狼疮性肾炎患者外周血NLR、PLR、MPV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

2021-03-19 12:09何宜偏刘勇刘绛陈佩欣刘仕想林中军郑奕挺黎癸辰
中外医学研究 2021年4期
关键词:管型补体粒细胞

何宜偏 刘勇 刘绛 陈佩欣 刘仕想 林中军 郑奕挺 黎癸辰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是我国临床上常见的自身系统性免疫性疾病,极易对肾脏造成累及,相关数据显示,有40% ~60% 患者在发病初期则有狼疮性肾炎(LN),LN患者除SLE的全身表现之外,还会出现蛋白尿、血尿、肾功能障碍等症状,是导致终末期肾脏疾病的重要病因之一[1]。LN的发病机制涉及多因素,包括遗传、环境、性激素、免疫反应等多个环节,目前的研究也指出,在自身免疫性疾病中,中性粒细胞激活、血小板活化等异常行为在机体免疫调节及炎症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2]。近年来,有较多报道发现,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值(PLR)、平均血小板体积(MPV)在反映机体炎症反应上也具有重要意义[3-4]。因此,本研究旨在探讨外周血NLR、PLR、MPV水平在LN患者中的变化及临床意义,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7年1月-2020年5月笔者所在医院接诊的50例LN患者、50例单纯SLE患者作为本研究对象。纳入标准:SLE诊断标准参照《系统性红斑狼疮诊断及治疗指南》[5],并通过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查、影像学、组织病理学等检查确诊;LN诊断标准参照《内科学》,(1)24 h蛋白尿持续>0.5 g或者随机尿蛋白检查结果(+++),或者尿蛋白/肌酐>500 mg/g;(2)细胞管型结果呈血红蛋白管型、红细胞管型、管状管型、颗粒管型或者混合管型;(3)有活动性尿沉渣表现(排除外尿路感染后,尿白细胞结果>5个/HPF,尿红细胞结果>5个/HPF),或者白细胞管型,或者红细胞管型,符合上述任何1项,再经过肾活检病理检查结果明确诊断[6];年龄18~60岁。排除标准:合并急慢性感染性疾病;合并血液系统疾病、其余自身免疫系统疾病等;合并其余原发性或继发性肾脏疾病;近3个月接受过免疫抑制剂、激素制剂,或对白细胞计数(WBC)有影响的药物;近3个月内接受过输血;合并其余重要脏器功能不全、心脑血管疾病等,或合并恶性肿瘤;认知功能障碍。并选择同期于本院接受体检的50例健康者作为对照组。其中LN组男6例,女44例,年龄24~57岁,平均(38.40±7.50)岁;单纯SLE组男5例,女45例,年龄21~54岁,平均(37.91±8.11)岁;对照组男8例,女42例,年龄20~58岁,平均(38.91±6.73)岁。三组性别、年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受试者均签署研究知情同意书,且本研究已通过伦理委员会批准实施。

1.2 方法

1.2.1 实验室指标检查 收集所有受试者纳入研究后次日清晨空腹外周静脉血8 ml,置于3 500 r/min的条件下离心5 min后,留取血浆标本以备检测,(1)血常规:使用日本希森美康五分类血液细胞分析仪XS500i型检测,包括WBC、血小板计数(PLT)、红细胞沉降率(ESR)、血红蛋白(Hb)、中性粒细胞计数、淋巴细胞计数;(2)肾功能:使用罗氏公司生产的全自动生化分析仪Cobas8000A型检测尿素氮(BUN)、血肌酐(Scr),并留取清晨6点到次日清晨6点的尿液,记录24 h尿蛋白定量结果;(3)补体C3、补体C4:使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试剂盒购于武汉中帜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4)高敏C反应蛋白(hs-CRP)。

1.2.2 外周血NLR、PLR、MPV 根据中性粒细胞计数、淋巴细胞计数、PLT计算,其中NLR=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PLR=PLT/淋巴细胞;并使用血液细胞分析仪检测MPV的表达。

1.2.3 LN组亚分组方式 根据系统性红斑狼疮疾病活动度评分(SLEDAI)对LN组患者进行亚分组,其中结果≥10分为活动组(34例),≤9分为稳定组(16例)。

1.3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 三组实验室指标比较

LN组PLT、Hb、淋巴细胞计数、补体C3、补体C4均低于单纯SLE组和对照组,ESR、BUN、Scr、24 h尿蛋白定量、hs-CRP均高于单纯SLE组和对照组,SLEDAI评分高于单纯SLE组,且单纯SLE组PLT、Hb、淋巴细胞计数、补体C3、补体C4均低于对照组,hs-CRP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中性粒细胞计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N组和单纯SLE组WBC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单纯SLE组和对照组BUN、Scr、24 h尿蛋白定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三组实验室指标比较 (±s)

表1 三组实验室指标比较 (±s)

PLT(×109/L)组别 WBC(×109/L)ESR(mm/h)Hb(g/L)中性粒细胞计数(×109/L)淋巴细胞计数(×109/L)LN组(n=50) 4.87±0.55 149.72±12.33 23.34±1.69 97.56±12.34 3.49±0.68 0.93±0.11单纯SLE组(n=50) 5.04±0.72 195.45±16.03* 17.00±2.41* 112.40±13.04* 3.41±0.74 1.67±0.20*对照组(n=50) 6.23±1.22*# 218.31±19.63*# 12.33±2.15*# 137.45±15.94*# 3.22±0.99 2.09±0.15*#F/t值 35.667 230.333 344.752 105.783 1.450 693.566 P值 0.000 0.000 0.000 0.000 0.238 0.000

表1(续)

2.2 三组NLR、PLR、MPV比较

LN组NLR、PLR、MPV均高于单纯SLE组和对照组,单纯SLE组NLR、PLR、MPV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三组NLR、PLR、MPV比较 (±s)

表2 三组NLR、PLR、MPV比较 (±s)

*与LN组比较,P<0.05;#与单纯SLE组比较,P<0.05。

组别 NLR PLR MPV(fl)LN组(n=50) 3.75±0.56 160.99±13.92 12.27±1.64单纯SLE组(n=50) 2.04±0.27* 117.04±8.76* 10.35±1.31*对照组(n=50) 1.54±0.20*# 104.45±9.00*# 9.14±0.86*#F值 472.345 376.019 72.626 P值 0.000 0.000 0.000

2.3 不同病情程度LN组NLR、PLR、MPV比较

LN活动组NLR、PLR、MPV均高于LN稳定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不同病情程度LN组NLR、PLR、MPV比较 (±s)

表3 不同病情程度LN组NLR、PLR、MPV比较 (±s)

组别 NLR PLR MPV(fl)LN 活动组(n=34) 4.37±0.57 178.34±15.05 13.18±1.57 LN 稳定组(n=16) 2.46±0.33 124.12±11.03 10.34±1.20 t值 20.506 20.547 10.162 P值 0.000 0.000 0.000

2.4 NLR、PLR、MPV和LN发生的Logistic分析

经过Logistic分析显示,NLR、PLR、MPV均为LN发病的危险因素(P<0.05),见表4。

表4 NLR、PLR、MPV和LN发生的Logistic分析

3 讨论

LN主要是由于循环或者原位的免疫复合物发生沉积并对肾脏造成损伤所引起,是SLE患者常见且严重的一种并发症,10% ~30% 增殖性LN患者可进展成为终末期肾病,是影响SLE预后的重要原因[7-8]。目前对于LN的诊断仍是以肾脏活检作为金标准,但该方式属于有创操作,无法频繁检查来了解疾病的活动程度,且有一定并发症和风险。血清学诊断在临床上具有无创、快捷等优势,而在LN患者中,通常是检测血常规、补体C3、C4、hs-CRP、肾功能指标等指标来了解病情状况,但此类标志物的特异度、灵敏性不太高,ESR、hs-CRP等指标又容易受到感染的影响,且在早期SLE时患者通常无明显肾功能变化,当出现肾功能指标异常时则代表已出现了肾功能受累,影响治疗时机,因此寻找一种有效确切的血清标志物显得极为重要[9-10]。

已有研究指出,免疫系统疾病中,中性粒细胞所诱发的炎症激活发挥着重要作用,其中NLR、PLR在其间的作用备受学者重视[11]。NLR、PLR属于结合两种不同因素的免疫途径,和单一的某个因素相比,更有助于了解全身炎症状态,其比值的逐渐升高,则提示机体炎症稳态遭到破坏的可能性越大。近年来,有研究指出,NLR、PLR不仅可了解机体的免疫状况,还对肾功能损伤程度判断具有指导意义[12]。此外,机体在发生炎症反应过程中,会释放大量促炎因子和趋化因子,此过程会导致血小板激活,加强促凝过程,而凝血功能的异常也会令炎症反应进一步加重,形成一种恶性循环。MPV是反映血小板活化情况及功能体积的重要参数,其表达的升高不仅可表示血小板处于活化状态,还可了解炎症反应状态。

本研究结果显示,在LN患者中PLT、Hb、淋巴细胞计数、补体C3、补体C4均明显降低,ESR、BUN、Scr、24 h尿蛋白定量、hs-CRP、SLEDAI评分均明显升高,且LN患者NLR、PLR、MPV均明显比单纯SLE患者和健康者高,而LN活动组NLR、PLR、MPV表达也明显高于稳定组,在Logistic分析中显示,NLR、PLR、MPV均是LN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显示出NLR、PLR、MPV的改变参与着疾病的发生和发展过程。通过分析原因如下:(1)在SLE的发病过程中则会出现多克隆B细胞激活表现,导致免疫球蛋白激活并释放大量炎症因子,致使淋巴细胞计数、PLT降低,增加NLR、PLR的表达;(2)当机体处于炎症状态时,中性粒细胞可释放大量炎症介质,可促进血小板活化过程,激活内源性及外源性凝血途径,并大量消耗凝血因子,导致血小板激活,增高外周血中MPV的表达;(3)随着肾损伤程度的加重,肾小球可表现出高滤过表现,并出现蛋白尿,这种高灌注、高滤过状态也会导致组织处于高凝情况,在激活血小板的同时,也会加重炎症反应。因此,笔者认为今后临床上可通过调节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活性、血小板活化等过程,以期改善患者病情。但本研究未观察在经过治疗后NLR、PLR、MPV是否会出现降低,对于此部分内容此后仍需扩大研究、增加样本量继续探讨。

综上所述,LN患者中外周血NLR、PLR、MPV的表达均明显升高,且和疾病活动度具有相关性,参与疾病的发生和发展,本研究也为今后防治疾病提供了一定理论基础。

猜你喜欢
管型补体粒细胞
IL-17、IL-35联合补体C3、C4在CHB患者外周血中的表达及与肝纤维化程度的关系研究
假性粒细胞减少是怎么回事
儿童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相关疾病研究
补体因子H与心血管疾病的研究进展
布置型式对动力管道异常大位移影响计算
抗dsDNA抗体、补体C3及其他实验室指标对于诊断系统性红斑狼疮肾损伤的临床意义
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对肿瘤化疗后骨髓抑制作用研究
补体在急性肺损伤中的作用
装配式管型、箱型通道与现浇箱涵造价对比分析
关于一种尿液中有形成分保存方法的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