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L-17、IL-35联合补体C3、C4在CHB患者外周血中的表达及与肝纤维化程度的关系研究

2022-08-11 08:25王海东李宁侠李建华唐小璐董恒利
检验医学与临床 2022年15期
关键词:补体乙型肝炎纤维化

王海东,李宁侠,李建华,唐小璐,李 江,董恒利△

1.西安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检验科,陕西西安 710038;2.西安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神经外科,陕西西安 710038;3.延安大学咸阳医院输血科,陕西咸阳 712099

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导致的肝炎是临床常见的肝病之一,虽然我国积极推广乙型肝炎疫苗,但乙型肝炎在我国的发病率仍较高[1]。慢性乙型肝炎(CHB)是由乙型肝炎病毒持续感染导致的,在其转归过程中,会历经肝纤维化,并会进一步引发肝衰竭、肝硬化及肝癌等重大病症,对患者的生命健康构成严重危害[2]。研究表明,肝纤维化具有可逆性,及时逆转肝纤维化可有效控制病情[3]。因此,寻找有效方法对肝纤维化程度进行准确评估对CHB的治疗及病情控制具有重要意义。目前临床诊断肝纤维化的首要方法是肝组织病理学检测,该方法需进行肝脏穿刺,易造成肝部侵袭性损伤,且存在主观局限,造成肝纤维化的错位分级[4]。瞬时弹性成像、APRI评分及FIB-4指数等诊断方法虽无创,但准确度不高,且无法应用于疗效判断及随访。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血清学检测因具有快速、准确、无创、易操作等优势而被广泛应用于多种疾病的诊断及病情监测中[5]。寻求准确有效的血清学检测指标对肝纤维化程度进行评估对CHB的治疗及病情监测极其重要。白细胞介素(IL)-17、IL-35均是炎症介质,在炎性反应的调控中具有重要作用,补体C3、补体C4是补体中最为重要的酶活性球蛋白,在机体免疫调节中发挥重要作用[6]。但鲜有报道联合检测CHB患者血清IL-17、IL-35及补体C3、补体C4水平并研究其与肝纤维化程度的关系。本研究通过比较CHB患者与体检健康者外周血IL-17、IL-35及补体C3、补体C4的表达来分析以上指标与肝纤维化程度之间的关系,旨在为CHB的防治及病情评估提供参考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收集西安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2019年1月至2020年2月收治的110例符合纳入及排除标准的CHB患者作为观察组,其中男63例,女47例;年龄20~68岁,平均(37.19±8.19)岁;高血压32例,糖尿病19例;饮酒67例。另选择西安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同期的100例体检健康者作为对照组,男55例,女45例;年龄21~71岁,平均(38.02±7.93)岁;高血压28例,糖尿病16例;饮酒52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西安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纳入标准:(1)符合《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2015年更新版)》[7]中的诊断标准;(2)血清乙型肝炎表面抗原呈阳性,且持续时间>6个月;(3)影像学检查提示肝组织炎症性病变;(4)有完整的肝纤维化分级与肝炎活动度评估的临床资料;(5)对本研究知情并签署同意书。排除标准:(1)其他类型嗜肝病毒感染;(2)合并原发或转移性肝癌;(3)脂肪肝及酒精性、药物性或自身免疫性肝炎;(4)血吸虫、肝血管瘤等其他病因导致的肝脏慢性病变。

1.2方法 所有受试者均在入组后采集空腹肘静脉血5 mL,离心收集血清,后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血中IL-17、IL-35水平,并采用免疫比浊法检测受试者血清中补体C3和补体C4水平。观察组均采用肝穿刺活检,患者采取左侧卧位或平卧位,在B超引导下选择进针途径和穿刺点,后取出2~3条肝组织,置入10%甲醛溶液中固定送检,采用Metavir评分对肝纤维化程度进行判断,F0:无纤维化;F1:局限性汇管区纤维增生,可见明显的小叶和窦周内纤维化;F2:纤维化扩大至汇管区,伴随出现肝小叶结构保留,纤维间隔形成;F3:无肝硬化但纤维间隔形成伴小叶结构紊乱;F4:早期纤维化。

2 结 果

2.1受试者血中IL-17、IL-35、补体C3、补体C4水平检测结果 观察组血中IL-17、IL-35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血中补体C3及补体C4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受试者血中IL-17、IL-35、补体C3、补体C4水平检测结果

2.2不同肝纤维化程度患者血中IL-17、IL-35、补体C3、补体C4水平检测结果 不同纤维化程度患者血中IL-17、IL-35、补体C3、补体C4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F0期患者血中IL-17、IL-35水平低于F1~F2期和F3~F4期患者(P<0.05),F1~F2期患者血中IL-17、IL-35水平低于F3~F4期患者(P<0.05);F0期患者血中补体C3、补体C4水平高于F1~F2期和F3~F4期患者(P<0.05),F1~F2期患者血中补体C3、补体C4水平高于F3~F4期患者(P<0.05),见表2。

表2 不同肝纤维化程度患者血中IL-17、IL-35、补体C3、补体C4水平检测结果

2.3IL-17、IL-35、补体C3、补体C4水平与肝纤维化的关系 血中高IL-17及IL-35水平是CHB患者肝纤维化的独立性危险因素(P<0.05),血中高补体C3及补体C4水平是CHB患者纤维化的独立性保护因素(P<0.05),见表3。

表3 IL-17、IL-35、补体C3、补体C4水平与同肝纤维化程度关系

3 讨 论

肝纤维化是CHB演变为肝硬化及肝癌的必经过程,早期肝纤维化具有可逆性,及时的治疗对病情的控制具有重要意义。因此,肝纤维化的准确诊断对CHB的治疗具有重要指导意义[8]。目前临床评估肝纤维化的“金标准”是肝脏病理检查,然而此方法有创,存在取材及读片误差,且不可重复。瞬时弹性成像作为一种无创方法也受多种因素的影响而具有局限性。近年来,血清学检测技术不断发展,人们发现了许多疾病的血清标志物。基于此,学者们开始寻找肝纤维化的血清学指标,以期为无创有效诊断提供参考[9]。

IL-17与IL-35均是炎症介质,在组织的浸润损伤中发挥重要作用。IL-35是由调节性T细胞分泌的炎症因子,有研究表明其与免疫性疾病具有一定联系,且CHB患者血清IL-35水平明显高于健康者[10]。乙型肝炎病毒感染造成的机体免疫功能紊乱是CHB肝损伤的主要原因,因此免疫功能在肝纤维化的发生发展中具有重要意义[11]。补体是机体具有酶活性的球蛋白,在内环境维护、免疫调控、免疫性疾病损伤介导及抗病原菌中发挥重要作用[12]。在30多种补体蛋白中,补体C3、补体C4与补体总体水平呈现一致趋势,可以提示整体补体系统的功能状态,进而能够准确反映机体免疫状态[13]。至少90%的人体免疫因子来源于肝脏,血液中多数蛋白质的合成主要在肝细胞中进行,当CHB患者出现肝损伤后,补体C3、补体C4的合成受到影响,从而导致血清补体C3、补体C4水平降低[14]。此外,乙型肝炎病毒的持续感染引发免疫应答反应,激活补体系统,补体C3、补体C4消耗增加,血清补体C3、补体C4水平进一步下降。有研究表明,血清补体C3、补体C4的水平与CHB病情的严重程度密切相关,补体C3、补体C4水平越低,病情越严重[15]。

本研究结果显示,相较于健康对照者,CHB患者血中IL-17、IL-35水平明显升高,且补体C3、补体C4水平明显降低。对不同肝纤维程度患者血中各指标进行分析发现,随着患者肝纤维化程度加重,其血中IL-17、IL-35水平也随之明显升高,补体C3及补体C4水平随之降低。此外,本研究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结果显示,IL-17、IL-35、补体C3、补体C4水平均是肝纤维化的独立性影响因素,其中高IL-17及IL-35水平为危险因素,高补体C3及补体C4水平为保护因素。分析认为,IL-17及IL-35是机体内重要的炎症介质,随着CHB患者病情加重,其血中IL-17及IL-35水平也明显升高,可抑制效应性T细胞并导致调节性T细胞增殖,进而加重免疫损伤,导致恶性循环,患者则会出现肝纤维化程度加重。补体C3及补体C4是有效评估机体体液免疫的指标,当出现肝细胞损伤时,患者血清中补体C3及补体C4水平降低,提示体液免疫失衡,随着患者病情加重,血清中补体C3及补体C4水平进一步降低,提示肝纤维化程度加重。

综上所述,CHB患者外周血中IL-17、IL-35水平明显升高,补体C3、补体C4明显降低,患者血中IL-17、IL-35、补体C3及补体C4是CHB患者肝纤维化的独立性影响因素。但本研究并未对患者进行长期随访,有待后续深入研究分析。

猜你喜欢
补体乙型肝炎纤维化
线粒体自噬在纤维化疾病中作用的研究进展
炎性及心肌纤维化相关标志物在心力衰竭中的研究进展
肝纤维化无创诊断研究进展
慢性乙型肝炎抗病毒治疗是关键
郑瑞丹:重视询问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肝癌家族史
恩替卡韦联合安络化纤丸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的研究
中西医结合疗法对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的疗效分析
戊型肝炎病毒感染对补体系统表达的影响
难治性肺炎支原体肺炎感染患儿的免疫功能状态分析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肺结核患者体液免疫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