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普惠性幼儿园发展研究:回顾与展望

2021-03-24 06:54李慧丽黄婉秋
河南科技学院学报 2021年4期
关键词:普惠性民办幼儿教师

李慧丽,黄婉秋

(信阳师范学院 教育科学学院,河南 信阳 464000)

普惠性幼儿园指向社会提供普惠性学前教育公共服务的幼儿园,基本特征是由政府举办或接受政府委托,获得财政性教育经费支持、接受政府限价与监督管理、机构性质为非营利性的幼儿园,包括公办幼儿园(含公办性质幼儿园)和民办普惠性幼儿园[1]。自2010年国务院和教育部颁布相关政策法规,提出大力发展普惠性学前教育后,我国普惠性幼儿园在政策指导下逐步发展,但在其发展中难免会出现一些问题。为了更有针对性地指导普惠性幼儿园的发展,我国越来越多的学者聚焦于普惠性幼儿园发展研究,从不同的角度对普惠性幼儿园发展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探讨并提出针对性的改进建议。本研究利用中国知网数据库,以“普惠性幼儿园发展”为关键词,对相关文献进行梳理总结,一方面可以了解普惠性幼儿园发展研究现状,另一方面有助于推动普惠性幼儿园发展的研究进程,进一步促进普惠性学前教育事业的发展。

一、普惠性幼儿园发展研究相关文献可视化分析

本研究在CNKI数据库中运用“高级检索”,以“主题=‘普惠性幼儿园发展’or 篇名=‘普惠性幼儿园发展’or title=xls(‘普惠性幼儿园发展’)or v_subject=xls(‘普惠性幼儿园发展’)”为检索条件进行检索,共检索到324篇文献。利用知网自带的可视化分析软件对普惠性幼儿园发展研究文献进行可视化分析,我国普惠性幼儿园发展研究的学科分布和基金分布情况如下。

(一)学科分布

普惠性幼儿园发展研究相关文献学科分布情况能够折射出我国学者研究该问题时的学科视角,普惠性幼儿园发展研究相关文献的学科分布情况见图1。

图1 普惠性幼儿园发展研究相关文献学科分布

从图1可以看出,普惠性幼儿园发展研究涉及学前教育、教育理论与教育管理、中国政治与国际政治、行政法及地方法制、中等教育、人口学与计划生育、建筑科学与工程、行政学及国家行政管理、成人教育与特殊教育等学科领域。学前教育学科占主要部分,为84.75%,其他学科领域总占比为15.25%。由此可知关于普惠性幼儿园发展研究,我国已有部分学者从管理学、人口学和经济学等学科领域进行探索和思考,但其占比较少。

(二)基金分布

各研究课题基金项目分布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社会各界对该问题的关注程度,通过中国知网自带的可视化分析软件可以看出,普惠性幼儿园发展研究相关文献的基金分布情况,具体见图2。

图2 普惠性幼儿园发展研究相关文献的基金分布

由图2可知,普惠性幼儿园发展研究相关文献中,有11项省市基金项目,5项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3项全国教育科学社会规划课题,2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各基金所占比如图2所示。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占比最大,为23.81%;其次是湖南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为14.29%。由此可知,普惠性幼儿园发展研究一直受到省市级以上部门的重视。

二、对我国普惠性幼儿园发展研究的回顾

普惠性幼儿园发展至今,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入园难、入园贵问题,进一步促进了学前教育的普及。回顾国内普惠性幼儿园发展研究,国内学者以直接反映我国普惠性学前教育事业发展出现的问题、贡献策略为目的,主要聚焦于普惠性幼儿园发展现状与问题以及发展路径的探析,呈现了普惠性幼儿园发展至今在各方面的发展状况。

(一)普惠性幼儿园发展现状及问题

自2010年国家提出发展普惠性学前教育至今,我国有关普惠性学前教育发展的研究发表了113篇学术期刊文章,44篇学位论文,23篇报纸文献,1篇会议论文,141篇特色期刊,1篇学术辑刊。从收集的文献来看,我国普惠性幼儿园发展现状及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园舍条件方面

幼儿园园舍条件直观反映幼儿园发展情况。我国学者通过调查幼儿园设备设施、活动场地面积、图书教具数量探析普惠性幼儿园发展的现存问题。对已有研究梳理发现,我国普惠性幼儿园收费为适应大众收入水平,其办园水平存在低于高收费幼儿园的现象。雷芳对长株潭三市普惠性民办幼儿园调查发现,部分园所存在生均面积较小、教育设施设备较简陋陈旧、办学条件不符合办园标准的情况[2]。罗燕对秦巴特困连片山区调研发现,该地区的普惠性民办幼儿园通过降低硬件标准、压缩经费支出等方式来维持幼儿园运转[3]。程秀兰、高游对陕西省普惠性民办幼儿园园舍条件调查发现,大部分幼儿园园所选址和园所安全完全符合指标,但其设施配备不充足、区角功能分区不明显[4]。罗燕提出普惠性民办幼儿园受西部地区经济水平相对落后的影响,其办学规模、办学水平以及软硬件的配套措施相对落后[5]。刘宇晓对贵阳市花溪区的普惠性民办幼儿园调查发现该区幼儿园存在用房配置不达标、班级规模超额以及设备不齐全等问题[6]27。从已有研究来看,我国东西部地区及农村地区普惠性幼儿园仍存在设施配备不充足等问题。

2.师资队伍方面

幼儿园师资力量是普惠性幼儿园发展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无论是普惠性幼儿园还是其他形式幼儿园的发展现状研究,研究者都注重对教师队伍建设进行调查分析。张雪对湖北某县城普惠性幼儿园调查发现该园所的幼儿教师存在流动性较大的问题[7]33。贾君君指出当前普惠性民办园教师队伍的问题主要表现为数量及质量上均有待提高[8]。崔晴调查发现我国普惠性民办幼儿园存优质师资匮乏、教师队伍不稳定和职业认同感普遍不高等问题[9]。李悦、郑欣欣指出目前幼儿教师资源匮乏,学历为大专以下,专业不对口的幼儿教师广泛存在[10]409-413。程秀兰、高游通过量化分析的方法对陕西省普惠性民办园进行调查发现,该地区园所专任教师队伍基本符合国家的幼儿园教职工配备标准并呈现出年轻化的特点[4]。学者徐兴林对山东省各地普惠性民办幼儿园调查发现,普惠性民办园幼儿教师的学历层次以及教师资格证持有率一般低于公办幼儿园教师,性别结构、年龄结构、学历结构、职称结构不合理等问题突出[11]。从我国学者对普惠性幼儿园师资队伍的调查来看,教师队伍不稳定、优质师资相对匮乏等问题是目前急需解决的问题。

3.保教质量方面

只有科学的、符合幼儿身心发展特点和规律的高质量学前教育,才能够有效地促进幼儿身心和谐发展,为终身学习和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12]76。保教质量问题日益成为国内学者在普惠性幼儿园发展研究中的研究焦点。学者袁飞飞、方兴武选取我国中部地区某市的三所县城为调查范围,发现该地区部分普惠性民办园班额过大、活动场地面积不足、游戏化课程理念未融入实际教学活动、“小学化”教学方式仍然存在[13]。研究者孔礼美调查发现丽江市某幼儿园在教育质量发展方面存在着课程结构的内在教育价值没有突显、教师教育观念未能融入教学实践、未能与幼儿形成良好师幼互动以及家校联系不紧密等问题[14]31。樊亚博通过个案研究法发现普惠性民办幼儿园学习环境质量整体偏低,整体处于及格水平和严重不足水平状态之间[15]39。雷芳通过对长株潭三市20所普惠性民办园调查发现部分园所的结构性质量与过程性质量较差[2]。李欣对天津市某幼儿园调查发现该园结构性教育质量基本合格但过程性教育质量有待提高[16]18。从国内学者对我国东西部地区及中部地区普惠性幼儿园保教质量的调查来看,我国东西部地区幼儿园结构性质量发展存在差异,其过程性质量整体发展有待提高。

4.管理机制方面

对幼儿园管理机制进行分析,可以从制度层面了解普惠性幼儿园发展现状,剖析其问题所在。吕苹、付欣悦认为普惠性民办幼儿园缺乏地方政府的具体指导与管理,容易陷入多头管理和管办分离的情况[17]。刘思源将研究视角定位于多中心治理理论,对南宁市普惠性幼儿园发展问题进行探究,发现该地区幼儿园存在政府职责不明确、管理体制落后等问题[18]3。袁飞飞、方兴武对我国中部地区某农村幼儿园的管理队伍调查发现该园所管理力量薄弱,缺乏负责普惠性民办幼儿园建设事务的专职管理人员,其监管力度还有待提高[13]。宣兴村提出教育行政部门主要关注的是普惠性民办园的物质环境、申报程序、收费标准、财政补贴与开支项目的符合度等内容,而缺乏对幼儿园服务质量等具体事项的日常监管与保教业务指导[19]。研究者王海英针对普惠性幼儿园财政投入的监督和管理问题,指出当前我国普惠性民办园存在着投入资金效益低、资金监控少等弊端[20]。针对普惠性幼儿园管理中存在的诸多问题提出完善管理体制机制的探究路径,以从制度层面保障普惠性幼儿园规范发展还需要进行相关研究和探索。

(二)普惠性幼儿园发展路径研究

通过文献梳理发现,国内研究者们主要从政府层面和幼儿园层面对普惠性幼儿园发展路径展开理论层面的探讨。

1.政府层面

普惠性幼儿园的规范发展离不开政府的支持与引导。政府在普惠性幼儿教育的发展中要承担关键责任,如学者张春霞指出政府应该明确其在财政投入中的主体身份,合理分担教育成本,制定多种形式并存的教育管理体制及发展模式,要认真贯彻幼儿园发展中制定的政策法规,以保障政策执行力[21]。针对保教质量问题,王声平、皮军功、关荆晶认为地方政府在评估幼儿园发展现状时,应当以质量评价为核心理念,注重提高过程性教育质量的评估指标并制定明确的质量准入标准[22]。学者陶西平认为,各地政府应当给予普惠性幼儿园财力、物力和人力等多方面的关注和支持,政府在发展普惠性幼儿园的过程中要认真贯彻国家的方针政策,把发展普惠性幼儿园和提高普惠性幼儿园办园水平作为自己义不容辞的重要责任,可对优质的普惠性民办园给予表彰和奖励以提高举办者的办园积极性,同时可以促进幼儿园的高质量发展[23]。祝贺借鉴美国学前教育PPP模式经验,提出地方政府应该加强同民办园的合作,和民办园共同探究发展路径,对民办园进行指导的过程中应注重维护民办园的利益[24]。针对管理体制问题,庄小满认为部分幼儿园只注重入选普惠性幼儿园的资格认定,而忽视后期监督管理,地方政府对普惠性幼儿园的管理和支持应该是长期和长效的,并且要加强评价作用[25]。林爱枝提出对不同区域普惠性幼儿园的管理应当具有针对性,地方政府应当建立具有专业学前教育背景的队伍对普惠性幼儿园的发展进行指导与管理[26]35。针对师资队伍问题,刘思博认为政府要建立完善的优秀教师或优秀普惠性幼儿园的奖励制度以提高幼儿教师的积极性,可以对教师质量达到要求的普惠性幼儿园择优进行财政补助,借以补贴教师工资或直接对优秀教师进行奖励[27]。

2.幼儿园层面

幼儿园园长、管理者、举办者及教师均对普惠性幼儿园发展起着重要影响作用。国内学者试从幼儿园层面探究普惠性幼儿园的发展路径。针对保教质量问题,学者樊亚博认为园长的教育理念直接影响着普惠性幼儿园的办园规划和发展方向,幼儿园园长应当注重自身理念的创新和专业素质的成长[15]76。学者丁秀棠提出幼儿园举办者应科学制定幼儿园用于教育教学支出占总收入的比例,减缓对幼儿园财务收支的控制以避免影响普惠性幼儿园的办园积极性,应增加教师培训、业务活动等方面的经费投入以提高教师专业素养[28]。针对管理机制问题,丁宇琦以多中心治理理论为研究视角,认为幼儿园内部应加强对幼儿教师行为管理以及课程设置管理,其管理主体可以是办园者、管理者、教师等多个主体[29]32。刘思源认为应完善幼儿园的自主管理机制,加强安全管理、财政管理和教师管理[18]44。针对幼儿教师队伍问题,何慧丽提出幼儿教师应注重自我专业的成长,多参加高质量的教师培训活动[30]。樊亚博提出结合幼儿教师职后学习成长情境性特点增强幼儿教师专业发展培训的实效性,通过榜样激励、具体帮扶等唤起幼儿教师对个人生命成长发展的原动力,提高幼儿教师职业认同感[15]80。舒坦、徐东提出幼儿园要高度重视幼儿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幼儿园可以帮助幼儿教师设计专业发展规划并适当减轻其工作负担,幼儿教师自身要学会通过主动学习、合作学习、反思性学习等方式,不断优化自己的专业素质结构[31]。

三、我国普惠性幼儿园发展研究的主要特点分析

我国有关普惠性幼儿园发展的研究已较为丰富。研究者们对普惠性幼儿园发展现状及问题的研究,逐渐从园所条件等结构性质量过渡到保教质量等过程性教育质量的研究。从软硬件的调查研究过渡到政策文本及管理体系等制度层面的研究;从研究方法来看,既有文献研究法、政策文本分析法等质性研究,又有问卷调查等定量研究;从调查区域来看,我国中东西各地区均有关于普惠性幼儿园的相关研究。然而,普惠性幼儿园在不同地区受经济水平及各地区政策影响其发展各异,加之不同研究者主观倾向各有差别,我国普惠性幼儿园发展研究呈现一定的研究特点。通过对已有文献分析,其主要特点表现在以下方面。

(一)研究对象上,区域性研究不均衡

普惠性幼儿园发展具有区域性特点。东西部地区以及城乡地区受经济发展水平等多方面的影响,其普惠性幼儿园发展水平存在差异。学者对调查地区的选择易受其学习、工作或是生活所在地区的影响,而教育的变迁功能使我国优质师资及优秀人才多集中于较发达地区,具有行动研究能力的教师也更多工作于优秀示范园。城镇公办园和城镇普惠性民办园成为更多学者的研究对象。如学者雷芳选取的地区是长沙、株洲和湘潭三市的市区民办园;学者李欣选取天津市某普惠性幼儿园为研究对象,探究该园发展现状。其解决策略受研究对象的区域限制,往往不能产生足够的影响。《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规划纲要》及“国十条”都提出“扩大农村学前教育资源”。此后,连续三期学前教育行动计划,农村都是学前教育发展的重中之重,但从本文所收集的文献来看,有关农村普惠性幼儿园的针对性研究较少。农村是学前教育的薄弱地区,学者应当集中于农村普惠性幼儿园发展现状的研究。

(二)研究内容上,侧重于现象上的描述

研究者从办园条件、师资队伍等直观层面呈现普惠性幼儿园发展现状,主要回答“是什么”的问题,发展路径要回答的问题是“怎么办”,研究所收集的资料,揭示普惠性幼儿园发展的各种现象的本质、规律和原理的研究结果,主要回答“为什么”的问题。通过科学方法判断普惠性幼儿园未来发展前景和趋势,主要回答的是“未来会怎样”的问题。本文收集的研究内容主要聚焦在“是什么”与“怎么办”,侧重于从办园条件、师资队伍等直观层面调查分析,以直接反映我国普惠性学前教育事业发展中出现的问题、贡献策略为目的。我国部分学者能够从教育质量、管理机制等方面调查园所的发展情况,具有一定“为什么”和“应该怎么样”的意义。如我国学者陶西平提出促进普惠性幼儿园高质量发展。总体来看,本文收集的关于“为什么”和“未来会怎么样”的研究内容较少。对普惠性幼儿园发展的研究还需从社会历史、管理制度等更深层次剖析其根本问题。

(三)研究视角上,多学科交叉视角较少

普惠性幼儿园发展不仅仅涉及学前教育领域,更涉及生态学、人口学、经济学以及社会学等多方面学科问题。从可视化分析结果及已有文献研究内容来看,研究视角已呈现出跨专业、多学科的交叉特点。涉及的学科领域有学前教育、教育理论与教育管理、中国政治与国际政治、行政法及地方法制、人口学与计划生育等。比如丁宇琦、刘思源等学者以多中心治理理论为研究视角,探究普惠性幼儿园发展中管理机制问题。但从知网自带的可视化分析(图1)中可以看出其他学科研究视角所占比例较小。只有从多学科、多角度探析普惠性幼儿园发展现状,才能全面了解普惠性幼儿园发展中的问题所在,提出更有针对性的解决策略。

四、我国普惠性幼儿园发展研究的未来展望

在迫切追求教育公平、构建高质量学前教育体系的背景之下,普惠性幼儿园发展的研究日益重要。研究什么、如何研究,是普惠性幼儿园发展研究的方向和指针,也是广大学者需要面对的重大课题。基于对我国普惠性幼儿园发展研究的回顾和主要特点分析,未来我国普惠性幼儿园发展研究可以在以下几个方面进一步拓展。

(一)关注农村及西部地区普惠性幼儿园发展的研究

长期以来,学前教育是我国教育的短板,农村学前教育又是短板中的短板。关注农村及西部地区普惠性幼儿园的发展是加快推进及实现学前教育公平和教育均衡发展的必要举措。要加大对农村留守儿童、贫困儿童、农民工随迁子女、少数民族子女、单亲家庭子女等弱势群体的持续关注,研究在教育均衡发展视域中如何对他们进行教育扶助[32]。发展农村贫困地区和西部薄弱地区是普惠性幼儿园建设的重中之重,扩大农村地区及西部贫困地区普惠优质学前教育资源,推进教育精准扶贫和供给力度,不断缩小区域间发展差距,是我国推进教育公平的重要工作内容。普惠性幼儿园其公益性特点可以满足农村低收入家庭的入园需求,对教育公平的促进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普惠性幼儿园发展的研究更应该聚焦于农村及西部地区。受地方政府财力影响,各地对普惠性幼儿园的补助各不相同。农村地区发展情况各异,研究者对农村地区普惠性幼儿园发展的研究应不同于城市幼儿园的研究路径,在农村资源相对匮乏的条件下,可以结合地区特点探索更适合农村及西部地区幼儿园的发展路径。比如结合农村资源开发特色课程,既有助于促进普惠性幼儿园的发展,又有利于高质量学前教育的发展。

(二)丰富普惠性幼儿园发展的研究内容

教育的发展受到时代背景下政治、经济及文化等多方面的影响。普惠性幼儿园发展过程是动态的,不同时期其影响因素不同,其相应发展路径也不同。若想了解幼儿园的发展情况不仅需要调查其硬件和软件的配备情况,还需了解其发展成效性、时代适应性等多方面问题。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作出了我国已经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的重要判断,并明确了“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的政策导向和重点要求。学前教育是高质量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质量教育体系的基础和起点。研究者应立足幼儿园教育质量深化发展,通过凝聚社会各界力量支持、教育专家理念引领与实践深层探索,共同探寻具有中国文化特色的学前教育课程内容,以提高普惠性幼儿园教育质量,促进普惠性幼儿园优质发展。普惠性幼儿园的公益性机构属性决定了普惠性幼儿园不同于其他形式的幼儿园。研究者除了通过园舍条件、师资队伍、保教质量等方面调查普惠性幼儿园发展现状,更应当关注园长、教师、幼儿和家长等主体需求,了解幼儿园所在区域的发展特点,挖掘普惠性幼儿园发展中的深层次问题,探索和创新幼儿园管理内容。

(三)构建多学科研究视角

由于我国学前教育事业尚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普惠性幼儿园起步较晚,加之我国地域广大、人口众多、区域经济文化水平不均衡,我国的学前教育事业状况呈现出纷繁复杂的表象,我们更应该透过现象看本质,将广博的学科视野融入普惠性幼儿园发展研究之中。事物具有普遍联系性,要以发展、联系的眼光看待一切事物,研究者应多方面、多角度探究事物发展过程。多学科的认识方法和认识角度可以让教育研究者和教育实践者看待问题的视野更宽阔,减少其主观性。对普惠性幼儿园发展的研究应融合多学科领域的知识。比如普惠性的概念涉及经济学的知识;普惠性幼儿园的发展是为了满足广大幼儿入学需求,其发展意义也涉及社会学、人口学等学科;普惠性幼儿园的规范发展离不开政府的宏观规划,这涉及教育管理以及地方法治等相关学科。同时应注意研究过程中对多种学科的运用,不可片面孤立,要结合实际情况进行综合分析。

猜你喜欢
普惠性民办幼儿教师
新时代加强民办中小学党建工作的必要性
把普惠性学前教育纳入基本公共服务范畴
加快破解普惠性学前教育难题
教育部要求各地为民办幼儿园纾困
北京:发布普惠性幼儿园认定新规
北京:发布普惠性幼儿园认定新规
幼儿教师专业成长的三个维度
教育部发布民办本科教育首份“体检报告”
民办少儿英文图书馆工作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