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亚男
高职院校空中乘务专业是面向航空运输业输送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院校在人才培养过程中要将综合素质教育融入专业课程教学和有关实践性教学环节中,本文根据实践中的教学观察和探索,剖析赛证融通课程具体实施中存在的问题,从而提出课程培育建设的优化路径。
自2019年全国航空职业院校空中乘务技能大赛连续开办两年以来,大赛为院校搭建了展示各自办学水平及校企交流合作的平台,这既是对空中乘务专业规范建设的进一步关注,也对拓展航空职业教育教学实践的新模式,提升航空服务类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质量产生了良好的影响。同时,1+X空中乘务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试点和培训考试工作也在顺利推进,为学生的就业道路又拓宽了一步。
空乘专业的赛证融通课程设置初衷是紧跟行业发展,实现职业教育与航空运输产业的紧密结合,走品牌办学之路,校企双方共同培育高素质的专业人才。课程根据大赛中职业形象展示、理论知识考核、客舱服务、特情处置、机上急救五大竞赛环节设置的。职业形象展示模块考察学生的仪容、仪表、仪态和语言表达能力;理论知识模块考核航空运输地理、危险品运输、客舱设备、应急处置等知识的掌握情况;客舱服务模块为团队现场展示,考核空中实施阶段客舱服务的基本程序;特情处置和机上急救模块考核学生在特殊情景下的撤离、救护技能。赛证融通课程运行已有两年,学生依据此课程基础在技能大赛和志愿服务方面获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就课堂质量来看还存在着诸多不良现象,需要通过对问题仔细剖析,进一步优化课程建设思路和培育路径。
学生水平参差不齐,对专业认知匮乏
高职院校空中乘务专业学生近几年的招生类别局限在单独招生,生源是夏考、春考学生以及无需高考的中专生。普高学生的文化课底子较对口职高学生好一些,但缺乏民航知识底蕴;对口高职学生有较好的民航实操技能,但语言表达和理解能力稍差。这两大类学生在素质、知识、能力等方面都有不同层次的差别,课堂上、备赛中已经完全显现。另外在课堂教学的学生认知调查中,作者发现部分学生依然认为航空公司空中乘务岗位代表着光鲜亮丽、工作轻松,而且还能月薪上万、到处旅游、兼职代购挣外快,上一天休好多天、门槛低、谁都能进。这种固有认知来源于身边的人或网络灌输,学生本身缺少对岗位的触摸实践,意识停留在职业表层,太容易对职业产生误解,也对课程的合理实施产生了相应阻碍。
学生缺乏职业竞争意识,学习浮于表面
空乘学生在忧患意识、团队精神、全局意识、吃苦耐劳等方面的职业素养还存在较多的不足,而这些素养却是各航空企业要求求职人员必须具备的职业素质。在相关空乘技能大赛备赛过程中,学生容易产生迷之自信的心理状态,比如机上急救考核成人心肺复苏,表述口令背熟了,胸外心脏按压、人工呼吸等重点操作也会了,但对于整套流程做下来却是磕磕绊绊、丢三落四,不会反思问题所在,且脱离集中训练后也很快就把此项救护技能完全忘却。在日常课堂中,任课教师会根据课程特点设计活跃课堂氛围的活动,比如组织学生对自己的优劣势进行剖析,并要求简短的写在纸上,学生不会抓住这个机会重新审视自己,而是百度搜索那些陈词滥句,以敷衍了事的态度应付。再者,作者还发现空乘专业学生较其他专业学生来说更为不注重学习成绩,他们只追求合格就好,对于技能学习也是无所谓的态度。
人才培养配套设施不完善,实践难身临其境
高职院校应具有空中乘务训练舱、应急撤离舱等较为完备的航空实训中心,能够全方位满足空乘学生的技能素养培养训练需求。但现实情况是,空中乘务属于校企合作办学专业,企业提供的实训基地均在校外学,实训基地授课时间均集中在第三学年第一学期,赛证融通课程是循序渐进的引导学生在大学三年内逐渐掌握各项软实力和硬技能,学校内部并没有配备实训设施,课程实施确实遇到很大困难。在赛证融通课程实践课时阶段,教研室提供餐车、救生衣、氧气面罩、安全带等基本教学用具,但上课地点依旧是普通教室,缺乏职业环境氛围,学生态度也不端正,虽老师极力整合教学资源,上课效果也不可避免的大打折扣。
专业师资匮乏,知识讲解不深入
空中乘务专业教研室现有校内教师3名,其中一人兼岗学生管理工作,一人兼岗办公室行政工作,一人在兼上其他专业的课程,对学生的教学研究被其他事务分去了精力。企业方提供的教师在校时间只限于上课时段,上课过程中实践知识的指导较少,让学生记定义较多,导致学生对某一技能知其然而不知所以然。面对此现象学院尝试引入校外专家,如已在航空公司就业的优秀毕业生,让他们答疑解惑,但是由于在飞乘务员自由分配时间受限,给予学生的指导还不能很好的贯穿整个学习流程。另外,企业方提供的专业课教师由于不受学院教师管理制度约束,校方提出专业技能指导的请求他们并不会理会。而且对于校内教师去听他们的课,他们也是不乐意的,这对教师的成长和学生的深入学习都会产生不利的影响。
基于内生动力原则提升学生文化积淀
内生动力是不断获取知识、探求真理、创业创新的自觉意志和行为。学生的学习动力缺乏,既是对课程不重视的体现,也是对自身优缺点问题的回避。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可以把实践作为一个提供机会、引导学生自我学习与自主创新、促进学校与学生双赢的平台。要坚持集中学习与日常养成相结合,坚持课堂教学与课外实践相结合,从思想引领、技能担当、文化素养等模块积极推动教学、结构化研讨,实行“学习+实践+成果反馈”的方式,着力增強学生的自主学习兴趣。
一方面要将学生“撒出去”,通过学生与社会的零距离接触,让他们体验职业化概念,提早树立正确的职业化意识。每学年的寒暑假社会实践活动就是一个很好的锻炼时机,合作企业提供民航用人单位明细,学校集中组织实习人员择优推荐;学生还可以深入所在居住地调研相关专业发展情况,寻找与同龄人的差距。另一方面在校内课堂中要“活起来”,通过开展“航空安全进校园”“职业礼仪风采”“最美笑脸”技能实践、民航人寻访等,系统构建民航文化传承教育活动体系,灵活采用讲授、研讨、讲座、观摩等形式实施教学,将民航企业文化教育融入职业传承建设,引导学生与行业文化亲密对话,并躬身实践。
拓宽授课人员引入渠道,重视课程规划与设计
空中乘务员其主要职责是保障乘客旅途中的安全和舒适,指导乘客使用机上安全设备及在紧急情况下组织乘客逃离飞机等,全国航空职业院校空中乘务技能大赛也是以典型工作任务的客舱服务核心技能和职业素养为考核要点。因此学生要掌握语言、形体礼仪、创伤救护、服务实施等内容,授课人员必须要深入浅出的讲解。在职人员具备丰富一线经验,能够理论联系实际,强化教学过程与工作过程的沟通与融合,以案例教学为学生赋予专业实战能力。
那么毕业生返校授课有困难的,可以邀请毕业生在院校所在地基地的同事,体能训练课程可由退役士兵或健身爱好者科学指导,飞机机型设备的实训内容校内无法开展的可以和航司实训基地合作。课程规划与设计方面,形体训练要体现出体能模块,安全救护知识可以鼓励学生参与第一响应人培训,航空公司招聘非常重视英语,口语训练每学期都需要设置;航空服务语言艺术这门课的内容是沟通交流和普通话的融合,不单指普通话,要从交流、交际出发设计。此外,校方还可与多方合作,整合各高职院校空中乘务专业优质教学资源共同开发建设专业教学资源库,实现优质教学资源共建共享,提高优质教学资源的使用效率和受益面。
以行业标准职业能力为導向,深入校企合作
校企深度合作共同构建以高级应用型、复合型能力培养为主线的赛证一体化课程体系,凸显空中乘务领域专业核心技能的衔接与融合,突出专业能力拓展与素质提升,重视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和职业迁移能力培养。
通过已毕业学生就业去向进行记载梳理,分析联合专业教师、校企合作负责教师、企业骨干以及学生班委,组建多元主体的课程学习小组,围绕适应行业发展需求、具有良好职业素质与人文素养的岗位高技能人才的培养目标,结合全国航空职业院校空中乘务技能大赛、航空公司应聘条件等项目,攫取合理的教学内容,编写校本人才培养课程方案。总结学生集中面试时段,研究校外面试培训班优势,培育学生“优秀+特长”“合格+特色”模式,并通过校企合作教师、企业骨干进行线上+线下培育模式,引导学生发掘自身潜力,量身定制生涯发展规划。
总之,高职院校空乘专业如何面向市场、适应市场、迎接挑战、健康发展,是空乘专业赛证融通教学改革的关键之所在,应围绕人才培养、课程教学、校企合作等内容深入实践。
( 青岛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