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研究现状和热点分析
——基于Citespace的知识图谱分析

2021-03-13 02:32张钰洁
山东农业工程学院学报 2021年1期
关键词:图谱基础设施期刊

田 晓,张钰洁

(1.郑州大学 旅游管理学院,河南 郑州 450000;2.郑州大学 管理工程学院,河南 郑州 450000)

农村基础设施作为农村经济发展的先行资本,对农村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均有十分显著的影响。2006年以来,国务院办公厅颁布了多项政策,旨在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近年我国加大了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的力度,交通、水利等设施建设均取得了长足进步,农村基础设施已被国家列入重点建设领域。但是目前我国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仍然存在着许多问题,如基础设施短缺、投资不足等。在此背景下,越来越多的学者聚焦于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研究。国外学者Rostow早在1988年就通过理论分析,得出基础设施建设即为经济建设和发展生产力的前提条件[1]。国内学者先后指出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不仅有利于缩小城乡差距,也有利于解决新时期的扶贫问题,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2-3]。

基于此,本文拟运用Citespace软件,对我国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热点、前沿及其趋势变化进行文献的计量分析,探寻改革开放四十年来我国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研究的热点,把握其方向及演变规律,以期较为客观地反映这一研究领域的基本状况,推动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研究向更深层次发展。

1 数据来源与研究方法

1.1 数据来源

本文拟研究改革开放四十年以来我国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研究的发展,故以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者总库(CNKI)作为数据来源,检索主题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中文期刊作为分析对象,检索时间1980年1月1日—2020年8月3日。

筛选出期刊文章共有3584篇。其中选取文献题录信息完整,并且来源类别为“核心期刊”或“CSSCI”的文献,剔除通讯、采访、报道、通知、无作者文献等。得到中文期刊文章728篇,有效期刊文章697篇,时间跨度为1992—2020年,导出数据并保存为Refworks格式。

1.2 研究方法

首先使用Excel软件对文献的发表年份、来源期刊、作者、作者机构等维度进行文献计量分析。其次选用陈超美教授开发的CiteSpace软件进行作者合作图谱、机构合作图谱、关键词共现图谱等可视化分析。将转化格式后的数据导入CiteSpace软件,设置分析时间1992—2020年,分别选择机构、作者、关键词为节点,生成相应的图谱。最后利用CiteSpace的聚类模块性指数Q值和聚类轮廓性指数S值来评估图谱聚类效果,Q值>0.3认为结构显著,S值>0.5认为聚类合理。

2 计量可视化分析结果

2.1 文献年度分布

此处分析对象选取以 “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为主题并且发表时间在1980年1月1日—2020年8月3日的期刊文章共3584篇文献。

由图1可看出,从1983年首次出现关于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文献开始,文献数量一直呈增长态势,但总体较少。1993—1997年,发文量平稳,五年内累计发文量73篇;1998—2005年,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发文量较前几年有所增长,总体态势平稳;2006年发文量出现了大幅度的增加,2006到2012年七年内累计发文量1861篇;2013年至今,发文量回落后呈现平稳的走势,说明目前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研究已经趋于成熟。

图1 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文献趋势

2.2 文献来源期刊分布

3584篇期刊文献中,仅有697篇高质量中文文献,核心期刊载文量占20%,反映我国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相关研究的低质量文献数量较多,总体来说文献的质量尚不理想。

高质量的697篇中文文献收录在270种期刊中。载文数排名前10位期刊的发文量占总文献数的30%(216/697)。以《农业经济》为首的高质量期刊,早从1984年就开始关注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领域,至今为止刊登了许多相关研究成果。由表1可看出,前10位的期刊来源主要集中在2类期刊:以《农业经济》《农村经济》为代表的经济管理类期刊,以《安徽农业科学》《世界农业》为代表的农业科技类期刊。

表1 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相关高质量文献载文量前10位期刊

2.3 作者分析

2.3.1 作者合作情况及高产作者分析

作者合作情况图谱 (图2)中Q=0.9692,S=0.274,N=598,E=286,网络密度为 0.0016。说明该图谱中共有598名研究人员,研究人员间合作286项,学术团体内部作者之间存在合作研究,但学术团体外部联系和合作较少,研究的作者群比较集中,已经形成包含刘春生、韩连贵等人在内的核心作者群。

图2 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研究作者合作聚类试图

发文量3篇及以上的10位作者主要来自经济发展繁荣地区的农业经济、宏观经济管理与可持续发展等领域,其中7位来自北京市。

2.3.2 作者所属机构分析

机构合作网络图谱 (图3)中Q=0.9804,S=0.341,N=458,E=80,网络密度为 0.0008。 说明该图谱中共有458个机构,机构间合作共80项,共线网络较分散。总体来说,各研究机构在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方面主要局限于同一地区的机构,鲜有跨省联系和合作,机构研究较分散,尚未形成核心研究群,主要涉及北京、陕西、四川、湖北、东北等省市的经济与管理、公共管理、城乡发展与规划类机构。表现出这一研究呈现学科交叉融合的研究特点。在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国家科研机构与高校合作相对较多,如中国农业大学与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办公室。这一现象反映出了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这一研究具有很强的政策指导意义。

图3 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研究机构合作聚类视图

2.4 关键词分析

2.4.1 高频关键词及共现分析

关键词共线图谱同时使用Minimum Spanning Tree、Pruning sliced networks 和 Pruning the merged network三种算法,共计出现关键词138个,连线共计59个,关键词之间的联系较强。

剔除重复释义以及无法反映主题的关键词,表4列举了频次多、排位前的关键词:“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新农村建设”“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乡镇企业”“农民增收”等。由中心性和频次可以发现,“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乡镇企业”“小城镇建设”等是研究的热点,表明我国学者近年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经济发展和农村建设两方面。

表2 前20位关键词共现频次和中心性

2.4.2 主题变迁分析

结合文献发表年份趋势图与关键词突变图,可将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研究的演变进程分为三个阶段:探索期 (1992—2005年)、迅速发展期(2006—2015 年)、深入发展期(2016 至今)。

图4 关键词突变图谱

探索期(1992—2005年)

1998年国家实施更为积极的财政政策以来,政府较大幅度地增加了农业基础建设投资。该阶段我国学者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研究较少,主要是论述建设农村基础设施的重要性以及探索建设的可行性,林后春立足农业、工业和基础设施三者间的交换关系分析了我国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长期短缺的重要原因[4]。陈文科、林后春论述了可持续发展过程中建设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性[5]。同时,由于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发展资金紧缺矛盾突出,因此应该考虑当地实际发展情况,有重点、分阶段地开展农村基础设施投资[6,7]。由于没有足够的实践经验,该阶段我国学者的研究多集中于理论层面的探讨,研究方法多为内容分析和理论分析。

迅速发展期(2006—2015年)

2006年,国家发改委制定了《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意见》,该意见旨在深化对新农村建设的指导,加大建设农村基础设施的力度。该阶段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相关论文数量迅速增加,研究的热点内容得到了很大的丰富,更多的将交通、工业、物流等领域的发展与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结合,产生了“交通基础设施”“工业反哺农业”“农村物流”等概念,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研究更加综合更加立体。

康继军、郭蒙等人认为公路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可以明显改善城乡收入差距[8],刘丽认为通过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来增强工业化对农村的带动作用,是工业反哺农业的重要基础[9]。

但该阶段的研究思想仍然以建设第一产业为中心,没有很好地践行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农村绿色发展理念,将人类追求、社会发展、环境友好融合到一起。

深入发展期(2016年至今)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提出,我们要统筹推进乡村振兴战略,打好精准脱贫的攻坚战。2016年,“快递下乡”正式写入中央一号文件,同年,交通运输部颁布了《“十三五”交通扶贫规划》以促进农村交通基础设施发展。

在研究领域方面,2016年以后相关研究进入了更加深入的阶段,多结合新基建和具体的地域,在以前研究的基础上摸索符合自身条件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新模式,这段时间 “乡村振兴”“互联网+”“精准扶贫”等成为了研究的热点。范昕墨从乡村振兴战略的大背景出发,立足公共经济学视角,剖析了我国目前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矛盾,并就构建促进机制提出了建议[10]。方澜认为通过夯实农村电商基础设施建设、做好主体责任制度和家庭培训任务等措施,可以获取“互联网+”红利,进而促进精准扶贫[11]。

在理念内涵方面,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逐步演化为经济、社会、环境协调融合发展的综合性理念。该阶段的显著特征是研究范围显著扩展,与国家的战略更加紧密地结合到了一起,学者对乡村振兴战略进行了较多机理分析、对策思考及政策总结[12,13]。

在研究方法上,较前期而言,本阶段大幅度提高了实证研究方法的使用频率,学者更倾向于用严密的数学逻辑、科学的建模方法、直观的数据测算结果来对我国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不同领域进行研究[14,15]。

3 结论与展望

文章基于CiteSpace知识图谱对改革开放四十年以来我国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研究进行可视化分析,显示该领域的研究热点、核心作者群、主要研究机构以及重要载文期刊,以清晰地把握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领域的研究现状。通过对1992—2020年有关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核心论文进行分析发现:从期刊发文量上来看,《农业经济》《农村经济》是相关研究载文量最多的核心期刊;“小城镇建设”“农民增收”“乡镇企业”等是出现频率较高的关键词;政府机构与高校的合作研究较多,部分机构进行了持续深入的研究,但不同区域研究机构之间相互合作较少。

我国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领域的研究热点已经从生产性基础设施建设转向为利于可持续发展的生活类基础设施和交通类基础设施。乡村振兴大背景下,该领域面临新的挑战与发展空间,文献的可视化分析结果显示,未来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发展趋势将更加侧重于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3.1 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

近年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了一系列政策文件,要求实施数字乡村战略,夯实乡村信息化基础,开发适应“三农”特点的服务和设施,弥合城乡数字鸿沟。在此形势下,农村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重点,在新基建促进乡村振兴高质量发展、释放农村发展潜能的状态下,应重点关注如何通过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推动乡村治理、改善乡村金融环境,从而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的问题。

3.2 农村基础设施可持续发展

目前我国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成效卓然,但是还存在许多问题,比如管理维护机制尚不健全、未能发挥基础设施建设工程的长期效益、人居生态环境仍待改善等。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已逐步演化为经济、社会、环境协调融合发展的综合性理念。因此,对于未来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研究,我们将与时俱进,重点关注如何推动农村基础设施提档升级,提高人居环境质量,促进其可持续发展等问题。

猜你喜欢
图谱基础设施期刊
期刊更名启事
期刊简介
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有望加速
公募基础设施REITs与股票的比较
绘一张成长图谱
期刊问答
振动搅拌,基础设施耐久性的保障
新政府会计准则规范公共基础设施处理
补肾强身片UPLC指纹图谱
主动对接你思维的知识图谱