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雅顺
【关键词】家庭雕塑;生活适应;家庭责任感;心理辅导课;教学设计
【设计理念】
家庭是学生重要的成长环境。家庭雕塑是萨提亚模式常用的一种重要的家庭治疗技术,类似于雕塑艺术,即利用空间、姿态、距离和造型等非言语方式生动形象地再现家庭成员之间的互动关系和权力斗争情况。
本课采用雕塑技术让学生体验父母的辛苦,激发学生的家庭责任感。另外,以“自我”为雕塑,引导学生从潜意识中认识到自己作为家庭一分子,应该尽己所能,为爱尽责。
【教学过程】
一、趣谈家庭
教师:同学们,老师收到了来自市艺术馆的邀请函。馆长想邀请各位同学创作雕塑作品参展。本次雕塑展的主题藏在6 个英文字母当中,需要各位同学动动脑筋把它拼出来。
PPT 展示:F M A I Y L
学生:family!
教师:没错!这个单词是家庭的意思。讲到家庭,你们的家庭给你们带来什么回忆呢?
学生:温暖,幸福。
设计意图:激趣导入,调动班级氛围,让学生回忆家庭带来的愉悦和幸福,引出本课的主题。
二、家庭雕塑
教师:家庭给了我们很多酸甜苦辣的回忆。接下来,我们用家庭雕塑的形式把它刻画出来。
PPT 展示活动规则:小组讨论并选出1名成员扮演雕塑家,2~3 名成员扮演雕塑家的家庭主要成员,其余成员扮演鉴赏家。雕塑家回忆每个家庭成员在家中最常做的事,指导他们通过代表性动作表现出来,然后进行动作定格成为雕像。雕像的动作要求夸张逼真,能够让鉴赏家一眼认出是哪个家庭成员的雕塑。鉴赏家认真观察雕塑的动作,评析每个作品是哪个家庭成员并说明原因。活动时间为7 分钟,每组选取2 个优秀作品参加雕塑作品展。活动中,家庭成员之间不能交谈,任由雕塑家安排位置和动作。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通过小组讨论及雕塑,引导学生立足现实生活发现家庭成员的不同分工,认识和体会家长的辛苦,激发学生的感恩之情。
三、作品赏析
教师:让我们一起走进艺术馆,将各组的优秀作品进行展览。艺术馆有一些展馆规定,我们来学习一下。
PPT 展示展馆规定:每组的雕塑家和2 位扮演者上台,雕塑家安静地进行雕塑,雕塑时间不超过1 分钟;雕像静止不动,且全程保持安静,要求动作夸张逼真。鉴赏家安静欣赏,并思考他们分别扮演的角色。
学生进行雕塑、观察和思考。
教师:哪位鉴赏家来评析一下?
学生1:我觉得右边第3 个作品是妈妈。
教师:为什么?
学生1:因为她的动作是在拖地板。
学生2:我觉得右边第2 个作品也是妈妈。
教师:能与大家分享你的理由吗?
学生2:她的动作是在做饭。
学生3:我觉得第5 个作品是孩子。
教师:你为什么这样认为?
学生3:因为他在看书,不用做家务。
学生4:我觉得第4 个是爸爸,他正在用电脑工作。
教师:请大家再看看这些作品,你们有什么新的发现?
学生5:这些作品里的妈妈一般都是在做家务,而孩子都是在看書或写作业。
教师: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
学生5:因为在平时生活中都是妈妈做家务,我们只需要认真学习。
教师:艺术源于生活。现在,请大家再认真看看这些父母的雕塑作品,他们保持这样的动作已经很长一段时间了,你们能说说这些雕塑此刻的感受吗?
学生6:腰背肯定很酸。
教师采访其中一位扮演父母雕塑的同学:你做这个拖地的动作,感觉如何?
学生7:腰酸背痛,很难受。
教师:请大家闭上眼睛想象我们的父母也是做着相同的动作。看着他们,此刻你的内心有什么感受?
学生8:我们也要分担一部分家务。
教师:大家认为父母太辛苦,我们也要参与到家务分工中去,因为我们也是家庭的一分子。
设计意图:通过雕塑的形式,让学生认识到自己是家庭的一分子,培养学生的责任感。
四、自我重塑
教师:我们都是家庭的一分子,都应该为自己的家庭贡献一分力量。馆长再次邀请大家参加以“我是家庭一分子”为主题的自我雕塑展。
PPT展示活动规则:每个人选择自己在家庭中可以为父母分担的事情,通过动作表现出来,然后进行动作定格成为雕像。雕像要求动作形象逼真,能够被鉴赏家看懂。时间为5分钟。
学生思考并雕塑自己,教师邀请学生分组展示。
教师:请大家分享一下。
学生1:我雕塑的是擦桌子。
学生2:我雕塑的是洗菜。
学生3:我雕塑的是写作业。
教师:你的答案与众不同,为什么想这样做呢?
学生3:我觉得做好自己的本分,不让爸爸妈妈担心,就是为他们分忧。
教师:通过自我重塑,许多同学认同先做好自己的事情。此外,还纷纷选择了力所能及的家务来参与家庭分工,并且感受到做家务的愉悦感。你们真是当之无愧的家庭小主人。
设计意图:通过自我重塑,让学生认识到自己在家庭中有许多可以做的事情,主动承担力所能及的家务。
五、心的成长
教师:通过刚刚的活动,你们有什么收获呢?
学生1:感受到了父母的辛苦,我们要体谅他们,也要为他们分担。
学生2:我们是家庭的一分子,我们也要有家庭责任,要为家庭贡献自己的力量。
设计意图:通过交流分享环节,让学生谈谈收获,增强他们对家庭责任的意识及做家务的主动性。
六、爱的责任
教师:为了感谢各位同学,馆长要送给大家一段祝福。祝福就藏在有趣的视频里,希望大家用心感受馆长的心意。
播放视频《Family 有爱就有责任》。
教师:何以为家?家,有父母深深的爱和无私的付出。我们不单单要享受父母的爱,更应该铭记自己是家庭的一分子,要为家庭出力。家将因你更和谐,有和谐的小家,才能成就和谐的“大家”——社会!
教师布置家务打卡作业。
设计意图:借助视频增强学生的家庭责任意识,引导学生回归生活学以致用,并且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谐的概念。
【教学反思】
本课将萨提亚的雕塑技术悄无声息地融入课堂,滋润学生的心灵。在课堂中有效达成了本课的认知目标和情感目标,引导学生在活动中发现并体会到父母的辛苦,认识到自己也是家庭的一分子,激发学生的家庭责任感。在自我重塑环节,笔者通过家务分工来落实本课的行为目标。因为行为目标具有长期性,为此笔者设计了家务打卡的家庭作业,促进学生在生活中坚持落实。
需要特别注意的是:要事先了解班级中是否有家庭变故的学生、留守儿童或孤儿。针对这些学生,课前课后应做好辅导与安抚,以免对他们造成心理伤害。关于课后的家务打卡作业,教师需要及时跟进、反馈,并加以巩固。
【点评】
本课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创意十足,主要体现如下:
关于情景创设。本课创设了雕塑展的情景,增加了课堂的趣味性,激发了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让学生在有趣的情境中表露自己的内心。
关于心理技术的应用。家庭雕塑是萨提亚模式中常用的一种家庭治疗技术,类似于雕塑艺术,即利用空间、姿态、距离和造型等非言语方式生动形象地重现家庭成员之间的互动关系和权力斗争情况。本课采用雕塑技术,引导学生再现家庭生活情况与家务分工,反思自己的家庭角色与任务,激发学生的主人翁意识和责任感;再进行“自我重塑”的活动,学生通过改变自己的雕塑形态,触动内心最柔软的地方,深化了内心感悟。
无论是教学理念还是活动的设计,本节课都很好地体现了心理课的活动性、体验性和生活化,真正实现了心理课的助人自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