鄢立鑫,曾彬
(西华师范大学 学前与初等教育学院,四川 南充 637000)
扩大普惠性资源供给和提升保育教育质量是当前我国学前教育改革发展的两大重点任务。在《关于学前教育深化改革规范发展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若干意见》)中指出,到2020年全国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要达到85%,广覆盖、保基本、有质量的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要基本建成[1]。普惠性民办幼儿园是指由国家机构以外的社会组织或者个人,利用非国家财政性经费,面向社会举办,由政府认定挂牌,收费可以被普通大众接受,质量有保证,政府给予较多资助与监督的幼儿园[2]。幼儿园的主题活动是指师幼双方围绕一个主题,为习得和探求新知,借助环境和多方资源而建构一系列预设和生成的活动[3]。幼儿园主题活动是幼儿园课程探索的重要途径,是提升过程性教育质量的重要环节。《若干意见》指出,要保护幼儿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鼓励支持幼儿通过亲近自然、直接感知、实际操作、亲身体验等方式学习探索[1]。当前关于应用自然材料开展教育活动的研究对象大多是农村幼儿园[4]1-8,针对城市幼儿园利用自然资源的研究较少。同时,对幼儿园活动中自然材料的应用研究视角集中在美术活动[5]和区角活动[6]1,关于主题活动中的应用研究较少。本文主要以南充市顺庆区3所不同等级的普惠性民办幼儿园为研究样本,调查研究主题活动中自然材料的应用现状,发现普惠性民办幼儿园主题活动中自然材料应用存在的问题,从而提出相关建议。为幼儿园利用自然资源扩大研究对象,为主题活动中自然材料应用扩充研究内容,为普惠性民办幼儿园教育质量的提升提供建议。
为保证研究的科学性,采用自编的《普惠性民办幼儿园主题活动中自然材料应用的观察表》进行调查,然后收集观察数据,针对观察维度进行汇总分析。
根据2019年南充市顺庆区公布的普惠性民办幼儿园名单,选取一二三级普惠性民办幼儿园各1所为例,对普惠性民办幼儿园主题活动中应用自然材料的现状进行观察。为保证样本代表性,根据幼儿园的课程计划,有目的地选择不同年龄段的班级进行观察;根据观察主题活动中实际应用自然材料的情况,将自然材料分为植物类和环境资源类,植物类包括树叶、花草和农作物等,环境资源类包括泥土、石头、沙和水等。主要以这两类自然材料进行观察研究,在主题活动中主要观察自然材料的应用次数。
采取非参与观察法,针对观察幼儿园开展主题活动中自然材料的应用实际情况,编制普惠性民办幼儿园主题活动中自然材料应用观察表。观察内容从自然材料应用的主题领域、应用种类、应用主体、应用地点以及应用来源等五个维度对普惠性民办幼儿园主题活动中应用自然材料的现状进行观察。观察时间分为两个阶段,预观察阶段:11月2―4日共三天,对观察幼儿园涉及自然资源的主题活动进行整理,确认自然材料应用的班级、种类、地点,完善观察表。正式观察阶段:11月9―27日,共15天。周一至周五对样本幼儿园部分班级相关主题活动进行非参与定点观察,一所幼儿园观察一周。对观察时间、观察地点、观察班级采用填写法,观察内容采用文字记录,统计自然材料使用率采用画“正”字,经教师同意过后采用拍照的形式辅助记录。
普惠性民办幼儿园利用自然资源开展主题活动是幼儿园课程开发的一种方式,主要观察自然材料对主题活动的支持现状。
从五大领域进行观察,再将科学领域划分为自然和数学,艺术领域划分为音乐和美术。从调查的数量分布情况来看,自然材料在五大领域中都有主题活动的开展,见表1。
表1 主题活动中自然材料的应用领域
首先,健康领域应用最少,只有1次主题活动开展,占总比5%,教师认为应用自然材料在健康领域所组织的活动关联性小。其次,语言领域和社会领域均开展2次主题活动,各占总比的10%,开展次数活动频率适中。在语言和社会领域中通过自然材料来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幼儿社会性交往,发展幼儿的语言能力。比如在《小动物的家》主题活动中,利用树枝进行搭建,给小动物搭建房子,培养幼儿的同情心。或者对自然物进行表述,组织幼儿从形态、颜色、用途等方面进行观察表达,提高语言表达能力。最后,在科学和艺术领域开展主题活动次数最多,科学领域有8次,艺术领域有7次,共有15次,分别达到总次数的40%和35%。在科学和艺术领域中自然材料大多作为认识载体和操作材料在主题活动中开展,进行自然观察或者自然探究,促进幼儿认识亲近大自然,发展精细动作,萌发热爱大自然的情感。比如开展的《认识菩提树》《分享有趣的植物》《小雪人》等主题活动,既能丰富幼儿的自然知识,也能提供自然材料支持幼儿操作。
自然材料主要是指源于幼儿的生活、容易获得,天然存在未经过人类精加工且有形的自然物[7]1。从表2可以看出,普惠性民办幼儿园在开展主题活动中,教师习惯利用植物类的自然材料,约有15次主题活动用到,占比75%;环境资源类应用仅有5次主题活动,占比25%。可见,作为容易获取和常见的植物类自然材料更加容易获得普惠性民办幼儿园教师的青睐,可以提高主题活动的目标完成度,达到支持幼儿经验生长的教育目标,探索开展创新型的主题活动。比如幼儿园A习惯用南充市当地容易收集获得的木芙蓉树叶、香樟树叶和银杏叶等开展相关主题活动,活动目的是认识分辨树叶种类和利用树叶扎染,不同的年龄班级主题活动教育目标不同。或者利用幼儿园园内种植区或自然角的自然材料,比如幼儿园C利用种植的番茄苗、辣椒和娃娃菜等农作物开展自然活动,认识了解农作物的生长过程,拉近幼儿与田野生活的关系。相比较而言,普惠性民办幼儿园应用沙和石头等环境资源类主题活动较少。
表2 主题活动中自然材料的应用种类
在调查中发现,普惠性民办幼儿园应用自然材料指导主体涉及幼儿园、幼儿和教师,幼儿园教师在主题活动中应用自然材料的次数最多,有12次的主题活动占主导地位,占比60%。并且观察发现在自然材料应用的主题活动开展过程中,普惠性民办幼儿园大多采用传统的“授课”模式,教师占大部分时间对自然材料进行讲解和示范操作,引导幼儿认知观察,掌握操作方法,因此教师应用自然材料的次数较多。随后幼儿自主进行,与自然材料进行互动和探索。虽然自然材料数量充足,但幼儿对自然材料的应用时间相对不足,没有机会进行充分探究,所以以幼儿为主体应用自然材料次数有7次,仅占35%。除此之外,普惠性民办幼儿园为开展家园合作和保障生源,偶尔也会利用自然材料开展亲子活动,鼓励家长和幼儿一起亲近大自然。比如幼儿园B巧妙地将自然材料与亲子活动结合,组织开展了1次特色主题活动,活动中组织亲子双方一同认识辨别树叶,用自然材料装扮幼儿进行时装秀。但是这样以幼儿园为主体、以自然材料为主题开展组织的大型活动次数是极少的。
观察发现,3所普惠性民办幼儿园将大部分主题活动都安排在室内,总共有11次活动,占总比55%,其中有8次都是开展集体教学活动,占总比40%(见表3)。
表3 自然材料的应用地点
普惠性民办幼儿园教师提到,设计自然材料应用的主题活动前,通常会考虑自然材料的安全性、操作性以及开展地点的方便性;室内集体教学活动方便促进教育活动的目标完成,帮助幼儿有组织地操作自然材料,活动后便于处理和保存幼儿作品。室内用于区角活动和环境创设也是进行集体教学活动的补充,所以次数不多,分别只有1次和2次,共占总比15%。当然,普惠性民办幼儿园在优化自身的学习环境过程中,有条件的幼儿园要结合活动场地铺设草坪,尽量扩大绿化面积,创设自然教育区角场所,营造幼儿亲自然的氛围,尤其是一级普惠性民办幼儿园。所以,在保证幼儿户外活动时间的前提下,应用自然材料的主题活动也在室外进行,其中有5次活动都是在幼儿园园内进行自然角和种植区的观察等,占比25%,借用因地制宜地利用园内自然材料进行活动开展。相应的室外游戏环境创设有2次,占比10%。还有幼儿园组织幼儿去户外进行主题活动,应用社区公园的自然材料,拓展自然材料的应用地点。比如幼儿园A还利用附近社区公园的自然资源开展过2次集体教学主题活动。当然,这些室外主题活动的开展更多的是室内集体活动的延伸,丰富活动的类型,并且受天气、出行安全等诸多不确定因素所影响,开展次数并不多。
普惠性民办幼儿园的游戏材料的投放来源一般是幼儿园统一购买、教师自制或采购、家长提供、幼儿自制和社区提供等。观察发现普惠性民办幼儿园主题活动中自然材料的收集次数来源一半是幼儿园,总共有11次主题活动,占比55%,包括利用幼儿园园内自然材料收集和教师自身收集。普惠性民办幼儿园对自然物进行采购,设置种植区和自然角,为应用自然材料主题活动的开展提供直接的材料来源,教师为应用主体和地点方便导致幼儿园成为自然材料来源的主要收集方。相对而言,普惠性民办幼儿园附近的社区也是来源的重要主体,次数达到6次,占总比30%。城市普惠性民办幼儿园附近都含有社区和公园,它们都包含丰富的自然资源,比如幼儿园A附近是湿地公园,里面蕴藏了水资源、沙资源和植物资源等。这些为幼儿园教师收集材料开展相关主题活动提供间接来源,但是由于教师的专业能力有限和地点安全考虑,对社区自然材料利用的次数并不多于幼儿园。当然有一小部分自然材料是家长捐赠的,仅占总比的15%。尤其当开展科学活动,需要收集多样性自然材料的时候,家长能够帮助幼儿收集自然材料,支持主题活动开展。
普惠性民办幼儿园在主题活动中巧妙地应用自然材料,丰富了活动课程内容,开发了幼儿园的本土资源,但是在这个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主题活动应该是教师对活动主题概念进行充分探讨,层层分解自然材料的可延伸性,再结合幼儿兴趣延伸直到具体的一系列活动。但是观察发现,普惠性民办幼儿园开展的活动领域出现严重偏差,集中在艺术和科学领域,总占比75%。以感受大自然美和认识大自然为主题开展活动,比如以“大树的秘密”和“美丽的秋天”等作为月主题开展。其他领域很少涉及,尤其是健康领域仅占5%,并且自然材料很少能作为辅助工具在语言领域和社会领域活动中开展。自然材料的应用未遵循主题活动科学设计的思路,各领域活动之间的知识未形成“有机联系”[8]。这种情况还与普惠性民办幼儿园的等级不同存在正相关的联系,其中三级普惠性民办幼儿园应用自然材料主要是以美术活动的形式开展。
主题活动中的应用自然材料旨在丰富活动内容,帮助幼儿增加间接经验和加强课程生活化。但在观察中发现,普惠性民办幼儿园应用自然材料的主题活动内容的价值取向偏重简单的知识理解,教师因自身专业知识有限,集中于自然物的概念认识和了解,以简单的科学普及知识思维为主,没有对此进行系统的科学化的内容开展,未达到真正丰富主题活动内容的目的。比如《认识菩提树》,活动内容的重点是认识菩提树的名称,普惠性民办幼儿园教师在活动过程中过分强调植物名称,忽视了自然材料自身含有自然治愈的价值,忽视了自然材料带来的探索和体验教育作用,忽视了感受树木的美和大自然生命智慧的自然观察价值。并且,普惠性民办幼儿园教师对于自然现象认识不足,导致在利用自然材料的时候比较僵化和直接,活动内容更是没有起到支持幼儿关键经验发展的作用。
大自然是永恒和多变的,充满了丰富的资源,教师应该充分开发自然材料的价值作用。但是在主题活动的观察中,普惠性民办幼儿园教师缺乏利用自然材料的专业意识,且应用种类随机。普惠性民办幼儿园教师受照搬课程模式的影响,主动开发利用本土资源的意识和实践机会都很薄弱。第一,自然材料应用种类单一,主题活动集中应用像树叶树枝这种容易获得的,并且安全系数高的种类,在主题活动中使用频率高达75%。其他种类并没有得到很好的认识和开发,尤其是水和沙这样低结构材料具有很大的潜力,没有能够促进探究式的主题活动生成,促进幼儿认知结构的发展。在盛行“安全第一”管理文化制约下,对安全性的过度重视迫使普惠性民办幼儿园教师只能束缚应用。再加之,不同等级幼儿园物质基础不同,投放的自然材料种类也会有所影响。
第二,自然材料应用中互通性低,相互之间的联系很少。情景式应用材料是能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与主动性的,再加上紧密的联系有利于自然材料在应用过程中帮助幼儿回归生活,丰富生活经验,构建认知结构。可是主题活动中普惠性民办幼儿园教师经常就单个材料种类开展活动,所以方便开展的植物类的自然材料使用频率较高。另外,自然材料主要是配合主题活动开展,以自然材料而引发的情景性式主题活动开展较少。
第三,缺乏对自然保护的意识。在主题活动开展时,普惠性民办幼儿园教师并没有意识到幼儿的泛灵思维特征,忽视挖掘大自然以及自然材料的生命性。尤其是部分主题活动在户外时,教师没有帮助幼儿建立遵守自然环境的规则,忽视利用自然材料与自然连接表达对环境和大自然的敬畏之心。导致在利用自然材料开展主题活动时,幼儿没有环保意识,会出现破坏自然材料的情况,从而未达到主题活动中生命教育的意义。
当前普惠性民办幼儿园的教师普遍缺乏课程资源开发的知识和技能,缺少对自然材料相关理论的系统学习。在自然材料的选择过程中教师没有抓住幼儿的兴趣爱好,缺乏了幼儿视角。比如,主题活动的设计是从知识为逻辑起点本身出发,往往将注意力放在对自然物概念的理解上,如树叶的名称、种类或者树的结构、生存条件等。内容开展是以一种科学式的思维方式引导幼儿从不同角度研究自然物,没有将自然材料应用于解决生活或社会问题与幼儿的兴趣结合之中。导致主题活动的设计是从每个活动领域对主题的贡献出发,拼凑开展,忽略捕捉幼儿兴趣教育生长点,主题活动的网络设计过程缺乏生成性和弹性。
普惠性民办幼儿园的主题活动中自然材料应用主要以集体教学活动的组织形式,运用简单的认识、触摸的方法,缺乏自然材料背后隐藏的观察法、探究法、分类与测量和实验操作等行为技能的组织方法,错失了支持幼儿核心素养发展的引导机会。并且主题活动中普惠性民办幼儿园教师习惯占主导地位,以幼儿为主体开展的次数相对少(占比35%),给予幼儿自主探索时间不足,限制或抑制幼儿的生成活动。同时,教师没有很好地利用自然材料的特点开展教育活动,组织方法缺乏趣味性和游戏性,忽视了自然材料体验探索式的特点,甚至游戏化的区角活动和环境创设都很少。因此,幼儿在使用自然材料时,对自然材料进行搬运或者简单的摆放,如拼接、粘贴等,玩法单一,没有突破自然材料本身。
农村幼儿园有着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相对而言城市的普惠性民办幼儿园就缺乏这样的优势,所以大多依靠自身创造和附近社区公园的自然资源,收集相关主题活动所需要的自然材料。但是在开展过程当中,幼儿教师主要利用幼儿园种植的植物和生活中常见的自然材料,开展主题活动,较少与家庭、社区合作。随着教育生态化的回归,对于普惠性民办幼儿园的绿化环境以及附近社区资源的自然环境需求越来越重视,并且根据国家教育委员会、建设部印发的《城市幼儿园建设标准(试行)》,要求城市普惠性民办幼儿园绿化用地每生不少于2平方米,园内绿化(含垂直绿化)面积不能低于户外活动场地面积的20%[9]。所以普惠性民办幼儿园园内创设含有自然资源的环境,为自然材料提供了来源。但是相比较而言家长参与自然材料的收集和提供比较少,没有很好地发挥其作用。社区的资源虽然占比30%,但是大多被教师作为搬运工收集到幼儿园,因地制宜利用社区资源实际开展的情况较少。普惠性民办幼儿园教师提到其中部分原因是因为家长的自然意识不到位和社区相关支持力度不足,所以导致合作存在困难。
为推进普惠性民办幼儿园主题活动的优质发展,提高自然材料的应用效率,提出相应的建议。
陈鹤琴先生说过,大社会大自然就是活教材,陶行知先生说生活即教育,这都很好地解释了自然材料在主题活动中应用的核心内涵。增强普惠性民办幼儿园教师对自然材料的价值认识,要意识到自然材料有利于幼儿亲近大自然,走进自然生活世界,有利于幼儿感受理解生命。自然材料抛去了人工加工的浮躁,能够给幼儿带来亲切感和真实感,构成幼儿与自然之亲缘性的桥梁,开启幼儿个体通往自然的生命大门[10]。促进教育回归自然,赋予自然材料生命的活力和内涵,让其成为幼儿知识经验生长所需要的支持性工具;幼儿与自然材料的互动交往,能使其感受到生命、时间的瞬息变化。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普惠性民办幼儿园要“引导幼儿对周围的事物、现象感兴趣,亲近大自然”。因此,幼儿园要有开发自然材料的潜力,丰富的主题活动的网络,构建主题领域活动内容。比如以石头为主题,普惠性民办幼儿园教师可以预设不同主题活动,引导幼儿围绕这个主题自主探索。主题一,“我们有哪些石头宝藏”,鼓励幼儿发现不同颜色形状的石头;主题二,“石头宝宝”,用石头拼图,给石头上色;主题三,“石头的用途”,让幼儿积极讨论发言,并讲述与石头有关的故事;主题四,“会说话的石头”,了解声音是如何发出的,不同大小石头的声音有什么区别;主题五,“水里的石头”,让幼儿投掷石头到水池里,听声音,看石头落入水里是沉还是浮,最后再根据幼儿们兴趣和活动不断扩充和延伸教学内容。以此类推的主题内容不断丰富构建,动态变化的主题内容也是相互衔接并且具有延续性,每个主题内容可以引发多个探索方向,所有内容涵盖了幼儿全面发展的多个领域、多个学科的内容和实际应用[11]89-90。
第一,应用自然材料可以使用开启感官活动的方法,包括自然观察和自然体验。自然材料是人们与大自然建立连接的枢纽,接触自然材料可以从视觉体验、味觉体验、触觉体验、嗅觉体验和听觉体验等感官活动入手,设计“自然的蜡笔”“闻闻自然的气味”“声音从哪里来”等主题活动。自然观察可以对自然材料的形态和颜色进行探究,教师可以运用自然观察方法促进幼儿用眼睛观察生命的变化,分辨大自然给我们传递的美丽信息或危险信号,获得身边环境感知的直接经验。自然观察还可以分为日间观察、夜间观察和居家周遭的观察等形式,普惠性民办幼儿园可以扩展主题活动中利用自然材料的地点,提高家庭和社区的参与度。自然体验可以用触觉阅读大自然,有利于幼儿亲近大自然。比如普惠性民办幼儿园教师可以设计开展户外游戏活动,鼓励幼儿在户外拥抱大树,静静地用手抚摸树皮的质感、树叶的纹路,用身体和脸颊与树接触。
第二,应用自然材料可以以游戏的组织形式,融入自然教育。普惠性民办幼儿园教师要抓住自然材料的探究性,应用自然教育方式开展主题活动,促进整个主题活动的自然性和趣味性。比如开展自然材料活动可以进行拼图分组、相同内容的植物图片分组、相同特性的自然物品分组等,既有利于帮助幼儿更好地理解自然材料的概念和特征,又公平又有趣味性,进一步促进幼儿之间的感情,培养团体合作精神。
第三,普惠性民办幼儿园教师要善于利用自然笔记。自然笔记是探索自然、记录自然和融于自然的方式。鼓励幼儿用简单的图画或文字将对自然的观察、体验和感悟等记录下来,是应用自然材料优化主题活动的重要途径。在自然笔记记录过程中,能够帮助幼儿感受自然的美丽,感觉自己与自然的连接,激发幼儿亲近自然的情感;帮助幼儿更加深入地观察自然、探索自然、留住自然的某个时刻,提高想象力、创造力[12]15-19。
幼儿园主题活动的基本视角应该从幼儿的兴趣出发,旨在关注与协助幼儿的经验生长,将主题的生成放在与幼儿的关系中获得真正的意义[13]。因此,普惠性民办幼儿园教师要建立在对幼儿的兴趣和需求了解和尊重的基础上进行主题活动设计,凸显幼儿在活动中的主体地位,融入幼儿主动参与性,在幼儿探索和实践中发掘主题活动的网络构成,生成适宜的课程活动。这样有利于提升普惠性民办幼儿园的课程质量,推动可持续发展。自然材料应用的主题活动应该捕捉自然材料引发的幼儿兴趣生长点,促进幼儿自身通过与材料互动,进而实现幼儿经验知识的主动建构,体现设计目标的层次性和螺旋上升性。设计主题应该围绕主题核心,从幼儿对自然材料的探究兴趣开始,遵循幼儿的心理发展规律,采用外展式由内向外扩展,鼓励幼儿以主动积极发现生活中与自然的内在联系[14],体现设计内容的整体性、创生性和弹性。
比如认识水,从幼儿的视角进行主题活动设计,利用幼儿的“泛灵”思维,把水当作生命看待,产生一种喜爱和好奇的态度。进而这种态度会支持幼儿进一步探索和发现水背后的奥秘。教师引导幼儿主动地与客观事物相互作用,积极探索,充分调动幼儿的感知体验、操作探索和表达表现,扩充幼儿的知识经验。每一次探索都能推动幼儿产生对自然科学现象的兴趣和探索欲望,调整和强化幼儿对客观事物原有的认识,从而提高认知能力,丰富生活经验,引发对大自然的敬畏和崇拜之情。普惠性民办幼儿园教师可以抓住这些幼儿生成的兴趣点作为主题活动的走向,灵活主题活动的“过程性”和“生成性”。在教育过程中,遵循幼儿的自然天性[15],引发幼儿最原始动力的好奇心,生成性地应用自然材料设计主题活动,这样才能真正促进幼儿在主题活动中实现自我发展,实现自身思维的完善、经验的丰富。
一直以来我国都推崇幼儿园、家庭和社区互相支持、协同合作,形成教育合力并实现系列化、持续化的发展,呼吁幼儿园、家庭与社区共育一体化。《纲要》指出幼儿园要调动家长关心、支持、参与幼儿园教育和管理的积极性,共同提高幼儿园保教质量。在幼儿园课程资源整合中,幼儿园与家庭和社区存在紧密联系,它们都是课程资源重要来源和整合者[16]。普惠性民办幼儿园应当借助家长和社区的力量,拓展自然材料的来源,充分利用蕴含的丰富自然资源,促进主题活动内容的丰富性,降低普惠性民办幼儿园环境创设的成本。以幼儿园为枢纽,引发家长对孩子进行自然教育的认同感,邀请家长参与自然材料的准备和主题活动的开展,这样能够以家庭为平台,引导家长主动利用家庭资源,自发对孩子进行自然教育,探索更多的自然材料[10],扩展幼儿挖掘自然材料的知识面和体验感。这样有助于提升家长的课程参与度,创设家园共育的途径。另外,社区资源为幼儿接触和探究自然材料提供了丰富的机会和场地,让幼儿能够真正地面向自然。教师或家长可以把幼儿带到附近的社区公园,观察、体验和探索丰富多彩的自然材料,能够给予幼儿宽松自由的环境,极大满足内心世界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普惠性民办幼儿园可以广泛动员并组织社区各方面的资源为适龄幼儿和家长提供科学教育服务,比如社区的实验基地等。
教师是主题活动实施的引导者、幼儿发展的支持者。提升普惠性民办幼儿园教师的专业能力,有利于促进自然材料的科学应用,直接提高普惠性幼儿园主题活动的过程质量。一方面,普惠性民办幼儿园教师需要提升专业理念,扩充自然主义教育思想和生活教育思想的理解。在认知上加深对自然材料的科学认识,明白自然资源对于幼儿发展的独特价值和意义,认识幼儿园主题活动回归自然的价值。幼儿接触材料有益于提高幼儿的自然观察智能,救治幼儿的自然缺少症,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发展[17]。普惠性民办幼儿园教师还要加强自我的教学研究意识,丰富自身的自然科学专业知识储备,增加亲近自然教育的教学经验,对于自然材料的应用更加具有科学性,提升发挥促进幼儿的关键经验的作用。普惠性民办幼儿园教师对于活动中幼儿的探究和兴趣生成,应该注意教学调控,让自然材料更好地支持幼儿的发展。在情感方面要增强对自然的热爱,萌发自然教育意识,只有这样教师才能够有更加敏锐的眼光主动捕捉教学点,内发地生成教育活动。
另一方面,普惠性民办幼儿园教师需要提升利用和开发自然材料的能力。主题活动实施过程中,提高自己的观察能力、对自然材料的情景应用分析能力、幼儿兴趣生成课程的决策能力、自然材料应用的实践能力和教学机智等。教师的活动评价观应该转向注重活动过程,增加给予幼儿动手操作、亲自体验自然材料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