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梅
[摘 要] 在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教育事业也获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人们已经意识到单纯地发展和强调“双基”已不适合时代的需要,全面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应成为当前教学的核心. 高中阶段是发展学生思维能力,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的关键期,为此,在高中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以发展学生的数学素养为核心,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
[关键词] 数学素养;核心;综合素质
目前,大多数教师已经认识到素质教育的重要价值,但因为长期受传统应试教育的束缚,在“唯分论”的困扰下,他们还是采用中规中矩的“讲授法”,进而保证学生的成绩维持在一个平稳的状态. 这样保守的教学方式不仅不利于学习效率的提升,而且有悖教改的初衷,不利于创新人才的培养. 高中數学的教学任务重,教师在培养学生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兼顾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这显然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教师只有打破传统的束缚,才能建构高效的数学课堂,使数学课堂呈现勃勃生机. 那么教师如何站在更高的视角建构高效的数学课堂,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呢?笔者阐述了对核心素养的理解,分析了现在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以期借助教学情境,引导学生在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中茁壮成长.
核心素养的内涵
核心素养是每个学生都应具备的一种能力和品格,是顺应时代发展的必然产物,是高中数学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它的发展关乎着学生长远发展目标的实现. 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必须将核心素养纳入教学范畴,以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为主线,通过多种数学活动来激发学生兴趣,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全面提升.
当前教学现状
1. 教学形式单一、乏味
数学是一门较为抽象的学科,尤其是高中阶段的概念、定理、公式等抽象内容的量明显增加,面对抽象的数学问题很多学生容易出现畏难情绪,久而久之丧失了学习数学的信心. 同时,高中数学教学中大多数教师依然以“讲授”为主,“讲授”在教学中占主导地位,这样学生很难参与到数学活动中,因此难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这样形式单一的“师讲生听”的教学模式势必会影响教学效率的提升. 另外,在教学中教师强调的是知识的传授,通过“强灌”和“刷题”的方式来提升学生的解题能力,学生难以从中体会数学的真正价值,也不能灵活应用数学知识去解决现实问题. 自然而然,这很难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长此以往反而容易对学习数学产生排斥心理. 为此,在教学中教师必须做一些改变,要善于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善于通过趣味性问题来激发学生的积极情绪,进而为建构高效数学课堂奠基.
2. 学习状态被动、消极
数学学科的特点要求学生应具备良好的逻辑思维能力,那么为了发展和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就需要在日常教学中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 从目前教学现状看,大多数学生将学习数学视为一项必须完成的任务,单纯地为了完成学习而学习,学习的积极性较差. 其主要原因是学生在数学活动中一直处于被支配的状态,他们的解题思路和思考方向都是教师限定好的,难以形成个性化的思维模式,学习状态是被动的,课堂气氛是消极的,进而影响了他们的学习效率的提升. 另外,在长期的被动状态下学习,学生会对教师产生过度依赖,很少有学生关注问题的本质,从而使数学学习过于形式化和表面化,难以提出有价值的问题,也难以形成新思路、新想法. 学生在面对较为复杂的问题时因不具备独立思考和自主分析能力,使得他们解题时常常因思维受阻而影响解题信心,这不利于提升学习能力.
3. 未关注全员发展
高中阶段,班级人数多,学生的学习水平又参差不齐,为此在教学中常常出现顾此失彼的现象,因材施教并没有得到较好的实施. 在教学中,为了提升教学效率,教师常搞“一刀切”,从而出现了“吃不饱”和“吃不了”两种现象,影响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另外,在高中数学教学中,部分教师认为学困生的成绩是很难提升的,为此常对其放任不管,久而久之,学困生彻底放弃了学习数学,这显然会影响学困生的发展,也不利于总体教学质量的提升. 为此,教学中,教师应充分了解每个学生,借助分层教学让学生获得公平受教育的权利,从而让每个学生都能有所收获,实现全员全面发展的目标.
培养核心素养的策略
1. 创设合适的教学情境
在数学教学中,应用合适的教学情境可以有效地消除数学的抽象感,避免学生对数学产生消极的情绪,从而使教学内容不仅丰富多彩,而且生动有趣,易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促进学习效率的提升.
案例1:椭圆的定义
学生对椭圆的形状并不陌生,但若直接给出椭圆的定义,学生会因为其较为抽象而难以深入理解. 为此,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入合适的情境化抽象为具体,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师:说一说哪些物体是椭圆形的呢?
通过联想椭圆物品不仅培养了学生的直觉思维,而且为学生动手画椭圆营造一个轻松的氛围.
师:回想以前用线绘制圆的经历,现在绘制椭圆,该如何操作呢?(教师引导学生运用课前准备的素材动手做)
学生虽然熟悉椭圆的形状,但对绘制椭圆较为陌生,教师通过适时引导,结合小组合作绘制出椭圆,通过操作让学生理解两个定点的意义,这对学生理解椭圆的定义是至关重要的. 同时,通过动手画不仅淡化概念的抽象感,而且引导学生利用数学语言来表述绘制过程,有助于学生数学表达能力和数学概况能力的提升.
2. 营造合作的教学氛围
面对高考的压力和繁重的课业负担,生生有效沟通和交流的时间较少,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合作意识的形成. 但随着时代的发展,分工越来越精细,很多工作都需要各部门协同合作才能完成,为此,在教学中教师有必要多为学生提供合作的空间,让学生在合作中学会沟通,学会交流,以此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案例2: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
师:1+2+3+…+97+98+99+100的和等于多少?
对这样的题目,学生在小学时就学习过,很多学生在问题刚给出就求出了结果.
师:看来刚刚的问题对于你们来说太轻松了,如果将100换成n,该如何计算呢?
给出这个问题后,大多数学生感觉无从下手,这时教师引导学生进行组内探究,通过集思广益来寻找解决问题的突破口. 当然,本题看似简单,但是转化后学生却感觉一时无从下手,为此教师做了及时点拨,让学生观察等式1+n=2+n-1=…的特点. 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通过合作交流顺利地推导出求和公式.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结合学生特点进行分组教学,充分发挥其个体优势,引导学生在合作中取长补短,实现共同进步.
3. 借助实践感悟数学价值
笔者在数学教学中发现,有些学生数学知识基础扎实,成绩较好,但其数学应用意识差,在面对与生活相关的数学应用题时常束手无策,产生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学生不关注生活中的数学,忽略了数学的应用价值,在学习中只关心解题方法和解题技巧,进而出现了“高分低能”的现象,这与学习的目的相悖,不利于学生长远发展,不利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 其实,数学于生活中无处不在,要引导学生善于观察和体验生活,这样不仅丰富了数学课堂,而且营造了轻松的氛围,有助于最终实现“学以致用”的教学目标.
例如,在学习概率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观察和体会生活. 如,上学时遇到绿灯的概率,第一个进教室的概率,还有抓阄问题,等等. 借助这些简单的生活事例淡化数学的抽象感,让学生在吸收和内化新知的同时,感受到数学的应用价值,进而懂得数学学习的真谛,有助于提升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总之,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重点在实施,为此,教师要改变传统教学观念,结合学生特点和教学内容因地制宜地合理制定教学计划,充分发挥学生在课堂的价值,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思考、学会探究,从而在培养核心素养理念的引导下建构高效数学课堂.
35655003165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