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谈语文读写教学中核心素养的培育途径

2021-03-17 22:48谢富强
高考·中 2021年12期
关键词:中学语文读写结合写作教学

谢富强

摘 要:阅读和写作看似语文教学中不同的两个部分,实则是一个硬币的两面,缺一不可。在核心素养理念指导下,教师更应加强阅读和写作的衔接性,将核心素养包含的语言构建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融入语文读写教学的各个环节之中,通过以读促写、以写促读的方法来同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写作水平,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文章基于中学语文教学经验,针对读写教学的实际过程中如何落实学科核心素养进行有效探讨,提升学生的阅读兴趣和写作兴趣。

关键词:中学语文;核心素养;阅读教学;写作教学;读写结合

语文读写是密不可分的两个环节,但许多教师在教学时经常会使这两个环节相脱离,导致阅读中学习到的优美词句和经典表达无法应用到作文之中,学生作文水平无法提升。从语文核心素养对学生能力素养提出的要求来看,学生在语言、文化、思维和审美四方面具备较高的素养,这意味着语文教师必须对传统的教学方法做出改革,将阅读与写作融合在一起,通过以读促写的方法同步提升学生四个方面能力品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对于教师而言,需要有效认识读写结合的教学意义,也不能回避当前读写结合中存在的一些现实问题,最终从自己教学实际出发,让读与写在学科核心素养的落实中得以有效推进。

一、核心素养视野下开展读写结合教学的重要意义

语文核心素养区别于语文能力,前者是立足于学生长远发展的角度,从各个方面对学生语文学习提出的要求,其目标是促进学生全方位的发展,培养综合型人才。结合语言学科教学内容和特征,语文核心素养包括语言构建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这四个方面,这几个方面看似独立,实则相辅相成,共同构成了一个有机整体。结合核心素养的内容来看,四个方面的素养相辅相成、相互关联,也意味着语文教学的各个环节并不是独立存在的,而是有机结合的。以语言构建与运用为例,学生语言的习得主要通过阅读来获取,经过教师的讲解与分析,学生学到了优美的句式表达,作者的写作思路,但必须经过实操环节才能得以巩固,此时写作就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能够检验学生的语言学习成果,通过写作和修改来提高语言表达水平。因此,初中语文教学中有效开展读写结合教学,能连接语文学习的输入、输出两个环节,真正实现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的教学目标。

二、中学语文读写结合教学现存问题

纵观目前中学语文读写结合教学工作,读与写教学分离是最大的问题,主要体现在阅读和写作两个部分。阅读教学能让学生了解到说明文、议论文、散文、记叙文等多种文体写作方法和思路,阅读教学中读写结合可以让学生根据范文写作方法进行仿写、根据范文内容进行续写等多种途径,但有些教师受到教学进度和时间影响,并未及时开展以上的写作练习,未能及时巩固阅读成效。在写作教学中,素材短缺是学生写作面临的最大难题。许多学生作文表达空洞、无趣,主要是自己缺乏写作素材,此时教师若能为学生选择贴合写作主题的阅读文本,让学生在阅读中发掘灵感,则可减轻学生的写作压力。但同样受到课时影响,一些教师并未充分利用其阅读的价值,导致学生写作经常千篇一律,高质量的文章比较少。

三、中学语文开展读写结合教学的主要途径

(一)筑牢语言基礎,培养语文思维

语言是语文学习的基础,没有扎实的语言功底,再好的观点和想法都无法表达出来。思维是语文学习的关键,缜密的逻辑思维能够有效地将语言组织起来,形成优美的文章。因此在读写结合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把握语言和思维这两种核心素养,在读写训练中打牢这两种素养基础。刚入中学的学生思维处于成长发展时期,语言表达积累并不是很多,此时的教学侧重于对词汇语句和表达方式的积累,训练学生提取信息、整合信息、提炼观点的能力。进入中学一年后的学生随着基础水平的提升,其逻辑思维和创造力都处于发展的关键期,此时的教学侧重于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写作更有逻辑性。进入中学两年后学生情感体验逐渐丰富,同时逻辑思维和语言表达都进入了新阶段,此时的读写教学不仅要汲取优秀表达和词句,还要掌握写作框架与思路、范文的文化底蕴等多要素,使学生自己的文章也能有更多的层次和文化表现力,实现写作的新突破。

例如:以入学一年和入学两年的学生读写教学来看,教师在《秋天的怀念》文本教学时,先从对作者史铁生的创作背景进行了介绍,让学生了解史铁生的任务经历,其次是通过阅读文本,分析重点字词来让学生感受作者与母亲的深厚情感。本文阅读教学重点在于让学生学会借用身边故事或亲身经历来表达情感,因此在写作时提出的要求是学生能将生活中的亲身经历表达出来,并能透过这些事情反映出特定的情感,教学多以教师指导阅读、学习技巧和练习技巧为主,目的在于学习阅读方法,打牢写作基础。而在《大自然的语言》文本教学时,阅读阶段教师则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探究划分自然段,分析段落核心思想,并且辅助学生梳理说明文写作脉络。在写作时,教师采用了仿写的方式,要求学生选择生活中的事物或自然现象学习写作说明文,要求学生条理清晰、语句流畅、逻辑严谨。通过对比发现,入学一年后的教学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将之前阅读课堂中习得的内容能得以运用,同时写作训练也对学生思维缜密性、逻辑性提出了更高要求。

(二)创新问题情境,培养问题意识

语文教学是依靠一个个问题来不断推进的,学生只有在发现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才能主动习得知识,积累丰富的阅读和写作经验。对于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需要教师多设置贴合学生生活实际的情境,以激发学生的联想与思考。在情境中,学生既能主动将书本与现实相结合,利用生活中的经验和常识解决课堂问题,又能将课堂所学运用到实践之中,稳步提升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

例如:在《壶口瀑布》的文本阅读学习中,经过教师讲解与点拨,学生学习到了写景类文本的写作技巧与方法,知道了在文中可用动词来凸显景物的特点,用长短句搭配来使文本阅读起来更有节奏性,通过叠词来增加语言的优美性。在课后写作练习时,教师以上周的集体出游为题,让学生回忆出游时候看到的景色,并以此为对象完成写作。在回收学生作文后,教师发现许多学生存在共性的问题:作文平平淡淡,无法凸显景色特征。在评价环节,教师先让学生回忆了上周出游时候看到的景色,讨论哪些景色让人难以忘怀。又让学生相互阅读作文,看看是否都将刚刚的景色写了进去。通过情境再现的方式,学生发现了自己文章的不足之处,此时教师再通过案例展示的方式,示范写景类文章的语句写法,重申了写景类文本的技巧表达,加深了学生们的印象。只有学生通过自己发现问题,才能对该问题记忆更加深刻,此时写作修改的价值才能真正发挥。

(三)关注过程体验,提高审美情趣

语文教学过程是学生核心素养形成的重要阶段,在教学课堂中学生“过程性表现”能够反映出学生是否理解了教师课堂所讲内容,自己能否对教师提供的知识点进行选择、判断、解释、运用与创新。绝大多数学生在课堂教学中都是以“听”为主,对教师提供的知识全盘接受,这种过耳但不过脑的学习方法容易让学生很快忘记课堂所学。例如:在学习《苏州园林》的时候,学生们在教师引导下对排比句非常感兴趣,通过反复诵读感受出作者借用排比句来表达苏州园林如画般的美丽,抒发了自己对苏州园林的喜爱之情。但在教师引导下的情感体会并没有在学生脑海中停留很久,在后续写景类作文练笔时,教师发现很少有学生主动运用排比句式来增强写作情感,经询问发现许多学生已经将这种写作方式抛诸脑后,可见教学过程中必须通过多种方式来增加师生之间的双向互动,以此来增强学生的过程体验感。

句式仿写是中小学语文读写教学常用的教学方法,在小学阶段,学生接触到的写作技巧不多,写作练习多以仿写为主,目的是加强学生对写作技巧的领悟与记忆。在阅读课堂中,教师可借用范文中的写作技巧适时组织学生仿写,达到及时巩固学习成果的效果。例如:在《春》的课文教学时,教师在带领学生分析“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句式时,教师首先是让学生思考自己在描写花朵或树木时会怎样去写,有的学生写出来的句子是:“花园里树都开花了,芳香扑鼻,有的是红色花朵,有的是黄色花朵,十分美丽。”在学生写完之后,教师再对比分析作者朱自清描写花朵的句子,让学生感受到自己与作者写作之间的差距,进而体会到拟人和比喻这两种修辞手法给语句增添的色彩。此时教师通过对比分析的方法带领学生鉴赏到了比喻、拟人两种修辞手法带来的美感,紧接着便安排了句式仿写环节,要求学生学习作者的拟人和比喻手法描绘身边的事物。通过对比找差距、分析体验美感和仿写的方式让学生完成了从接收新知识到运用新知识的转变,及时巩固了课堂教学成效。

(四)渗入文化底蕴,提升語言质量

语言是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体现,文章则折射出作者的思维情感和文化底蕴。文章能否经得住推敲和回味,则需要看这篇文章是否有丰富的文化内涵。许多学生写出来的作文中,能反映文化底蕴的少之又少,从文字层面表现为简单句使用比较多,成语或诗词使用比较少。从内容层面上表现为,就事论事的文章比较多,蕴含民族情怀,体现文化品位、文化自信的文章比较少。针对以上的问题,一方面需在阅读中加强对传统文化的渗透和赏析,另一方面则在写作中有意识地指导学生利用传统文化来为文章增添色彩,使文章读起来更有层次感。

例如:在《爱莲说》的教学中,文言文本身就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体现,教师在教会学生读懂文言文基础上还需进一步挖掘文本中体现的文化品格。文中提及的菊花、牡丹、莲花自古以来就预示着隐者、富贵、君子三类人物,而莲花的出淤泥而不染则体现了中国古人洁身自好的风骨,这是学生需要从文本中学习到的文化品格。同样举一反三,教师也可以指导学生由莲出发,寻找其他植物如兰花、菊花、梅花等体现的文化内涵,并且搜集与描绘这些植物相关的诗词句如“梅花香自苦寒来”等。通过阅读积累的方式来扩充学生在以物喻人方面的文化储备,并在接下来的写作训练中指导学生主动运用这些诗句和写作方法,来提高自己作文的文化底蕴,使文章体现的思想更加突出,读起来更耐人寻味。

结束语

语文教学中阅读和写作是密不可分的两个环节,两者相辅相成。在核心素养理念指导之下,教师要充分发挥出阅读对学生词句积累、文化积淀的输入性学习作用,再通过写作教学来检验学生思维品质和语言表达水平,进而通过输入到输出的过程来帮助学生巩固课堂所学,真正提高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郁新兰.基于核心素养视域下的初中语文读写结合教学探究[J].当代家庭教育,2020(25).

[2]经鑫.核心素养视野下初中语文读写结合教学的实践探索[J].基础教育论坛,2019(25).

[3]李霞.基于核心素养视域下的初中语文读写结合教学研究[J].中华少年,2019(4).

3111501908259

猜你喜欢
中学语文读写结合写作教学
纪录片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走出经验主义、拿来主义迷津——苏宁峰《表现论视野下中学语文的批判性解读》序
走出经验主义、拿来主义迷津——苏宁峰《表现论视野下中学语文的批判性解读》序
浅析中学语文的教学方法
民族预科生写作教学的对策探究
结合实践再探指导写作之最佳策略
浅议群文阅读下的“读写结合”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读写结合的教学策略探究
积累,为学生写作增光添彩
架设作文桥梁,探寻写作源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