喻昀昀
摘 要:受应试教学观念的影响,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直采用课堂讲述、习题测试等模式开展教学,忽视学生反思性学习的指导,使得学生一直处于被动学习的状态。这对学生的学习很不利。《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高中数学课堂注重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而反思性学习就是提高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具体体现。
关键词:高中数学;反思性学习;高中生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21)07-0095-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1.07.046
笔者认为反思性学习就是学生通过对学习方法和学习行为进行调整,以此获得预期的学习成果的过程。它是提高学生数学综合能力的有效途径,且具有实效性、探究性和自主性。因此,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必须重视这一学习环节的指导,从而促使学生的学习和发展。鉴于此,笔者结合自身的教学经验,首先揭示了反思性学习的特征和优势,并挖掘其侧重点,最后提出有效策略,为一线教师提供一定的教学指导,以期促使高中数学教学的发展。
一、高中数学反思性学习的特征
(一)探究性
高中数学反思性学习不仅是对知识的表面化学习和反省,更是对数学问题的深入探讨,使得学生的主体性和自主性得到了发展。具体体现在反思性学习的开展促使学生以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探讨,并找到问题的答案,从而在探究中找到自我,之后将其进行内化,并构建一定的知识框架,为今后的成长和发展奠定基础。
(二)发展性
反思性学习教学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更是一个自我调整和改进的过程,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让学生的潜力被挖掘出来,还要使学生发展自身的思维,并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同时,提升数学技能,最终实现自我发展。由此可见,这一学习方式的开展具备一定的发展性。
(三)批判性
反思性学习是一个对学习过程不断进行自我批判和改进的过程。这一学习过程的实施让学生对已有知识理解得更加深入,并对原来的认知进行批判,最后在不断地探究中加以内化,为今后的成长提供有利的条件和保障。
(四)主体性
反思性学习是学生的自我认知得以提升的过程,更是一个学生的自我成长过程。这一过程的实施让学生的主体性得到了体现,而教师只是一个引导者。所以在进行反思性学习时,教师注意反思学习方式以及学生的反思内容的设计,最终将反思性学习的价值和意义体现出来,促使学生主动反思,并体验反思的意义。
二、高中数学反思性学习的教学优势
(一)有利于课程标准教学理念的实施
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对学生的反思能力和探究意识进行培养,并通过改变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让学生积极参与数学教学活动,在不断交流的过程中总结自身的信息搜集能力、新知获取能力,最终满足课程教学目标,从而使学生的数学技能、数学素养以及情感态度得到进一步的发展,让学生体会到数学知识的应用价值。
(二)有利于学生数学思维的发展
在数学教学中我们发现,很多学生缺乏深入学习,并且自身缺乏独立思考,学习效率低下,使得自身对学习过程和学习方法根本不够了解。而反思性学习的开展就解决了以上问题。再者,反思性数学学习是一种学习方式,在帮助学生掌握学习本质的同时,能够提升学生的学习信心,让学生懂得如何学习数学知识,并对自身的知识框架进行建构,以此完成教学目标和学习任务。
(三)有利于学生的反思能力的提升
反思性数学学习能够发展学生的反思能力,主要体现在学生的自我反省习惯的形成。学生在数学的学习中会将课堂知识和教学方法进行反思,总结目前教学方法的不足,之后取长补短,最后在完善中获得自我提升。而这一能力的提升不仅让学生对数学的学习更加积极,同时针对生活中的问题也进行了探讨,以此让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发展。
三、高中数学反思性学习的教学侧重点
(一)反思学过的知识
学生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要反思曾经学过哪些知识,这些知识与本次新学的知识有什么关联,并形成一定的知识框架,构建自身的数学体系。再者,学生还要对学过的知识进行总结和分析,思考这些知识能够解决什么问题,自己是否对这些知识加以理解和掌握,如果没有,那么难点在哪里,易錯点又在哪里,应该用什么方法将其掌握,其他的同学又如何解决这一难点,我是否也可以应用相同的方法进行解决。只有这样才能在不断的反思中解决问题,之后构建思维导图,就这样在知识构建的过程中,拓展数学思维,最后在不断训练和加强中形成一定的数学思想,在内化数学知识的同时,提升自身的数学技能,为今后的发展铺平道路。
(二)反思知识的应用
在学完数学基础知识后,教师还需要引导学生对知识进行应用。在应用的过程中,学生依然需要反思:第一,这些知识的应用方式有哪些,在今后的训练中我们是否会遇到不同的习题类型;第二,这些知识解决了什么问题,怎样才能灵活地将其应用,如何选择找到简单的解决方法;第三,考察这类知识的题目是否有其他的解题思路,在面对同一类型的题目时应该从哪个方向进行思考。只有这样不断地进行反思,才能在遇到类似的问题时快速地进行解决,并在不断地积累和分析中形成自己的解题思维和方法,最终提高学生的解题效率,丰富解题方法,从而得到自我提升和发展。
(三)反思学习成果
在学习完新的一节课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反思这节课的教学内容,思考是否掌握了其中的问题,如果这些问题没有及时请教教师或者学生是否能够自主掌握,通过这样的反思有利于考察学生的领悟程度。除此之外,教师还要引导学生对学习成果和学习成绩进行反思,从考试成绩中直接反映学生的学习效果,并让学生在考试中能够反思自己的学习成果是否有效,学习中有哪些漏洞。学生在学习成绩中分析哪些题目丢分,与自己的掌握情况是否相符,如果得出理想的成绩,那么学生依然可以反思,将自己的学习方法进行总结,同时将自身的优势发挥出来,扬长补短,最终体验数学学习的价值和意义。
四、高中数学反思性学习的策略
(一)课堂知识的反思
课堂是学生学习知识的重要场所,然而很多学生在学习知识时常常跟不上教师的步伐,看似已经掌握了课堂知识,但是在做题时又遇到了困难,而在教师指导时又似乎都明白了。这时,学生需要对课堂知识进行反思,思考教师的教学思路,以及數学概念的内涵,从另一个角度去分析课堂知识,整理自己的知识框架,从而掌握课堂知识,以此完成学习目标。例如,在学习“函数及其表示”一课中的概念这部分内容时,很多学生对高中函数的概念与初中函数的概念区分不清,所以导致学生在做相关的题目时常常会出现错误。为了减少错误,学生对函数的概念进行了反思性学习,思考它与初中函数概念的区别,针对高中函数所解决的问题能否用初中函数也能解决,思考它们的定义域是否一致,为什么教师要从这个角度来进行讲解,教学思路又是什么。通过这样的反思,学生对高中函数的概念进行了深入的理解,以免今后在遇到问题时出现同样的错误。
(二)习题解答的反思
很多学生在解题时常常会认为自己答案没有问题,然而结果错误。这时学生需要对解题思路、解题步骤以及考查知识点进行反思,从而在反思中重新寻找结果,并巩固题目的考查知识点,最终培养自身的分析、归纳能力,提高自身的解题准确率。例如,已知函数y=f(x),x∈[a,b],那么集合{(x,y)
y=f(x),x∈[a,b]}∩{(x,y)x=2}中元素的个数为( ).A.1 B.0 C.1或0 D.1或2 很多学生在看到题目时无所下手,经过分析,可以看出这个题目考查的是有关集合的知识,而在集合语言中,可以发现{xy=f(x)}、{yy=f(x)}、{(x,y)
y=f(x)}、{xg(x)≥f(x)}分别表示函数定义域、值域、图像上点的坐标和不等式的解集,在本题目中集合的含义就是两个图像的交点个数,我们根据函数值的唯一性就可以判断选C。学生在反思时,要从集合的含义来进行分析,并结合集合的特征,做出正确的答案。
(三)实践应用的反思
任何一门学科的学习都是为了应用,高中数学也不例外。在平时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除了在课堂上讲述理论知识以外,还要为学生开展实践教学活动,使学生通过实践对理论知识进行应用,体验数学学习的价值。然而一些学生在实践应用中常常会遇到问题,这时教师需要对学生进行引导,帮助学生开展反思性学习,分析思维上的欠缺,以此整理思路,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例如,在学习了分段函数后,我让学生运用这一知识解决了通信服务公司的优惠话费问题,运用分段函数选择出最省钱的方式。如通信公司为客户提了一种方案:前三分钟一共0.1元,三分钟后是每分钟0.1元,计算学生在打电话时怎样才是最划算的?这道题目就要结合实际情况,运用分段函数找到更加省钱的方案,所以需要学生对通话时间进行假设,如果需要打60分钟,那么一直打的话,花费是0.1+(60-3)×0.1=5.8元。但是如果是在每3分钟之内挂断,之后接着打,这时花费为60÷3×0.1=2元,所以这个方案是最省钱的。但是很多学生考虑不周,所以得不出最优的方案。这时学生需要对这一实践应用进行反思。首先这一实践应用是考查分段函数,因此需要从分段函数考虑问题,那么应该从哪里进行分段,很明显就是从3分钟这个时间点分开,之后结合题意,对号入座,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总之,通过对实践应用的反思性学习有助于拓展学生的思维,所以教师要在教学的过程中注意对学生这部分内容的指导。
综上所述,反思性学习是学生自主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教师必须对此加强注意和重视,然而培养学生的反思性学习能力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需要教师进行不断探索和研究,结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数学学科特点来设计学习内容,从而使学生养成反思性学习的习惯,以此提升自身的数学水平。
参考文献:
[1]闫增光.高中数学反思性教学的探索[D].聊城大学,2017.
[2]白伟雄.浅谈高中数学的反思性学习[J].数学通报,2006(12).
[3]岳亚军.高中数学反思性教学的探索[J].数学大世界(小学五六年级版),201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