,就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果问题设计得太难,脱离了学生的新知生长点,就会使学生不会作答.因此,教师在备课时一定要紧扣教学重、难点,以落实重点、突破难点为目的,转变备课思路:由原来以教师为中心的“我要教什么?我应该怎样教?”转变为以学生为重点考虑对象的“我要问什么?我应该怎样问?”更多地关注学生的新知生长点和学习活动过程.简单的问题少问,太难的问题化繁为简一步一步引导着问,这样学生才更容易明白“我要答什么?我应该怎样答?”找到解决问题的抓手.
(三)教师的语言要简洁、准确,起到引领示范作用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教师的语言修养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脑力劳动的效率.的确,科学准确、生动精炼的教学语言能将枯燥无味的知识变得活泼生动,有效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的精力高度集中.数学不同于其他学科,所有的概念、性质、公式、运算定律等都有其特定的内涵和表达方式.因此,数学教师要严格要求自己,教学用语必须科学严谨、含义准确、措辞精炼而恰当,不能产生歧义和错误,为学生起到一定的引领示范作用.通过长时间的耳濡目染,学生能慢慢地学着教师的样子分析、解决问题,学着用简练精确的语言表达.如果教学用语模棱两可、词不达意,学生的思维就会混乱,不知所云.例如,在教学“圆的面积”这一内容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回顾圆的面积的推导过程,指名一名学生说:“你能把圆的面积的推导过程说一遍吗?”而不是问:“你是怎么知道圆的面积计算公式的?”总之,教师想考查学生哪方面的知识,想让学生回答什么,就可以直接问什么,让学生在最短的时间里调动自己的大脑,从知识网络中快速提取有用信息.如果学生回答不上来,教师就要给学生等待的时间.美国一位学者致力于等待时间的研究,他发现教师在问完问题之后,不会超过一秒就叫学生回答.如果教师等待三秒甚至十秒,学生给出的答案就会更长,也就会有更多的学生愿意主动回答问题.正如爱因斯坦所说,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此,教师不能只关注学生回答问题的层面,还要积极倡导、鼓励学生发现、提出问题,培养学生既会答又会问的良好学习习惯,助力学生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自主学习,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结 语
综上所述,培养学生在数学课堂上积极发言是提高课堂效率的有效途径.它是以班级积极的、良好的学习氛围为依托的,学生发言得越多,学的东西就越多;学生发言得越精彩,学得就越深入透彻.这一过程需要教师用智慧和爱心去浇灌,用耐心去等待.
【参考文献】[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 张良朋,邱学华.小学数学热点问题指津[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18.
[3] 刘长江.哈佛情商课[M].长春:吉林文史出版社,2017.
[4]南希·塞西尔,珍妮·法菲尔.老师如何提问,学生才会思考[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