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进益
【摘 要】 在中学的教学活动中,学校经常举办公开课、优质课,有时需要用摄像机录像下来作为教学教研的资料,因此很多信息技术、通用技术或其它科目的老师会担当起摄像师的角色。由于没有受过专业知识的指导,拍出来的效果并不是很理想。本论文的目的就是通过详细的解说、清晰的拍摄思维,帮助非专业的摄像老师提高课堂录像的拍摄质量。
【关键词】 镜头 拍摄主体 课堂教学
一、摄像机的分工
1. 双机拍摄
一般的课堂教学,2台摄像机就已经足够清晰的交代整节课的教学过程。其中一台摄像机放在教室最后面的中间位置,正对着教师,主要用来拍摄教师的仪表教态、黑板板书、多媒体投影、实验操作、师生互动等镜头,在这里我们称之为教师机。另一台摄像机放在教室的前门位置,镜头对着全班的学生,主要用来拍摄学生的课堂活动,如学生做课堂练习、回答教师的提问、小组讨论等,在这里我们称之为学生机。
2. 单机拍摄
如果受到条件的限制,摄像机只有一台,那么它必须担当起教师机和学生机两台摄像机的任务。位置和教师机的一样,也是放在教室最后面的中间位置,正对着教师。镜头的拍摄基本上和教师机差不多,只是要多兼顾一些学生活动的镜头,呈现学生课堂活动画面的功能要弱些。
二、拍摄镜头的3要素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需要借助口頭语言、肢体语言、黑板板书、多媒体投影等教学手段,把知识传授给学生,学生需要听讲、做课堂练习、小组讨论,师生之间需要互动,因此被拍摄的对象是多样的,教学过程是动态的。那么我们如何用摄像机合适、准确地把这个过程记录下来呢?这主要涉及到3 个方面,在各个教学环节中如何选择拍摄对象,在这里我们把正确的拍摄对象称之为拍摄主体;拍摄主体在镜头里的位置和大小应该如何处理,即镜头画面的构图;镜头画面、镜头与镜头之间应该如何平稳的处理。为了方便记忆,我们把拍摄主体的选择、镜头画面的构图、镜头的平稳处理称之为拍摄镜头的3要素。
(一)拍摄主体的选择
教师在讲解某一个知识点的时候,可能同时运用黑板板书、实验操作、多媒体投影等多个教学手段,镜头是要对着教师、实验仪器、还是投影屏幕呢?通常没有经验的摄像师会把镜头画面拉开拉大,把教师、仪器、黑板、投影屏幕都同时拍摄进去。这样做有两个缺点:
A. 没什么突出的主体。镜头同时拍摄的对象太多了,观众不清楚哪一个是主体,教学的焦点是哪个。
B. 没有细节。由于镜头包含的东西太多,没有针对某一对象,因此观众看不清楚黑板上的板写内容、实验的具体过程和结果等。
因此,我们需要对多个拍摄对象进行取舍,从中选出一个最重要的、最能反应当时教学进度、教学焦点的拍摄主体。
(二)镜头画面的构图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拍摄主体教师、多媒体屏幕、黑板板书,又或者实验仪器等。镜头里的构图方法。但基本上遵循2个原则:
(1)拍摄的主体在画面的中心,并尽可能占据着整个镜头画面,无关的对象要尽可能的排除在镜头之外;
(2)镜头4个边的边缘要预留少许的空间,使拍摄主体在画面中不会显得很局促。
(三)镜头的平稳处理
镜头的平稳处理主要包括两个方面:拍摄主体在镜头画面中的稳定和镜头与镜头之间的平稳过渡。
(1)拍摄主体在镜头画面中的稳定
在选择了拍摄主体后,我们要使拍摄主体在镜头画面中看起来是相对静止的。拍摄主体不动,镜头就不动;拍摄主体一动,镜头就要跟着运动,使镜头的中心始终对着主体的中心。
例,拍摄主体是教师
教师在讲课的过程中没有站在原地,而是有所走动,这就要求镜头跟着他,使他本人始终在镜头的中心。
例2,拍摄主体是投影屏幕
尽管投影屏幕上的内容是动态显示的,但它本身是静止的,所以镜头不要左右摆动,或是远近推拉,要保持静止不动,这样观众才看得清屏幕上的内容。
(2)镜头与镜头之间的平稳过渡
在拍摄的过程中,我们要根据不同的教学进度选择相应的拍摄主体,镜头需要进行移动、推进、拉开等切换处理。这里涉及到两个术语——推镜头和拉镜头。推镜头:所谓推进镜头,就是通过变焦使画面的取景范围由大变小、逐渐向拍摄主体接近的一种拍摄方法。拉镜头:与推镜头相反,拉镜头是通过变焦使画面的取景范围和表现空间由小到大、由近变远的一种拍摄方法。
还有一点值得注意的是,从一个镜头转到下一个镜头之前,我们需要给前镜头的画面一个滞留时间,一般为2秒到5秒,这是为了镜头切换看起来不那么忽然。例如,教师在完成黑板板书后,操作幻灯片进入到到另一个教学环节,拍摄主体由板书变为投影屏幕。这时镜头应该为黑板板书停留一定的时间再切换到投影屏幕,以保证观众可以看清最后的板书,有一定的思考、消化知识的时间。
三、拍摄流程
1. 在预备铃声响前一分钟开始录像,拍摄主体是上课开始整个班级的总体情况,包括学生起立、坐下等画面。镜头画面为整个教室的全景,直到全体学生坐好后才把镜头转换到教师。
2. 在全体学生都坐好后,把镜头推进到教师,拍摄主体变为教师,课堂教学正式开始。
3. 根据不同的教学进度、教学环节,选择不同的拍摄主体,具体细节看上面的操作方法。
4. 当教师示意下课,学生起立的时候,迅速把镜头拉大到全景,拍摄下课时的画面,直到教师离开讲台或学生离开座位时才停止拍摄。
四、拍摄的总思维——动态转化为稳定
课堂教学固然是动态呈现的,但我们可以把整个教学过程看做是由多个教学环节所组成,每一个环节都有一个拍摄主体。拍摄最主要的任务就是把每一个环节的拍摄主体拍好,使它始终平稳的出现在镜头画面中,使观众看起来感到画面中的物体是稳定的、内容是清晰的。至于环节与环节之间拍摄主体的转换,镜头与镜头之间的平稳处理是课堂教学录像拍摄必不可少的副产品。把动态的教学过程在镜头中平稳的呈现出来,这一动态转化为稳定的思维,应该贯穿在课堂拍摄的全过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