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比中间入路法与传统侧方入路法在右半结肠癌行腹腔镜右半结肠切除术中的效果

2021-03-15 05:59黄启豪
智慧健康 2021年2期
关键词:肌体入路结肠

黄启豪

(台山市人民医院,广东 台山 529200)

0 引言

右半结肠癌对肠内营养物质的消耗较大,腹腔镜右半结肠切除术是治疗右半结肠癌的有效方式,创口面积小,手术视野清晰,对游离癌细胞等能有效清扫,降低术后复发概率。右半结肠癌对免疫功能的影响较大,免疫细胞检测值异常度大,肌体对抗病菌的能力变弱,临床需尽快开展治疗。本次研究对中间入路法和传统侧方入路法进行对比,用传统侧方入路法完成腹腔镜右半结肠切除术效果佳,手术入路更直接,力度更强,能缩短对内部的探查时间,促进患者术后愈合,详见下述。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 年2 月至2020 年1 月在院医治的30例右半结肠癌患者,用掷硬币法均分为两组(参照组、观察组各15 例)。研究开展前为所有患者准备了知情同意书并确认其已签字,病理等检查后全部确诊为结肠癌。将有严重脏器疾病等情况的患者排除。7∶8 是参照组男女性别比,年龄范围平均后在(57.14±2.15)岁,体质平均指数为(22.38±3.42)kg/m2。观察组男女比例为9∶6,平均年龄为(58.24±1.69)岁,体质平均指数为(22.46±2.51)kg/m2。所有患者病灶位置:右半横结肠21 例、升结肠6 例、盲肠3 例。两组基线资料(P>0.05)不代表统计学意义,仅保留比较价值。

1.2 方法

两组患者均采用气管插管全麻方式进行麻醉、建立气腹后置入腹腔镜,选择腹部右下方及左右麦氏点进行辅助创孔建立,确定左侧穿刺点为主操作孔。

1.2.1 参照组

中间入路法:将患者体位调整到头高脚底,从头侧将腹腔镜推进网膜,牵拉方位在横结肠和小肠上方和左下方,对盲部系膜实施提起操作,让系膜血管完全暴露,在腹腔镜引导下对回结肠动静脉、右结肠动静脉、结肠中动静脉右支(如为肝区结肠或右半横结肠,则在血管根部)结扎,完成胃、肝部结肠韧带离断,对周围淋巴结进行清扫,并切除右半结肠,完成腹腔镜右半结肠切除术。

1.2.2 观察组

传统侧方入路法:①体位:头低脚高,推移方向:横结肠网膜、肠组织逐渐向上,游离范围:回肠末端一直到升结肠。②体位:头高脚底位,牵拉:小肠朝向左下方,游离范围:胃、肝部结肠韧带、右半结肠,还要对其根部血管有效结扎。③后续操作:对淋巴结等进行清除,完成右半结肠切除,让手术结束。

1.3 观察指标

统计关注点放在淋巴清扫、术后住院总天数、术中出血量、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手术时间上,比较这些相关情况。术后第3 天利用血液检查对两组的T 淋巴细胞亚群进行检测,将CD3+、CD4+、CD8+等详细统计并比较。对两组术后出现的肺部感染、切口感染、吻合口瘘等并发症统计后生成并发症发生率。

1.4 疗效判定

显效:手术3 天后,用细胞检测仪、病理检查等发现T 淋巴细胞亚群等指标均正常,且无游离癌细胞,肠道组织正常,患者无术后感染等并发症。有效:术后3 天,T 淋巴细胞亚群中的CD3+或者其他分子存在异常,出现少量炎性因子,术后有切口感染或者皮肤水肿等某项并发症。无效:术后3 天,患者腹部痛感明显,检查指标异常,有休克或者呼吸抑制现象。显效率+有效率=治疗总有效率。

1.5 统计学分析

数据处理使用SPSS 19.0 统计学软件,计数资料采用频数(n)、构成比(%)描述,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方法;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S)描述,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检验水准α=0.05,(P<0.05)时即为呈现出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疗效比较

手术操作后,参照组治疗效果不佳,统计学意义较突出(P<0.05),详见表1。

2.2 两组相关情况比较

手术实施后,观察组相关情况更好,(P<0.05)统计学意义明显,详见表2。

表1 两组的治疗效果对比[n(%)]

表2 两组的相关情况对比[n()]

表2 两组的相关情况对比[n()]

2.3 比较两组术后免疫功能

手术后,参照组和观察组CD3+数值分别为(61.37±5.16)和(66.84±7.29),比值为(t=2.372,P=0.025);参照组和观察组CD4+数值分别为(33.62±6.01)和(37.14±2.43),比值为(t=2.103,P=0.045);参照组和观察组CD8+数值分别为(28.55±3.16)和(25.09±4.28),比值为(t=2.519,P=0.018),观察组术后免疫功能好于参照组,统计学意义明显。

2.4 比较两组的术后并发症

手术后,参照组出现肺部感染、切口感染、吻合口瘘的例数比为3∶2∶1,发生率为40.00%;观察组出现肺部感染、切口感染、吻合口瘘的例数比为0∶1∶0,发生率为6.67%,观察组术后并发症更少,(χ2=4.658,P=0.031)有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右半结肠癌对患者肠道及周边脏器、组织的损伤较大,腹腔镜右半结肠切除术的根治效果明显,本次研究对中间入路法和传统侧方入路法进行对比阐述,传统侧方入路法在腹腔镜手术中的作用更好,手术操作时间更短,术中出血量更少,能加快患者术后出院速度,对患者健康更有益[1]。

传统侧方入路和中间入路都是腹腔镜手术常用方式,但传统侧方入路更能满足腹腔镜右半结肠切除术需求,提高手术对淋巴结清扫、癌细胞清除的效率,让患者术后尽快排气,缩短住院天数,让患者尽快痊愈,应为临床首选[2]。传统侧方入路法能保障结肠系膜提拉后直接清扫淋巴结,让手术步骤变简单,还能保障血管充分暴露,避免恶性肿瘤细胞扩散。在腹腔镜的引导下完成一系列操作,让病灶组织清理的更彻底,提高预后[3]。

传统侧方入路法比中间入路法为患者保留健康组织,减少T 淋巴细胞的异常值,降低肌体组织损伤,促进肠道组织连接、生长[4]。传统侧方入路法在腹腔镜右半结肠切除术中的作用明显,方式更直接,保护免疫系统,减少术后感染等并发症,让右半结肠癌被治愈,突出腹腔镜手术安全性。

传统侧方入路法的思路和操作步骤更简明,手术设计、行刀方式等更直接,手术医师能按照既定手术方案开展工作,即使在手术中发现其他情况,也能有条不紊的操作,手术风险性更低[5]。传统侧方入路法让手术操作良好衔接,减少术中不良现象,让气腹设置、移除等按照步骤有序进展,减少手术对健康组织的损伤。传统侧方入路法比中间入路法对肌体的损伤小,可控性大,腹腔组织、皮肤等术后能尽快愈合。传统侧方入路法让腹腔镜右半结肠切除术实用性被突显,缩短手术时间,减少并发其他病症。传统侧方入路法为腹腔镜右半结肠切除术提供保障,减轻术中压力,控制术中感染因素,对肌体健康负责。传统侧方入路法能帮助临床医师更准确的完成手术,加大手术效力,减少手术操作中的不可抗力或者盲区,保障腹腔镜右半结肠切除术中的良好性[6]。

传统侧方入路法比中间入路法术后免疫功能更好,CD3+等免疫数值更稳定,为肌体恢复提供免疫保障,降低术后不良病菌对肌体的影响,促进术后免疫系统修复。免疫指标为肌体健康提供保障,肌体自愈、抵抗疾病能力变好,癌细胞对肌体的侵袭或者诱发癌细胞概率降低。传统侧方入路法实施后患者术后基本体征较稳定,术后并发症较少发生,手术治疗更优质。传统侧方入路法与中间入路法在临床中的作用不同,临床应尽可能选择传统侧方入路法改善右半结肠癌,减少癌症对肠道的损伤,多保留肠道正常组织,促进胃肠蠕动[7]。

传统侧方入路法对手术中、手术后效果提供保障,降低手术对肌体的损伤,缩短患者卧床时间。传统侧方入路法缩小胰腺、筋膜等间隙,减少脾脏、胰腺等损伤,手术设计更合理。传统侧方入路法应为临床治疗右半结肠癌的首选方式,可帮助临床节省手术设计、准备时间,保障临床确定手术位置、预估风险的能力。传统侧方入路法比中间入路法更能满足临床治疗需要,提高手术治疗良好性,规范手术操作,提高术后康复质量[8]。

传统侧方入路法和中间入路法在临床上效力不同,传统侧方入路法在实际应用中作用力更强,从手术中开始规避不良病症,减少影响手术治疗效果的因素,丰富临床治疗右半结肠癌的经验,为每位接受手术治疗的患者负责,确保治疗实用价值,让手术治疗有更多参考可循[9]。通过本次研究发现,手术后,参照组比观察组的治疗效果差;参照组比观察组的相关情况差;观察组术后免疫功能好于参照组;观察组术后并发症更少,(P<0.05)统计学意义明显。说明传统侧方入路法较适合在腹腔镜右半结肠切除术中使用,能提高手术治疗效果[10]。

综上所述,传统侧方入路法在腹腔镜右半结肠切除术中效果更佳,加快患者痊愈,适合推广。

猜你喜欢
肌体入路结肠
新生儿先天性细小结肠症相关病因与影像表现
经尺骨鹰嘴截骨入路与肱三头肌两侧入路治疗肱骨髁间骨折的疗效比较
改良Henry入路治疗桡骨远端AO B型骨折的疗效分析
不同入路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股骨颈骨折的疗效比较
正中入路手术和肌肉间隙入路治疗壮族人群创伤性胸腰椎骨折的比较性研究
春绽
憩室炎,藏在肚子里的神秘疾病
叩问(外一首)
一例猫巨结肠症的诊疗
“永久瘦身”的秘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