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艳君
(辽宁省健康产业集团阜新矿总医院骨外科,辽宁 阜新 123000)
四肢骨折在临床上是一种常见的骨科疾病,尤其是伴随车祸,我国每年由车祸导致的四肢骨折患者越来越多[1]。导致四肢骨折出现的因素还包括暴力击打以及高处跌落等[2]。四肢骨折的症状表现为肢体畸形以及皮下出血等,为了使患者的肢体运动功能有效恢复,临床上坚持及早发现、及早治疗的理念[3]。在多种先进技术的支持下,目前我国医学领域对四肢骨折的治疗方法较多,但虽然如此,还有不如意的地方,大部分四肢骨折患者接受手术治疗后会出现肢体肿胀表现,导致术后肢体肿胀的因素较多,如肢体骨折后缺乏运动以及肢体血流不顺畅[4]。临床对四肢骨折术后肢体肿胀患者的预防措施为护理干预,但不同护理方法的应用效果也存在差别[5]。为了探究四肢骨折术后肢体肿胀患者采用优质护理干预对其康复效果的影响,本研究选取本院2017年5月-2019年5月这一期间骨科收治的86例四肢骨折术后肢体肿胀患者,分为2组分别予以常规护理、优质护理,并对2组患者康复效果进行分析,报告如下。
1 一般资料:于2017年5月-2019年5月这一期间,随机选取本院骨科收治的86例四肢骨折术后肢体肿胀患者,所有患者都自愿参与此次研究,获得伦理委员会批准,将存在严重心肝肾疾病患者、妊娠期患者以及精神疾病患者等充分排除;并按照抽签的方式将其分为2组,对照组43例患者中,有男性患者21例,女性患者22例,年龄最小21岁,年龄最大80岁,平均年龄(51.23±30.35)岁;致伤因素:交通事故伤、高空坠落伤、不慎摔伤分别有12例、15例、16例。观察组43例患者中,有男性患者23例,女性患者20例,年龄最小22岁,年龄最大81岁,平均年龄(51.46±30.58)岁;致伤因素:交通事故伤、高空坠落伤、不慎摔伤分别有14例、14例、15例。2组患者在平均年龄与致伤因素等资料的处理方面发现差异不显著(P>0.05)。
2 方法:对照组43例患者实施常规护理,如对患者体温定期监测与准确记录,对患者骨折处伤口引流液颜色与量有效确认,及时更换床单被褥,确保病房的空气清新等;观察组43例患者在常规护理前提下加用优质护理,方法如下:(1)制定护理方案。针对患者术后出现肢体肿胀等表现,对导致术后肢体肿胀的原因详细分析,为患者制定针对性的护方案。(2)心理护理干预。将术后肢体肿胀是常见表现告知患者,使患者的紧张与焦虑情绪充分缓解,将本院采采取的护理方法与获得效果向患者与家属解释,鼓励患者积极自主动配合治疗与护理工作。(3)饮食护理干预。对科学的日常食谱进行有效制定,确保每天3餐营养均衡,多吃骨头汤等钙类食物。(4)改善肢体肿胀方法。对患者术后肢体肿胀原因实施针对性的解决措施。如果患者是因为包扎太紧引发血流不顺畅,导致肢体肿胀出现,需要改变包扎方式。如果患者是因为缺乏运动引发肢体肿胀,可将患者的患肢抬高,加快患肢的静脉血液回流,使肿胀程度充分改善。对于一些很难抬高患肢的患者,或者很难改变包扎方式的患者,可采用多种方式使肿胀程度充分缓解,如制冷剂局部喷射以及冷毛巾外敷等。(5)锻炼指导。为了加快患者患肢的血液流动,促使患者的康复时间明显缩短,对患者开展锻炼指导,借助握、抓等锻炼方式,伴随患处肿胀程度的改善,使患者的锻炼强度慢慢增加,加快患处的血流,避免肌肉萎缩,促使愈合时间明显缩短。(6)健康指导。将骨折术后肢体肿胀有关知识向患者介绍,促使患者健康意识与自我保护能力显著提高。(7)疼痛护理干预。针对疼痛剧烈患者,可根据医嘱应用一定的镇痛药物,使患者的疼痛感充分减轻,并于病房内播放一些患者喜欢的音乐或文艺节目,使患者的注意力充分转移。
3 观察指标[6]:记录2组患者疼痛评分(根据视觉模拟评分法进行评定,总分10分,分数越小,说明疼痛程度越轻)、完全消肿时间、生活质量评分(按照我国社区人群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进行评定,包括心理功能、躯体功能、社会功能与物质生活状态等内容,分数越大,说明生活质量越佳)与并发症(包括肢体肿胀、感染以及关节僵硬)情况。
4 疗效判定[7]:显效表示患者护理后肢体肿胀症状彻底消失,伤口慢慢愈合;有效表示患者护理后肢体肿胀彻底消失,但伤口没有愈合;无效表示护理后肢体肿胀没有彻底消失,伤口没有愈合。
6 结果
6.1 2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对比:在治疗总有效率方面,观察组患者的97.67%,比对照组的79.07%高(P<0.05)。见表1。
表1 2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对比(n,%)
6.2 2组患者的疼痛评分与完全消肿时间对比:观察组患者的疼痛评分与完全消肿时间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2组患者的疼痛评分与完全消肿时间对比
6.3 2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对比:观察组患者的躯体功能、社会角色功能、物质生活状态以及心理功能的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3 2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对比分)
6.4 2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对比:在并发症发生率方面,观察组患者的4.65%,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5.58%(P<0.05)。见表4。
表4 2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对比(n,%)
四肢骨折是一种常见的外伤,主要是因为骨的完整性受到外力破坏[8]。临床上通常采用手术的方式治疗,肢体肿胀是四肢骨折术后的常见并发症,导致肢体肿胀出现的因素较多,如患者上肢出现骨折创伤后,患处附近组织血管受到破坏出现,破裂血管中的液体渗透到患处组织间隙中,引发患处附近组织出现肿胀表现[9-10]。如患者患肢包扎太紧,导致血液流通不畅,引发患肢肿胀出现,患者包扎后缺乏锻炼也会引发患者肿胀[11-12]。在患肢出现肿胀后,会对患者的康复时间造成影响,还可能产生张力性水疱,如果没有充分重视,会出现患肢坏死与运动障碍表现[13]。所以,需对骨折患者患肢肢体肿胀表现充分重视。现阶段,医学领域对四肢骨折术后肢体肿胀的处理方法较多,包括冰袋冷敷、冷毛巾冷敷、抬高患肢加快血液循环以及加强患肢锻炼等[14]。另外,还应该配合优质护理干预,促使患者的治疗效果显著提高,减少并发症的出现。优质护理中加强对患者的心理护理、健康教育以及饮食护理等,促使患者的对疾病的出现有一定了解,改善不良心理,提高治疗依从性与主动性[15]。
本研究结果显示:在治疗总有效率方面,观察组患者的97.67%,比对照组的79.07%高;观察组患者的疼痛评分与完全消肿时间明显比对照组短;观察组患者的躯体功能、社会角色功能、物质生活状态以及心理功能的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在并发症发生率方面,观察组患者的4.65%,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5.58%,与相关研究结果一致。
总而言之,四肢骨折术后肢体肿胀患者采用优质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显著,可使患者疼痛程度明显减轻,使完全消肿时间明显减少,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对患者治疗效果与生活质量的提高有促进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