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海英
【摘要】众所周知,阅读在语文的教学中占据着很大比重,阅读能力也是语文教育工作中的核心之一,因此,教师有责任也有义务帮助学生培养阅读能力,从而让学生在之后的自主阅读的过程中能够如鱼得水。语文教学中包含“听”、“说”、“读”、“写”四大版块,“读”也就是阅读能力,在语文教学中占据着一席之地,在小学语文的教学中阅读不仅仅包括课上的阅读,更包含课下的阅读,如果能够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将课内外阅读有效的结合起来,对于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将会有很大的帮助。在反复的实践中,我们探索出了群文阅读的教学方式,将课下阅读内化在课堂中,丰富和优化教学内容。本文主要介绍的就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群文阅读的实施方式。
【关键词】小学语文;群文阅读;课内外阅读
群文阅读是指在阅读教学中教师根据阅读的主要内容选择一个议题,也就是一个关键点,然后根据关键点选择多个文本组合在一起进行教学,不仅可以扩大学生的阅读量,还可以帮助学生更好的掌握阅读中的相关知识。但是在当前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仍然是以单篇课文的精讲精读教学为主,并且在课堂教师只注重向学生传授考试的重点内容,长此以往,学生的阅读能力并没有得到提高,这对学生的发展是不利的。因此,教师应该创新阅读教学方式,采用群文阅读的方法让学生在有限的课堂时间中阅读和学习到更多的内容,同时掌握有效的阅读方法,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和阅读的能力,進而优化小学语文阅读课堂教学效果。
一、教师依照议题选择多个文本
教师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过程中首先要根据教学内容确定议题,将不同类型的阅读文本按照既定的议题组合起来,在课堂中向学生们展示。教师要充分根据语文教材选择和确定合适的议题,明确课堂教学目标,进而开展多文本的阅读。
例如,在学完《赠汪伦》这首诗之后,我问学生们:“这是一首什么样的诗呢?诗人在表达自己的情感的时候运用的什么样的方式呢?”学生们回答:“这是送别诗,诗人通过唱歌的形式送别朋友。”之后,我又给学生们呈现了一些同种类型的古诗进行赏析阅读,看看他们的区别。分别为《送孟浩然之广陵》《别董大》《渭城曲》等古诗,之后引导学生们进行阅读和赏析,使得课堂教学内容逐渐的丰富,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会增加。由此可见,在小学语文群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根据教学内容确定一个议题,然后根据议题搜集多个阅读文本,进而丰富课堂教学内容,将课内的阅读与课外的阅读有效的衔接在一起。
二、组织学生对多文本进行交流
选择好议题和文本之后,教师就要组织学生对选择的文本进行阅读和学习交流。在教师的讲解和学生的阅读的过程中,也需要有一个科学合理的方法,因为,如果在课堂中教师对每一篇文本都进行精细的分析的话,那么就会占用大量的课堂时间,学生掌握的知识就非常有限了。因此,在选择好文本之后,教师要传授给学生科学的阅读方法,组织学生对文本进行交流,以最短的时间检索文本中的重要信息。
例如,在对这几首诗的阅读分析中,学生们了解到,他们虽然都属于送别诗,但是不同的诗人采用的方式是不同的,比如《别董大》是通过诗人与友人之间的交谈送别的。《渭城曲》中诗人是以饮酒的方式送别故人。而在《送孟浩然之广陵》中诗人是目送友人离开的。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们不仅掌握和了解了这四首古诗,还能够加强小学语文课堂内外的联系,进而提高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和语文学习能力。由此可见,在小学语文群文阅读教学的开展中,教师在选好群文阅读的文本之后,要组织学生对不同的文本进行分析和交流,了解不同文本之间的联系和区别,进而掌握有效的阅读的方法。
三、对学生的交流成果进行总结
在组织学生对多个文本进行阅读和交流之后,教师就应该鼓励学生对学习和交流的内容进行汇报和总结,检验学生们的学习和阅读效果,最后再由教师对阅读内容进行补充和总结,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印象,还能够提高学生的分析和语言表达能力,优化小学语文阅读课堂教学效果。
例如,在对多个文本进行总结和分析之后,教师要对学生分析和交流的结果进行总结和归纳,可以让学生上台表现,说出他们阅读和分析的结果,最后教师在进行完善和总结。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们不仅能够深刻的理解本节课中的阅读文本的内容,还能够加深学生对知识的印象。所以,在小学语文群文阅读的教学中,教师在教学的最后,要善于对这些文本进行总结和归纳,帮助学生回顾本节课的所学知识和阅读的内容,从而为本节课画一个完美的句号。
综上所述,在小学语文课内外阅读教学的的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有效的选择群文阅读的议题,为学生呈现多个文本,引导学生开展比较、对比阅读,在相似但又不同的文本中找到区别和联系,进而提高学生的归纳能力、总结能力。
参考文献:
[1]季荣国. 小学群文阅读授课中课内外阅读结合的几点做法[J]. 当代家庭教育,2020,(27):182-183.
[2]赵贯生. 谈小学语文群文阅读教学的有效策略[J]. 课程教育研究,2020,(36):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