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治国
(甘肃省武威市中医医院,甘肃 武威 733000)
腰椎管狭窄症与腰椎间盘突出症在我国临床属于多发的骨科疾病。腰椎管狭窄症主要是指患者神经管、椎管等以不同形式发生狭窄症状,导致患者的软组织出现椎管容积改变等症状,从而引发患者腰腿痛疼或者神经系统出现异常等[1-2]。目前,在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过程中,一般采用常规手术治疗法和椎间孔镜技术[3],常规手术虽能充分减压,但该手术方式术后并发症较多,如椎间隙感染、硬膜囊破裂等,且容易对患者脊柱后路结构造成破坏,易出现脊柱不稳情况,临床疗效尚不明显。随着内镜技术和微创手术的逐渐成熟与发展,椎间孔镜技术以微创的优越性广泛应用于临床相关疾病治疗中。根据相关临床报告指出,将椎间孔镜技术治疗应用于腰椎管狭窄症的临床治疗中,可获得满意的临床疗效,有利于降低患者在手术过程中的疼痛感,改善患者的相关临床症状和腰椎功能障碍,进而提高临床疗效。为了能够有效区分两种治疗方法的临床特点,本文选取在本院骨科2018 年4 月到2019 年4月期间,进行腰椎管狭窄症治疗的30 例患者,对其采用椎间孔镜技术或传统手术治疗,分析临床效果,具体如下。
在2018 年9 月至2019 年9 月期间,随机对30例患有腰椎管狭窄症的患者进行研究,将其平均分为对比组和观察组,通过计算机随机配号法,每组平均分配15 例患者,并分别进行传统手术和椎间孔镜技术。其中,观察组男8 例、女7 例,平均年龄(52.25±11.68)岁;对比组男9 例、女6 例,平均年龄(51.25±10.74)岁。对两组基础资料应用统计学对比分析后显示,差异细微(P >0.05),可进行对比和讨论。研究选择的所有腰椎管狭窄症患者及其家属皆已签字同意,并自愿纳入此次研究中,同时此研究经医学伦理委员会同意。
纳入标准:①全部患者均符合腰椎管狭窄症的诊断标准;②患者的临床资料全面;③患者均需要手术治疗;④患者的影像学检查与临床表现均以下肢放射痛、腰痛与间歇性跛行等为主要症状;⑤未伴有严重的心、肝、肾功能不全以及功能衰竭。
排除标准:①患者的临床信息资料不全面;②经牵引、推拿、理疗等保守治疗痊愈者[4];③手术不耐受者;④精神异常及其他器官异常患者;⑤未签署同意书者。
1.2.1 对比组
对本组患者进行传统的手术治疗,对患者进行局部麻醉,并将患者的腰椎后路的椎板切开,进行减压治疗,并将患者的侧隐窝进行扩大,采用内固定手术方法对患者的椎体进行内固定,使患者保持俯卧位,用手术刀从患者的后路正中切口进行逐层切除,使患者突出的关节被有效切除,最后对患者进行相关的固定缝合[5]。
1.2.2 观察组
本组患者在接受治疗的过程中,首先使患者保持侧卧位,对患者进行局部麻醉,利用C 型臂机对患者的患处进行监控,然后采用不同直径的椎间孔铰刀对患者需要铰除的部位进行从上往下逐级铰除,利用椎间孔镜对患者的患处进行观察,并扩大患者的椎间孔,对增生或者突出部位进行清除,并利用椎间孔镜观察游离的椎间盘组织,并将其切除,从而缓解患者的神经根部。
①对比两组患者疼痛评分:通过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 of Pain,VAS)对患者腰椎疼痛程度进行全面评价,总分为10 分,VAS 评分越高,代表患者的疼痛情况越严重[4]。②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结果。显效:患者椎管神经受损部位康复明显,患者的疼痛感明显降低;有效:患者在治疗过程中,椎管神经受损部位得到有效康复,患者的疼痛感有效降低;无效:患者椎管神经受损部位没有得到明显治疗,创口疼痛明显。③对比两组患者的ODI 评分:通过Oswestry 功能障碍评分量化表(Oswestry Disability Scale,ODI)[6]对病人10 个相关功能障碍问题进行全面评价,ODI 评分越高,代表其功能障碍越严重。
将数据纳入SPSS 17.0 统计软件中进行分析,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比较,以率(%)表示,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并以()表示,若P<0.05则表示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
两组治疗前VAS 评分差异小且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疼痛评分为(2.59±1.02)分,对比组患者的疼痛评分为(3.98±1.44)分,观察组VAS 评分要明显要低于对比组,两组对比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具体数据如表1 所示。
表1 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VAS 评分(,分)
表1 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VAS 评分(,分)
观察组治疗效率为93.33%(14/15),对比组治疗效率为73.33%(11/15),观察组治疗效率明显优于对比组,P<0.05,具体数据如表2 所示。
表2 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率[n(%)]
两组治疗前ODI 评分差异小且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ODI 评分为(10.39±2.16)分,对比组患者的ODI 评分为(15.48±2.32)分,观察组ODI 评分要明显要低于对比组,两组对比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具体数据如表3 所示。
表3 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的ODI 评分(,分)
表3 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的ODI 评分(,分)
腰椎管狭窄症在临床属于较为多发的一种腰椎重症。该疾病的发病率仅次于腰椎间盘突出症。一般来说,由于病人的椎管出现狭小症状,导致患者椎管中的马尾神经出现病变,压迫患者神经根,造成神经体液在运转过程中发生障碍,使神经末梢受到刺激,从而引发患者的血运受阻,导致部分组织缺氧,从而引发患者的静脉回流因受到局部限制而出现淤滞症状等,最终引发患者腰腿疼痛[7-8]。若不采取有效的治疗对策,将会对病人的健康状况与日常生活产生不利影响,同时会严重影响病人的行走功能。
在本次研究中,主要对患者进行手术治疗,其中常见的治疗方法为传统手术治疗和椎间孔镜技术[9]。传统手术虽可充分减压,但直视下,手术易对椎管内神经根、静脉丛辨认不清晰,手术难度较大,容易发生粘连。术中深度控制差,可致神经根受损,且该术式容易对患者脊柱后路结构造成破坏,易出现脊柱不稳情况,临床疗效尚不理想。随着内镜技术和微创手术的逐渐成熟与发展,微创手术广泛应用于临床相关疾病治疗中。椎间孔镜技术是目前较为新兴的一种微创治疗法,该手术方法的原理主要是将椎间孔镜放置在患者的椎间孔安全三角区内,对患者的椎间盘纤维环之外的位置进行观察,从而起到彻底清除突出的髓核和增生的骨质,消除神经根带来的压力,缓解因为神经压迫而带来的疼痛感[10-11]。在对患者进行手术的时候,通过椎间孔镜以及微创器械,利用相关医学成像技术,对相关图像进行处理,能够有效对患者的病情进行治疗[12-13]。相比于传统手术来说,腰椎管狭窄症的患者通过椎间孔镜技术治疗的VAS 评分更低,治疗效率更高,ODI 评分更低,椎间孔镜技术能够降低患者在手术过程中的疼痛感,改善患者的腰椎功能障碍,降低患者因手术带来的创伤[14-15]。
综上所述,对患有腰椎管狭窄症的患者进行椎间孔镜手术以后,能够明显治疗患者腰椎管狭窄问题,使患者的症状得到有效恢复,降低患者疼痛感,使患者的生活质量得到明显改善。因此,该治疗方法相比于传统手术治疗,更加值得在临床医学中推广和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