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燕霞
(广东省四会市东城街道冯云小学,广东 肇庆 526200)
班集体是学生主要的学习教育环境,学生在面对学业的压力时,教师会据以开导,而每个学生敞开心扉的程度不一样,教师不能精准地了解学生面临的问题从而不知如何对症下药。经过调查发现,学生对家庭的依赖度更高,家长们更能挖掘出信息。而每个家庭教育观念不一样,有些家长选择让孩子自我消化,有些家长会和孩子一起想办法解决,所以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上所遇到的问题,是需要家长和教师一起合作解决的。
在当前教育形势下,建立微信家长群,是许多学校开展家校合作的措施之一,此方式是最直接有效的,能让家长知道孩子在校情况等,而此方式也有弊端,比如,教师发班级情况的次数较少、教师太过于发布学生表现好的一方面、教师的关注角度更偏向于成绩好的学生、在家长群里形成主导专制等等现象。这会使家校合作丧失其最终目的性,形同虚设,家长对学生的在校情况了解太过片面。所以在与家长取得紧密联系的过程中——微信群,就要求教师们切实做到发布消息,能够灵活地借助微信群的沟通交流作用,解决日常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这不是一件机械式烦琐的事情,教师层面需要对此环节引起重视,以学生为中心,充分发挥家校合作的优势,更好地做到使学生健康成长。
比如,开展家长讲座,互讨心得。在开展班级管理工作中,教师为了更好地帮助学生解决问题,教师会从家长口中了解学生近况,其次,家长层面可以得到有效重视,家长之间互相讨论切实有效的教育方法,这种家校合作方式备受家长和教师的喜爱。教师们在家长会上提出疑问:“你们对自家孩子了解多少?”“某某同学最近表现很有进步,请问您发现了近期孩子的好变化吗?”,从而更好地引导家长使用发展性的眼光发现学生的进步之处。所以教师在开展家长会的过程中,不要太注重片面化,要结合全局观去综合分析并且有效传达给家长,这一点应该引起教师的高度重视。比如,在一年级班级的管理过程中,经常会出现许多任性的学生,由于家庭教育原因,和班里其他同学的交往能力较差,总是喜欢用武力解决问题,用同学的文具总是直接拿,同学不乐意就直接抢,甚至会出手打同学,遇到这一问题时,教师应该通过以柔克刚、以退为进的方式解决问题。对此,教师首先应该分析学生的家庭环境,比如重男轻女思想严重或者单亲家庭等,或者说由于父母的另类教育,使得学生的发展出现了偏差。对此,教师应该通过宽容大度、接纳不同的态度和父母沟通,让家长明白教师和家长是站在同一战线里的,都是为了孩子的良好发展,在此基础上进行有效的沟通,从而实现高质量的家校合作。
学生正处于一个身心都还在发展的阶段,教师与家长培养学生的正确理念,而在班级管理中会发现教师把问题放大化,使学生压力倍增,比如学生成绩下降,教师就会严厉提出批评并且见家长谈话,特别是老一辈教师,受传统观念影响,他们一般都以“批判式”教育为基础,而学生心智尚处于发展阶段,这种批评压力式教育往往使学生更往坏处发展。
比如在教师开展工作中,发现学生由于普遍惧怕家长来学校而产生恐慌焦虑的心理,使身心备受煎熬。首先,教师应该批评有度,再结合鼓励式教育,比如:“你在这次考试中成绩有所退步,但是没关系,找出自己的问题所在并去解决它”“成绩下降,可以告诉老师是什么原因引起的吗?”。其次,在叫家长的方式中,不要急匆匆就打个电话过去给家长一顿吐槽,这会使家长心情烦躁受挫,而且大多家长也不能够接受孩子如此被教师痛斥,教师应该站在家长角度,选择家长普遍空闲时间做个家访或者电话访谈,耐心讲述学生在校成绩下降的问题,在与家长交流中发现问题做好笔记,使访谈变得有收获,双方教学相长。最后,家长发现孩子成绩下降就急匆匆找教师寻求帮助,而忽略了自己其实也是帮助孩子解决问题的老师,在家校合作中,教师要加大普及家长在家庭教育中的重要地位且在推进教学工作中的有利地位,引导家长如何正确看待学生的学习问题。
许多学生在学校和在家庭的表现是不一样的,由于对老师的敬重,学生大多在学校表现良好,而在看待学生全身心发展中,家庭表现也是很重要的方面。
如教师在开展班级管理工作中,发现问题学生时,在与学生了解情况的同时把情况全面地反映给家长,与家长交流时共同商讨出解决方案,这不仅使家长感受到教师对孩子的重视,也给家长在解决孩子问题方面提供帮助和支持,这样的方式很好地促进了家校合作。相反角度来看家长在发现孩子问题雏形时能够及时主动地把问题反馈给教师,使教师能够尽早地注意到学生的变化过程,更能有效地针对问题去解决问题。这一方式不再使家校合作处于被动层面,而是家长和教师共同行动,为学生成长提供有力支持和帮助。最后每月总结是针对学生在开展家校合作期间的情况做总结,不论是进步还是退步,都需要总结这个月所做的措施带来的影响,如果进步的话,说明措施有效,就可以在以后的家校合作中进一步实施,如果是退步,就需要更加完善措施,找出更能解决问题的家校合作方案。
综上所述,教师可结合家庭和课堂互相监督,坚持每月总结、学生管理问题大事化小,角度互换、与家长取得紧密联系,建立完善交流渠道等策略,在班级管理工作中,将家校合作的理念,融入班级管理工作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