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晓艳
【摘要】表现性评价是在真实的情境中对学生完成任务的过程中的表现进行评价,表现性评价注重学生的学习体验和探究过程,以解决问题为主要目标,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的合作交流意识。教师可以布置口头回答、做调查、角色表演等表现任务,创设教学情境,教师通过观察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对学生进行评价。下面,我就表现性评价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运用进行分析。
【关键词】表现性评价;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评价
表现性评价考核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学习质量。教师在对学生进行评价前,要依据教学内容确定表现性评价的目标,通过表现性评价使学生得到更多展示和锻炼的机会,发展学生的各方面能力,教师要注重在情境中对学生进行评价,设计表现性任务,增加小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引导学生积极表现自我。
一、表现性评价的概念及其主要特点
(一)表现性评价的概念
表现性评价是对学生的内在能力及倾向的行为表现进行评价,考核学生面对真实问题的表现。学生在特定的情境中运用已有的知识完成学习任务或者解决某个问题,在任务完成的过程中考核学生的各方面能力。
(二)表现性评价的特点
表现性评价具有情境性、真实性、任务性等特点,教师创设表现性评价的情境,比如,借助多媒体来创设情境,创设表演情境等,教师给学生布置动手实践、交流讨论的任务,
并对学生完成任务的表现进行评价,教师借助核查表、分值系统等评价工具进行评价,通过评价表对学生的综合能力进行评价,合理的表现性评价可以有效提升学生对道德与法治学科的兴趣,帮助教师改善教学质量。
二、表现性评价的理论基础
(一)泰勒的目标评价模式
泰勒的目标评价模式是以目标为中心展开的,这一评价模式是根据预先设计的目标来设计、组织课程和实施评价。泰勒模式注重教育目标,将教育目标转化为可以测量的学生的行为目标,并进行教学和评价。他的教育评价对于世界各国的教育评价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建构主义理论强调要以原有的知识为基础,建构新的知识,建构主义强调情境,强调运用已有知识来完成任务的能力。建构主义为表现性评价提供了启示,建构主义告诉我们:要在真实的情境中进行教学评价,在情境中考察学生的学习表现。
(三)多元智能理论
多元智能理论尊重学生智能的差异性,多元智能理论认为智能之间是相互独立的,没有优劣之分,人的智能具有独特性。多元智能理论认为人具有多种智能,表现性评价注重学生探究能力、知识应用能力和思维能力等多种能力的评价,表现性评价可以发现学生的优势智能,促进学生的优势智能的发展,表现性评价可以帮助学生扬长避短,更好地发现和运用自己的智能优势。
三、表现性评价在教学中的重要意义
(一)表现性评价可以增加学生的课堂参与
表现性评价更加公开,学生可以作为参与者参与到课堂中,学生需要和其他同学进行合作交流,学生的天赋和兴趣更容易被教师发掘。在表现性评价下,学生会更加积极参与课堂中的各项活动,学生在课堂中会得到更多的成长和收获。
(二)表现性评价有助于学生全面发展
表现性评价促使教师从多方面、多维度对教学进行评价,体现了现代化教育理念。表现性评价注重对学生的学习的表现进行评价,更加注重学生的个性化,有助于学生的发展。表现性评价改变了对学生的单一成绩评价,而是从动手能力、思维能力、交往能力等多個方面来评价学生,注重了学生多个方面的发展,有助于促进学生素养和能力的发展。
四、表现性评价在教学中的运用策略
(一)制定出适宜的表现性评价的目标
表现性评价可以给学生更多的展示和锻炼自我的机会,在进行表现性评价时,教师要制定出评价目标。教师依据本课的重点内容来设计评价目标,对于目标指向的内容,学生应做到熟悉并能够运用。教师从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以及价值观三个方面来设计评价目标,在设计时,既要重视知识学习,也要注重提高学生的能力、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
例如,在讲《周末巧安排》这节课时,我将本课的评价目标定为: 1.能够合理安排短时间的闲暇时间;2.能够制定出自己的周末计划,使自己的周末过得精彩。3.学生能够分清事情的紧急程度,先做重要且紧急的事情。本课的评价目标指向的是本课学习内容的核心,是本课的重难点内容。
(二)在情境中对学生进行表现性评价
教师要对学生在具体情境下完成任务的情况进行评估,因此教师要重视创设情境,教师可以结合生活实际来创设问题情境,也可以创设表演等活动情境。在真实的、开放的情境中,有助于完成学习目标。在学习情境中有助于帮助小学生提升道德认知,积极投入到课堂活动中。
例如,《周末巧安排》这节课,我设计了情境,引导小学生交流情境中的学生度过周末的方式是否合理。情境一:周末小丽和妈妈去图书馆阅读,她很开心能够看到很多有趣的图书。情境二:小新的周末妈妈给她安排了舞蹈班和书法班,小新很开心,周末可以学到很多本领。情境三: 小亮认为周日好不容易休息,一直睡到中午,吃完午饭看电视,玩游戏,周日晚上想起来作业还没做,晚上着急做作业,无法保证作业完成的质量。情境四:小兰周末的安排是周六和爸爸妈妈去登山,周日上午去爷爷家,周日下午看电影,看完电影做作业。我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四个情境中的人物安排周末是否合理。经过讨论,学生发现情境一和情景二的人物周末的安排合理充实,情境三中的小亮没有做到合理安排周末,没有养成良好的习惯。情境四中的小兰虽然周末既安排了体育锻炼,也安排了娱乐休息,但是将做作业放到了最后,没有做到分清主次。我对于学生在小组中的讨论情况进行表现性评价,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讨论中。
(三)在任务中对学生进行表现性评价
教师要在任务中对学生进行评价,教师设计的任务形式可以是口头表述、一项调查实践、 游戏体验、讲述故事、模拟表演等,借助多种任务形式提升学生完成任务的兴趣,增强学生的能力。教师开发、设计表现性任务有助于开发学生的潜能,教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观察和评估,并进行表现性评价。
例如,《周末巧安排》我将本课的表现性任务设计如下:1:制作出自己的周末安排表,并和同桌交流给出自己的建议。2. 和同桌交流自己的周末生活,说出自己的体验和感受。3.小游戏——体验父母,了解父母为我们周末安排兴趣班的心态。任务1主要是引导学生在任务中能够合理安排自己的周末时间;学生完成制作周末计划表的任务,培养学生提前做计划的好习惯,加深学生对科学安排周末计划的认识。任务2主要是引导学生在和同学的交流中了解如何巧妙地安排周末,怎样安排使周末更加充实。交流和讨论的任务有助于激发学生课堂参与的兴趣,引导学生在交流中说出自己对不同周末活动的感受。任务3主要是引导学生了解自己和父母在周末安排上的分歧,能够巧妙化解和父母的矛盾。
(四)采用豐富的形式进行表现性评价
教师可以运用丰富的形式进行表现性评价,相比较于纸笔测试的单一形式,表现性评价的形式更加多样,比如:口头陈述、问卷调查、采访、搜集信息等,教师根据学生在学习中的表现进行评价,在评价时更加注重学生学习的过程、方法,以及学生的各方面能力。教师对学生进行更加客观的评价,发掘每个学生的优点。
例如,《周末巧安排》这节课我采用了小组讨论、情境任务、角色表演、口头陈述等多种方式来对学生进行表现性评价,着重看学生是否积极参与了课堂讨论,是否形成了合理安排周末时间的意识,以及是否能够优先处理紧急且重要的事情,是否可以做到灵活变通。对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思维能力、合作能力等多方面进行评价。
(五)制定科学合理易操作的评价规则
在表现性评价时,教师可以通过具有等级差异的评分标准来使学生更好的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教师可以先向学生展示优秀的学生作品作为样例,并对评价的标准进行客观的描述,并确定好等级水平,并给予每个水平一定的分值。教师设计出表现性任务的评价量规,帮助学生了解评价任务的评分规则。教师可以采用核查表、分析性量规等方式辅助进行评价,使评价活动更加具体、易懂。
例如,《周末巧安排》这节课我借助核查表的评价方式进行表现性评价。我设计了学生自评表和教师评价表。学生使用的为学生自评表,主要是评价自己设计的周末安排表是否劳逸结合,是否先做了重要且紧急的事情。如果学生认为自己设计的周末安排表可以做到,安排的合理,可以得到三颗星星,如果比较合理,基本可以做到,得两颗星星。如果认为还可以继续改进,得到一颗星星。教师运用的评价表的评价规则主要是1.看学生的周末安排是否充实,2.安排的周末活动是否适合周末做,3.周末安排的活动是否多样且有意义,4.周末安排是否具有可行性。如果学生这四条都满足,可以得到三颗星,如果满足其中的2至3条可以得到2颗星,如果满足1条可以得到1颗星,表示需要继续改进自己的周末安排。在做周末安排表前,我引导学生认识到周末安排的合理、可行,分清主次是考核的重点,引导学生合理科学的安排周末。
综上所述,表现性评价可以更好地发掘学生的潜能,教师要借助表现性评价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自己,提高学生的自信心。表现性评价能够对教师的教学起到导向和监控作用。教师要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给予学生更多的人文关怀。教师设计的任务要具有情境性,设计的任务要多样化,教师在评价结束后要给学生提供及时、全面的反馈,便于学生在评价中了解自己的表现以及自己与评价目标之间的差距。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自我评价,通过自我评价使学生完善自己、发展自己。
参考文献:
[1]林青. 核心素养视域下小学道德与法治学科表现性评价的思考与探索[J]. 新课程,2021(43):43.
[2]吴晓婷. 在表现性评价中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以小学道德与法治“欢欢喜喜庆国庆”一课为例[J]. 中小学课堂教学研究,2020(06):51-53.
[3]王玉兰. 小学道德与法治学科促进知行一致的表现性评价[J]. 上海课程教学研究,2020(Z1):71-74+94.
[4]李颖,唐小芳. 小学《道德与法治》学科关键能力的建构与表现性评价的探索[J]. 求学,2019(32):2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