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金立
(锦州市中心医院神经外科,辽宁 锦州 121000)
近年来,由于我国工业经济和交通运输业的不断发展,外伤后颅脑损伤的发生率逐渐呈现上升趋势,约占全身性损伤的15%-20%,具有较高的死亡率和致残率[1]。由于外伤后颅骨缺损患者会出现硬膜下、脑内血肿加剧的现象,为其生命安全带来严重影响,故而临床应及时通过降低颅内压的方式来救治患者。临床传统治疗方法以分期行脑室-腹腔分流术和颅骨修补术为主,该手术方法虽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患者颅内压压力,改善患者脑积水表现,但术后极易出现多种并发症,例如蛛网膜下腔出血、炎症反应等,继而加重患者脑积水症状,诱发脑穿通畸形,加重患者痛苦,增加其经济负担,由此使得同期行脑室-腹腔分流术和颅骨修补术成为治疗外伤后颅骨缺损合并脑积水患者的最佳选择[2-3]。故本次实验对我院2017年1月-2018年12月间收集到的80例外伤后颅骨缺损合并脑积水患者实行同期手术治疗,旨在分析其临床治疗效果,为今后的临床诊治工作提供科学、可靠的理论依据。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一般资料:本次实验对象选取为2017年1月-2018年12月间在我院进行治疗的外伤后颅骨缺损合并脑积水患者,共收集病例80例,所有对象经影像学相关检查均已确诊。采用抛硬币的方式将上述对象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2组,各组40例。其中对照组:男性病例25例,女性病例15例,最小年龄16岁,最大年龄65岁,平均年龄为(33.74±8.92)岁,致伤原因:打击伤15例,车祸14例,高空坠落6例,意外3例以及其他2例。观察组:男性病例24例,女性病例16例,最小年龄15岁,最大年龄67岁,平均年龄为(33.80±8.89)岁,致伤原因:打击伤13例,车祸15例,高空坠落5例,意外4例以及其他3例。对比2组患者基线资料,结果显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资料具备可比性。纳入标准:(1)伴以认知障碍、步态不稳和括约肌功能障碍;(2)经CT或者MRI检查发现患者侧脑室扩张,即脑室径和头顶骨间径比值>0.26;(3)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4)根据告知原则以征得患者及其家属的同意,并已签订知情协议书。排除标准:(1)非外伤性因素导致的颅骨缺损合并脑积水症状,例如脑肿瘤术后、脑动脉瘤术后等;(2)患者本身就患有脑卒中症状或者血管性痴呆、老年痴呆等神经疾病;(3)已接受过分流术患者;(4)合并严重心、肝、肾功能障碍患者。
2 治疗方法:对照组患者分期给予脑室-腹腔分流术和颅骨修补术治疗,具体操作内容如下:采用常规腰穿的方式对患者颅内压压力进行评估,同时给予脑部CT检查,临床医师结合患者临床表现来判断患者是否出现脑积水现象,随后将患者颅内压压力实际情况作为依据选取合适的分流管,为患者实施脑室-腹腔分流术;在该手术完成后1个月方可实行颅骨修补术,首先应为患者清理创面,将假性硬脑膜和头皮进行有效性分离并清创,选择最为合适的穿刺点来进行硬膜缝合修补。观察组患者同期给予脑室-腹腔分流术和颅骨修补术治疗,其中脑室-腹腔分流术的操作过程与对照组相同,而颅骨修补术与分流术同期进行,首先应以患者颅脑缺损部位作为依据,选取适当的穿刺点,清理创面并止血,并采用进口钛网对患者颅骨缺损部位进行硬膜外缝合修补。完成手术后,可将患者送回病房,留置引流管,并密切观察患者各项生命体征(血压、脉搏、心率等)的变化情况,同时为患者给予抗生素抗感染治疗。
3 观察指标:观察2组患者术后脑室改善状况,分析临床治疗效果,将临床疗效分为显效、有效以及无效3个方面,具体疗效判定标准如下:(1)显效:经CT检查发现患者脑室明显缩小,脑室前角低密度区明显变小甚至完全消失不见;(2)有效:经CT检查发现患者脑室变小,脑室前低密度区也有所减小;(3)无效:经CT检查发现患者脑室大小不变,且脑室前低密度区未曾缩小[4]。同时在随访期间密切观察记录2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主要考察指标包括感染、血肿、脑脊液漏、积液、意识障碍以及大小便失禁。
4 统计学处理:本次实验所有数据均运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分析,采用百分比(%)表示计数资料,组间对比使用x2检验,采用α=0.05作为检验标准,P<0.05则代表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5 结果
5.1 2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对比:经分析实验结果:对照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72.50%,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2.50%,比较发现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更高,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情况见表1。
表1 2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比较(n,%)
5.2 2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对比:经分析实验结果:对照组共计12例患者出现术后并发症,其发生率为30.0%,观察组共计4例患者出现术后并发症,其发生率为10.0%,经比较显然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更低,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情况见表2。
表2 2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n,%)
颅骨缺损患者最主要的致伤原因是开放性颅脑损伤或者火器性穿透伤,只有少数患者是由于手术减压或者因病切除颅骨所致[4]。大多数颅骨缺损患者缺损直径在3cm以上,尤其是在额头部位的缺损,不仅影响患者面部美观,同时还会导致患者头颅出现严重畸形现象,不利于颅内压处于平衡状态,使大气压直接作用于患者脑组织,长此以往变会加重患者局部脑萎缩症状;与此同时,患者患侧脑室也会缓慢扩张至缺损部位,继而出现脑室变形现象[5]。除此之外,小儿需要通过完整的颅骨来确保其脑部的正常发育,而外伤后颅骨缺损患儿的缺损部位会因脑组织的不断发育而变大,最终导致脑组织出现进行性萎缩和囊变[6]。脑积水作为外伤后颅骨缺损最为常见的并发症,产生原因就在于外伤所引发的颅内血肿或者蛛网膜下腔出血会在一定程度上阻碍脑脊液的正常循环[7]。2种病症同时出现会在很大程度上加重患者病情状况,加剧患者脑损害程度,危及患者生命。
临床传统治疗外伤后颅骨缺损合并脑积水的方法是先给予脑室-腹腔分流术,等3-6个月患者脑膜脑膨出消失后再次给予颅骨修补术,此种治疗方法虽然有效,但极易在分离手术中出现过度分流现象,使患者脑组织坍塌,同时多次手术会加重患者痛苦,加强患者身体的损伤[8]。本次实验观察组选择同期行脑室-腹腔分流术和颅骨修补术,优点较多:(1)减少患者住院时间和住院费用,安全有效;加快患者颅腔固有形态的恢复速度,尽快恢复正常脑生理功能,减少血管供应区脑功能障碍的发生几率;在一定程度上避免手术过度分流导致的脑积水和感染等不良症状[9]。(2)减少手术、麻醉次数,减少手术风险,减轻家庭经济负担。本实验结果显示: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足以表明将同期行脑室-腹腔分流术和颅骨修补术用于外伤后颅骨缺损合并脑积水患者治疗中,效果显著,有利于降低并发症的发生几率。在陈普建[10]等人脑外伤术后颅骨缺损并发脑积水28例临床诊治体会一文中,采用同期手术治疗的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2.85%,明显高于采用分期手术治疗的对照组64.28%,且不良反应发生率7.14%,显著低于对照组21.42%,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同期手术治疗脑外伤术后颅骨缺损并发脑积水患者效果显著,且安全性较高。与本文研究结果一致。
综上所述,外伤后颅骨缺损合并脑积水患者应用同期手术治疗,能够有效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减少并发症的发生风险,是临床治疗外伤后颅骨缺损合并脑积水患者的理想治疗手段,值得临床大力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