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景观的建设和城市化形象提升*
——以厦门市为例

2021-07-14 07:58商钟岚
中文信息 2021年5期
关键词:多语种标牌厦门

商钟岚

(厦门大学嘉庚学院,福建 龙海 363105)

一、导言

1997年,Laundry&Bourhis对“语言景观”做出如下定义:出现在公共路牌、广告牌、街名、地名、商铺招牌以及政府建筑的公共标牌上的语言,共同构成了某个属地、地区和城市群的语言景观[1]。某城市、某地区的语言景观,反映该区域的政策倾向、官方意识、经济活跃程度、城市包容度等等,是研究一个城市或地区语言生态的新角度。大街上的标牌、路牌,景区的标识、商业中心的各商店招牌,已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也正是这些标牌,可以让我们窥探一个城市背后所蕴含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发展。

厦门于2021年在《厦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中提出了今后目标,要“打造国际旅游会展中心、国际知名旅游目的地城市、国际会展名城”,发挥“城在海上,海在城中”的生态花园城市特质,大力拓展全域旅游内涵……到2025年,入境旅游人数达600万人次,旅游收入超过3700亿元[2]。这一目标的提出,为厦门的软硬件配套设施、服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目前,厦门的各项设施服务水平离实现该目标还有很长一段距离。为理清现状、为今后的努力提供方向思路和建议,本文以厦门主要旅游景点、交通枢纽、商业中心等为主要调查对象,收集了640个语言样本,考察了厦门市语言景观的现状,并尝试探讨其语言景观背后所潜在的社会、文化取向,为全面提升厦门的城市形象,提升厦门整体服务的软实力、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提出建设性的参考和思路。

二、调查目的、调查概要

本调查采用田野调查方式收集语料。笔者与所在大创项目学生于2021年2—4月期间走访了厦门主要景点、交通、商业中心、医疗等设施,用穷尽式拍照收集的方式,对9个区域出现的主要路牌、标牌等标识进行采样,总共收集到640个语言景观样本。

本文对语言景观的收集,采用了Cenoz&Gorter所采用的方法,即“每一个独立的单位或机构(并非每一个符号)构成一个完整的分析单元”[3]。同时,在对日文景观的认定上,由于日语书写表记由日语汉字、平假名、片假名、罗马字四种构成,因此,由日语汉字书写规则书写、罗马字日文读音构成或者注音的标牌也都认定为日文标牌。

本调查所获得的景观标本中,其中349个是自上而下标牌,291个自下而上标牌。自上而下标牌,也称官方标牌,主要是指政府机构所设立的标牌,包括旅游景点、机场、地铁站、公交车站等交通枢纽、路牌、交通指引等标识。自下而上标牌主要来自各商家的店名招牌、广告招牌等。调查结果如下。

1.厦门的交通机构(地铁、动车站、机场、公交车站、出租车等)中,均只发现中文单语或者中英双语标识,未发现多语标识。交通枢纽的双语标识占比达75%,但公交车站牌、电子显示屏基本由中文标牌构成,均未出现英文标识。

首先,旅游景点双语标牌稍高于单语标牌,不仅说明母语的官方地位外,也说明英语的国际通用语地位以及旅游景点的国际化。其次,只有旅游景点出现15%的多语标识,交通枢纽和商业中心的多语标识占比几乎为零,说明厦门市目前的多语标识还存在很大的空白。商业中心的单语标识占比很高,主要由店名构成。

表1 厦门语言景观单、双、多语样本数对比

2.厦门语言景观中的语码种类具有明显倾向性。从语码上来看,旅游景区和交通枢纽的单语标识主要为中文,未发现有纯英文和日文的单语标识。说明在官方标牌中,母语的主体地位属强势地位,其他语种属弱势。与此相比,商业中心的单语标识语种较多样化,除母语外,还出现纯英文及日文的标识,且英文标识约占据商业中心单语标识的90%,此现象与官方标牌的母语主体地位形成强烈对比,说明官方与非官方标牌的语言权势存在较大差异。从语言景观设立的目的来看,商业中心标牌的设立目的主要在于提供商业信息和影响消费者的购买行为,商家希望通过英文店名彰显品牌时尚度和国际化。而官方标牌主要为提供多语种服务,为外籍人士提供良好的旅游和生活体验。“私人标牌所体现的语言权势受该系统中的文化权势影响。权势高的文化使对应的语言获得高于其对应群体社会地位的语言权势,而权势低的文化会使对应的语言权势降低,甚至其主体地位会被其他强势语言取代”[4]。厦门的商业中心标牌多为英语,正说明了在厦门私人标牌领域,英语对应的文化权势过高,远超汉语所代表的文化权势。

厦门的自上而下标牌语码为中、英、日、韩四语,未收集到其他语言标牌,说明厦门公共服务领域的外语语种选择十分明显。根据厦门据厦门文化和旅游局2021年的调查数据显示,2020年1—12月厦门接待入境过夜游客虽同比下降69.77%,但仍有89.88万人次(包含港澳台)。接待入境过夜的外国人人次排名前十位的客源国由高到低依次为:韩国(7.16万人次)、日本(5.91万人次)、美国(5.53万人次)、马来西亚(2.30万人次)、新加坡(2.06万人次)、加拿大(2.02万人次)、澳大利亚(1.57万人次)、英国(1.56万人次)、法国(0.81万人次)和德国(0.78万人次)[5]。但收集到的多语标牌只占官方标牌的14.5%,交通服务领域更是无一多语标牌,这与厦门的整体国际形象提升与今后发展目标不相符。

表2 厦门语言景观语码类型数量

3.多语标识多集中在标识、指引类,简介类多语标识占比较少。调查结果显示,“展馆(景区)简介”类中,单语、双语、多语标识占比分别为47.8%、46.3%、6%。设施标识、指引、说明类的单语、双语、多语标识占比分别为21%、60%、18%。说明目前厦门的多语语言景观只停留在简单的信息传达,还未全面提升到文化交流的层面。主要可能受成本、人员等因素影响。但是,“民族文化能够为旅游者产生审美价值,带来经济效益。民族文化符号资源只有转化为符号资本(语言),才能实现向文化资本转化,进一步实现文化资本与经济资本互相转换”,带来经济效益[6]。厦门的很多传统文化,如拍胸舞、博饼文化、漆线雕等,都未能被转化为不同语言符号资本,就无法实现面向不同国籍对象主体的经济创收。

三、标牌的话语展现

标牌体现了一个城市的活力和形象。从笔者收集到的标牌译文情况来看,大部分标牌符合规范、语法正确,只有极少数标牌存在语法错误。不同主体的标牌也体现了不同的性格特征。

1.译名多样现象。调查过程中,如厦门5A景区鼓浪屿的译名,出现“Gulangyu”与“Kulangsu”新旧译名并存的现象。“Gulangyu”是汉语拼音,“Kulangsu”来源于南宋厦门白话。采用“Kulangsu”的标牌主要是在鼓浪屿申遗时设立的,目的在于更好地提升鼓浪屿在欧洲、华侨中的辨识度,彰显鼓浪屿的原始文化。此外,还有地名标识,“LU”与“Road”并存现象。建议将这类译名都参照新规范进行统一。

2.在景区译文中,出现少量译文错误现象。这些错误数量虽然不多,但也降低了景区的国际形象。如在“您所在的位置”,日文标识译为“あなたがいる”,不够严谨,应遵循《公共服务译写规范》,译为“現在地”。另外,如“请勿触摸”,被译成“ふれないでください”,用词不准确,应为“触らないでください”。此外,还发现5A景区标识中出现“産じる”等不规范用词。建议将这些错误标识或者尚待完善的多语标识,参照《公共服务领域外文译写规范》等进行译写,避免产生离谱的语言错误,降低城市形象。

3.官方标牌的译写多比较中规中矩,非官方标牌的译写更为灵活时尚、富有时代气息。官方标牌的译写基本为政府行为,主要在于满足外国游客的旅游、生活需要,因此不需要过多的修饰手段,符合用语规范、传达出正确信息就可。但非官方标牌不仅要起到信息传递的功能,还要起到博人眼球、传达企业文化等目的,因此,需要一些修辞手段。如某家寿司招牌上,用日语与中文两种语言,搭配食物图片来凸显自己的异域风情。看板上的食物名字,如“ネタたっぷり”“ピリ辛の絶妙な食感”,被译成了“足料破浪”“藤椒起劲范儿”,与当下热点话题相结合,使用新词热语,年轻时尚的文化气息迎面而来,吸引眼球。此外,在私人招牌上,对外语词汇的吸收具有更大的包容性。如“大多值”“锅物”“自慢”等日语词语,与中文词汇并列出现在商家招牌上,日本国字“丼”字、日语假名“の”也与中文词汇一起,构成“绝世无双丼饭”“奈雪の茶”等标牌。可见,私人标牌中对外语词汇的使用限制更宽松,或者更需要异域词汇来彰显品牌个性。

四、厦门市语言景观建设的思考

以上调查发现,厦门市在旅游、公共交通等方面的城市语言服务还有很大提升空间。厦门政府在十四五规划中提出,要“奋力推进国际航运中心、国际贸易中心、国际旅游会展中心、区域创新中心、区域金融中心和金砖国家新工业革命伙伴关系创新基地建设,加快航运、贸易、旅游会展、金融、创新等要素集聚辐射、提升城市核心功能”。针对此现状,厦门市政府应从各方面进行整体规划,从衣、食、住、行、游、金融、医疗、行政服务等各方面加强语言景观的建设,努力完善多语种语言景观的建设,同时,完善虚拟平台、虚拟环境的语言服务建设,提升厦门市的多语服务能力,从而进一步提升厦门的城市形象和国际地位。

1.推进线上线下一体化的全领域公共服务平台建设。从调查来看,厦门的多语语言景观存在翻译错误、集中在中英双语、其他语种标识较少的问题。建议针对各公共领域制定统一多语标识投入使用,充实多语种公共标牌、道路标识、道路指南、大众交通标识等,并定期检查更新,确保标识的正确性和实效性,保证厦门的城市形象。在各公共场所,特别是外籍人士较为聚集的区域、办事场所建立多语种服务窗口,以对应不同语种的游客需求。与厦门各高校、主要语言机构联合,设立翻译志愿者,建立互助互利的合作模式,促进外语人才的培养。另外,通过配备多语手册以及网页、语音讲解等多种虚拟电子手段,提供全方位的旅游、生活信息和资讯。

2.探索多种服务场景,简化外国人公共服务手续,提供多种语言援助服务,满足医疗翻译、司法翻译、行政服务翻译、金融服务翻译等需求。外国友人在厦门的衣食住行、行政手续办理等方面都存在着不少困难。王海兰指出,狭义的城市语言服务主要指政府为主的公共服务部门提供的各种语言服务,政府是语言服务重要而且特殊的供给者和需求者,在构建城市公共语言服务体系中扮演重要角色,发挥重要作用[7]。目前,厦门在简化外国人行政手续方面也出台了不少举措,今后更应该继续探索新方法。除了开展一站式服务、线上手续申报、简化手续等传统手段外,还可以在各服务窗口配备多语行政办理指南,在各政府、机构部门设置多语种对应咨询窗口及援助窗口,配备机器翻译满足简单翻译需求等。此外,也应逐渐提升各服务行业从业人员、社区工作人员的外语水平,培养高层次服务人员。还可以由政府规划建立面向外国人的多语种线上生活平台,提供衣、食、住、行、日常民生所需的各种生活信息,如教堂、医疗设施、子女教育、工作手续办理等资讯,不定期推送厦门新闻、文化习俗等,注重多元文化融合。

3.提升突发事件发生时的多语对应能力。发生突发灾害事件时,如果只用本国语言发布信息,可能会因为语言理解问题而导致沟通不畅。从语言权利的角度来看,每个人也都有使用母语享受公共服务的权利。因此,各门户网站应提供多语种居民生活和防灾相关信息。设立厦门应急多语言服务团队,在发生应急事件时可以提供多语服务,注重信息的传递沟通、进行语言安抚和语情监测。此外,参照目前已研制好的公共卫生事件方面“简明汉语”,开发其他领域的“简明汉语”。

4.提供多语言教育服务,培养双语、多语人才。不仅保证外国人的母语教育,也为外国人学习中文提供便利;不仅要聚焦大学外语专业发展,也要培养熟知中国传统文化的接班人;不仅要认可官方语言的权威性、英语的国际通用性,也要加强非通用语的教育。随着“一带一路”的深入发展,实现互联互通,语言的支持必不可少,多语资源和多语能力培养也列入了日程。“参与全球治理需要一大批熟悉党和国家方针政策、了解我国国情、具有全球视野、熟练运用外语、通晓国际规则、精通国际谈判的专业人才”。比如上外提出了“多语种+”模式,通过“多语种+导向”模式,力求培养“会语言、通国家、精领域、强思政”的高素质外语人才[8]。厦门也应以双语、多语人才的培养为目标,充实外语人才库,培养能独挡一面的多语人才。可以先从高校做起,辐射到中小学教育,在注重母语、英语教育的同时,开拓思路、引导兴趣,培养更多非通用语种人才。

结语

本文通过对厦门9个区域语言景观的收集调查发现,厦门的语言景观现状与十四五规划的目标——建立国际化城市、提升城市核心服务目标的实现还存在着不平衡现象。厦门市目前的语言景观,还存在着空白区域,如公共交通方面多语标牌的缺失、语码种类的局限性和文化资产多语化的实现等。这些空白需要厦门各方面力量的团结协作,填补现有不足的同时,努力开拓线上线下一体的多语信息平台,开发探索多种服务模式,加大多语人才培养的步伐。语言景观的建设是提升城市核心服务能力的表现之一,只有厦门城市语言景观的立体化建设得到加强,厦门的城市核心服务能力才能进一步提升,实现将厦门打造成高水平高素质高颜值的现代化国际化城市这一目标。

猜你喜欢
多语种标牌厦门
厦门正新
语联世界,言通天下
暑假打工记
暑假打工记
“偶”遇厦门
多语种《中级军事汉语》教材的编写思路与指导思想
厦门猫街
食在厦门
北美“新清史”研究的基石何在——是多语种史料考辨互证的实证学术还是意识形态化的应时之学?(上)
从英语硕士到法国博士——我的留学规划和多语种学习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