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游戏化体育活动对幼儿影响的个案研究

2021-03-25 23:46盛珊珊
学校教育研究 2021年5期
关键词:小泽中位数运动量

2001年我国颁布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强调“以儿童的发展需要为本”的理念,提出“幼儿园应为幼儿提供健康丰富的生活和活动环境,满足他们多方面发展的需要,使他们在快乐的童生活中获得有益于身心发展的经验”。探索适宜的学前儿童游戏化体育教学模式,促进学前儿童的健康与发展,也正是基于新的《纲要》的思想去指导学前儿童的体育教学。联合国大会通过的《儿权利宣言》和《儿童权利公约》明确提出,游戏是儿童的一项基本权利,学前教育机构有责任为实现这项权利为儿童积极地创造条件。因此,学前儿童早期运动与健康,是一个应该引起关注和思考的问题。

通过学前儿童游戏化体育教学的实施过程,促进儿童的主体发展,以达到如下目标:

1、通过对运动强度、运动量的适度控制,来发展孩子的运动素质和促进身体机能发展,主要体现促进孩子的肺活量、心功能的提高。

2、通过对游戏内容、方法的合理安排,发展学前儿童的速度素质、投掷、跳跃能力,灵活性、平衡能力、协调能力及快速反映能力,从而达到提高学前儿童健康水平的目标。

一、小泽基本资料

(一)研究对象的基本情况

姓名:小泽

性别:男

年龄:5岁10个月

出生年月:2014年8月11日

出生时体重:7斤2两 身长:52厘米

目前体重:26.5kg 身高:113厘米

(二)研究对象的家庭背景和成长史

1、家庭收入情况:2014年家庭平均月收入1万以上。

2、婴幼儿喂养情况:

4个月以前的主要喂养方式为纯母乳,从5个月开始添加泥糊状食品,分别有蛋黄泥、菜泥和果泥。最早添加的固体食品是肉泥和蛋羹。

3、从小到大都是由祖辈的外公外婆主要负责生活教养。

(三)研究对象的行为表现

1、饮食行为:小泽的吃饭速度相对于班中的其他幼儿还是比较快地,而且食欲好,喜欢吃零食和甜食,在临睡前一小时内还会进食奶类制品以及零食(水果、点心及糖果)。

每周进食下列食物的次数分别如下

2、生活行为:成泽每天的睡眠时间为晚上9点——次日早上7点,白天的午睡时间为2小时,一天的总睡眠量为12小时。每天的户外活动时间为3小时,假期里的运动量和平时差不多。

(四)研究对象的评估与诊断

说明: “中位数”,表示处于人群的平均水平;如果在“-1sd~中位数~+1sd”即:中位数上下一个标准差范围之内,属于“正常范围”,代表了68%的儿童;如果在“(-2sd~-1sd)或者(+1sd~+2sd)”即:中位数上下两个标准差范围之内,则定义为“偏矮(高)”,代表了27.4%的儿童;如果在“(-3sd~-2sd)或者(+2sd~+3sd)”即:中位数上下三个标准差之内,则定义为“矮(高)”,代表了4.6%的儿童。极少儿童在三个标准差(<-3sd>+3sd)之外(比例小于0.5%)。

根据表格内容显示,70个月龄的男童正常的身高体重为116.3厘米,20.75kg,小泽目前体重为26.5kg,身高为113厘米,身高在“-1sd~中位数之间,属于因此身高属于正常范围,体重在“+1sd~+2sd”即:中位数上下两个标准差范围之内,因此体重为偏胖。

二、干预的思路和方案设计

通过学前儿童游戏化体育教学的实施过程,促进儿童的主体发展,以达到如下目标:通过对运动强度、运动量的适度控制,来发展孩子的运动素质和促进身体机能发展,主要体现促进孩子的肺活量、心功能的提高。

游戏化教学方式在体育活动中是有其特定的对象内容的并不是所有的内容都适合用。具体内容框架和知识的整合见图体育活动中基本活动:

儿童运动减肥方法应选择中小强度,长时间的有氧运动。运动强度以50~60%最大心率为宜。肥胖儿童开始运动时心率可稍低些,如100~110次/分。运动时间不少于20分钟,每周3~4次。随着适应能力的提高,应逐渐增加运动时间和运动次数。根据小泽的体重超标指数,现设计了以下几个游戏内容:

三、干预的过程和对象的行为表现

(一)问题呈现阶段

腹部是由许多肌肉组成, 平时的活动就很少。而东方人的脂肪特别容易囤积在下半身,如果吃得太多又不运动,肚腩更易形成。小胖子的赘肉一般在肚子一圈最能体现。

垫上运动分别锻炼上腹部和下腹部,通过加强这些部位的活动达到消耗脂肪的目的。在训练过程中,通过局部用力,运动脂肪乃至分解。而经过较长一段时间的训练后,将脂肪转化成肌肉。

这一系列的垫上运动放在30分钟的全身运动后进行。由于脂肪要在运动30分钟后才被消耗,因此,要消除局部脂肪,最好的办法就是在全身运动后进行局部的针对训练。尤其是腹部,只有这种针对性的训练,才能有效消除囤积的脂肪。同时,为孩子们设计的垫上运动不用于其他,只要在能力范围内,做得越多越好。加上腿部的鍛炼,使得孩子的腿部肌肉也得到了拉伸锻炼。

但是在正常开展运动时,小泽一开始的参与性还是比较高的,随之的重复的“技能性”操作逐渐让他感到了无趣,很多孩子在游戏了一段时间后就不断地有想要休息的想法。

(二)措施应对阶段

1、活动交替相结合

垫上运动(一)和垫上运动(二)其实都是借助垫子进行活动,但是形式还是有些两样的,一个注重的是腿部的锻炼,一个则是腰部力量的锻炼,既然孩子们对于重复的“技能性”操作产生了乏味,那么我们试图更改了游戏的形式,将两者垫上运动进行了结合,比如说将球从腰部穿过后再用脚踢上面垂挂的易拉罐,一来是增加了运动的强度,二来是变换了游戏的形式,孩子们会感到更新颖。活动变更后,孩子们的游戏时间由原来的10分钟休息一次延长到了15分钟休息一次,出现出汗和肌肉酸痛的情况更明显了。

2、游戏趣味要增加

如跳舞毯的游戏活动也是非常有趣的,但是一个人的舞蹈总是觉得那么单调,而且里面的节奏图在跳了几次之后孩子就有些厌倦了,还说“我闭着眼睛也能跳。”看来是时候腰增加难度和趣味性了。于是我决定再邀请一位身材偏重的幼儿和小泽一起来进行比赛性质的跳舞,小泽的兴趣马上就被激发出来了,而且更换了节奏图的展示形式后,对他有了一定的难度,但是他还是非常愿意去不断地尝试的。

(三)措施效果阶段

经过一学期的运动锻炼,小泽的体重有了明显的改善,腰部力量也有所提高,原来的弯腰碰触地面的动作现在对于他来说更容易做到了。在每学期的保健体检称重及量身高后发现,小泽的体重为21kg,身高为110.3厘米,身高在“-1sd~中位数之间,属于因此身高属于正常范围,体重在“(-1sd~中位数之间)因此体重也趋于正常范围内。

四、干预结果及讨论

通过问卷、调查表、现场观察准确发现幼儿园保教人员,家长、肥胖儿在园及在家的促肥胖危险因素,利用家长、儿童对幼儿园老师要求的重视,学龄前儿童行为可塑性强的特点,将矫正寓于日常教育、生活活动中。增加肥胖儿童的运动量无疑成了本案例中最优选的方法。

增加肥胖儿童的运动量,如角色游戏时鼓励肥胖儿童多扮演来回走动的活动量较大的理发师、餐厅服务员、上下车的乘客等;督促肥胖儿做操时动作到位;户外活动时少站立观望,尽可能动起来;利用各种有趣的体育小游戏达到更高的运动量。成泽原先的体重:20kg 身高:107.2厘米,目前体重:21kg 身高110.3,肥胖程度有了明显的改善。

五、反思

积极开展有趣丰富的运动,增强体质运动应该是增强孩子体质的有效途径。但对肥胖的孩子而言,单一的运动很快就会乏味,因此让运动有趣起来,丰富起来,就可以引起孩子多运动的积极性。

1、提供充足、有趣的器械:

经常收集各种瓶子、盒子、箱子,又利用幼儿园中的其他运动器械,为孩子创设各种运动游戏情景。值得注意的是:对于这些本身体制就比较差的肥胖儿,刚开始的这段时间里运动时间要短,要避免剧烈运动,速度也要慢一些。还要在运动后及时帮孩子换衣物,补充一些淡盐水。以后随着孩子运动能力的增加,在时间、运动量、要求上要逐渐调整。

2、持之以恒,家园共进

孩子在幼儿园的运动是有限的,孩子在家这段时间也要充分利用,鼓励孩子和家长持之以恒。教师可以为家长提供在园中进行的体育游戏的材料,供孩子在家中使用,还给家长参考,自己去收集可以组织运动游戏的材料

通过游戏化的体育活动使肥胖儿在敏感期养成有益于体重控制的良好行为习惯,终身受益。

参考文献:

1、梁久学:《健康体育教育模式应用及其对幼儿行为影响的实验研究》,《南京体育学院学报》,2001,(04)。

2、涂相仁:《论学校健康体育教育》,《江西教育学院学报》,2002,(03)。

3、曹东明:《体育游戏增强趣味性的尝试》,《教育導刊》,1999,(S3)。

4、魏春丽:《幼儿体育游戏与心理发展》, 《体育师友》,2003,(03)。

5、王爱君:《就地取材丰富体育游戏活动》,《学前教育》,2001,(03)。

6、王廷俊:《试析选编体育游戏的基本原则》,《中国学校体育》,2004,(05)。

7、王爱君:《就地取材丰富体育游戏活动》,《学前教育》,2001,(03)。

上海市浦东新区南门幼儿园 盛珊珊

猜你喜欢
小泽中位数运动量
大树的日常
运动量
数据的数字特征教学设计
许愿树
每天基本运动量:走4000步
疼不疼
中位数教学设计
鸠山力挺小泽继续担任干事长
怎样掌握最佳运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