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容
【摘要】“美德即学问”德育教育在青少年成长过程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借助一系列教育手段、实践体验等活动可以引导青少年健康成长,通过德育教育使青少年形成正确的价值取向、良好的道德品行与一定的个人素养,从而进一步促进全方位发展。在素质教育进程中,德育教育都应当排在第一位,语文作为高中阶段的重要学科之一,同样需要以德育教育为引领,将文化教育與德育教育有机融合,充分发挥语文课程的德育作用,在教学时加强道德情感层面的引导与培育,把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落到实处去。
【关键词】德育教育;高中语文;引领;教学策略
引言:在教育部印发的《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中提出:“始终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大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华民族素来重视德育教育,在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中应当以德育教育为引领,语文知识内容为内核,教学组织为手段,将语文教学与德育教育融为一体,寻找两者的契合点,让语文教学为德育教育赋能,德育教育为语文教学添彩。语文教师需要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思想资源,从现有教材中挖掘德育素材,丰富课堂教学内容的深度和广度,将爱国主义情怀、传统美德等融入到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去。
一、深入剖析课文,弘扬奋斗精神
为了确保德育教育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引领作用,切实做好德育教育工作,语文教师可以从现有教材课文中选取适合的素材,找到切入点,通过对课文中心思想、人物、故事的剖析为学生们展现刚健有为、自强不息的精神,借此提高学生们的思想道德认识,将文学作品中展现出来的人生态度、思想情怀作为学生人生的价值导航,实现正面引导。
举例说明,在教授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1上册《喜看稻菽千重浪-记首届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袁隆平》这课时,这篇课文从人物行动、语言、细节描写等方法生动描绘了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高尚的道德操守与奋斗精神。对于高中生而言,袁隆平的事迹定然不会感到陌生,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去自主研读课文,深挖其中的细节描写,督促学生去理解、感悟袁隆平展现出来的精神境界与品质。首先,要求班级学生仔细阅读全文,并留意课文中作者是怎样描写袁隆平的?运用了哪些语句,这些描写的作用是什么?”随后,邀请几位学生选择课文中一小段细节描写的句子进行朗读,并展开分析这些形容词、句子揭示了什么。如:在课文第二段中作者应用了“跨”“迈”“挽”等动词用文字向我们展现了袁隆平在试验田中动作的情景,借助一系列精准到位的词句将整个人物形象鲜活再现。要求学生结合上下文进行深入分析与对比,当学生在深挖和思考课文描写手法的同时,他们对于袁隆平先生的为人、精神将会有更进一步的感悟和理解。在教师解析完整篇课文之后,还可为学生提供几篇课外的袁隆平先生采访,请学生自行阅读和思考,要求学生用三到四个成语来概括袁隆平先生的个性或精神,并根据自己列举出来的关键词进行写作训练,将自己对袁隆平先生生平的了解和体悟用文字记录下来,借助这种练笔形式引导学生学习和理解袁隆平先生奋斗、严谨和创新精神。
最后,语文教师可对学生们提交的短文进行分析点评,在教授语文写作技巧的同时,引导学生向更深层次去感悟袁隆平先生身上那种严谨求证、奋斗不息、为国为民的高尚精神。先阅读、后剖析、再发散,以循序渐进的方式带领学生从课内外去了解袁隆平先生,将其作为高中学生们的精神导师和正面榜样,发挥出语文教学的德育功能。
二、布置学习任务,启发学生思考
以德育教育引领高中语文教学时,教师需要考虑到学生本身的实际情况,以理论教育结合教学实践,充分发挥出学生的主体性作用。可将语文课堂的教学内容进行拓展和延伸,鼓励学生围绕特定的话题开展实践性语文活动,增强德育教育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感染力和实效性,一方面能够提高语文课堂上学生的参与度,另外一方面也促进了学生对于价值观念、道德品行的思考,进一步引导学生自主评价,进行自我德育教育。
例如,在教授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1上册《家乡文化生活》这一单元时,教师可以向班级学生布置一系列的调研学习任务,鼓励学生自主思考、动手调研、制作调查报告,从具有挑战性的学习任务中感受家乡的文化生活现状,以及家乡在新时代社会发展中的变化,从而激发学生们的乡土情怀,使他们树立起建设家乡与祖国的理想信念。首先,语文教师将会把班级学生划分为若干个调研小组,要求每个小组以团队合作的方式来关注和调查家乡的文化生活。每组需要从图书馆、报刊杂志、新闻网站等处搜集和获取家乡十年来的文化现象,关注家乡传统文化到现代社会文化氛围的变迁,借助这种实践活动的形式引领学生深入认识家乡。随后,每个小组需要将搜集来的图片、文字资料制作成为一份较为完整的调研报告,并提出一系列合理建议。假设学生对家乡代表性人物进行了采访,那么还需要附上一份采访记录,将社会实践活动与民族文化、乡土情怀融为一体。在完成调研报告的过程中,锻炼了高中生的观察能力、分析处理能力、团队协作能力、沟通能力、语言组织能力、资料搜集能力等素养,同时还培养了学生热爱家乡的美好情感,以亲身参与的方式去切实感受这些年来家乡文化生活的变化与发展。
最后,每组需要提交一份具有针对性的调研报告,并上台逐一分享,语文教师可邀请学生来谈一谈他们对于此次家乡文化生活调研的感悟与体会,请学生们来总结一下自己家乡的传统文化精髓是什么、近年来家乡文化生活的变化体现在哪里以及未来可以怎样去发展。另外,在调研活动结束后还可组织主题写作活动,要求班级学生根据自己在此次调研活动中的所见所闻来写一篇对家乡的寄语,增加高中生对于家乡的文化认同与自豪感。
结语:
总而言之,德育是素质教育进程的重中之重。在高中语文教学期间不可忽视德育教育的引领作用,充分发挥出语文学科的德育功能,通过一系列具有实践性、自主性的教学活动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塑造健全人格,培养美好品德。将爱国精神、民族情怀、传统美德等与语文教学内容有机融合,让语文教学成为德育教育的实施途径,使德育教育为语文课堂增加光彩,在学生们心中播撒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种子,,推动高中生实现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柯胜智.如何评价学科教学中德育渗透的实效性——以高中语文学科为例[J].科教文汇(上旬刊),2020(10):137-138.
[2]李雁.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德育的渗透策略[J].西部素质教育,2020,6(13):52-53.
[3]祝高波.德育教育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渗透[J].现代交际,2016(16):170-1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