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家庭教育;家庭冲突;人际交往
【中图分类号】G446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5-6009(2021)00-0000-00
【作者简介】施英,苏州大学(江苏苏州,215123)教育学院高等教育学专业认知心理学方向博士研究生在读,高级家庭教育指导师。
案例一:父母起冲突,他用刀狠狠地扎向自己
当小崔的爸爸推开房门想叫儿子起床上学时,他被眼前的一幕惊呆了。小崔蜷缩着躺在地上,紧裹着的被子上满是鲜血。看着小崔手臂上一道又深又长的划痕,爸爸心疼不已,眼泪忍不住掉下来。“不疼。”“没什么。”面对爸爸担忧的神情和关切的问询,小崔目无表情。
在心理咨询室里,小崔慢慢地敞开了心扉。事实上,这已经不是他第一次对自己动刀子了。在外人看来,小崔的家庭条件优越,父母和爷爷奶奶对他的关心和爱无微不至,但他感觉不到幸福。在小崔的记忆中,妈妈经常和奶奶发生冲突,妈妈和爸爸也是矛盾不断,妈妈强勢,爸爸隐忍,两人从未有过好好说话的时候。小崔曾经以为家人吵架都是因为他,所以小心翼翼地表现,也曾努力在家人中间周旋调和,希望他们停止冲突,但都没有用。有一次,因为忍受不了他们的争斗,小崔把自己关进房间,用美工刀割了自己一刀,发现注意力完全转移到了手臂上,耳根清静了,内心也平静了。从此以后,自伤成为他应对家庭冲突的一种习惯性方式。小崔说:“别人在外面遇到了困难,可以回到家里疗伤,而我没有家,你们自身难保……”小崔的一番话让父母羞愧又自责。
案例二:为了孩子,她战战兢兢地维系着婚姻
王女士是两个孩子的妈妈,大女儿是某名校的研究生,成绩优异,懂事贴心,但回避与异性的交往,声称自己是“不婚族”,要守着妈妈过一辈子。小儿子读五年级,头脑灵活,兴趣广泛,但在课堂上无法专注,性格孤僻,经常与同学发生冲突。
王女士看过不少家庭教育的书籍,她了解到夫妻关系是家庭和谐的核心,是孩子健康成长的关键因素。多年来,她一直在努力地维系着婚姻,默默地忍受着丈夫的出轨和暴脾气,每当与丈夫之间出现冲突的苗头,她总是妥协让步、委曲求全。她在孩子面前尽量维护爸爸的形象,说爸爸是很了不起的男人,在外辛苦挣钱,给他们创造更好的生活,让孩子们要感恩爸爸。
如今,要不是儿子的班主任三番五次地向她反映儿子在校的问题,王女士不会意识到自己用自我牺牲苦心经营着的家并没有保护儿子健康成长,也不会觉察到自己在婚姻中的隐忍和妥协成为女儿对异性和婚姻恐惧的原因。
家庭成员之间因为意见、观点等存在分歧或矛盾而发生冲突在所难免。父母该如何减少家庭冲突对孩子的不良影响,同时将不良影响转变为积极影响呢?
一、家庭冲突对孩子产生的影响
1.孩子从父母脸上读到“不幸福”。
孩子是研究大人表情的专家,从呱呱落地起便感受着家庭成员的喜怒哀乐并以同样的情绪做出回应。当家庭成员发生冲突时,委屈、不满、愤怒等消极情绪在家中蔓延,引起孩子的不安、焦虑。案例一中的小崔能感受到每次家庭矛盾后家人在他面前佯装幸福,希望他不要受到大人吵架的影响,但他分明感受到的是不幸福、不快乐,他无法装作若无其事。案例二中的王女士用隐忍退让来回避与丈夫的正面冲突,开口闭口在儿女面前夸赞丈夫,依然无法装出“幸福”的模样,一双儿女为父母岌岌可危的婚姻而担心、焦虑,儿子无心学业,女儿排斥异性。
2.孩子因父母冲突而自罪自责。
孩子能敏锐地感觉到家庭的问题。但由于缺乏对家庭冲突的客观认识,他们常常把责任归结于自身,认为是自己表现不好使得大人不高兴。事实上,小崔父母之间的矛盾、父母与爷爷奶奶之间的矛盾从他们当年结婚时就开始了,积压已久而未被解决,经常一触即发。而王女士家庭冲突的爆发点在于丈夫有了外遇。尽管有时父母起冲突的原因确实是因为教育理念的不一致或因孩子表现不好而互相指责,但这仅仅是矛盾冲突的一小部分。孩子常常不了解矛盾冲突的真相,而一味地否定自我、自罪自责。
3.孩子学习到消极的应对方式。
家庭冲突发生时,家庭成员会采用言语攻击或非言语攻击的方式表达不满,孩子从中学习到了“攻击”这一消极的应对方式,要么攻击自己,要么攻击他人。小崔多年来生活在矛盾冲突不断的家庭中,他没有办法攻击家人,只能通过自我伤害来缓解无处宣泄的不良情绪。而王女士的儿子因没有学习到与人沟通交流的正确方式,要么因担心人际交往会给自己带来伤害而回避,要么因无法处理矛盾冲突而攻击他人。
二、减少家庭冲突带给孩子的伤害
1.尊重差异,理解冲突。
父母应告诉孩子,冲突并不意味着关系出了问题。由于人与人之间存在差异,所以不可避免地带来思想观念的碰撞和应对方式的磨合,冲突让彼此有机会把分歧表达出来,进而促进家庭成员间的相互理解,只有当问题浮现出来,才有解决的可能性。
既然冲突是因为差异导致的,那就没有绝对的是非对错。当家庭成员之间因意见不一致而发生冲突时,应避免在孩子面前指责家人,把对方说成“坏人”,更不要让孩子“站队”或“评理”,卷入大人的矛盾之中。对于孩子来说,支持一方就意味着背叛另一方,孩子最希望看到的是家庭成员相亲相爱,而不是互相伤害。但也不要对孩子隐瞒冲突,开心快乐是装不出来的,越装越会让孩子感到不安。小崔的父母可以告诉小崔:“我们争吵是因为观点不同而暂时还没有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不是因为你做得不好。”王女士不必刻意在儿女面前夸赞自己痛恨的丈夫,而是客观地告诉他们:“我和爸爸之间有一些矛盾冲突,但并不代表爸爸是一无是处的人。我们会妥善地处理我们的事情,但有一点不会变——我们永远是你们的父母,我们对你们的爱不会改变。”
2.控制情绪,管理冲突。
父母在发生冲突时常会据理力争,通过提高嗓门迫使对方听自己说话并按自己的方式行事,以便增加气势,减轻挫败感。情绪一旦被激发,常常口不择言,一味地数落对方的不是,说出诸如“因为你这样,所以才……”这样的话。带有批判性的语言会让对方下意识地保护自己,产生敌对情绪。争吵中的父母面目狰狞、声嘶力竭,让孩子心生恐惧,担心不已,逐渐养成胆小怯懦的性格,也有可能走向另一个极端——习得并效仿父母用暴力来处理冲突的方式。因此,控制情绪、保持平静,把冲突维持在可控的范围内尤为重要。
冲突的产生由双方共同促成,而冲突的停止一个人就能掌控。如果察觉到自己或对方有情绪,可以做几次深呼吸,告诉对方:“我觉察到我(你)有情绪,等我们各自平静下来再来讨论,好吗?”先离开此时此地,恢复情绪后再沟通。沟通时需要表达自己的情绪以使对方更好地理解自己。小崔的爸爸可以对妈妈说:“当你总是希望我按照你的想法行动时,我感到很委屈,因为我感觉没有得到你的尊重和爱。”小崔的妈妈可以对爸爸说:“每次和你说话得不到回应时,我会很愤怒,因为我感觉你根本不在乎我。”如果双方都能坦诚地表达自己的情绪,就会发现其实夫妻双方都十分在意对方,爸爸是因为妈妈的强势而积累了怨气,因此用沉默来回应妈妈,而正是这份沉默让妈妈感到被忽视、被冷落。王女士可以直接对丈夫说:“当你说成功的男人在外有女人是天经地义的事情时,我感到很震惊,因为我希望夫妻之间坦诚忠诚。看来是时候讨论一下我们的婚姻是否还能继续走下去了。”如果王女士不回避冲突,平静地与丈夫交流,亮出自己的原则和底线,也许能得到丈夫更多的尊重和珍惜。表达情绪时需要向对方强调的是“对事不对人”,表达情绪的目的是分享,让自己内心的感受找到出口,为了得到更多的理解,而不是指责和抱怨,更不是想控制对方,要求对方改变。
3.以身示范,解决冲突。
处理完情绪,就有机会更好地解决问题。双方可以一起找出解决沖突的方法,评价每一种解决冲突的方法。这个时候,可以邀请孩子做一个客观的“评审员”,听听他的意见,通过让孩子参与讨论,一起学习面对问题的方法,最终选出双方都愿意采用的方案,尝试着解决冲突。
小崔的问题是由于长期暴露在没有得到解决的冲突之下而形成的,小崔受到爸爸的影响而习惯性隐忍,也受到妈妈的影响很容易被激发起负面情绪,不同的是妈妈用“刀子嘴”攻击他人,而小崔用刀子攻击自己。如果把每次冲突当成是一次机会,解决问题的同时,增进家庭成员的感情,小崔就有可能变得乐观积极,成为解决问题的专家。王女士如果能及时与丈夫探讨解决方案,无论是让丈夫悬崖勒马,还是与丈夫分道扬镳,都不至于让自己如此痛苦纠结,一双子女也能够感受到父母可以各自安好地生活,同时体会父母对自己的爱依旧如故,便不会与妈妈一起陷入“剪不断,理还乱”的状态之中。
总之,作为父母,先要以身作则,正确处理与他人之间的矛盾冲突,将冲突当作加强沟通、解决问题的好机会,给孩子做榜样。如果孩子与他人发生冲突,父母则要冷静对待,不轻易插手孩子之间的冲突,而是让孩子自己处理,引导孩子理解他人的感受,寻找各种解决办法并考虑后果,提高与人和谐相处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